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界珍稀動物,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驢,它就是麋鹿。
麋鹿(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是世界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
麋鹿神態優美,體型高大,古代人稱之為神鹿,有吉祥和順寓意。
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遊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
全國僅有兩個麋鹿保護區,一是江蘇鹽城大豐溼地自然保護區及湖北石首市天鵝洲麋鹿保護區
截至2015年8月,江蘇鹽城大豐溼地自然保護區,麋鹿總數達1789頭;,湖北石首市天鵝洲麋鹿保護區麋鹿總數達1016頭。
麋鹿麋鹿是一種大型食草動物,體長170~217釐米,尾長60~75釐米,肩高達122~137釐米,體重120~250千克,雌性體形比雄性略小。
僅雄鹿有角,頸和背比較粗壯,四肢粗大。主蹄寬大能分開,趾間有皮健膜,側蹄發達,適宜在沼澤地行走。夏毛紅棕色,冬毛灰棕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紅,並有白斑。雌性頭上無角,雄性角的形狀特殊,沒有眉杈,角幹在角基上方分為前後兩枝,前枝向上延伸,然後再分為前後兩枝,每小枝上再長出一些小杈,後枝平直向後伸展,末端有時也長出一些小杈,最長的角可達80釐米。頭大,吻部狹長,鼻端裸露部分寬大,眼小,眶下腺顯著。四肢粗壯,主蹄寬大、多肉,有很發達的懸蹄,行走時帶有響亮的磕碰聲。
尾特別長,有絨毛,呈灰黑色,腹面為黃白色,末端為黑褐色。夏季體毛為赤鏽色,頸背上有一條黑色的縱紋,腹部和臀部為棕白色。9月以後體毛被較長而厚的灰色冬毛所取代。麋鹿性好合群,善遊泳,喜歡以嫩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為食。
冬毛較長,且密生絨毛,灰棕色。吻部的鼻孔上方有一白色斜紋。頦與耳殼內為白色,額及枕部沙黃色,眼圈和眼下腺的邊緣淡黃色,臉褐色。頸下的長毛黑褐色,頸旁、體背和體側具有毛基為褐色、毛尖為淡黃色的毛,頸部有一黑褐色的縱紋延伸到體背的前部,體側下部灰白色,臀與鼠蹊部為黃白色。尾巴除了末端的叢毛為黑褐色外,其餘部分與體背同色。腹部為黃白色。夏毛比冬毛短,被毛稀疏,顯棕紅色,夾雜有灰色毛。幼獸毛紅褐色,雜有黃毛;身體有白色斑點,出生6~8周逐漸消失,4個月後斑點僅餘痕跡。
麋鹿群體生活,每個群裡有一個鹿王,鹿王好鬥,每每戰敗者逃走,勝者留下來交配,避免長期近親繁殖,保持麋鹿群種族的優質化。
麋鹿是觀賞性珍稀特種,現在出口創匯價值很高,世界上只有我國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