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首流傳千年的唐詩,兩種關於孤獨的至高境界,千年來難分高下

2021-01-22 美詩美文

對孤獨的無可奈何,古今一樣,聖賢和凡人也一樣。於是哪怕灑脫如李白,也會在月下獨酌時寫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哪怕是偉大如杜甫,也會在旅夜時臨江寫下「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哪怕是入了禪的王維,也會在重陽佳節寫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來自詩仙、詩聖、詩佛的孤獨名篇雖都是驚豔世人之作,卻算不得是孤獨的至高境界。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兩首,才算得上是唐詩中最孤獨的詩!一首是來自詩骨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一首是來自柳宗元的《江雪》,兩首都是流傳千年的唐詩名篇,同樣是寫孤獨,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千年來難分高下。

1.先看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寫這首的時候,陳子昂35歲,這位被後世稱為詩骨」的文人,從來都敢說敢做,但直言進諫給他帶來的卻是株連下獄。出獄後一生抱負難以實現的他,登上了幽州臺,寫下了這首滿是悲憤之語的名作。

這是一首古體詩,開篇「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被後世評為「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詩人的眼界胸襟,古今縱橫之氣,就在這開篇的10個字中被展現得一覽無餘。三、四兩句也是驚豔之語,詩人將自己的孤獨放到天地之大,於是這份愴然而涕的悲情,就變得無限大。

全詩語言剛健有力,意境奔放豪邁,具有極大的感染力,這也是它能流傳下來的原因。後世將陳子昂的這種孤獨定義為一種偉大的孤獨,這是一腔渴望建功立業而不得的孤獨,他如江水般洶湧澎湃,打動人心。

2.再來看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與陳子昂的孤獨一樣,柳宗元也是在仕途不順,人生失意時寫下此作。全詩就像一幅空靈寂靜的山水畫,詩人僅用20個字,就將它一筆寫盡。在這幅山水畫中,那大雪紛飛下的大江,萬籟俱寂,一片孤舟,一個戴著蓑笠的老人,獨釣在寒江上。

詩人用「千山」對「萬徑」,將孤舟老人的背景放大得浩瀚無邊,於是在這片大背景下,人物就顯得更加突出。在這種絕對幽靜的環境裡,垂釣的老人就如同水墨畫最中心的一點,他靜靜地坐在那裡,任憑大雪飄落,這份空靈令人震撼。

兩位都是唐詩的絕頂高手,在失意下都將自己的孤獨抒於筆尖,一個是大氣磅礴,一個是超然空靈,兩種不同的境界,大家更喜歡哪首?歡迎和小編討論一、二。

相關焦點

  • 古今四大名樓,一樓一首千古流傳的佳作,千年來難分高下
    每一樓都有自己的故事,而這些故事裡,最讓世人難卻的是樓與文人之間的傳奇。有人說,是這些樓成就了文人的流芳百世;也有人說,是這些文作賦予了名樓文化內涵,才使得它們屹立在世人心中千年。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描寫這四大名樓的經典文作,都是流傳千古、冠絕古今的佳品!
  • 蘇軾與辛棄疾睡不著寫下同名詩,千年來難分高下
    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光輝奪目的巨鑽,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同唐詩並稱雙絕。在宋代眾多傑出的詞人當中,最著名的兩位詞人便是蘇軾和辛棄疾。他們同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為宋詞以嶄新的面貌躍上文壇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 唐朝多情才子和落魄書生,寫下同名詩歌,千年來難分高下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們曾寫下同名詩歌,千年來難分高下。公元855年,在四川結束任職的李商隱返回長安,途徑諸葛亮的籌筆驛,一時感慨萬千,寫下了一首《籌筆驛》。這兩首詩不僅詩名相同,而且還同樣是七律,所以後世文人常常將這兩首詩放在一起比較,千年難分高下。先來看看李商隱的《籌筆驛》,全文如下: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
  • 各寫一首經典《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詞牌名。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風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詞的傑出代表。蘇軾創立了豪放詞,辛棄疾繼而把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 蘇軾與辛棄疾的詩詞大戰:半夜無眠各寫《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兩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雖然兩人都屬於豪放派,但是在詞風方面上還是有所差異的,今天就來說兩首詞,這兩首詞都名為《西江月》,都是二人在人生艱難時期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到家鄉。都是在某一個夜晚,輾轉反側不能入眠,於是便作出的一首詞,一個是秋意涼涼,一個是夏雨點點,千年難分高下。
  • 千古宋詞: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月光下各寫一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詞牌名,與唐詩並稱雙絕。兩宋時期,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風格流派交相輝映,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不斷豐富著宋詞的形式、風格和內容,成就了宋詞之美。
  • 宋代文壇兩大絕頂高手,無聊時各寫下一首經典之作,千年難分高下
    他們是宋代文壇兩大絕頂高手。陸遊寫詩時而如李白,豪放灑脫;時而和杜甫,蒼勁沉鬱。無論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豪氣,還是「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壯,句句都飽含著他的愛國熱情,令人佩服不已。辛棄疾寫詞收放自如,可沉雄豪邁也可細膩柔和。
  • 杜甫和杜審言的祖孫對決,各自登上城樓寫首妙詩,千年來難分高下
    開元二十四年,年少的杜甫至山東看望在兗州任司馬的父親杜閒。父子同遊時一起登上了兗州城樓,調皮的杜甫突然詩興大發,模仿爺爺的口吻寫了首《登兗州城樓》。全詩大開大合氣勢磅礴,寫完後他問父親自己和爺爺哪個寫得更好,卻讓老父親犯了難。這段趣事被記錄在明代文人周珽編撰的《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中。
  • 李白李賀各寫了一首《將進酒》,名氣相差甚遠,境界上卻難分高下
    李白李賀各寫了一首《將進酒》,名氣相差甚遠,境界上卻難分高下我們先來看一下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我小時候第一次讀這首詩時,感覺它完全無法與李白的《將進酒》相媲美。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我再翻出這首詩品讀時,才發現在境界上,兩首詩其實難分高下。兩首詩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酒宴醉飲後所作,抒發的也都是不得志的傷感之情。兩首詩同樣是愁在深處,但李賀的《將進酒》卻是樂在表面。
  • 史上最孤獨的一首唐詩,響徹天地,僅22字,就寫出孤獨的至高境界
    今日,與大家分享一首史上最孤獨的唐詩,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這首詩響徹天地,僅22字,就寫出了孤獨的至高境界,無人能及。作為古典詩歌中的一個熱門話題,歷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歡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描寫孤獨、歌唱孤獨、訴說孤獨……對於孤獨,他們也有著自己的不同見解和不同領悟。當這些見解和領悟化成美麗的詩句,流傳後世時,更多的人對孤獨便有了一個深刻而全新的認識。
  • 都是一代名相,歐陽修和晏殊各寫下一首同名詞,千年來難分高下
    歐陽修寫文,多有感而發,為務實之作,不矯揉造作,經典作《醉翁亭記》更是流傳千古的佳作。而晏殊為文則更為綺麗,開創了北宋委婉詞風,詩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也是經典中的經典。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兩人各寫的一首名為《蝶戀花》的詞,都是宰相之才,千年難分高下。1.
  • 蘇軾辛棄疾睡不著各寫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對於蘇軾來說,寫文是畢生所好,一生寫詩2700首,詞350餘首;對於辛棄疾來說,寫詞是閒居時最大的樂趣,一生寫詞600餘首。兩位是為數不多的既可豪放又能婉約的詞人,世人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詞的開篇就是驚豔千年之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短短12個字道出了人生的虛幻和時光的匆匆。第二句中詞人聽著走廊裡傳來響聲,秋風蕭瑟中,一股愁緒也爬上了眉頭,染白了兩鬢。
  • 一首關於鄉愁的唐詩,每一句都是名句,流傳了千年時光
    ,關於鄉愁的唐詩比比皆是。而這首唐詩的作者正是唐代詩人張繼。 大唐天寶年間,由安祿山導演的一場安史之亂,讓大唐上下滿目瘡痍。而大唐子民們為了躲避戰亂,只能漂泊到當時的江南一帶,因為那裡的政局相對安定,而詩人張繼正是這支漂泊隊伍中的一員。
  • 一首關於鄉愁的唐詩,每一句都是名句,流傳了千年時光
    由於交通不便,且又書信難達,鄉愁便成了唐詩中常見的主題了,回首大唐詩壇,關於鄉愁的唐詩比比皆是。而這首唐詩的作者正是唐代詩人張繼。大唐天寶年間,由安祿山導演的一場安史之亂,讓大唐上下滿目瘡痍。而大唐子民們為了躲避戰亂,只能漂泊到當時的江南一帶,因為那裡的政局相對安定,而詩人張繼正是這支漂泊隊伍中的一員。
  • 各寫下一首經典《蝶戀花》,千年來難分高下
    而在這些驚世之作中,本人最喜歡的還是蘇軾和柳永的兩首,一首名為《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一首名為《蝶戀花·春景》。.蘇軾和柳永,大概算得上站在宋代詞壇巔峰的兩個男人了吧!有傳言說蘇軾一直看不上柳永的詞,總覺得他太過於輕浮,寫的詞也常作婦人語,但對他那首《八聲甘州》卻喜歡得不行雖然後世各種排名中,蘇軾因為在豪放和婉約詞中都數一數二,所以排名總是壓著柳永。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流傳最廣的便是關於蘇軾改字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蘇軾前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在午睡。 蘇軾不小心瞄到王安石書桌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詠菊》。 其中兩句是這樣寫的「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 李白杜甫很像的兩首詩,千年難分高下,詩詞大會康震幾句話說清楚
    至於他兩誰更勝一籌,雖然歷來也是爭論不休,但有道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種主觀性的問題其實並不好給出答案。不過他們有兩首詩,寫得特別像,所以一直以來都被歷代文人拿來比較過,千年來一直難分高下。那麼到底是哪兩首詩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
  • 好物分享|李白李賀各寫了一首《將進酒》,名氣相差甚遠,境界上卻難分高下
    即便如此,後世卻一直流傳著「太白仙才,長吉鬼才」的說法,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拿這兩位詩人做比較呢?李白李賀各寫了一首《將進酒》,名氣相差甚遠,境界上卻難分高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我再翻出這首詩品讀時,才發現在境界上,兩首詩其實難分高下。兩首詩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酒宴醉飲後所作,抒發的也都是不得志的傷感之情。兩首詩同樣是愁在深處,但李賀的《將進酒》卻是樂在表面。
  • 一首響徹天地的唐詩絕唱,僅22字就寫出孤獨的至高境界,無人能及
    這首詩響徹天地,僅22字,就寫出了孤獨的至高境界,無人能及。全詩如下: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作為古典詩歌中的一個熱門話題,歷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歡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描寫孤獨、歌唱孤獨、訴說孤獨……對於孤獨,他們也有著自己的不同見解和不同領悟。當這些見解和領悟化成美麗的詩句,流傳後世時,更多的人對孤獨便有了一個深刻而全新的認識。
  • 秋日裡,王勃王維同寫一首詩,一悲壯一空靈,千年難分高下
    還有孟浩然的《春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另一大詩人元稹也曾寫過同名詩歌。當然也有的詩歌雖然同名,但是都寫出了自己的風格,以致千年難分高下。比如王勃和王維的《山中》,同樣是五言絕句,描寫的都是秋日山中之景,只是風格一悲壯一空靈,千年難分高下。先來說說王勃的《山中》。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