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
作者:劉棣華
皎潔月當空,清輝瀉地,或倚窗,或伏几,或輾轉床褥,常常會湧起一股或濃或淡的鄉思。讀古詩,總不免要為那些寄寓鄉思親情的佳作所吸引,像讀到「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桐陰滿地無人賞,月上青荷露有珠」這類句子,就有一種身同親受之感。這不僅因為自己久客他鄉,難忘故鄉的山音水色,真是「情熔斷橋上,思逐西湖邊」,也還因為至情之人長駐孤島,遙想其思念之情也許要更勝於我。四十年別井離鄉,雁杳魚沉;五百個月圓月缺,夢繞魂牽,相思無限而人生有限,月缺有圓卻人離難聚。怎不叫故鄉親子思緒百結呢?如今盈盈一水,咫尺天涯,離散的親人要想尋點骨肉人倫之慰,也就只有「千裡共嬋娟」了。讀過詩人舒藍的《鄉色酒》,誰都要為他那真摯的懷鄉思親之情所感染的。
三十年前
你從柳樹梢頭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圓
人也圓
三十年後
我從椰樹梢頭望你
你是一杯鄉色酒
你滿
鄉愁也滿
詩人不寫「月」字,盡曰「月」色,不寫「鄉」字,滿瀉「鄉」情。人望月,月望人,月圓人圓,月滿愁亦滿。酒是醇釀,情是精誠;醉於回憶的幸福中,卻又醒於鄉愁的現實裡,真是筆淡情濃,感人至深。
今宵又是一個「清輝照海月」的美景良辰,親人何處?相思幾何?澎湃的海濤,像是一曲難終的鄉戀之歌;婆娑的月影,像是傾瀉滿腔的深沉之愛。我輕輕地呼喚著:歸來兮!親人,歸來兮!
明月正臨中天,一點浮雲也沒有,很圓,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