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印度士兵喪生,邊界戰火一觸即發

2021-01-21 藍科大視野


邊界局勢是否會升級完全取決於印度。

解鈴還須繫鈴人,當前的邊界緊張局勢完全是印度一手挑起的。

比如班公湖北岸山脊一帶,印度所標識的Finger4到Finger8地區,自1962年中印戰爭以來就為中國實控。印度這次卻要中國退出這一地區,否則就指責中國侵略。

這次衝突事件的焦點加勒萬河谷地帶也是如此,本來也是中國實控,印度卻越界挑釁。

正因為印度要求無理又胃口太大,所以對峙發生後,儘管雙方舉行了幾輪談判,可是局勢仍沒有任何降溫的跡象:中國不可能讓出自己的領土,背負巨大輿論壓力的印軍也是騎虎難下,不好後退。

現在印度死了人,不止一個,不止士兵,還有軍官,那它會善罷甘休嗎?

以印度人的性格和莫迪當前的處境來看,比較困難,也就是說局勢升級的風險非常大。

印度人表面上看起來挺溫和,實際上攻擊性很強,在中印兩國交往中,印度也常常是咄咄逼人,時常主動挑事兒。現在自己人在前線吃了虧,他們更不可能保持冷靜了。

實際上,這場衝突爆發前後,印度輿論已經沸騰,對中國求戰心切。他們的一個信心來源就是總以為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

1962年中印戰爭是印度人心中永遠的痛。雖然當年印度慘敗,可是他們總以為那是因為自己準備不充分、中國背後偷襲所致,並不認為自己水平不行。這也是印度一直在邊界不斷挑釁的重要原因。印度總想找個機會報仇,這一仇恨積累了50多年,越來越深。

就莫迪當前的處境而言,也不太樂觀,印度輿論已經把他架在火上,莫迪已經進退維谷,再不行動可能就要成為民族罪人了。

這次中印邊界對峙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輿論炒得熱火朝天,印度政府卻比較克制。不像洞朗事件那樣,包括國防部長在內的政要都公開出來挑釁。

莫迪在對峙發生後一直保持沉默,國防部長拉賈納特.辛格在印度媒體的追問下也沒有放狠話。

印度政府的低調姿態,一是可能知道自己理虧,不好出來表態,二是為了緩和局勢留餘地。

可是,印軍死了人之後,印度政府再保持低調已經不可能了。

現在已經有輿論開始批評莫迪軟弱,缺乏領導力,印度現在處於無領導的狀態。

莫迪素來以鐵腕、強勢的形象示人,他所領導的印度人民黨政府控制了國會過半席位,也是一個強勢政府。指責莫迪弱那可真是有點冤枉他了,自莫迪上臺以來的歷次中印邊界危機均是由印度挑起,莫迪和他的政府一點也不弱。

對於經濟政策和基本面的批評莫迪現在可能未必會太在乎,畢竟在經濟搞的一塌糊塗的情況下,印度人民黨還是在2019年的大選中贏得了過半席次。

可是,對於弱勢的指責,莫迪和他的黨未必能受的了,吃得消。咄咄逼人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是莫迪和印度人民黨凝聚人氣的重要武器。一旦被貼上弱勢的標籤,尤其是對印度人眼中的宿敵中國示弱,政治上的優勢就會逐漸消退。經濟搞不好,政治上又沒了優勢,未來的選舉中極有可能會威風不再。

所以,面對眼下的局勢,莫迪除了強硬之外,已經幾乎沒有第二個選擇了,也就是說,為了挽救自己和印人黨的政治生命,很有可能會在邊界升級局勢。

雖然中印實力差距較大,可是過去幾十年裡,印度以中國為頭號假想敵,在邊境進行了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部署了大量兵力,這也是印度敢於在邊界挑釁的實力支撐。它一賭中國會容忍,二賭自己的實力足以應付一場局部戰爭。

儘管不少國人慣常嘲笑印軍,可是對於一個實力不算太弱的對手,還是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毛澤東說「戰略上蔑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就是這個意思,兩者都蔑視,可能就要吃虧。



免責聲明

本文轉自網絡公開渠道,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抄襲本文至其它渠道者引發的一切糾紛與本平臺無關。


相關焦點

  • 印度陸軍參謀長:印巴邊界戰火不可能很快平息
    【環球網綜合報導】印度與巴基斯坦日前在克什米爾地區交火,造成包括1名軍官在內的4名印度軍隊人員死亡。印巴雙方都指責對方挑起戰爭。據《印度時報》2月6日報導,印度陸軍參謀長比平拉瓦特6日稱,印巴邊境的戰火不太可能很快平息。
  • 印度士兵在邊界衝突被打死?中國外交部回應
    原標題:#外交部回應印度士兵在邊界衝突被打死#:據報導是被自己的軍車砸死【#外交部回應印度士兵在邊界衝突被打死#:據報導是被自己的軍車砸死】9月2號在外交部的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近日有印度士兵在邊界衝突被打死,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我不知道你這個消息是從哪裡來的,沒有印度士兵近日在邊界地區因為衝突而喪生
  • 印巴發生激烈交火,巴3人印5人喪生,罪魁禍首卻躲在背後?
    據媒體報導,8月15日,印度與巴基斯坦兩軍在克什米爾的邊界線發生激烈交火,根據巴基斯坦提供的數據,這次衝突中雙方共有8名士兵死亡,包括3名巴軍士兵在衝突中喪生,而印軍則有5名士兵死亡,不過印度方面對印度士兵的傷亡數字予以否認。8月5日,印度宣布取消克什米爾地區的特殊地位,並且出兵克什米爾,意在吞併該的地區。
  • 土敘邊界燃戰火 土一士兵疑成「伊斯蘭國」人質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國《解放報》9月5日援引法新社報導,土耳其《自由報》9月5日引述該國安全機構消息人士表示,當地時間9月1日,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處發生交火,一名土耳其士兵失蹤。這名士兵疑已成為「聖戰」組織「伊斯蘭國」的人質。
  • 印度邊境戰火再起!與巴基斯坦跨境炮擊導致至少15人身亡
    印度官員周五(13日)說,印度和巴基斯坦周五之間的跨境炮擊中,至少有10名平民和五名安全人員身亡,為今年死亡人數最多的日子之一。
  • 3名法國士兵在利比亞執行「特派任務」時喪生
    新華社巴黎7月20日電(記者應強)法國國防部20日發表公報,證實3名法國士兵在利比亞執行任務時喪生
  • 印度緊急撤離3.6萬民眾,邊境戰火一觸即發!
    3.6萬民眾和5000頭牛,騰開手腳,準備大打出手。近年來,印巴兩軍的邊境交火事件次數不斷增加,2016年,印度382次違反停火協議,向巴方開火;而2017年,僅1-9月印度就有超600次違反停火協議挑起戰火,造成28位平民死亡、113人受傷。
  • 印度邊境軍隊被伏擊!重機槍居高臨下掃射,多名士兵中彈倒地
    10月22日,據《環球網》報導,印度當地時間21日上午7點30分左右,印度第六阿薩姆步槍隊在印緬邊境巡邏時,遭到當地武裝組織的伏擊,武裝分子佔據有利地形,使用重機槍、手榴彈對印度士兵進行居高臨下的攻擊,導致印度軍方一輛裝甲巡邏車損壞,多名士兵中彈倒地,其中1名士兵陣亡、1名士兵受重傷
  • 專家:印度將利用現有機制緩和邊界緊張局勢
    作者: 弗拉基米爾 費奧多羅夫 印度已將一名中國士兵移交給中方。這名士兵此前在邊境夜裡迷路,被印度軍方扣留。儘管在實控線附近緊張局勢持續,但印度在人員交換計劃中表現出了善意。中國士兵於前一天返回丘舒爾-摩爾多。上周五早上他因天黑和地形複雜等原因而迷了路。
  • 布吉納法索首都襲擊事件致8名士兵喪生
    新華社瓦加杜古3月2日電(記者肖玖陽 特拉奧雷)布吉納法索安全部長薩瓦多戈2日晚在瓦加杜古說,8名安全部隊士兵在當日發生的瓦加杜古軍隊總部和法國駐布吉納法索大使館遭襲事件中喪生。據稍早前布吉納法索國家憲兵隊在社交媒體發布的一份聲明,共有8名襲擊者在交火中被打死。目前尚無組織宣布製造了當天的襲擊事件。布吉納法索國防部長讓·克洛德·布達2日表示,這是針對布吉納法索軍隊總部以及法國駐布吉納法索大使館的恐怖襲擊。
  • 印度邊境傳來噩耗!多名士兵一個接一個倒下,緊急送醫後宣布死亡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7月21報導,印度軍隊還未開戰就已經傳來了一個接一個噩耗,印度士兵在一天內接二連三的發生非自然死亡。其中一人自盡,一人步槍走火死亡,還有一位印度士兵踩到地雷後死亡。
  • 中緬邊界燃戰火 殃及中國工程
    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在緬甸東北部克欽邦靠近中緬邊界地區發生軍事衝突,12日爆發了激烈槍戰。  13日,戰火一度因雙方交換戰俘的舉動停止。克欽獨立軍送還了兩個政府軍軍官和一個士兵,緬甸政府軍則送還了一個被打死的克欽獨立軍士兵的屍體。  14日,克欽獨立軍拒絕了政府軍的停火要求。激戰再起。
  • 印度海陸空三軍密集出動,一線仍處於戰備狀態,俄:或有新的衝突
    自莫迪接任印度總理之位後,在處理邊界爭議問題上一直主張「不戰不和」,但在印人黨的操控下,印度開始將擴張版圖,侵佔爭議領土作為「印度夢」,由此挑起克什米爾地區的爭端。印巴兩國的矛盾積聚已久,這也造成克什米爾地區交火事件不斷,但印度卻忽略了巴斯坦維護固有領土的決心。
  • 巴基斯坦士兵邊境接連遇襲,已有4人死亡,但這次卻不關印度的事
    近段時間我們的老朋友巴基斯坦麻煩不斷,自從7月印巴兩國開始頻繁在克什米爾地區進行交火後,印巴之間的新一輪矛盾就此展開了,上個月兩國矛盾更是愈演愈烈,印度直接將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特殊地位取消了,這導致雙方在該地區的戰火是越燒越旺。
  • 邊界陳兵38萬埃厄戰火即燃(圖)
    厄利垂亞怪國際社會在埃厄劃界問題上不起作用,驅逐聯合國與各國特派團  厄利垂亞政府13日拒絕同聯合國特使就厄利垂亞方面決定驅逐聯合國維和人員進行討論,認為解決厄利垂亞和衣索比亞的邊界爭端是聯合國的當務之急。當天晚些時候,衣索比亞總理指責厄利垂亞方面故意造成緊張局勢,旨在發動新的戰爭。
  • 美媒:中國用中世紀冷兵器來武裝士兵,印度可以拿什麼來應對?
    [中印邊境的中國士兵裝備了「關刀」]文章稱,新照片顯示了在西藏穿著現代戰鬥裝備(包括防彈衣和頭盔)的中國士兵拿著長棍,上面固定著彎曲的刀片。據推測,這些武器打算被用來對付印度士兵,而中國最近與印度發生過邊界衝突。
  • 日軍中為何有25000名印度士兵?他推崇成吉思汗,說一句可笑的話
    1944年,在印緬邊境上爆發了一場著名的戰役,這便是英帕爾戰役,據資料揭露,在這次戰役中,日軍中居然有25000名印度士兵,那麼日軍中為何有25000名印度士兵?日軍中又為何有印度士兵呢?熟悉英帕爾戰役的朋友都知道,1944年3月到7月,日軍對英帕爾地區的英印聯軍發起猛攻,日軍打算一舉切斷中印公路,並且威脅盟軍重要後勤基地。在史學界裡,英帕爾戰役被稱為歷史上日軍傷亡最慘重的一次戰役,最開始進攻的時候,日軍足足有10萬人,然而在作戰過程中,卻有53000人戰死或者失蹤。
  • 6年700多名士兵失去生命,印軍在邊境代價沉重,潰散成為頑疾
    印軍在印度內部有著獨特的地位,其並不是完全聽命於政府,很多時候喜歡獨立行事。印軍內部有著特殊的評價體系,大量的低種姓士兵及低級別軍官都需要足夠的戰功才能贏得晉升的機會。印軍雖然普遍待遇不錯,一個普通士兵基本上能養活一家人,但是印軍內部待遇差距非常大。
  • 印度孟加拉國互換飛地解決數十年邊界糾紛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訪問孟加拉國期間,兩國6日交換陸地邊界協議批准書,徹底解決了雙方之間持續數十年的陸地邊界爭端。按照協議,兩國將互換超過160塊飛地,生活在這些飛地上的5萬多名居民將重新確認國籍,結束無人問津、缺少保障的日子。  當天,在莫迪和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的見證下,兩國互換批准書。
  • 英屬印度的八百壯士:21名錫克教徒與1萬阿富汗軍隊硬碰硬
    1897年9月12,21名錫克教徒士兵守衛著英屬印度西北部的一個哨所,而這個哨所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守衛哨所遭到了10000名阿富汗軍隊的突然襲擊,這便是整個故事的開始。 英屬印度軍隊中的錫克軍團擁有悠久的歷史,他們的血勇也一直流傳至今。蘭吉思·辛格死後,英國殖民者接手了這幫錫克教徒。他們把以勇猛而聞名的錫克教軍隊併入了英屬印度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