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人物》駐英特派記者 黃培昭
《環球人物》記者 肖瑩 朱東君
「人是渺小的——著作就是一切。」當英國著名偵探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大筆一揮,讓夏洛克·福爾摩斯在《紅髮會》中說出福樓拜的這句名言時,他萬萬想不到,自己創造的這個虛擬偵探的故事,會在此後百餘年間被改編近300次,成為不朽的經典。
據統計,曾有70多位扮演者在影視作品中扮演過福爾摩斯。藉由他們的演繹,這個地地道道的虛構人物的形象不斷改變,成了人們心目中仿佛真實存在過的超級偵探。在1月4日登陸國內院線的影片《可惡的新娘》中,英國男星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扮演的神探夏洛克,再一次更新了福爾摩斯的形象。
「卷福」的盛宴
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街頭,雪花飄飄,遠處傳來噠噠的馬蹄聲。馬車在貝克街221B門口停住,走下身著鬥篷、頭戴獵鹿帽、手持菸頭的福爾摩斯。他剛剛偵破了一起鄉紳分屍案……
在英劇《神探夏洛克》2015年聖誕特輯《可惡的新娘》中,福爾摩斯和助手約翰·華生「回到」原著中的時代,遭遇了一個懸而未解的神秘案件:一個新娘當眾用槍打爆了自己的頭,卻在幾小時後從地獄「爬」回人間,在眾目睽睽下殺死了自己的丈夫……
當地時間2016年1月1日晚上9點,《環球人物》記者通過BBC第一套節目收看了《可惡的新娘》的首映。這個充滿了謎團、穿插著夢境與現實的故事,吸引了超過800萬觀眾收看,並以34.7%的收視率創下電視史上年節期間的收視紀錄。
僅僅3天後,中國觀眾就看到了由90分鐘正片和25分鐘花絮打包而成的「全球最完整版本」《可惡的新娘》。雖然影片對破案過程的輕描淡寫頗令人失望,但大量和原劇集相關的細節,以及對幾位主角之間「基情」的渲染,還是讓原劇集的「死忠粉」大呼值回票價。
事實上,《神探夏洛克》自2010年開播以來,就一直口碑爆棚。它移花接木,將原作的時間背景從19世紀搬到21世紀,讓福爾摩斯和助手華生在繁華熱鬧的倫敦歷險。這種「接地氣」的做法深得各方認可,《神探夏洛克》接連摘下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的電視獎最佳系列劇、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艾美獎的迷你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等多個獎項。該劇在超過200個國家及地區播放,僅在中國視頻網站上就收穫了近億次的點擊量。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問中國時,還有中國網友在微博上請他幫著催一催《神探夏洛克》的續集。
對於大多數劇迷而言,《神探夏洛克》最大的亮點就是福爾摩斯的扮演者康伯巴奇。由於他在片中有著卷卷的頭髮,中國的粉絲們都親暱地稱他所扮演的福爾摩斯為「卷福」。
康伯巴奇是地道倫敦人,曾就讀於著名的哈羅公學,身高1.84米,身材瘦削挺拔,穿上筆挺西服和白襯衫,儼然一位頗具時尚感和紳士派頭的現代福爾摩斯。他眼睛不大,思考時常常眯成一條縫,臉很長,初看有些怪異,恰好準確地演繹出人物狡黠又可愛的性格。
「卷福」對破案非常狂熱。在第一季第一集中,當他聽說要解決一起四連環自殺事件,禁不住歡呼雀躍。他推理能力出色,推理時語速超快,讓人聽得喘不過氣,又超級過癮。為適應大都市的生活,他用電腦查線索,用手機與華生聯繫,氣質高冷,與原著明顯不同。在推理時,他會讓一旁的警探「不要吵」,對方無辜地回應:「我沒有說話啊。」他卻說:「你在思考,這也很煩人。」他會給華生發簡訊:「如果方便,速回。」過了一會兒又追加一條:「如果不方便,也快回來。」而當華生趕回去,「卷福」所要求的不過是借用他的手機發一條簡訊。
如此「離經叛道」的改編,在原作基礎上加入了更多時代的新鮮元素,使「卷福」時尚現代、個性十足,輕易地俘獲了億萬觀眾的心。
拜訪福爾摩斯的「寓所」
阿瑟·柯南道爾(1859-1930)
據說,在柯南道爾寫作的年代,貝克街的門牌號沒有超過兩位數的,後來因為福爾摩斯實在太有名,英國政府這才在倫敦市中心攝政公園旁的貝克街特意設立了221B這個門牌號。原著中,福爾摩斯曾和華生合租於此。如今,這裡成為福爾摩斯博物館,是世界各地的人們近距離接觸福爾摩斯的空間。2016年1月6日,趁著《可惡的新娘》在全球上映的熱潮,《環球人物》記者登門拜訪。
在一層紀念品商店購買門票後,打扮成女僕的工作人員將記者迎進了門。這是一棟英國經典的4層樓帶閣樓的建築,因為建築結構與小說中完全相同,加上精心的布置,置身其中,仿佛不是在參觀博物館,而是到這位世界最著名的偵探家中做客。
在柯南道爾筆下,福爾摩斯出生於1854年,祖父為世代鄉紳,祖母是法國美術家吉爾內的妹妹,還有一位比他年長7歲的哥哥。18歲時,他進入著名的牛津或劍橋大學攻讀化學專業。其後的某個夏天,他受邀去同學維克託·特雷佛家做客,並在特雷佛父親的提醒下,意識到自己有做偵探的潛質。同年,他偵破了「格洛裡亞斯科特」號三桅帆船案。
1875年,福爾摩斯大學畢業,兩年後開始在大英博物館附近從事偵探工作,偵破了一系列奇案。1881年,他通過朋友介紹與退役軍醫華生結識,之後便偵破了發生在勞瑞斯頓花園街的兇殺案,也就是華生筆下的《血字的研究》。
在福爾摩斯的家裡,要上到二樓書房,得登上17級臺階。在柯南道爾筆下,福爾摩斯最大的特點就是頭腦冷靜、精於推理、目光犀利、觀察力強。福爾摩斯曾拿臺階的級數考驗華生的觀察力,並在此時說出了自己的名言:「你看到了,卻沒有觀察。」
福爾摩斯博物館內景。
《環球人物》記者看到,書房正對著貝克街的街道,雖然只有20多平方米,卻布置得格外精緻,內側的壁爐兩端,分別安置著高高的書櫃和一張擺滿古典儀器的化學實驗臺。福爾摩斯對化學的鐘愛,幾乎貫穿了他的整個人生。在原著的60個故事中,幾乎每一個都會提到某種化學物質。而書房中的這個試驗臺,就屢次幫助他找到破案線索。
試驗臺旁的椅子上,立著一把小提琴。據華生回憶,福爾摩斯不只愛欣賞音樂,演奏技巧也十分精湛,有時甚至還自己作曲。
福爾摩斯的臥室,在二樓背對貝克街的方向。一張極窄的床,佔據了這個狹小房間的主體空間,床頭掛著福爾摩斯的衣服,床上則擺放著他破案用的工具箱等。床頭的檯燈旁,一本書靜靜翻開放著,仿佛屋子的主人只是臨時出門,很快就會回來接著閱讀。《環球人物》記者翻到書的封面,發現這是一本與蜜蜂有關的書。印象中,福爾摩斯在隱退後正是出版了一本《養蜂實用手冊》。
博物館三層也有臨街、背街兩間房,分別是華生和房東的臥室,至於四層,則根據原著的故事情節,布置了許多栩栩如生的蠟像。他們有的正從打開的棺材中緩步走出,有的被囚禁在巨大的鐵籠之中,有的俯身冰涼的地板已經喪生,還有如《可惡的新娘》所講述的那樣,一個身披婚紗的新娘持著手槍向新郎胸口射擊,新郎胸口的鮮血汩汩而出……
在博物館四層,《環球人物》記者還看到世界各地粉絲們寄來的信件。它們有的被貼在牆壁上,有的則被收集在一個精緻的夾子裡。除了日常的問候,不少粉絲會在信中提出各種各樣的請求。一位義大利人說:「您快來吧,這裡有太多的兇殺案件都無法破案,我們需要您的幫助。」另一位來自中國的學生則在高考前向他求助:「能否把您的帽子借我一用,以安慰我緊張的神經。」「我們平均每周都會收到至少50封信,」講解員普爾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只要在信封上寫明『倫敦貝克街221B』,即使不寫郵編也一定能寄達,因為這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地址。我們雖然並不是每封信都回復,但大部分會回,尤其是重要的、有具體需求的信件。」
責任編輯:於冰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