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2月19日訊(道縣站記者 謝萬波 通訊員 何麗娟 雷夥生)道縣,一片碧水浸潤的土地。這裡有65條河流、100座中小型水庫、85座小水電站、成千上萬的山塘溝渠納入河長制管理體系。2020年,在道縣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高位推動下,在各鄉鎮(街道)、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緊緊圍繞「讓每條(個)河(庫)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庫」的工作目標,道縣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見河長、見行動、見成效」總體要求,凝心聚力、合力攻堅,紮實推進河長制工作,在河庫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成效顯著,取得了國考斷面和省級水功能區水質100%達標的良好成效。2019年度,省河長辦聯合紅網開展的「美麗河湖」「最美民間河長優秀護河員」評比活動中,道縣斬獲兩項省級殊榮,瀟水河西洲公園段、民間河長何少軍雙雙入選全省「美麗河湖」「最美民間河長」。
道縣樣板河之一(瀟水河葫蘆巖段)。蔣克青/攝
高位推動,制規定矩。2020年來,道縣縣委、縣政府先後召開7次會議專題研究河長制工作,會議審議並原則同意印發《道縣2020年河長制工作要點》《道縣2020年河長制工作考核辦法》等文件。同時,進一步完善河長會議制度、督察制度、信息共享報送制度、考核問責和激懲制度等,推進河長制工作標準化規範化。建立覆蓋全縣河庫的「四長兩員一單位」工作體系(即:「官方河長+民間河長+河庫警長+河道檢察長」「鄉鎮辦事員+河庫保潔員」「後盾責任單位」),促進各類人員履職盡責。全縣共有市級河長1人,縣級河長15人,縣委書記擔任第一總河長、縣長擔任總河長;鄉級河長辦23個,專職辦事員50人;鄉(鎮)級河長154名;村級河長379人,民間河長20人,記者河長4人,河道警長490人,河道檢察長4人,河道保潔隊伍43支,河道保潔人員309人,龐大的河長制隊伍全力助推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縣委縣政府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河長制工作。
全面開花,以河施策。2020年來,道縣始終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這一目標,編制濂溪河、洑水河等8大河流「一河一策」實施方案,按照全水系覆蓋、全流域鋪開、全方位施治、全過程監管、全民性參與的思路進行全面治水方針。完成永明河、蚣壩河河道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完成濂溪河等20條河流河道劃界批覆、界樁埋設工作。完成專業化統防統治46萬畝、綠肥種植16.05萬畝、水肥一體化12000畝、農村廁改13010戶、公廁25座。落實重點水域禁捕工作,其中退捕漁民57戶,三無船隻上岸848艘。打通山塘溝渠清淤最後一公裡,完成4處河壩、18處維修骨幹山塘、89.31公裡襯砌灌溉渠道的清淤增蓄工程。
拆除非法佔用河道大棚房。
真抓實幹,改善環境。為有效解決長江經濟帶小水電生態環境影響等問題,促進小水電科學持續發展,道縣大力開展小水電清理專項整改,85座小水電環評、取水許可、用地、林地、立項手續完成100%,生態流量安裝100%,3座退出類電站已籤訂退出補償協議。縣城管局打撈河道垃圾2.2噸,城區生活垃圾處理率達100%;縣住建局完成白馬渡鎮、祥霖鋪鎮、壽雁鎮等3個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各鄉鎮(街道)組織清理河道、水庫、山塘、溝渠白色垃圾、漂浮物、枯爛枝葉、障礙物100餘次5200噸。投資1.2億元規範提升全縣4個砂石集散中心建設,其中環保投資1300餘萬元,已完成建設包括上砂平臺、堆場、購置灑水車、制砂加工生產線、辦公用房等生產設施。4個砂石集散中心進出道路和堆場均硬化、堆場採用倉庫密閉,生產汙水利用沉澱池和汙水塔進行循環處理,進出口設置地磅,場區布設監控設施,陸域布置滿足《砂石碼頭規範提升工作指導意見》的建設標準。
對山塘溝渠進行清淤。
重拳出擊,根治四亂。縱深推進河庫清四亂,道縣今年以來出動執法人員980餘人次,調用挖機40餘臺次,運輸車輛32餘臺次,執法船舶20餘艘,對洑水河梅花鎮貴頭村、壽雁鎮洑鯉魚壩村違法佔用河道等8座鐵皮房、白馬渡鎮等3口非法違建魚塘進行強制拆除,共清除平整土方及石方6萬餘方,恢復河道原貌。清理漁網130餘張、11120平方米,地籠86個、1730平方米,拔除竹竿420餘根。大力整治非法採砂,公布重點河段、敏感水域採砂管理河長、行政主管部門、現場監管部門和行政執法部門4個責任人名單,嚴格採砂現場監督,依法查處違法採砂案6起,處理涉砂信訪案件6起。全面清理拆除廢棄上砂碼頭4處,按照「兩斷、兩無、一綠」的要求整治到位。清理「三無」船舶848艘,其中拆解「三無」船舶699艘,移交149艘,發放「三無」船舶上岸獎補資金176.8萬元,籤訂涉漁「三無」船舶上岸協議848份,完成100%。瀟水河清理尾砂堆40餘堆。
清理河道「迷魂陣」。蔣克青/攝
公檢齊抓,法制護航。2020年,道縣公安局共破獲非法捕撈水產品案20起,刑事拘留23人,其中偵破部督案件2起,戰果全市排名第一。縣人民檢察院執行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責令非法捕撈者將價值3333.2元的3000尾共250斤草、鰱、鱅魚苗放流入瀟水河,8名代表委員,應邀見證了該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代執行,並積極參加放流活動。
公益生態放流魚苗。蔣克青/攝
眾人拾柴,全民治水。為擴大宣傳全面推行「河長制」,2020年以來,道縣組織民間河長、志願者、各鄉鎮(街道)、縣直單位多頻次大力開展「世界水日 中國水周」等宣傳活動,通過開展進黨校、鄉村、進社區、植樹造林、河庫淨灘、「扶貧+宣傳」、水資源保護法律法規知識競賽、專項執法檢查、河岸設置「河長制村規民約」等多方式多活動,大力宣傳節水護水;全縣共發放宣傳資料2000餘萬張、宣傳冊4萬冊、印刷展板30塊、橫幅20幅,在各大主流媒體發表河長制新聞102篇,在全縣上下營造了濃鬱的河長制宣傳氛圍;全縣累計投入600餘萬元,打造23條樣板河,豎立23塊樣板河公示牌、河長制宣傳標語,以點帶面、示範引領,推動「樣板河」覆蓋全縣,實現全縣河湖高質量管護。
冬月時節,微風輕拂。瀟水河水緩緩流淌,兩岸樹木倒映水中,偶有成群白鷺飛落岸邊,魚兒不時躍出水面,河面頓時泛起片片漣漪,構成了一幅唯美的生態畫卷。2020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高位推動下,在各鄉鎮(街道)、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道縣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見河長、見行動、見成效」的總體要求,大力實施湘江保護和治理三年行動,紮實推進河長制工作,出境水質連續三年穩定在Ⅱ類以上,地表水各斷面水質優良率100%,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河庫「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已逐步實現,人民群眾共享良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得以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