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四大「鎮館之寶」:稀世珍品,個個天下無雙!

2020-12-11 歷史另一面

臺北故宮四大「鎮館之寶」:稀世珍品,個個天下無雙!1、翠玉白菜。寓意「清清白白」,菜上的螽斯和蝗蟲兩隻蟲子,寓意「多子多孫」。因為它和真白菜的相似度太高了,都和真的一樣。

2、散氏盤。散氏盤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散氏盤中的銘文便是西周晚期青銅器時代書法藝術的高峰之頂的傑出代表之作。這些「鎮館之寶」稀世珍品,個個天下無雙。

3、《富春山居圖》。《富春山居圖》被譽為中國山水畫最高境界的長卷。收藏於明代吳洪裕時,被燒成兩段,畫幅後半段被稱為「無用師卷」。

4、毛公鼎。整體來說,毛公鼎造型渾厚而凝重,其紋飾簡潔而古樸,富於濃厚的生活氣息。你去過哪個博物館感受過呢?

相關焦點

  • 這5大臺北故宮鎮館之寶,五彩龍鳳大盤在列,個個都是稀世珍品!
    汝窯因為傳世很少,所以十分珍貴,目前世界上典藏不足70件,臺北故宮收藏有21件。這5大臺北故宮鎮館之寶,五彩龍鳳大盤在列,個個都是稀世珍品!蘇軾《寒食帖》,這件寶物是蘇軾的代表作,這件藏品先是在民間輾轉收藏,後被清廷收入內府,在戰亂的時候流亡於國外一段時間之後,由愛國人士重金取回,十分珍貴。西周散氏盤,這件寶物是西周書法藝術的典範之作。
  • 「鎮館之寶」塵埃落定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南北故宮主題側重雖不同,但未來南北故宮文物會交流互展。  臺北珍寶助陣  鎮館之寶亮相  此番「兄弟」南院開門迎客,臺北故宮當然慷慨助陣。此前呼聲甚高的臺北故宮人氣王「翠玉白菜」,不負眾望地暫別本院,為南院連續「站臺」10個月。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的來歷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的來歷,相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古時候每到進貢珍品給朝廷大官及皇上的節期時,各地知府便會下鄉尋訪,要百姓們呈現奇珍貢品。如果老百姓獻出的珍品中選,除了會得到重重賞賜外,還會聲聞鄉裡,是一件極為光宗耀祖的大事。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到臺灣旅行的重頭戲就是臺北故宮,依山傍水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氣勢宏偉、綠瓦黃牆,和北京故宮的宏大相比,它略顯小巧。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築,而是藏品,這裡共收藏、展出的稀世珍品超過65萬件之多。
  •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
    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對於大陸的大多數人而言,我們對臺北的故宮博物院久聞其名,卻難見其真容。 白巖松:「對我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它位於臺北山清水秀的外雙溪,佔地面積1200畝,1965年11月12日落成。
  •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現在海峽兩岸交通十分便利,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寶藏,那是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
  • 臺北故宮珍品赴日展出
    【編者按】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分別「出差」赴日展覽,這也是1949此奇石是一塊天然的石頭,色澤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完全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肌理也相當逼真,現它與翠玉白菜、毛公鼎並稱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 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幾十萬件稀世珍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的宮殿式建築。臺北故宮博物院佔地面積約有16萬平方米,依山傍水,整座建築完全採用中國古代宮殿的風格,氣勢宏偉,皇牆碧瓦。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來宋至清歷朝皇帝推崇藝術廣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餘萬件。這些稀世珍品多數出自原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的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那麼這些國寶為什麼會被運到了臺灣呢,這還得從頭說起。
  • 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淡藍色的琉璃,米黃色的牆壁,潔白的石欄,青石的基臺。午後站在光影之下,仿佛置身北京皇城。臺北故宮館藏文物國寶無數,親身前去方能一睹舊藏之精華。下面來看看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西周:毛公鼎這件西周的毛公鼎通高53.8釐米,清道光年間於陝西省岐山縣周原出土
  • 臺北故宮的十大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 翠玉白菜上榜件件獨具匠心散氏盤也叫矢人盤,這是西周曆王時期重器,於乾隆時期正式出土,最初被藏在乾隆內府中,散氏盤一共有375個字,風格比較突出,字體渾厚有力,是十分難得的珍品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中國有很多珍貴的文物,其中某些極其珍貴,比如中國禁止出國的64件國寶之類的。一般來說寶貝都被收藏在各大博物館中,臺北博物館內有很多比較珍貴的寶貝,其中十件更是鎮館之寶般的存在,下面和奇事奇物網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 博物館 | 細數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始建於1962年,1965年落成,坐落於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佔地面積1.03萬平方米。臺北故宮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
  • 臺北故宮三大鎮館之寶,其中2道居然是菜,大老遠跑去看這個?
    七十年前,大陸的各種稀世珍寶約70萬件被帶去了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館也憑著這批珍稀藏品在世界上大放異彩。這批藏品包括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河北行宮等處清代舊藏。有人曾算過,按一年四季5000件文物輪展,全部看完也要30多年。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將赴日本展出
    原標題: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將赴日本展出   臺北故宮今天(16日)舉行文物赴日展籤約儀式,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表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之一翠玉白菜、肉形石將赴日本展出2周。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天下午舉行臺北故宮文物赴日交流展籤約儀式暨記者會,包括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東京國立博物館長錢穀真美、九州島國立博物館長三輪嘉六,共同籤署臺北故宮文物赴日展出合約。   臺北故宮文物赴日,受到日本媒體高度關注,今天籤約記者會現場有多家日本媒體前來採訪,同時也關注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是否可能赴日展出。
  • 臺北故宮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西周•毛公鼎毛公鼎是中國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廟祭器。汝窯燒宮廷用瓷的時間僅20年(1086年—1106年)左右,故傳世品極少,被人們視為稀世之珍。裹足支燒,底部有六個細支釘痕,略見米黃胎色。全器釉面寧靜開朗,純潔無紋片,是汝窯無紋片的唯一傳世傑作。
  • 揭秘臺北故宮以訛傳訛的鎮館寶貝之《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清代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坊間有臺北故宮「鎮館三寶」之說,分別是毛公鼎、肉形石和翠玉白菜。這是一個典型的以訛傳訛,因為要論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毛公鼎或許可以入選,但是往下再數兩百件,恐怕也輪不到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一說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都去過,並參觀過。在歷史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運抵到到了臺灣地區,後來在臺北修建了,以展出故宮文物為主的博物院,命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
  • 翠玉白菜稱不上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新館舍在臺北外雙溪興建完成,用於展示遷臺文物,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知的臺北故宮。有一種說法,認為北京故宮的寶物都被運到了臺北,只剩下了一個空殼子,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因為以館藏文物數量而言,北京故宮有一百多萬件,遠多於臺北的近七十萬件。不過以國寶級文物的數量和質量而言,兩岸故宮的水平基本上在伯仲之間。
  • 這5大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墊底,第一價值連城!
    這卷名畫歷盡滄桑,在解放前夕運往臺灣,歸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這5大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墊底,第一價值連城!4.趙幹《江行初雪圖》,全卷描寫長江沿岸漁村初雪情景,表現出江南初冬漁民和旅行的生活情況,繪景畫人均極為傳神。圖中樹石筆法老硬,水紋用筆尖勁流利,天空用白粉彈作小雪,表現出雪花的輕盈飛舞。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玉白菜五花肉都排不上號,珍貴藏品來了解一下
    對於 臺北 故宮,每一個國人都有著難以言明的特殊感情。那段割裂的歷史讓許多珍貴的藏品都漂洋過海來到了 臺北 ,甚至有一種說法「 臺北 有文物沒有故宮, 北京 有故宮沒有文物」。很顯然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據說由於當年的海運能力有限,所以只挑選了故宮藏品中的六分之一運到了 臺灣 。為了安置這些國之瑰寶, 臺灣 當局特地建造了一座「新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