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文廣新發〔2013〕67號
關於省級第四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初評信息的反饋意見
省文化廳:
現將我市關於江蘇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評審的意見和建議匯報如下:
一、對傳承人評審總的建議
1、非遺作為一種活態文化,關鍵在於傳承人的活態傳承。在堅持條件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傳承人評審的名額,將有利於推動傳承與保護事業的發展,不能被「已有傳承人」所限制。
2、傳承人的名額要向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和國家級項目傾斜,如雕版印刷技藝、剪紙、古琴藝術、漆器髹飾技藝等。特別是已列入聯合國的保護項目應多增加傳承人。
3、省級非遺傳承人名額要向瀕危項目傾斜。如卸甲肩擔木偶戲,現僅存年逾七旬的老藝人吳錦田一人在勉力傳承,如果他終止了傳承活動,便意味著該項目走向消亡。對吳錦田近乎原生態的表演形式,不能用現代藝術的眼光去衡量,應該從保存非遺技藝的角度上予以肯定。
4、一些重點項目涉及多個門類,現已命名的傳承人或只掌握該項目某一兩個門類的代表性技藝,而其他核心技藝的傳承也需要命名代表性傳承人,以確保該項目傳承中的真實性和整體性。
5、命名代表性傳承人應向60歲以上的老藝人傾斜。這些老藝人分別掌握著某項絕技,在他們退休以後仍然從事著某個項目的傳承和保護工作,仍熱情參與到傳承活動中,不為名,不為利,難能可貴。給予他們「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的名份,有利於調動和保護其開展傳承活動的積極性。
在適當增加傳承人名額後,可能會受到傳承人經費計劃的制約,建議仍採取以往60周歲以上傳承人給予補助的辦法。在增加名額和提高補貼標準的問題上,寧可取其前者。
二、對具體項目傳承人評審的意見
1、雕版印刷技藝傳承人。我市推薦的傳承人順序為李江民、沈樹華、侯桂林、陳美琦、張永林,是經過反覆認真研究的。雕版印刷技藝分為寫樣、雕版、刷印、裝訂四個環節,以雕版和刷印為核心技藝。以往批准的國家級傳承人陳義時為「雕版」代表性傳承人,省級傳承人芮明揚,為「寫樣」代表性傳承人,這次申報的李江民、侯桂林為「刷印」代表性傳承人,是對傳承人結構上的一次補充。且李江民的餖版印刷作品連續三年獲世界華人藝術大會金獎;沈樹華、陳美琦、張永林是雕版傳人,其中張永林與沈樹華、陳美琦相比較,在技藝上略差,代表性作品也較弱。沈樹華與陳義時(陳美琦父親)是同門師兄弟關係,且功力深厚。如果這次只批准張永林一人,將帶來較大負面影響。
2、剪紙傳承人。揚州剪紙是中國剪紙的傑出代表。目前僅擁有國家級和省級傳承人各1名,與揚州剪紙的傳承發展需求不相適應。揚州刻紙,是揚州剪紙中的一種。熊崇榮是揚州剪(刻)紙中最傑出的代表性人物,他把傳統揚州剪紙和揚州刻紙相結合,具有獨創性,極大地拓寬了揚州剪紙的題材領域,為揚州剪紙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全國剪紙界有著重要影響,最近由國家出資編輯出版了《熊崇榮藝術剪紙》一書。翁文是張永壽剪紙的嫡系傳人,張永壽設計的許多代表性作品,多由翁文具體執剪創作,她多次出國表演,創作的許多經典作品屢獲大獎。熊崇榮和翁文都已年屆古稀,退休後仍不間斷地從事剪紙傳承、保護工作,他們無論從哪個角度上講,入選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都是當之無愧的。
3、揚州傳統園林營造技藝傳承人。揚州傳統園林營造技藝是揚州厚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範續全是揚州古典園林建設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為傳承保護揚州傳統園林營造技藝項目的主要操作者和傳承人,尤其在建築技藝上,極為突出。揚派疊石中的王鹿枝是家傳七代的疊石藝人,創造的王派疊石在全國都有影響,現仍為疊石行業中的中堅力量。
4、揚州彈詞傳承人。徐桂清,受到評話大師王少堂先生、清曲大師王萬青先生的藝術啟蒙,後師從揚州彈詞著名表演藝術家張慧儂、張慧祥先生,從事揚州彈詞表演。一直是揚州市曲藝團的彈詞主要演員,與李仁珍、沈志鳳等一起被譽為揚州彈詞的「五朵金花」之一。該同志一輩子從事揚州彈詞表演藝術,現已退休多年(65歲),一直致力於揚州彈詞的傳承、傳播,且在揚州有著較大的影響。
5、廣陵派古琴傳承人。樊繼健從1992年師從一代古琴大師梅曰強先生,得其真傳,並於長期的實踐中保持梅派特徵,形成獨到的個人演奏風格,現擔任廣陵琴社的副社長、廣陵琴學會的會長,長期以來免費教琴,並為落實古琴傳習場所及組織傳承、傳播活動做了大量的工作,因而備受琴界推崇和尊重。張峰先生琴學深厚,技藝超群,獨樹一幟,成為揚州專業古琴培訓中的一面旗幟,他有一些琴學觀點與眾不同,但並不影響其成為傳承人。
6、揚州刺繡傳承人。衛芳師從揚州刺繡的大師省級傳承人陸樹嫻,其刺繡技藝得到了陸大師的真傳,與傅燕在技藝水平上不相上下,且有較強的設計、創作能力。
我市在組織專家組評審、推薦第四批省級傳承人時,不僅詳細閱讀傳承人的申報資料,而且對項目傳承、保護的現狀加以考慮,緊密聯繫實際,綜合平衡,排出順序,並分為「積極推薦」、「推薦」、「基本具備」三個層次,寫出了較為詳細的推薦意見。希望省專家組評審時,考慮到我市專家組的評審意見。
以上建議,供參考。
附:《揚州市申報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補充推薦名單》
揚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013年4月24日
揚州市申報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傳承人補充推薦名單
項目名稱 | 代表性傳承人姓名 | 申報理由 |
古琴藝術 (廣陵琴派) | 樊繼健 | 深得其師梅曰強先生真傳,並形成自己獨到的演奏風格,長期以來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做出了重要貢獻。 |
張 峰 | 琴學深厚,技藝超群,獨樹一幟,成為揚州專業古琴培訓中的一面旗幟,為公認的琴人。 | |
肩擔木偶戲 | 吳錦田 | 為肩擔木偶戲項目全省、乃至全國唯一的現存傳承人,如將其排斥在外,則意味著該項目的消亡。 |
揚州剪紙 | 熊崇榮 | 他將揚州剪紙和刻紙相結合,創造了獨特的剪紙文化形式,極大地豐富了剪紙題材,為推動揚州剪紙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為全國範圍內公認的剪紙藝術家。 |
翁 文 | 她是張永壽得意的徒弟之一,曾為張永壽設計的剪紙代表作擔當執剪,自己創作的揚州剪紙作品無數,屢獲大獎,其風格以柔美見長。 | |
揚州刺繡 | 衛 芳 | 為當代揚州刺繡傳承中堅力量之一,在風格上有別於傅燕,對傳統技藝掌握全面。 |
雕版印刷技藝 | 李江民 | 為揚州雕版印刷技藝刷印環節的最突出傳承人之一,其代表性作品連續三年分獲香港華人藝術大會金獎,並獲第二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傳承人展示獎。 |
沈樹華 | 他與國家級傳承人陳義時是同門師兄弟關係,一輩子從事雕版工作,既能刻文,又擅刻圖,創作作品無數,屢獲大獎,現又帶徒多名。 | |
侯桂林 | 尤其擅長餖版印刷,曾主持活字印刷的恢復工作,是廣陵古籍刻印社恢復活字印刷的奠基人和中國揚州雕版印刷博物館的創建人之一,現為雕版館的負責人,曾多次赴國內外演示和講學。 | |
揚州傳統園林 建築技藝 | 範續全 | 該同志是揚州古典園林建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在傳統園林營造技藝上,知識全面,是揚州傳統園林營造和維護方面可數的專家和實際踐行者。 |
揚派疊石 | 王鹿枝 | 為王派疊石第七代傳人,在全國疊石界具有重要影響。 |
揚州彈詞 | 徐桂清 | 師從揚州彈詞著名表演藝術家張慧儂、張慧祥先生,一直是揚州市曲藝團的彈詞主要演員,與李仁珍、沈志鳳等一起被譽為揚州彈詞的「五朵金花」之一。退休後,一直致力於揚州彈詞的傳承、傳播,學生已達數十人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