鑑賞古詩詞的步驟有哪些?首先要區分兩點前提:(1)個人的興趣閱讀為前提。(2)有目的的閱讀,例如初高中語文試卷中的古詩文閱讀。由於前提不同,所以鑑賞的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因此筆者將從兩個方面作答。
一、個人的興趣閱讀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自身的文化素養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傾向於純文學閱讀。古代詩詞作為中國傳統文學受到更多人的青睞。那如何來鑑賞古詩詞呢?
這種以個人興趣為前提的鑑賞主觀性比較強,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正是這個道理。有人喜歡李白的浪漫飄逸,有人喜歡杜甫的沉鬱頓挫,有人喜歡蘇軾的豪放曠達。
因此,鑑賞一首詩也變得容易起來了,如果一首詩中含有有哲理的句子、或者是辭文華彩、或者是符合讀者的心境,使人讀起來有收穫、有感觸、能共情,那這就是一首好詩。鑑賞或心得就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去闡述。
二、初高中的古詩文閱讀
在初高中的語文試卷中往往需要對古代詩文進行鑑賞分析,而學生們遇到的古詩文基本上都是陌生的:或者是認識的作者寫的不認識的詩詞、或是不認識的作者寫的有些眼熟的詩詞、或是既沒有見過作者也不熟悉的詩詞。碰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鑑賞呢?有沒有一些方法論呢?答案是有的。
01.「三看」
首先碰到一首不熟悉的詩詞,在鑑賞分析之前要做到「三看」。何為「三看」?看標題、看作者、看注釋。下面解釋一下「三看」的原因及意義。
(1)看標題
看標題首先可以了解一首詩的題材,知道題材之後我們就可以對全詩的情感基調有一個初步的把控。例如《春怨》看題目就知道這是一首愛情閨怨詩,那它的情感基調必然是哀怨憂愁的。再如《石灰吟》看題目就知道是在吟詠事物的「詠物言志詩」,那全詩的基本思路就是作者要抒發自己的志向,答題的時候緊扣這一點就不會出錯了。
看標題可以知道全詩的時間地點以及事件。例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看標題就可以知道寫作的時間背景,一個「憶」字也能看出全詩的情感脈絡。例如《題破山寺後禪院》,看標題就能夠知道寫作的地點背景。
看標題可以把握行文線索。例如這首詩:「江上往來者,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看正文是不是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在寫啥?這個時候看標題為《江上漁者》就豁然開朗了。
(2)看作者
為什麼要看作者呢?這就涉及到我們上文提到的一種出題狀況:碰到了熟悉的作者的不熟悉的詩文。這個時候就考研我們平時的知識積累了。
有一些作者的風格基本上是固定的,當我們分析這一類詩詞的時候,就可以借鑑作者的風格特色。例如李白是傲岸不羈、浪漫飄逸的。杜甫是憂國憂民、沉鬱頓挫的。曹操古直悲涼、杜牧剛健憂思、李清照婉約哀怨、李煜憂愁自傷等等。
(3)看注釋
看注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熟悉的詩人詞人。例如羅隱、黃巢、李益等。我們的課本中沒有學過這些人的詩詞,注釋中就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看注釋可以了解創作背景。例如往往注釋中會有這樣一句話:此詩作於詩人被貶xx地時。這個時候根據注釋與正文,我們就可以判斷出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看注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太懂的句子。例如類似於「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如果沒有注釋,我們很難知道作者引用的是哪些典故。再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如果沒有注釋我們也很難知道這句話是化用李白的「青天明月有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02.看正文
「三看」之後就邁入了正文的階段。如何鑑賞正文呢?從兩方面入手。
(1)意象與意境
也就是說看古詩詞中羅列了哪些意象,構建了什麼樣的意境。常見的一些意象都是有其固定含義的。例如柳樹意味著送別與不舍、紅豆意味著相思、鷓鴣意味著破敗、鴻雁意味著遙遠的消息與思念、明月意味著團圓、落花意味著撼恨、梅蘭竹菊意味著美好品質與氣節等等。找到詩詞中羅織的意象,就離解鎖作者的思想感情不遠了。
(2)表達方式與表現手法
鑑賞古詩詞時要注意分析作者運用到的一些寫作技法。
表達方式主要有敘述、議論、描寫、說明、抒情,在詩歌中常見的表達方式就是描寫和抒情。
表現手法就有很多了,包括修辭的使用,如比喻、誇張、擬人、借代、頂針、互文等。再如寫作的結構如欲揚先抑、欲抑先揚、開門見山、卒章顯志、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等等。再如詩文中運用了哪些技巧如聯想、想像、象徵、渲染、烘託、襯託、比興等等。
以上,了解了這些關於古代詩詞的基本知識,我們要鑑賞一首陌生的古詩詞時就會得心應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