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成年人的孤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2020-12-05 文趣新

我難受的時候,睡不著的時候,只有黑暗會同情我;走路的時候摔倒了,那只有馬路會同情我;我死了以後,只有墳墓會同情我。——餘歡水

一部荒誕中帶著諷刺、現實中帶著夢想的《我是餘歡水》電視劇,一部小成本製作、沒有大牌和流量鎮場的、只有短短12集的網絡都市劇,卻能夠引起眾多關注,甚至在開播之後屢上熱搜,憑藉的是什麼?

大部分人都認為是其中的現實感,「人人皆笑餘歡水,人人皆是餘歡水」,是這部劇映射現實的最佳體現。但是它到底激起了觀者的哪一點現實?不同年齡的觀眾肯定有不同的說法。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

但是,對於觀劇的大部分成年人來說,也許不分男女,最能引起共鳴的大概就是劇中透出的那種成年之後才能體會和明白的孤獨感。孤獨是人類與生具有的一種情感狀態,不同年齡有不同的體驗,從古至今,從未改變。孤獨涉及了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學、美學等各個領域,既有個性,又有群體性。

而有一個群體是最能感受、也最容易陷入孤獨的境界,這便是成年人。因為成年人是最貼近現實、最獨立、真正地與生活融為一體的社會人,在觸摸乃至領悟到生活的本質後,現實的不可控和自身的無能為力感交織成為一種矛盾,在這矛盾中衍生出的就是那種讓人痛苦而又無法去拋棄、讓人痛恨而又不得不面對的孤獨感,就像劇中的餘歡水、白副主任、魏總、趙覺民……乃至所有成年人。

01 成年人的孤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小的時候摔倒了,很疼,可以哇哇大哭,和父母說。讀書的時候碰到沮喪的事,可以和好友、閨蜜說。談戀愛的時候遇到煩惱,可以和戀人分享。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突然發現那些痛苦和悲傷,那些過不去的坎,沒有人可以傾訴了。不是父母不在了,不是朋友消失了,不是戀人沒有了,而是因為我們成年了。

成年人的標籤是責任和擔當,是凡事要自己扛著的那種「顏面」。受到委屈了,碰到困難了,難道和父母說?不,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已經習慣了和父母「報喜不報憂」,哪怕日子過得再稀巴爛,也要讓父母以為我們過得挺好,這是中國成年人的普遍心態。難道和愛人說?不,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在愛人跟前的遮掩也是不少人的常態,因為覺得說了也沒多少用,一個人背負著壓力可能比兩個人背負壓力還少了些複雜。難道和朋友說?不,朋友理解你,但是能幫到多少呢?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你的困難別人不知道,別人也有你不知道的困難。

我們有多少人像餘歡水一樣:「我難受的時候,睡不著的時候,只有黑暗會同情我;走路的時候摔倒了,那只有馬路會同情我;我死了以後,只有墳墓會同情我。」工作的壓力、經濟的負擔、養老育兒的境況……說不定還有和愛人愈見隔閡的情感。成年人的這種孤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有這麼一句話:你哭的最慘的那晚一定長大了不少吧? 不是,是忍住沒哭的那晚。對於成年人來說,哭泣的權利不是沒有了,是「責任和擔當」、「體面和大人」這些標籤讓我們不能再哭了,就算要哭,也要偷偷地哭,在一個不被任何人看到的地方哭,這個地方,也許黑暗的角落,也許是深夜的洗手間。

02 成年人的孤獨:久在「樊籠」裡,幾個人能「返自然」

看這部劇最過癮的地方可能就是餘歡水在以為自己真的患了癌症後對自我的釋放。再也不用在公司領導面前小心翼翼、唯唯諾諾,夾著尾巴生存,再也不用在愛人跟前撒謊以求得把形象弄的正面一點,再也不用客氣地面對無賴無德但是就是不要臉的鄰居,再也不用不好意思撕破臉面去問朋友要債,再也不用捨不得去花買一身體面衣服的錢……

總結一下,就是不用管工作前途,不用管家庭愛情,不用管社會人際,不用管生活負擔。然而現實中真的可以隨便做到這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處在工作、家庭、人際的諸多「樊籠」裡,也許有一些人會遊刃有餘,但是又有多少人是在夾縫中生存、在孤獨中前行呢?有多少人想逃離這個「樊籠」、哪怕是暫時的逃離,但是又根本無法逃出去的呢?

在劇中,餘歡水逃出去了,至少是短暫地逃出去了,但是最可悲也也就是這一點,他是在連生命都即將沒有的情況下,才能釋放自我,無所顧忌,他的「不怕了」是在絕望中產生的放縱感。

而如果回歸現實的話,除非你是個一無所有的賭徒,是個毫無牽掛的流浪漢,身處於成年人社會的這個「樊籠」裡,幾時能夠真的「返自然」?這種被深深壓抑而又無法釋放的自我,才是真正的孤獨感。

就像劇中白副主任拼命地往口中塞著包子,對著餘歡水大喊:「你知道不知道,這麼多年,我一直沒有吃過早點,因為沒有時間」。

03 成年人的孤獨:我也曾有過夢想,但幾乎都凋零和滄桑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當你經常在回憶年輕的過往的時候,你已經老了。其實,我們不是在回憶過往,我們只是在找尋曾經有過的夢想。對於成年人來說,成長的過程也許就是把從小到大的夢想一件一件打碎的過程。

就像年輕的時候,會光著膀子喝著啤酒沖天大喊:「錢就是王八蛋」。而現在卻會低著頭抽著煙嘆著氣說:「錢的重要性,缺一次錢就全都懂了。」

就像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什麼都會,做什麼都行,世界任我闖蕩。而現在卻發覺,離開了現在的單位和工作,好像不會做其他事情了。

就像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聽筷子兄弟的《老男孩》這首歌,因為那歌詞唱出了很多成年人的無奈、成年人的孤獨:「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只剩下麻木的我沒有了當年的熱血」,「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任歲月風乾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是的,生活像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我們都曾經有過夢想,可惜大部分已經凋零和滄桑。

結語:

成年人的孤獨,是《我是餘觀水》這部劇展示的文化意象,也是現實中中年危機的藝術反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當今的成年人的確很多都存在著這種孤獨感。然而,這種孤獨也是一種歷程,是人生中的一種修煉,如果一邊承擔著這種孤獨、一邊能給親人和愛人帶來依靠的話,我們還得在孤獨中默默地前行。

畢竟:

年少的時候,我覺得孤單是很酷的一件事。長大以後,我覺得孤單是很悽涼的一件事。現在,我覺得孤單不是一件事。

相關焦點

  •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而婉約派就是我最喜歡的柳永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句詩,把一對情人,緊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即將分別,彼此悲痛、眷戀不舍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婉約派為宋詞的代表流派之一。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
  •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傾聽柳永穿越千年的孤獨告白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雨霖鈴》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被迫離開汴京(今河南開封),與情人話別之作。此時,作者被失意的苦悶,別離不舍情緒籠罩,感覺未來一片渺茫。
  • 語淺情深《雨霖鈴·寒蟬悽切》,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大學...
    語淺情深《雨霖鈴·寒蟬悽切》,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大學校長古今對話 全新演繹國風經典!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的說不出話來。想到這一去路途遙遠,千裡煙波渺茫,傍晚的雲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總是為離別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悽涼的秋天!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悽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 柳永:便縱有千種風情,別與我說
    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 、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隨手一翻,便看到這曲讀了千遍萬遍一生一世也不會厭倦的詞。一直很欽慕柳永不僅僅是他的絕世才華,還有他的含情脈脈忘不了那一句卿卿系我一身心,我卻負爾千行淚每每讀到,總是被莫名的思緒感動柳詞亦如此
  • 語淺情深《雨霖鈴·寒蟬悽切》,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悽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琵琶聲起,窈窕淑女便已在面前端坐,弦樂的復調緩緩的行進,烘託著悲傷的氣氛。男女對唱和輪唱的形式,更映襯出詩詞中依依不捨和纏綿的情愫,放大了聽者心中的無限哀傷。
  • 此去經年,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那天聊到男女朋友的話題,他問:你對男朋友有什麼要求?林諾說:對我好。怎樣算是對你好?我無聊的時候陪我聊天,餓了的時候給我買好吃的,哄我開心,送我回家。我覺得我應該都能做到,要不我試試?好啊,那就試試唄。外面在下雨,第一步我先送你回家吧,你等我去找你。
  • 心海蕩漾的漣漪裡,便縱有風情萬種,更與何人說
    一路前行的旅程中珍藏著瞬間的快樂回眸流連處無悔鬢染霜···繁華走過喧囂有誰看見了隱藏的寂寞生命的思索積滿無奈與失落在無法逃離的泥沼中被浮華的浪潮淹沒···這一刻有誰在遠方注視著一個孤獨的紅塵過客輕輕攬一抹記憶入懷慢慢品讀細細觸摸
  • 趙忠祥的黃昏: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兩天前京城的媒體圈就在小範圍傳他住院,昨天有新聞說倪萍去醫院探望,坐實了趙忠祥生病的傳聞,但那條新聞還有一個信息所以趙忠祥應該更喜歡住在這裡。最近一次被曝光也是網友發了一張他在樓下和小區修理工的合影,據說穿著拖鞋。
  • 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一個悽婉的愛情故事
    多數能夠流傳而來的愛情故事,都是不完美的,有著血淋淋的傷痕,讓世人扼腕,因為悲劇才更能觸動人。就像魯迅說的,悲劇就是把美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最震撼人心。自古以來,能夠流傳的愛情故事多數都是悲劇,比如《紅樓夢》、《梁祝》等。花好月圓的大結局,戲曲裡也有,只有少數的幾個在流傳。自古男尊女卑的社會裡,哪裡有真正意義上的愛情?
  • 《雨霖鈴》:若無你在,良辰好景形同虛設,千種風情又向何人訴說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今夜酒醒時我將身在何處?可能是那楊柳岸邊,面對清寒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這一去定是許多年,即使遇到好時光、好風景,也不過是虛設,即便有千種風情,又同誰去訴說呢?賞析:這是柳永的一首描寫相思別離的詞作,也是我曾經最喜歡的一首詞。
  • 歌詞裡的張愛玲——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最後,不管苦憂喜樂,總有歌相伴。  黎明——《半生緣》  這一段「靡靡之音」,也變得通透,實則是我們很多人沒有看到過的張愛玲的另一種風情。「眉毛那麼短,天涯卻那麼長」寥寥數語便把人帶入悲境,空餘一腔燈火闌珊的彼岸,我以為你就是答案的悵惘。  再加上黎明富有深情的演繹,張愛玲的風情,幻化成了山海不可平的地老天荒。
  • 讀宋詞: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如此傷感的詞句,你如何理解
    那太陽已經升得老高了,我卻慵懶得無意梳頭。唉!如今身邊很多的景物已不像從前那樣了,很多的事也都已經結束了,縱然我有萬般的不願意,又如何能挽回,如何能回到過去與家人、丈夫歡聚的日子呢!唉,想要說些什麼,可怎料那不爭氣的眼淚先是流了下來。寫出了詞者對往事的無限懷念,對自己的孤獨萬般無奈之情。
  •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你有沒有瘋狂想念的時刻,想念你的家人,朋友,還有曾經愛過的人。時光流轉,歲月變遷,唯獨無法忘懷的,是刻在心頭的那種想念,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其實我是羨慕詩人的,三言兩語便能刻畫人心,多麼美妙。
  • 《最是難渡紅塵劫》:「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在二萬多首的宋詞裡,以描寫纏綿悱惻、悽美的愛情為切入點。以文為魂、以字為命的女作家夏墨,選評了21位宋詞大家的部分描寫愛情的詩詞。《最是難渡紅塵劫》 ——宋詞裡絕美的愛情。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 柳永晚年的一首詞,道盡了人間離別之痛,縱有千種風情,與誰說?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詞的上片描繪了一幅戀人餞行時難分難捨的送別畫:地點:都門城外長亭邊;時序:寒秋;時間:傍晚;景物:寒蟬悽切,驟雨初歇。由於離別之時遇到一場驟雨,所以這裡成了「留念處」,在這裡「帳飲」。
  • 斯嘉麗·詹森: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但有件事我得反駁一下:您之所以沒法看她的演技,可能是您還不夠無欲無求以及不專業,斯嘉麗·詹森啊,她有萬種風情、千般妖嬈,但她是一個擁有傑出演技的好演員。提起斯嘉麗·詹森,率先想起的總是漫威電影裡性感迷人又獨具魅力的黑寡婦。
  • 天使愛美麗:沒有你,縱良辰美景,更與何人說
    有一天,媽媽帶艾米麗去巴黎聖母院祈禱上天給她一個男孩,出來時,媽媽被自殺者砸中死亡。母親死後,艾米麗和父親相依為命,父親不易近人,歲月在風霜雪雨中流失,艾米麗就像被關在閣樓上的孤獨公主一樣,看著外面的世界一片死寂,沉浸在自己幻想裡,與孤獨為伍。
  • - 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對討厭的事不能說討厭,對喜歡的事也總是偷偷摸摸。 ---《人間失格》你潑墨了牆角殘缺的欲言,於是就渲染出一個沒有跌宕的夏天。---《夏至未至》如今,沉默被視作怪異,我的種族大抵也忘記了言簡意賅的美。 ---託妮·莫裡森很多時候,往往就是因為你要的太少,別人才索性什麼都不給你,結果你一無所有。
  • 詩歌鑑賞:古往今來的孤獨都是一樣的
    當明白孤獨是尋求共鳴而不得,突然明白好多詩歌。1.2.梅豔芳《女人花》女人花搖曳在風雨中,別問我,花兒為誰紅?孤芳自賞最孤獨。3.柳永《雨霖鈴》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4.陳慧嫻《千千闕歌》,來日縱是千千闕歌,更與何人唱?5.無人問你粥可溫,無人與你話黃昏。6.吾誰與歸。
  • 雨霖鈴——此去經年,待酒醒,千種風情又有何人能說
    導讀:雨霖鈴——此去經年,待酒醒,千種風情又有何人能說我以為憑著我的才華,能夠在這天下的中心混得風生水起,我的確在這長安城中留下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我卻只能離開這個地方,所幸的是,我對這個地方已經沒有什麼留戀的了,除了······她,但是我卻已經無法再將她擁入懷中,甚至不敢向她告別。寒蟬陣陣地叫著,仿佛要在深秋即將來到之前繼續述說著自己的存在。「噠噠噠噠噠···」身後傳來了一陣馬蹄聲,我回首望去,只見一身紅衣似火的女子騎著一匹馬往長亭趕來,一轉眼,她便來到了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