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教你如何讀懂自己的孩子

2021-01-12 騰訊網

科技|創新|生活

點擊「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關注我們!

現在有很多父母會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自己看了那麼多育兒類書籍,孩子還是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乖巧、聽話?為什麼自己用盡辦法鼓勵、陪伴孩子,孩子仍然孤僻、不合群?為什麼自己用盡辦法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孩子還是跑步不穩、身上沒勁、總摔跟頭?

《全新教養:這樣讀懂孩子行為》的作者黃彥鈞告訴我們,出現上述困擾的原因可能是你沒有真正理解孩子出現不當行為背後的原因。黃彥鈞是著名職能治療師,對解決兒童發育遲緩、自閉、多動、行為異常等問題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是很多孩子眼中的「大朋友」,父母眼中的「救星」。《全新教養:這樣讀懂孩子行為》這本書正是黃彥鈞對多年臨床工作寶貴經驗的總結,讓我們可以用實際案例理解晦澀複雜的醫學知識、理解孩子們出現的種種行為,並教父母如何通過日常遊戲幫助孩子改善問題。

下面,讓我們一起去書中看看黃醫生為父母提供的不一樣的教養方法。

1. 用醫學知識幫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為

很多人認為,孩子的行為都是天性使然、是基因決定的,後天無法改變。但其實除了先天因素以外,後天的外界刺激也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很大影響。通常,人在受到環境刺激後,大腦會對接收到的所有感覺進行「統合」並做出反應,來應對不同的情境需求(即感覺統合)。如果孩子不能正確處理好接收到的刺激信息,就可能會出現不當行為。

《全新教養:這樣讀懂孩子行為》便為我們介紹了如何通過觀察孩子對各類刺激的反應,來判斷孩子難以處理哪些外界刺激,找出孩子出現一些不當反應的真正原因,比如當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易被環境變化所影響時,他可能出現了觸覺敏感。當孩子身上總是傷痕累累卻搞不清楚自己是如何受傷的,可能是對感覺反應不足。黃醫生告訴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問題歸結為孩子的性格或能力,應該從孩子對外界刺激的感知統合水平入手,加以分析和判斷,才能真正明白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問題。

2. 用簡單的遊戲幫助孩子及時改善行為

當我們為孩子的行為「搭脈問診」後,如何提高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改善孩子的行為,便成了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黃老師在書中為我們介紹了一些針對性很強的,並且父母在家就可以陪孩子做的小遊戲,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問題選擇適合的遊戲,提高孩子欠缺的能力。

比如用黏土遊戲、大海撈針等遊戲幫助孩子促進觸覺發展;通過陪伴鼓勵孩子多動,多跑、多跳、多做一些精細遊戲,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促進孩子本體覺發展。

3. 用細緻的觀察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法

很多父母眼中都會有個「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又考了年級前幾名,別人家的孩子又獲得了什麼獎......而這些「別人家的孩子」往往會是自己孩子成長中的一種無形壓力。

每個孩子從出生開始,所處的環境、父母的教養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不會有完全一樣的孩子,父母也不應該用其他孩子的行為表現作為衡量自己孩子的標準。

父母應該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觀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了什麼,或是迴避什麼,在孩子說出「不」時,不要著急強迫他去做事情,而是探究他們「不要」的原因。有的時候,並非孩子故意不乖、想要故意氣你,而是孩子自己也無法決定、無法控制自己,有時甚至為自己注意力集中、肢體不協調而感到懊惱。父母要做的,就是要仔細觀察孩子,找到他們的問題,理解他們的內心,並幫助他們慢慢適應一些原本不想接觸的事情,提高孩子欠缺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傾聽孩子的心聲、讀懂孩子的需要是我們理解孩子、教養孩子的第一步。有空時翻翻《全新教養:這樣讀懂孩子行為》,你也能和專業職能治療師黃醫生一樣,讀懂孩子、改變孩子。

相關焦點

  • 零基礎教你讀懂一幅畫
    有很多人了解藝術都是先從一幅畫開始,但卻苦於不知如何欣賞。接下來這6本書,讓即使是零基礎的人也可以讀懂一幅畫,讓藝術走進你的生活。《如何看一幅畫》一書教你用屬於自己的「感性方式」來看一幅畫。這本書的作者弗朗索瓦芭布·高爾女士,是法國藝術普及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熱衷於大眾藝術普及。她充分考慮了初學者在欣賞一幅畫時的角度和感受,主張大眾相信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想像力和聯想力去欣賞一幅畫。
  • 2014年高考選專業:教你如何讀懂專業內涵之「道」
    對廣大考生和家長來說,在506種專業中做出自己的正確選擇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年這個季節,各高校的招生諮詢熱線開始忙碌了起來,許多考生和家長都會諮詢有關專業選擇的問題。在日常接待考生家長來電來訪時,我們發現許多考生和家長在面對各個學校的招生宣傳資料和專業介紹時,往往顯得十分茫然,不知從何下手。
  • 《小學生心理學漫畫》:一套孩子自己就能讀懂的專業心理書
    講座中,國瑩博士以「社交力」為題,從「學會自我介紹」「如何應對和解釋誤會」等內容出發,詳細生動地講述了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社交問題,為學生講解了自我紓解和尋求幫助的正確方法,並現場回答學生提問。孩子們交流積極,反響熱烈。民辦馬橋小學教師告訴記者,這次講座為孩子更好地處理學生之間的關係做出了引導,比如解釋誤會、學會自我介紹等,都是很實用的例子。
  • 天童美語:父母如何在家自己教孩子學英語?
    天童美語:父母如何在家自己教孩子學英語?時間:2017-11-30 11:32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童美語:父母如何在家自己教孩子學英語? 天童美語:學英語誤區一發音不標準 我們有誰敢說自己的普通話最標準?
  • 教孩子讀懂16個動人成語故事
    教孩子讀懂16個動人成語故事   下面這些圖和文字,讓你更好的解讀你所不了解的成語的動人之處,給孩子講解一下也很有意義哦!
  • 如何培養孩子的練字興趣?家長也可以自己教孩子硬筆書法
    阿喵覺得,家長教自己孩子學書法,抑或是硬筆書法,寫得如何不說,培養孩子的練字興趣是最重要的。作為成年人,家長的字肯定比孩子好看,且對練字的方式更有經驗。那麼,何不與孩子一起挑選一本中意的字帖,一起來寫呢?家長的自我定位家長畢竟不是專業的老師,更兼具了「家長」這個更親密的身份,不可太過嚴肅。
  • 如何從天馬行空的畫作裡,讀懂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繪畫是很好了解孩子的一個工具。幾根不明所以的線條,幾個「火柴人」,一幅看似簡單的畫,往往蘊含著孩子們豐富的內心世界。遺憾的是,很少有人能讀懂孩子的這些畫作,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不同的畫代表著什麼意思?心理醫生嚴虎三招教你解讀兒童繪畫心理。
  • 父母必讀的5本好書,教你如何教育好孩子
    無論在表面上如何被人認作是桀驁的,是不屈的,他們都樂於退到一個安靜的角落,確認自己和人最親密的關係,描述自己和生命最微妙的溫柔,就像龍應臺陶醉於在書中把自己稱為「媽媽」。作者介紹:龍應臺,祖籍湖南衡山,1983年回臺灣,先在中央大學外文系任副教授,後去淡江大學外國文學所任研究員。
  • 教你如何才能讀懂相機鏡頭的參數
    那麼今天我們的主要內容就是教你如何讀懂相機鏡頭上面的參數。首先以佳能相機為例:佳能EF 70-200mm f/2.8 L IS II USMEF是佳能鏡頭的種類。佳能有很多不同的鏡頭,比如EF、EF-S、MP-E、TS-E、那麼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EF鏡頭和EF-S鏡頭吧。EF鏡頭呢是適用於所有佳能相機卡口的鏡頭。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教你如何選書、讀懂一本書、內化知識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一套解讀圖書的方法,包括如何選書、讀書、拆解、輸出講書等內容。接下來,我選取其中有關於如何選書、讀書、內化知識這三方面內容,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如何選書?明確自己的閱讀需求,掌握一定選書準則,輕鬆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的書。
  • 乳腺結節的5個術語,醫生教你看懂
    不置可否的建議,是不是意味著自己的情況還有點嚴重?結節離「癌」有多遠?四川名醫邀請四川省人民醫院乳腺外科羅靜醫生,幫你解讀體檢報告 。結節離癌症有多遠?「就算是良性的,結節也是不該出現的。」羅靜說。那麼,結節是什麼?
  • 遺傳諮詢師:幫你讀懂自己的「生命手冊」
    要將這份基因檢測報告翻譯成病人能看懂、醫生能參照的診療指導意見,離不開遺傳諮詢師。遺傳諮詢師幹點啥?行業成熟度如何?發展前景怎樣?解碼「天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遺傳與基因組醫學中心,姚女士來找遺傳諮詢師祁鳴主任做「基因門診」。
  •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法國資深學者教你開啟孩子的藝術之眼
    於是,我們又陷入自責之中,覺得一定是因為自己學識不夠,才無法走近藝術。她出版的藝術教育書籍《如何看一幅畫》《讀懂印象派》等,被譯為多種語言,廣受好評。 弗朗索瓦絲·芭布-高爾將《如何給孩子講藝術》一書,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提供了63條小貼士,來引導讀者放下成年人的見解,以孩子的眼光、思維和行動來展開藝術對話。
  • 孩子眼屎多上火怎麼辦?別急,醫生教你如何「降火」!
    最近經常有收到寶媽們關於寶寶「上火」的諮詢:「醫生,我最近發現我家寶寶眼睛裡總是很多眼屎,這是上火了嗎?」「我家寶寶已經連續好幾天沒有拉便便了,婆婆說可能是孩子火氣太大了,說要做一些降火湯給孩子喝,是這個原因嗎?」
  •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兒科醫生李樹珍教你區分孩子性格內向與自閉症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兒科醫生李樹珍教你區分孩子性格內向與自閉症 時間:2020-05-28 14:46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有些孩子生來性格就比較內向,不愛與人交流,喜歡獨自玩耍,不少家長就以為孩子是患有自閉症,但性格內向和自閉症完全是兩種概念,千萬不要混淆,「冤枉
  • 新民藝評|孩子,教你讀懂梵谷之美
    這裡的美術課培育孩子的內心美感——「快樂營」不僅教孩子畫畫,而且和孩子一起「創作」:柏樹和山脈一橫一縱在畫面構圖中形成視覺平衡,柏樹的扭動長線與其特有的短筆觸形成對比,看似寧靜的小鎮與大面積湧動的星空和雲團形成對比,最重要的還是大面積的藍與小面積黃的補色關係,讓孩子們理解梵谷的畫面與色彩。
  • 心理測評|16PF人格測試,從讀懂自己開始-點擊獲取免費專業報告
    心理測評|16PF人格測試,從讀懂自己開始-點擊獲取免費專業報告 2020-07-23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孩子畫畫,不如讓孩子自己來畫畫
    現在有很多家長看到孩子自己畫的不好的時候。就會覺得焦慮,甚至會大肆評價孩子這是畫的什麼呀?一點兒都不好?於是有一些家長就會自顧地拿起筆教孩子一筆一筆的畫。殊不知這在無形之中抹殺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想像力、創新力等。
  • 專業主持人「五覺法」教孩子說故事
    專業主持人「五覺法」教孩子說故事 專業主持人「五覺法」教孩子說故事 快報小主持人訓練營讓孩子秀出自信  「請準備1—3分鐘自我介紹或者一個故事,輪流上講臺演說。」
  • 《高效閱讀》教你讀懂實用的書,並把重要的知識點記住
    有一本書的書名叫,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我覺得我非常認同,因為讀書可以改變命運。但你必須要學會讀書,才能改變。在閱讀實用型的書籍時,大家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認為讀書太難了,不知道作者說的那部分對自己有用,密密麻麻的字,章節又多,實在是沒耐心看完,又想知道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更痛苦的是,讀完之後,完全記不住書中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