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陽出土大量恐龍骨骼化石(圖)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本報煙臺訊 震撼的平原峽谷奇觀,別有洞天;神秘的恐龍足跡,變幻莫測;完整豐富的恐龍化石層,國內罕見;恐龍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三位一體」,這都出自於「中國恐龍之鄉」———萊陽。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考人員在「中國恐龍之鄉」再次發掘出土大量恐龍骨骼化石。這些化石出現在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地層。

    發掘地點位於萊陽市金崗口村東二號恐龍化石遺址保護館東側的玉米地中,在已經平整好的面積約40平方米的赭紅色土坡上,裸露著20多塊大小不一的恐龍骨骼化石,其中最大的一塊肱骨化石長60多釐米。「目前大部分發掘出土的恐龍骨骼化石都已經用石膏包裹封存了起來,現已固定石膏包100餘件,該區域化石全部發掘完畢後再進行組裝和修復。」正在現場進行科考發掘的中科院王強博士告訴記者,為保護好這些出土的恐龍骨骼化石,科考隊將化石連同包裹化石的土壤一併起出,用石膏進行密封,並逐一編號。

    今年7月6日,科考隊對恐龍二號館東側的化石富集帶進行保護性發掘。負責該科考項目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告訴記者,目前發掘的恐龍地質帶與恐龍二號遺址屬同一地質帶,在二號遺址附近3平方公裡左右的範圍內,共發現了十幾層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的層面分布,這在其他地方是非常罕見的。不僅如此,根據目前發掘的情況來看,這些化石層面蘊含豐富的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而且這些地層從早白堊世到晚白堊世都存在,保存也非常完好,對研究恐龍生存演變和地殼運動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從這些化石雜亂無章的排列方式看,這一恐龍化石群的形成肯定與河水衝積無關,而是突發性的災難如泥石流的劇烈運動,將恐龍骨骼雜亂地搬運和堆積到這一區域,經過8000萬年的地質演化,形成了目前的恐龍遺蹟群。」汪筱林研究員對記者說。科考隊準備將這一露天區域的恐龍化石全部發掘出土並封存,待條件成熟後在萊陽當地進行組裝和修復,修復的恐龍標本將會保留在萊陽當地。(張子揚)

    圖為科考人員用膠對化石破碎部分進行保護。

相關焦點

  • 山東萊陽發現新種鴨嘴龍類恐龍
    趙闖  提起山東萊陽你會想到什麼?個大可口的萊陽梨?其實在萊陽不僅僅只有萊陽梨,還有恐龍化石。作為中國最早也是最主要的恐龍化石產地,最近古生物學家就根據在這裡發現的化石命名了一種鴨嘴龍類恐龍,它就是萊陽龍。
  • 山東萊陽新發現鴨嘴龍類恐龍
    萊陽位於我國山東半島的中部,是我國地質古生物學家最早發現恐龍、恐龍蛋、翼龍、昆蟲和植物等化石的地方,也是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誕生的地方,在我國恐龍等化石研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江西南昌出土103件白堊紀時期恐龍骨骼化石
    縣博物館有關專家聞訊趕到現場仔細查看,確定這是一塊古動物化石。緊接著,江西省文物工作隊、上海自然博物館以及廣昌縣博物館的專家經過半個月的搶救性挖掘,出土了103件恐龍骨骼化石,構成一具比較完整的恐龍骨架。實際上,這就是後來引起世界範圍內震驚的廣昌恐龍化石,被稱為「中華之最」。
  • 扶綏再次發現恐龍化石群 恐龍骨骼清晰可辨(圖)-廣西新聞網
    扶綏再次發現恐龍化石群距2001年的恐龍化石發掘遺址不到10米恐龍骨骼清晰可辨。記者靠近最大的窩棚,只見裡面凹凸不平,分布著大量骨骼狀化石。有的像巨大的竹節,看得出是龍骨;有的則像彎曲的竹片,長度超過1.5米,這是肋骨。還有一些粗細不一的骨骼化石,都被專家插上了竹籤和紅繩標記。據平天村黨支部書記謝永軍介紹,早在今年4月,廣西自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就在此勘測出有恐龍化石的跡象。經過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後,一個月前,工作人員開始入場進行發掘。
  • 恐龍骨骼化石破土而出(圖)
    工地上露出的部分恐龍骨骼化石  昨日,在建中的東源縣仙塘鎮蝴蝶嶺工業園再次傳出好消息,當地村民又在施工工地上發現了一顆恐龍牙齒化石後主動向該市博物館報告,一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至此在蝴蝶嶺工業園工地上破土而出。  據河源市文廣局副局長、市博物館館長黃東介紹,本報有關報導見報後,立即引起了河源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
  • 山東「恐龍足跡」地圖出爐!帶你探秘侏羅紀世界
    記者了解到,此次恐龍化石挖掘工作已經持續了近兩年時間,諸城市恐龍博物館館長李敦景告訴記者,此次發掘過程中不但驚現一具世界最大的鴨嘴龍化石,還首次發現了角龍類化石。圖為恐龍180度轉向行跡化石兩排直徑約為30釐米的恐龍足跡化石,在早白堊紀時期的巖壁上形成了一道180度的弧形,這道奇妙的弧形上共有28個恐龍足跡。
  • 江西鷹潭首現恐龍骨骼化石(圖)
    鷹潭發現的恐龍骨骼化石   在江西境內發現恐龍骨骼及恐龍蛋化石,之前主要是在贛南地區。不過,記者24日從省地礦局獲悉,近日在贛北的鷹潭境內首次發現恐龍骨骼化石。  據貴溪市濱江鎮村民反映,在該鎮一採石場發現了恐龍骨骼化石。隨後,鷹潭的博物館、國土局等單位對此化石產地進行了走訪踏勘,收集了部分骨骼化石,並邀請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九一二大隊古生物專家對化石進行了初步鑑定。  經古生物專家錢邁平博士初步鑑定,該骨骼化石產於信江盆地白堊系上統贛州組紫紅色粉砂巖地層中,發現和收集的主要是腿骨、肩胛骨和肋骨。肋骨骨骼較大,為大恐龍骨骼。
  • 中國發現世界上曝露面積最大的恐龍化石群(圖)
    這是自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古生物專家與地質工作者在這一地區第三次大規模地發掘出恐龍化石。截至目前,工作人員在15處恐龍化石點試掘和發掘出至少7600塊恐龍化石。專家稱,隨著挖掘工作的繼續,化石數量還將繼續上升。   諸城位於山東東南部,泰沂山脈與膠萊平原之間,是重要的以大型鴨嘴龍類為代表的晚白堊世恐龍化石產出地。
  • 二連浩特恐龍地質公園:骨骼化石遍地,完整恐龍化石用玻璃罩著
    但最讓這個城市蜚聲世界的是恐龍化石的發現。目前,二連市的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屬於國家4A級景區。(張順閣攝影)二連浩特地處內蒙古中部,北京的正北方向,距離北京600多公裡,與蒙古的烏蘭巴託700多公裡,二連市常年少雨,氣候乾旱,年平均氣溫只有3.4度左右。據說6000多萬年以前,這裡曾經是一片海洋,生活著各種大量的恐龍。上個世紀前蘇聯人就開始對二連浩特的恐龍進行考古挖掘。
  • 株洲出土恐龍化石已達幾百塊 距今約1億年!
    株洲出土恐龍化石已達幾百塊 距今約1億年!湖南在線——瀟湘晨報] [作者:王興夏] [編輯:魯紅]     「與6月26日出土的化石一樣
  • 天元區恐龍化石:骨骼紋路清晰 其一為幼小鴨嘴龍
    今天,我們首先來觀賞10年前發掘的恐龍化石。展示的恐龍化石主要就是幾塊腿部骨骼化石,這是2008年在天元區戴家坪東湖小學基建工地發掘的。市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副科長王金橋:「這個晰腳龍的腓骨,拿我們人體骨來講,就是大腿骨這一塊,而且它通過長期的巖石的地殼運行以後,骨骼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小斑點,它就是骨骼化石埋藏在巖石裡面,通過長期的擠壓才形成的這種結構,而且它的骨骼紋理是非常清晰的,這一塊是肱骨,相當於我們胳膊上面這個肱骨,它這個是鴨嘴龍,按大小來分,應該是幼年的個子,如果成年的它,應該達到80公分長。」
  • 鳥類骨骼幫助科學家破解恐龍化石性別之謎(圖)
    國際在線消息:日前,美國科學家解決了如何判斷恐龍化石的性別問題,同時還進一步證實了恐龍與鳥類為同祖同宗。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6月3日報導,通常,根據一塊被發現的恐龍化石來斷定它是屬於雌性還是雄性恐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 中國百年十大恐龍——青島龍
    煙臺恐龍青島名1950年春天,古生物學家周明鎮博士指導山東大學地礦系學生在山東煙臺的萊陽呂格莊金崗口村將軍頂與金崗口進行野外地質訓練,意外發掘到恐龍骨骼與蛋化石。聽到這個消息,中國古生物奠基人楊鍾健先生在第二年與山東大學地質系合作,來到萊陽對以前發現的化石進行進一步地發掘。
  • 中國恐龍化石分布
    目前,中國大地上已經被挖掘出了許多恐龍化石,我國恐龍化石數量、種類、完整度在世界各國中名列前茅。 根據保存的化石類型,恐龍化石可以分為骨骼化石、蛋化石和足跡化石三大類。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專家表示,福建在恐龍化石資源方面的潛力還很大,相信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被發現,不僅恐龍足跡,還有恐龍骨骼,甚至恐龍蛋化石。恐龍化石的保存需要連續的陸相沉積巖。福建省東部由於燕山運動,被大量火山巖覆蓋,只有閩西和閩北有少量晚白堊世紅層。而且這些紅層零星分布在白堊紀華東南地區的大量斷裂帶之間,比較分散破碎,發現恐龍化石的難度很大。化石的探尋有時如同大海撈針,每次裡程碑式的發現之前可能是數年甚至數十年默默無聞的積累。
  • 考古沉睡千萬年的上古寶物——恐龍化石
    本期我們將帶領大家,一起考古沉睡千萬年的上古寶物——恐龍化石。 恐龍化石,是指恐龍死後身體中的軟組織因腐爛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齒)等硬體組織沉積在泥沙中,處於隔絕氧氣的環境下,經過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沉積作用,骨骼完全礦物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龍生活時的遺蹟,如腳印等有時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來。
  • 中國有哪些地方發掘出了恐龍化石?哪些地方被稱為恐龍之鄉?
    中國地域廣袤,而且地形多樣,有利於各種化石保存,目前,已在中國境內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比較著名的有四川自貢、雲南祿豐、內蒙古二連浩特、新疆準噶爾、山東諸城、遼西熱河等地區。一、四川省自貢市四川省自貢市出土的恐龍化石雖然和其它重要的恐龍化石發現地比,不算是出土最多的地方,但是中國大部分最出名的恐龍幾乎都是在四川自貢市境內發現的,數量不多,但是精品。
  • 株洲發現恐龍化石 計劃籌建恐龍地質公園
    據星辰在線-長沙晚報報導(記者 李春璞)「這是華南地區最為重要的恐龍骨骼化石遺址!」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教授興奮地說。27日-28日,株洲有關方面邀請中科院和湖南省地質研究院專家對該市出土的恐龍化石遺址進行考察。記者了解到,該市正在積極準備招商引資籌建恐龍地質公園。
  • 「會飛的恐龍」化石在合肥展出 (圖)
    「會飛的恐龍」化石在合肥展出 (圖)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16年07月16日18:05 人民網合肥7月16日電(陳曦)今天上午,由安徽省地質博物館與中國古動物館合作舉辦《飛向藍天的恐龍》——帶羽毛恐龍化石特展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首次開展。
  • 科學家發現新鴨嘴龍類恐龍
    近十年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團隊與山東萊陽市政府合作進行野外科學考察,在萊陽南郊的呂格莊鎮金崗口村附近的1、2號地點上白堊統王氏群地層進行了大規模發掘,目前在2號地點已發現5層連續分布的恐龍等脊椎動物化石富集層,搶救性採集了大量以恐龍為主的脊椎動物化石,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如新材料的發現和對青島龍頭飾的再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