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黃鶴樓人「文化傳承」的使命接力

2020-11-22 鳳凰河北站

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黃鶴樓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她見證著時代變遷,承載著中華文化,她從歷史中走來,早已成為世人心中象徵家國情懷和傳統文化的建築實體。從三國時期瞭望守戍的「軍事樓」到唐代以後官商行旅「遊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再到如今年均接待海內外300萬遊客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傳承與弘揚黃鶴樓歷史文化,是每一代黃鶴樓人的歷史使命和時代任務。

穿越千年燈火璀璨的黃鶴樓

黃鶴樓曾迎送過無數騷人墨客英雄俊傑,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先後在此留下足跡、手跡和事跡,為該樓增添了濃重的文化色彩,使之不再是一處孤立的遺蹟,而成為一部歷史的讀本,一分文化的積澱。在時代的進程中,一代一代的名人名家為黃鶴樓的文化貢獻力量,讓千古名樓在長江之畔大放光芒,也讓黃鶴樓人倍感文化傳承的使命重大。

戴士和作一層半壁畫《辛氏酒樓》

孫景波作二層壁畫《孫權築城》、《周瑜設宴》

華其敏壁畫《人文薈萃.千古風流》

樓家本作五層壁畫《江天浩瀚》

周令釗先生現場為「黃鶴書社」題字

周令釗先生題字的《黃鶴書社》

黃鶴樓公園始終以「弘揚中華文化彰顯名樓經典」為使命,以「建設國際知名、國內領先、地區龍頭精品人文景區」為願景,通過「黃鶴樓+」的方式,主動走進文化、教育、公益、體育等多個領域,向世人展現黃鶴樓的品牌魅力。

周令釗先生創作的黃鶴樓一樓大廳《白雲黃鶴》壁畫

作為「傳統文化地標」,黃鶴樓承載著詩詞、傳說、建築、楹聯、書畫、碑刻等諸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樓為載體,文化興樓,當代黃鶴樓人在文化傳承中彰顯著文化自信。出版多語種文化書籍,已有《天下絕景黃鶴樓》、《黃鶴樓史話》、《漢英雙語黃鶴樓碑廊詩注》等13本黃鶴樓文叢相繼面世,並有德文、法文版童話故事書《黃鶴樓傳說》在國外發行。這些內容在春節期間開放的「黃鶴書社」中都能看到。黃鶴樓已成功舉辦了各類文化活動:八屆「黃鶴樓詩詞大賽」和三屆「黃鶴樓歌詩匯」活動;以文化搭橋,通過承辦中法音樂節、與法國艾菲爾鐵塔締結友好塔樓、走進英國曼徹斯特開展文化藝術交流等,將黃鶴樓文化向國際傳播。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黃鶴樓將緊跟國家全域旅遊發展形勢,結合武漢市「一軸一心一山三城百湖」和「五色旅遊」發展規劃,立足自身歷史文化資源,將黃鶴樓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傳遞到每個人心中,一代代傳承下去。我們也相信,當代黃鶴樓人一定能夠握好接力棒,傳承與弘揚好黃鶴樓文化,為新時代黃鶴樓發展續寫出新的篇章。

免責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

相關焦點

  • 以「文學的接力」書寫當代經典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當代作家要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繼承者和創造者,以經典之筆,傳播經典,啟迪心靈,使全民受到廣泛的薰陶。」這是4月11日,在「首都文學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討會」上,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的一段發言。
  • 台州文化研究的歷史傳承和當代使命
    在台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本報推出「市社科專家話社科」特別報導,從各自專長的研究方向,解讀我市社科工作者對台州文化的發掘、研究、弘揚、傳承,展開一幅台州特色文化的歷史畫卷。「我們地方的文化,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做,那還依靠誰來做?」
  • 《讓世界聽見》唱響瑤族山歌 老幼接力文化傳承
    他們都是瑤族山歌的專家,一聲高亢嘹亮的調子把觀眾一下就帶到了富有獨特風情的氛圍中,大家眼前仿佛出現了虎形山花瑤鄉巍峨的大山、層層疊疊的雲海和田間勞作的瑤鄉人……這時,鋼琴伴奏進入,孩子們開始放聲合唱瑤族山歌。雖然孩子們唱得沒有前輩們熟練,但是他們熱情洋溢的笑臉和認真的神情也打動了現場和屏幕前的觀眾。
  • 當代知名古詩詞創作人李易談「初心與使命——從古典詩詞的傳承談...
    當代知名古詩詞創作人李易談「初心與使命——從古典詩詞的傳承談文化自信」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各個領域推進。記者獲悉,兩江新區重慶房子特邀文化藝術顧問李易,也是旅英中西文化比較研究學者、當代知名古詩詞創作人,近日就以「初心與使命——從古典詩詞的傳承談文化自信」為主題, 為四川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院師生帶來了一場專題講座,受到好評。
  • 使命的接力
    從什麼時候開始,你懂得了父親的使命?4:34從什麼時候開始,你讀懂了父親的初心?從什麼時候開始,你懂得了父親的使命?當紅船駛向大海之時,當泡桐樹根深葉茂之日,父輩們的初心與使命如同精神火炬,仍在照亮著後來人的徵程。
  • 當代青少年如何傳承文化!
    (二)繼承傳統文化是當代青年的義務和使命   一方面,傳統文化是一種民族基因,存在於每個中國人體內,是當代青年保有民族自信的必要條件,也是我們形成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基礎,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有必要通過弘揚傳統文化來加深自身的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的新一輪擴張,給我們帶來了民族認同的危機,而民族認同感來源於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
  • 文化傳承與使命擔當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文化傳承與使命擔當蘇暢(魯迅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國產電影《銀河補習班》關乎親情、關乎教育,火箭發射的那一段尤其令人感動,讓人感受到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 五載耕耘 崑山當代崑劇院「青春力量」接力傳承許崑曲以未來
    為了打造精品,有關方面傾力支持:該劇目先後入選江蘇藝術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臺資助項目」和蘇州藝術基金2020年度扶持項目;並在今年初被列入崑山市政府重點工作報告;劇目創作團隊特邀具有60年崑劇學藝、演出、教學經驗的崑劇藝術家周志剛老師擔綱執導,堅持以崑劇的本體藝術來塑造人物,立足傳統精髓,植入當代審美,雙管齊下,把古老崑曲帶到更多青年觀眾的視野中。  接力傳承,勇敢追夢。
  • 《章太炎全集》:40年接力編纂,傳承「絕學」
    原標題:40年接力編纂,傳承「絕學」 10日在京舉行的「傳承太炎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章太炎全集》出版研討會」上,編纂出版學術委員會成員之一馬勇如此發問。   但即便是這般「絕學」,仍因其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40年來令幾代學者們接力編纂。
  • 彝族文化研究的當代使命
    四是依託公辦的彝族文化研究機構規範並統一了彝族的常用文字,為彝族文化的普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彝族文化研究的當代使命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 「傳承接力」三人書法展,見證「墨池」文脈與溫州書風
    近代溫州書畫界傳承有序,曾被認為有一種「家族現象」,包括馬氏家族中的馬孟容、馬公愚、馬輔、馬亦釗,瑞安孫家的樸學宗師孫詒讓、書法家孫詒澤,方氏家族的方介堪、方節庵、方去疾等,對當代篆刻界和書法界都有較大影響。12月18日下午,「傳承· 接力——何元龍、張索、吳聘真三人書法展」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開幕。
  • 夢想傳承,使命接力——來自遠望7號船對「嫦娥五號」的真誠祝福
    夢想傳承,使命接力,遠望7號永遠在路上,預祝探月任務圓滿成功。遠望7號船輪機工程師代表團隊:遠望7號船輪機部工程師代表在火熱機艙共同祝願探月任務圓滿成功。中國航天,加油!目前,遠望7號船正緊盯工程進度和質量,做好舾裝維護、裝備檢修和設備安裝調試,確保各項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為下次出航做好紮實準備。
  • 何建錞:傳承紅木文化是我的使命
    (原標題:何建錞:傳承紅木文化是我的使命) 信息時報記者 陽軍
  • 龐青松:傳承非物質文化,使命神聖
    原標題:龐青松:傳承非物質文化,使命神聖  4月9日,恩施市非遺保護中心聯合市職業技術學校隆重舉行「2015年大家唱大家跳藝術教育及恩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全校學生按照項目分組正式拉開了「學唱山民歌」、「學跳擺手舞」、「學習一門傳統手工技藝」的非遺傳承及藝術教育活動序幕。
  • 文化在黃鶴樓碰撞 清代越南使節黃鶴樓詩文被發現
    陳益源先生披露的這批黃鶴樓詩文為清同治八年(1869)、同治十年(1871)越南使節兩次來華途經武漢登臨黃鶴樓所寫詩文,輯錄於越南檔案館相關史料、越南使節個人詩集及清代官員護送貢使的日記中。  詩文作者敏銳地捕捉到漢口開埠後,東西方文化在黃鶴樓「腳下」碰撞、交融的細節。
  • 傳承接力 不負使命 這場座談會溫商新生代們這樣說……
    她建議,今後新生代溫商要繼續圍繞「傳承」這一話題,擦亮溫商「金名片」,傳承老一輩溫商創業創新精神,敢於創新,與時俱進,促進優秀企業、優秀企業家深度融合發展。他說,溫州人在全國各地有著好口碑,這與溫州相關部門和企業家們的努力是離不開的。對此,新生代溫商要把老一代的企業家的精神財富傳承好、發揚好。他建議,溫州商會新生代聯合會的組織架構能夠更加完善、職能更明確、分工更清晰,並成立互幫互助的平臺或機制,將成員需求優先在內部消化,促進資源整合。最後,加強學習交流,學習傳統文化、歷史沿革,提升歸屬感和認同感,增強價值追求。
  • 王凱麗:不忘初心使命,將燦爛文化與深厚的歷史沉澱傳承
    王凱麗:不忘初心使命,將燦爛文化與深厚的歷史沉澱傳承 2020/11/30 14:59 來源:中國網 瀏覽:177
  • 《隋書》修訂本面世,見證學人傳承接力
    作為新中國古籍整理項目中規模最大、最受關注的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工程,牽動著學界和讀者視線,該工程凝聚了一代代學人的學術接力,充分展現了學術傳承與進步  ■以「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為代表的紀傳體史書,在中華文明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中華民族引以為榮並值得進一步發揚光大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  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 《隋書》修訂本面世 見證學人傳承接力
    作為新中國古籍整理項目中規模最大、最受關注的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工程,牽動著學界和讀者視線,該工程凝聚了一代代學人的學術接力,充分展現了學術傳承與進步■以「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為代表的紀傳體史書,在中華文明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中華民族引以為榮並值得進一步發揚光大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工程又有新成果
  • 長徵文化革命主題雕塑,傳承長徵文化,肩負軍人的使命
    ——與那些幾乎是中國革命史旁觀者的各國學者們相比——我們對自己前輩用生命創造的、擁有絕對文化產權的長徵精神和長徵文化,認知多少?在我國經濟建設突飛猛進、創造世界奇蹟的同時,一些人在浮躁虛華、附庸跟風、沽名釣譽、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的社會歪風之下,屢屢讓質疑革命歷史、否定民族英雄的言論成為輿論焦點。他們極力歪曲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革命史,肆意否定那些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無私無畏的革命英烈,妄圖顛覆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優秀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