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那遠逝的運河船工號子
而今,那遠逝的號子只能從回憶中隱約聆聽。 最後的號頭 從小在運河邊長大,故城縣文化館館長李志勇對運河船工號子興趣濃厚。八年前,經多方打聽,李志勇在鄭口鎮五大院村的幾間破房子裡見到了王振江——當地最後一位運河船工號頭,這位頗有傳奇色彩的老人時年已86歲高齡。
-
通訊:目送,遠逝的埃及傳統制陶業
新華社開羅9月25日電 通訊:目送,遠逝的埃及傳統制陶業 新華社記者王雪 黃澤民 穆罕默德·扎伊丹是埃及一名傳統制陶手工藝者,粘土與瓶瓶罐罐是他每天生活的主題。無論春夏秋冬,在他的兩層制陶小作坊裡,火爐總在燃燒著,見證著他手工塑造的各類器皿和工藝品燒製成形。
-
瓠山才子詩歌:遠逝的跫音
>何時解凍仿佛聽見遙遠的跫音砰然奏響我激動的心率一絲莫名的傷感穿透疼痛的呼吸像一抹閃電抽打斑駁的鱗瘡悄然喟嘆在寥廓的逝水之岸*************循著水草向上遊逃亡凍結的心房再也承受不了遠逝的跫音
-
《楚辭》賞析講義(第50講:《九嘆.遠逝》賞析)
教學內容:《九嘆.遠逝》賞析。教學目的和要求:了解《九嘆.遠逝》的基本內容;賞析詩文;領會詩人表述的思想感情;體悟中國古典文學欣賞。教學重點:《九嘆.遠逝》詩文解讀和賞析。處境窘迫愁滿懷,吟歌遠逝嘆飄零。《九嘆.遠逝》是西漢光祿大夫劉向以屈原第一人稱寫的《九嘆》的第四首作品。敘寫了屈原空懷理想與德才,卻不被楚王信任,遭受去國離家、放逐江南的厄運。
-
老滑稽的上海話
我那時還很小,由於父親是個滑稽迷,在他的帶領下可以時時聆聽這些大師們的純正的上海話,不同於現在流行於上海市區的所謂的上海話,也是變了味的上海話。粵語、四川話、東北話都能一代一代傳承,為何滬語就難以傳承呢?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長三角經濟的龍頭城市,中國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吳語的代表滬語正在逐漸消亡,這是我們的悲哀…… 未完待續
-
【魔都絮語】也談上海小囡學說上海話
你打算讓他(她)學說上海話嗎?筆者曾從上視「新聞坊」裡看到這樣一條報導:某區有一個街鎮舉辦了滬語培訓班,參加培訓的都是些小學生。記者採訪時,讓幾個參加培訓的孩子用上海話來說「出生證」、「人民廣場」等幾個詞,這幾個孩子說的過程中多多少少地夾雜著普通話的語音,有點洋涇浜,神情也略顯得有些不自信;不過,有的孩子說出的幾句上海話,明顯帶有南匯方言的口音。
-
上海開埠100多年 阿拉講的上海話變了嗎
上海開埠100多年,阿拉講的上海話變了嗎? 上海大學語言研究中心錢乃榮教授在比對英國傳教士1853年的滬語著作和2003年的滬語調研時發現,雖然已經過了150年,但當年滬語中的10個元音音位、22個輔音音位沒有一個改變,「上海話並沒變味」。 一百多年前,上海開埠之初的上海話什麼樣?
-
上海建方言庫保護上海話
東方網2月23日消息:現在的上海小囡不會說正宗上海話了?針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這一擔憂,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公布了一項近期的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小囡都會說上海話。但社會上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老上海話逐步被淘汰、消滅,而一些新的詞彙又在不斷湧現。由此,上海計劃在五六年內建立上海方言庫,對上海話開展保護性研究。
-
上海話手機輸入法通宵達旦出爐
IT時報記者 忻雲 圖 CFP 重視正規拼寫,不忙著出名 在「上海話輸入法」廣受期待之下,網上已經開始流傳一些「觸寶安卓滬語輸入法」的下載連結。但吳煒告訴記者,這些都不是他正在開發的版本,對於籌備了兩三年的他而言,內心希望追求一款更為完美的作品。 而意識到輸入法初版的不完美,是在吳煒認識了著名吳語(上海話)研究專家錢乃榮教授之後。
-
蘇州話上海話杭州話……一起說唱,來自包郵區的「江南style」你...
蘇州話上海話杭州話……一起說唱,來自包郵區的「江南style」你聽得懂伐 在這首rap歌曲裡 上海話、蘇州話、寧波話、杭州話…
-
滑稽戲面臨危機瀕臨失傳:上海孩子不會講上海話
由於表演的特殊性,用標準的滬語來「說和唱」是滑稽戲所特有的,但就目前來看,滑稽戲未來的觀眾,也就是正在中小學讀書的學子們,他們對於滬語的陌生程度,已經到了讓人萬分憂慮的地步。他們去到襄陽小學、烏南幼兒園、同濟中學、匯師小學等學校進行授課,每堂課一個小時,除了教他們怎麼講上海話還會普及一些滑稽戲的常識。 堅持了四年,錢程和其他演員們發現,情況並不樂觀,甚至可以說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上滑演員徐祥告訴記者,在他去到的幾所學校裡,起碼有一半的學生不太會說上海話。大部分是僅僅聽得懂。而能夠完全講出標準上海話的,一個班裡大概十個學生只能出一個。
-
上海話是怎麼形成的?
這個時候上海已經是一個濱海大港了,蕃商雲集,縣治仍然在北宋上海酒務地方,上海浦是很狹窄的,東西兩岸成為人口聚居的中心,所以浦西話和浦東話原來都是上海話。上海全縣人口已經有數十萬,戶數6.4萬戶,一個有別於松江方言的上海話就這樣開始形成了。整個松江縣後來叫松江府,松江和上海一直是松江府兩大重鎮,上海話就是松江方言在黃浦江(當年是上海浦)兩岸的分支。
-
金宇澄談《繁花》:上海話寫上海最傳神
閒適的生活讓他有機會和老友們相聚飯局聊天,正是這些閒聊中讓他收穫了不少關於上海的故事,成為日後寫《繁花》的素材。 2011年5月,金宇澄在上海作家陳村的朋友創辦的一個懷念老上海生活的網站「上海弄堂網」的論壇中化名「獨上閣樓」發帖,寫自己所親歷目睹的人和事。
-
"上海話沒文化"事件調查:上海話贏了 上海輸了?
「上海話事件」調查 上海話贏了 上海輸了 2月4日一篇署名大偉的文章——《新英雄闖蕩上海灘,不限戶籍個個精英》刊登在上海《新民晚報》社區版上。報紙一面市,立即把商人李大偉推到風口浪尖。罵大偉的這幫年輕人實際上都是新上海人,他們從小接受的是普通話教育,有的上海話說得並不好,甚至都不會說。他們罵大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叛逆和惡搞。 一位署名為「樓下踩螞蟻」的上海網友發表了《沉痛悼念正在逝去的上海文明》的帖子,在帖子中他既對上海話慢慢逝去感到無奈,又對「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進行了反駁。
-
紀念遠逝的中國文化——西北鼓王趙牧陽
此文,紀念遠逝的中國文化!
-
專訪復旦學者劉震:用上海話教梵文,重點是推廣上海話
澎湃新聞:您是怎麼產生用上海話講課的念頭的?劉震:大概是2012年的時候,我在自己辦公室上小班課,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都來自江南地區,也都聽得懂上海話。一看這個情況,我就覺得沒必要再講普通話了,何必捨近求遠呢?於是嘗試用上海話開講。
-
秋風秋月又秋雨,秋柳秋菊醉秋楓;高陽臺六首,華年遠逝夢匆匆
枉費愁懷吟秋緒,華年遠逝夢匆匆。一場秋涼,蕭瑟了繁華褪色的道場。端然,凝望,一程落寂的柔腸。千百次守候,千百次彷徨,一任孤意盛開出清絕的模樣。一個過客的目光,何故要承載太多的憂傷?有緣經世一場,何妨就愛盡這世間的冷暖炎涼!——皛玊題記
-
上海話為普通話做過大量「貢獻」
市語委與復旦大學正在聯合開展此項課題研究,將為保護和傳承上海方言提出一系列具體措施。比如,分別整理出60歲以上人群的上海話老派音系、四五十歲人群的中派音系和25歲以下人群的新派音系,建立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短語和同音字表在內的《上海地區方言音檔》,並最終形成《上海方言電子檔案》。
-
書展觀察:上海書展中的「上海話」圖書-上海,上海人,書展,錢乃榮...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8月19日報導:上海話是上海文化的重要載體,特別是現在上海話面臨著如何保護與傳承的現實困境。每年上海書展有關上海話及上海文化圖書的出版也越來越多。記者在書展現場看到,不僅有滬語專家、上海大學教授錢乃榮的新書《上海記憶:上海話朗讀》等學說上海話的新書發布;還有根據滬語特色新聞節目《閒話上海》開播2年來40多期內容整理而成的同名書籍。
-
上海話中的擬聲詞 儂曉得多少?
上海話中的擬聲詞 儂曉得多少?時間:2019/6/11 8:42:53 來源:上海發布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上海話中,擬聲詞絕對是一大特色:其大多有音無字,只能用同音字代替;更妙的是,它們不少已經跳脫出了「擬聲詞」的範疇,在實際使用的時候,能通過聯想帶上一定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