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坦博」藝術展助力海澱文化季

2020-12-06 北京海澱

自11月16日至12月15日,「海澱坦博」將參加以「家國情千帆共舞,中關村萬眾歡歌」為主題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活動。屆時,將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相約海澱坦博,品味絲路文化」藝術展,盡己所能,為傳播中華文化,弘揚中國精神而努力。繼續全身心投入到海澱區的文化事業中,努力將「海澱坦博」打造成「政府和企業的會客廳」「群眾文化活動的大舞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中華文化的百花園」。

11月16日,「書香飄海澱,閱讀E起來」系列活動第六場「歷史與文化」專題研討會在海澱科技大廈舉行。海澱坦博絲路文明藝術館邀請原陝西省文物局局長、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張廷皓為與會者講述他親曆法門寺地宮考古發掘的精彩故事,帶領聽眾從考古的視角出發,撥開歷史的迷霧,探尋文化的真諦。

據介紹,由「海澱坦博絲路文明藝術館」承辦的2020年海澱區全民閱讀季六場主題活動,從「重溫抗疫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到「伴著書香踏上絲綢之路」,再到「我在頤和園等你」;從「資本與文化」,到「科技與文化」,再到今天的「歷史與文化」,六場活動,話題有趣,內容豐富,精彩不斷,展示了文化與資本、科技、歷史的碰撞和交融。

活動結束後,許多聽眾意猶未盡,繼續與主講嘉賓進行了關於歷史、考古、宗教、文化等話題的交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次活動地點選擇在海澱科技大廈,是為了讓參加者盡情體驗人文與科技的交相輝映,歷史與現代的激情碰撞。

1987年5月,法門寺地宮考古發掘成果轟動世界,沉睡在塔下1113年的四枚釋迦摩尼佛舍利現世(其中三枚為「影骨」),隨之發掘出大量唐代珍貴文物。法門寺塔是何時倒塌的?四枚佛骨舍利是怎樣被發現的?哪枚才是佛祖的真身舍利?什麼是「影骨」?武則天的「武后繡裙」到底什麼樣?「秘色瓷」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瓷器?唐朝人究竟如何飲茶?……無數話題新奇有趣,引人入勝。張廷皓作為當年主持發掘工作的負責人,為聽眾帶來了從發現地宮、到決定發掘、再到發掘過程、最後發現佛指舍利的全部過程。

地宮總長21.12米,總面積達31.48平方米,由踏步漫道、平臺、隧道、前室、中室、後室、後室秘龕七個部分組成,是迄今國內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唐代地宮。更可貴的是,從874年封閉後,從未開啟,所有文物均屬唐代。據張廷皓介紹,第一枚發掘出的佛指舍利安置於地宮後室,貯於唐懿宗所賜的用紅錦袋盛放的八重寶函之內,最外層為檀香鏤孔金銀稜裝鉸函。函外以減地浮雕描金加彩的手法,雕刻有釋迦說法圖、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以及禮佛圖等極為精美的畫面,是唐代木雕中罕見的佳品,在檀香鏤孔金銀稜裝鉸函中,由表及裡還有七重寶函。

華夏五千年歷史孕育出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又是對歷史的沉澱與升華。在漫漫時間長河中、在廣袤華夏大地上,有著數不清的歷史遺存,它們有些已經沐浴在新時代的朝陽下,有些還隱匿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而考古發掘,無疑是跨越時空,還歷史以本來面目的偉大事業。(李洪亞)

相關焦點

  • 海澱這場藝術展揭曉謎底
    謎底全在「相約海澱坦博,品味絲路文化」藝術展上揭曉。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該展覽是2020年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系列活動之一,為使更多市民有機會欣賞到這座獨具特色的徽派建築以及館藏藝術品,海澱坦博絲路文明藝術館開通「線上觀展」平臺,預計將於12月17日開啟視頻直播。
  • 夢回山水徽州——走進「海澱坦博絲路文明藝術館」
    前言:「蓮心堂」一直為傳播中華文化默默努力,近日與「海澱坦博絲路文明藝術館」結緣,並有幸為藝術館撰寫介紹。由於藝術館尚未對外開放,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它,便將介紹文字加以編輯整理,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徽派建築——海澱坦博絲路文明藝術館,它的主人是收藏大家白十源先生。
  • 首屆海澱國際藝術節開幕式在海澱美術館(北館)成功舉辦
    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海澱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海澱美術館(北館)、北京稻香湖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稻香湖景酒店、朗弗國際協辦的2019年第十六屆海澱文化季之首屆海澱國際藝術節在海澱美術館(北館)舉行,並於2019年11月10日舉行開幕式。
  • 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文化是旅遊發展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發展的依託。本屆海澱文化季通過舉辦歷史文化展覽、景區大型公益活動、非遺進景區等一系列文化和旅遊活動,促進文化與旅遊的融合,以旅遊活動為載體挖掘其文化IP價值。挖掘歷史價值,提升文化品質
  • 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傳承傳統文化 弘揚民族精神
    為進一步繼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2020年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緊密結合重陽等傳統節日和冬至等傳統節氣,舉辦了一些列突出節慶文化內容,展示非遺文化的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海澱區公共文化設施傳播節日文化的作用,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
  • 「2020年海澱全民閱讀」活動:書香飄海澱 閱讀E起來
    按照北京市委宣傳部《2020年北京全民閱讀暨第十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總體方案》精神,根據海澱區委宣傳部關於全區全民閱讀工作的總體部署,在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的指導下,海澱區圖書館持續深入開展2020年海澱區全民閱讀活動,以「書香飄海澱 閱讀E起來」為主題,圍繞七個單元32個項目展開,成功搭建全民閱讀服務平臺,為海澱區營造了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社會文化氛圍,惠及廣大海澱群眾
  • 「穿越古今 文潤海澱」中國鳥蟲篆藝術展舉行
    「穿越古今 文潤海澱」讓古文字活起來——中國鳥蟲篆藝術展舉行。中國網訊(記者 魏博)2018年10月12日,「讓古文字活起來——中國鳥蟲篆書法藝術展」巡展首站在海澱北部文化中心舉行,主題為「穿越古今 文潤海澱」。本次活動由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和中共北京市海澱區溫泉鎮黨委宣傳部共同主辦。
  • 北京:海澱公園首屆「暢春園傳統文化季」插秧節開幕
    中國園林網6月1日消息:5月27日上午,海澱公園首屆「暢春園傳統文化季」在琴瑟聲聲、書聲朗朗等極具中國傳統特色的氛圍中拉開帷幕。溯源歷史,「三山五園」之一的暢春園多泉多溪,遠襯蒼翠西山,層巒疊嶂,碧水澄澈,青山秀麗,有似江南水鄉,塞外綠洲。
  • 海澱文化季「花好月圓」開場……
    「兩新兩高」戰略為切入點,通過高品質演出和線上線下結合的各類文化和旅遊活動,著力營造具有海澱特色、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濃鬱文化氛圍,積極展示海澱深厚文化底蘊、充滿創新活力的良好形象。根據文化季時間節點,緊密結合金秋節日特點,突出文化主題與節慶文化內涵,充分發揮海澱區公共文化設施傳播節日文化的作用,營造濃厚的雙節節日氛圍,並順應疫情常態化防控下人民群眾對線下活動的期待和高品質文化需求,海澱區文旅局加速啟動了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活動。
  • 2020年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用傳統文化擦亮重陽的底色
    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重陽節,孝老敬親是其文化標籤。尊老愛幼、禮讓寬容等皆是中國人對美好家庭的嚮往與追求,是傳統文化的沉澱和升華,融入到每個人、每個家庭的血脈,才能讓孝老敬親更有意義、更具味道。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拉開帷幕,也標誌著暫停了8個多月的線下文化活動在疫情進入常態化精準防控背景下全面啟動。
  • 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 彰顯文化底蘊 增強文化自信
    2020年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以貫徹落實「兩新兩高」為切入點,通過一些列高品質演出和線上線下結合的各類文化和旅遊活動,著力營造具有海澱特色、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濃鬱文化氛圍。充分發揮海澱區公共文化設施傳播節日文化的作用,為海澱區營造了良好的文化底蘊,增強海澱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
  • 海澱全民閱讀:豐富精神世界 增強精神力量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海澱區2020年「書香海澱進萬家·小康路上E起讀」全民閱讀系列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建設書香社會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創造能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建設書香社會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舉措,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優秀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 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家國情千帆共舞 中關村萬眾歡歌」系列活動...
    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以貫徹落實「兩新兩高」為切入點,通過一系列高品質文化活動,結合線上線下各種優秀資源,推出了2020年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12月13日下午,在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大力支持指導下,768創意產業園承辦的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之「茶香嫋繞,琴曲幽幽」茶文化主題活動在園區茶室內舉行。
  • 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歌頌家國情懷 致敬戰「疫」英雄
    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通過系列活動講述抗疫期間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善意和真摯情感,書寫身邊的抗疫感人事跡或感悟,強化責任與擔當,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堅定決勝信心,傳遞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2020年,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從10月開始,將海澱文化底蘊厚重、文化資源豐富、文化人才薈萃以多姿多彩的藝術形式呈現出來,使觀眾在感受「文化之海,藝術之澱」的同時,一同見證海澱的成長與繁榮。
  • 服貿會:北京海澱打造全國數字文化產業新高地
    央廣網北京9月5日消息(記者劉天思)記者5日從服貿會文化服務專題展北京海澱展區了解到,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文化服務板塊海澱展區,以「數字創新驅動力,文化賦能科學城」為主題,圍繞數字文化產業這一核心,聚焦北京市精品遊戲研發基地——中關村科學城數字文化產業園,將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戰略和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方向通過園區展示集中體現。
  • 首屆三山五園主題藝術展開幕 亮出海澱歷史文化「金名片」
    展廳同期展出以三山五園為靈感的文創產今年9月25日,北京海澱三山五園地區進入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名單,三山五園文化遺產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工作進入新階段12月4日,由北京市海澱區文旅局、區文聯、區史志辦、區文促中心主辦的首屆三山五園主題藝術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
  • 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與你相劇」未來劇院2020文化季活動啟動
    由中國青少年社會服務中心主辦,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支持的2020年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與你相劇」未來劇院2020文化季活動,於11月27日在未來劇院正式啟動。,著力營造具有海澱特色、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濃鬱文化氛圍,展示海澱深厚文化底蘊、充滿創新活力的良好形象。
  • 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 紫竹院地區第十一屆民族文化節暨街道第二屆社區鄰裡節開幕!
    10月24日上午,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紫竹院地區第十一屆民族文化節暨紫竹院街道第二屆社區鄰裡節在車南裡文化廣場開幕!政協北京市海澱區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丁志明、區委社會工委書記王玉方、區文化和旅遊局宣傳科科長楊帆、中央民族歌舞團副團長韓新波、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徐寶茹、紫竹院街道街道工委書記常增玉、街道辦事處主任付海濤以及街道全體班子成員、街道轄區10位抗疫先進工作者,駐區單位相關領導出席開幕式,500餘名地區居民觀看了開幕式演出。
  • 「雅風海澱-詩書畫印中國名家作品展」在北京海澱美術館展出
    在2020全民閱讀季之際,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海澱區文聯主辦,海澱圖書館指導,海澱美術館北館、北京稻香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北京稻香湖景酒店、朗弗國際廣告(北京)有限公司協辦的「雅風海澱-詩書畫印中國名家作品展」在海澱美術館(北館)展出。
  • 北京海澱:公園文化活動扮靚雙節「佳」期
    遊園會中還邀請漢服表演、海澱撲蝴蝶、舞龍、大鼓、京劇名家、魔術、拉洋車、拉洋片、蘇家坨太平鼓、翰林院五虎棍、前沙澗少林弟子棍會、臨清潭腿、喜轎習俗等30餘項京津冀非遺文化表演。「這麼豐富的演出形式,歡樂多彩,還有類似冰壺的趣味互動遊戲,不是過年勝似過年,這對於2020年而言,這種歡樂太難得了。」遊客張女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