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外國語等學校公布的初中特長生錄取名單中,不少來自海滄延奎小學
■這所學校用獨特的「各美其美」辦學理念,教出的學生大放異彩
家長志願者與學生一起在「悅讀吧」閱讀。
大提琴社團活動。
延奎小學
是廈門14所「省示範小學」之一
六年前開始全面開展社團活動,覆蓋全部學生
圖書館遍布校園各處,教學樓的連廊也是閱讀角
在廈門一中、外國語學校等公布的初中特長生錄取名單中,高頻率出現的「海滄區延奎小學」,讓這所小學立刻晉升為「網紅」!
今年廈門一中初一年的聲樂特長生,錄取了25人,延奎小學佔了三人,而且這三人全部進入前10名,分別為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七名。
隨後公布的外國語學校初中小語種錄取名單,島外有30人,其中6人,即五分之一來自延奎小學。
「偶然」並不能解釋這兩份特長生名單上延奎的成績。這所小學,至少有三個獨到之處。
在社交媒體上,有不少家長說:延奎小學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名字這麼「土」,就像鄉村小學,但是它的教育好像有一套!
事實上,位於海滄生活區的延奎小學並不是農村小學,人家只是比較低調而已。廈門有300多所小學,只有14所曾被命名為「省示範小學」,延奎小學就是其中一所。而「延奎」的得名來自菲律賓富豪陳永栽:21年前,陳永栽捐款300萬元,在海滄資助興建延奎小學,並以他父親陳延奎名字命名。
本報今天帶您了解這所不一般的小學。
文/本報記者 佘崢
圖/延奎小學提供
第1個不一般:社團
社團活動也有星級評價
延奎小學校長易增加最近被問及此事時,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 「這應該是我們六年前種下的『種子』,現在開花結果了。」
六年前,小小的延奎小學在思考一個大命題:小學階段要給孩子們帶走什麼可以跟隨他到中學、大學甚至一輩子的東西?
是知識嗎?這所小學認為,並不盡然。易增加說,事實上,小學的知識其實不難,更不用提信息社會裡知識的壽命。換句話說,小學階段,如果還禁錮在課堂知識,那麼,當孩子走出校門,他其實是沒有帶走什麼東西。
社團活動是延奎小學找到的大命題的答案。延奎的思路是,通過課外的社團活動,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或是培養一種興趣,那麼,這種興趣才是能跟著他走出小學校門的東西。
六年前,延奎小學全面開展社團活動,覆蓋到100%學生,即每位學生都要從學校提供的幾十項社團活動中,選擇至少一項參加。社團活動大多是藝術、體育,譬如播音主持、民樂、舞蹈、合唱、排球、籃球、足球等,還有花草種植或是美食。
每周二和每周四下午第三節課是社團活動時間,它不再以班級為單位,而是完全打亂班級甚至年段,學生們像大學生那樣,拿著書包到社團教室上課。
易增加認為,不要認為吹拉彈唱是不務正業,當一個人有了一項專長,會使他變得更加自信,而這種自信最終是會作用於學習文化知識。
尋找這一命題的答案,使得這所小學確立了自己獨特的「各美其美」的辦學理念,用大白話說,在別人只看到孩子短板並千方百計要去填平它時,延奎小學更願意去發現孩子的「長板」,即「美其美之處」。
易增加說,每位孩子都是不同的,只要他們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呈現出來,「揚長避短」,他的個性才會得到發展。不過,實事求是地說,社團活動並非是延奎的發明。延奎的特點是:把它擺放到和語數英一樣的位置。
在延奎小學,社團活動也有星級評價指標,譬如說,你每節課都到場,那麼可以得一顆星,表現好,或是上臺參加表演,都可以得到星。
藝術或者體育之星,是構成孩子們能不能拿到「延奎之星」的條件。而「延奎之星」不僅局限在藝術、體育,還有管學習的,也有管品德的,它其實就是改良後的「三好生」。延奎還做了個小改革,「延奎之星」沒有名額,只要孩子拿到的星達到標準就可以。因此,一個學期下來,有的班級有三十多人獲得「延奎之星」,有的班級才幾個人。
易增加說,當初,我們開展社團活動時,並不是為了比賽獲獎。但是,奇怪的是,這幾年,它不斷「開花結果」。譬如說,大家公認的,廈門中小學最好的民樂團,是延奎小學民樂團,更不用說廈門市經典詩歌朗誦等各類比賽,延奎都是常客。
此次的特長生名單,也是一個「結果」。廈門一中初中聲樂特長生第一名的莊妍詩,是延奎民樂團的二胡首席,第三名孩子是學校合唱團團員,第七名孩子是民樂團團員。
第2個不一般:圖書館
每間教室都有圖書角
在外國語學校初中小語種錄取名單公布後,很多人意識到,就那種出其不意的出題風格,似乎也不是特長完全能解決的。
接下來該說說延奎小學的讀書了。上周五午後,易增加指著靜悄悄的校園說,你肯定認為還沒學生來吧?我們現在如果去教室,每個班都有靜靜讀書的孩子。
延奎有校門開放時間表,但是,只要有學生來,校門都為他們打開。奇怪的是,學生們也不會在校園裡橫衝直撞,他們只會走進教室,靜靜地看書。易增加很自豪地說,他們好像已經習慣這樣了。他認為,這可能和延奎遍布校園各處的「圖書館」有關。延奎小學的圖書館,是分散到各間教室——每個班級每次可以從圖書館領到100本書,放到教室後面的圖書角,供學生們借閱,大約一個月後,同年段不同班級互換,總之,確保每個班級的每個月,教室後面的圖書角都是不同的圖書。讀書的習慣是從小培養起的。三年前,延奎小學把兩棟教學樓的連廊改造為「悅讀吧」,它主要是服務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根據課表,一二年級下午放學比較早,但是,這也很令一部分雙職工家庭苦惱。
延奎小學讓父母自願選擇是否讓孩子留校。但不是為了補習,而是讓孩子到悅讀吧去讀書,那裡還配備有志願服務的家長。
第3個不一般:朋友圈
臺灣香港都有她的姐妹校
在廈門小學中,延奎小學絕對是「交際明星」,幾乎每天門庭若市——一撥一撥的人上門參觀。廈門「垃圾不落地」的主張,是海滄等先行提出的,而延奎又是海滄的先行者之一;全國目前僅有的兩個「央廣全國首批閩南話播音主持水平測試標準教研推廣點」全部在海滄,其中一個就是延奎小學。
延奎小學的朋友圈,也令人眼花繚亂,近的有雲霄的小學,遠的有臺灣、香港以及新疆的小學,它們都是她的姐妹校。每年,臺灣和香港的姐妹校都要派學生到延奎交流,延奎安排他們和海滄孩子交朋友,鼓勵孩子們相互留下通信地址,成為書信朋友。愛交際的背後,是這所小學努力拓寬孩子們視野的用心——交的朋友越多,見到的世界更廣,看到自己的好,也可以看到別人的好。
易增加說,傳統的教育方法是,我們趴在學生耳邊,不斷告訴他:你要讀書啊!要認真讀書。事實上,當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空間,他們經歷的事情多了,就越有可能因為某件事觸發自己學習的動力。他說,一旦學生被激發了學習動力,那麼,你就等著他「開花」吧。(廈門網(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