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蘭獎是我表演藝術生涯第一個專業獎項。我今天特地趕來,向婁老師致敬、向所有獲獎者致敬、向所有觀眾致敬。」昨晚(3月31日),第26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獲獎演員名單揭曉暨頒獎晚會在上海大劇院隆重舉行,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特地趕來頒獎。
在這臺以「為人民綻放」為主題的晚會上,本屆「白玉蘭」戲劇獎各歸其主。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的姚居德憑藉在話劇《祖傳秘方》中的出色表演奪得本屆主角獎榜首,他與賈文龍、竇曉璇、張琳、柳萍、傅希如、李君梅、龔莉莉、吳雙共9人獲得主角獎。配角獎榜首為上海越劇藝術傳習所(上海越劇院)錢惠麗,她與李曉旭、張濤、徐經緯、羅晨雪共5人獲得配角獎。此外,新人獎主角獎和配角獎、集體獎也當場一一揭曉。
頒獎儀式當晚最大亮點當屬本屆特殊貢獻獎獲得者、話劇表演藝術家婁際成的登場。觀眾對這位82歲依舊活躍於舞臺的藝術家給予了最熱烈的掌聲,濮存昕為婁際成頒獎,兩位藝術家還同臺朗誦了一首《沁園春·雪》。婁際成手捧獎盃,在臺上談論很多的藝術感悟和獲獎感言,他說:「要靜下心來,不走捷徑,不存僥倖,真誠地專注,這是我對這個獎的體會」。
1981-06上海青年話劇團《孫中山與宋慶齡》婁際成飾孫中山,鄭敏芝飾宋慶齡。昨天的頒獎晚會以主題歌《心中的白玉蘭》拉開序幕,上海歌劇院青年歌唱家韓蓬與第五屆白玉蘭主角獎得主史依弘共同演唱。去年曾經來到上海舞臺演出的戲劇名家們紛紛登臺晚會。秦腔名家柳萍和李曉雄、豫劇名家賈文龍等都演出了自己的獲獎劇目。京劇表演藝術家李薔華還率幾位弟子同臺演唱《鎖麟囊》。
曾兩度獲得白玉蘭戲劇表演主角獎的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參加了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她和曾經的主角獎得主朱儉、新人配角獎得主洪豆豆一起,演唱了膾炙人口的《唱支山歌給黨聽》,以表達文藝工作者的心聲。
「白玉蘭」舉辦至今已經有26個年頭,參評「白玉蘭戲劇獎」的海內外優秀戲劇演員達3600多人,代表了近60個劇種。去年,共有來自全國各地44個劇團、61臺劇目、107名優秀演員參評本屆「白玉蘭」獎。17名終評委經過再次評議並經過了初選、提名獎決選、正式獎決選三輪投票,本著寧缺勿濫的原則,最終產生了33名獲獎演員,其中「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獎」提名獎演員18名(其中正式獎9名);「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配角獎」提名獎演員10名(其中正式獎5名);「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新人主角獎」提名獎演員3名(其中正式獎3名);「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新人配角獎」提名獎演員2名(其中正式獎2名);「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集體獎」提名獎劇組2個(其中正式獎2個)。
遼寧人藝姚居德奪得榜首在最終揭曉的獲獎名單中,在遼寧人藝的的話劇《祖傳秘方》中出演卜振堂的姚居德斬獲本屆主角獎榜首,他在舉起獎盃時表示,獲得榜首的榮譽實在是意想之外。而評委的頒獎詞如此評價:「姚居德憑藉自己豐富的舞臺經驗,賦予了主人公豐富的個性基礎:既有瀋陽人重義、慷慨、豪俠的性格特徵,又保留了旗人子弟舉手投足間的傳統文化底蘊和前朝遺風,同時還透著些許的江湖市井氣。這個人物在姚居德的塑造下,張馳有度,栩栩如生。」
在今年獲得主角獎的名單中,有三個劇種的三位演員不約而同地聚焦於現實主義題材,並塑造了不同形式的「村官」形象。包括賈文龍主演的豫劇《焦裕祿》、李君梅主演的花鼓戲《帶燈》和龔麗麗主演的揚劇《花旦當家》。其中,豫劇表演藝術家賈文龍已是第二次收穫白玉蘭主角獎,11年前第十五屆白玉蘭獎,他以《村官李天成》一劇首獲主角獎。而這一次的《焦裕祿》,相較之前虛構的李天成,有著更大的創作難度。但賈文龍通過大量深入生活、體驗人物,滿懷對舞臺的敬慕,滿懷對豫劇的熱愛,塑造了焦裕祿這個豐滿的人物。
錢惠麗、傅希如三度捧起「白玉蘭」越劇演員錢惠麗在20多年前的第三屆、第五屆白玉蘭戲劇獎評選中兩次獲得主角獎,此次她憑藉在越劇《甄嬛》(下)中扮演的玄凌一角獲 「白玉蘭戲劇配角獎」榜首。她也是「白玉蘭」戲劇獎有史以來,繼尚長榮、計鎮華、婁際成之後第4位獲得「三度蘭」的藝術家。昨天登臺領獎時,錢惠麗被臺下眾多粉絲戲迷的掌聲喝彩包圍,從主角獎到配角獎,對於這個看似「逆流而動」的獲獎歷程,錢惠麗說:「這個獎對我的意義非常特殊,因為在我心中,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同樣第三次登上白玉蘭頒獎舞臺的還有上海京劇院的青年演員傅希如。11年前,剛過20歲的的他拿到了新人主角獎,4年前收穫了主角提名獎,而今年,憑藉京劇《子胥逃國》中的精彩演繹,傅希如得以斬獲獲本屆「白玉蘭戲劇主角獎」。在劇中,傅希如的餘派老生功底紮實,文武兼備,表演沉穩大氣又顯儒雅風度。而頒獎晚會上,傅希如還表演了京劇《觀陣》選段,他曾憑藉此表演獲得第六屆青京賽老生組決賽的第一名。在登臺領獎時,傅希如說,從11年前第一次站在這個舞臺到今天手捧主角獎獎盃,白玉蘭獎見證了自己一路的成長。
婁際成獲得「特殊貢獻獎」 感恩當年呼籲戲劇表演教育借鑑青話機制在昨晚的頒獎典禮上,已經是「三度蘭」的表演藝術家婁際成,在觀眾最熱烈的掌聲中,從濮存昕手中接過了「特殊貢獻獎」的殊榮。但婁際成卻真摯而謙遜地說:「在收到獲獎通知的這些天裡,我一直感到不安。因為創造性格迥異的角色,把自己的生命賦予角色的生命,這都是我作為演員的工作。64年來,我就是按照自己對戲劇和演技的追求,要求自己好好的做。所以我仔細想想,我並沒有特殊貢獻。」
然而,婁際成的」特殊貢獻「卻是有目共睹。
婁際成在話劇《商鞅》中。1997年,62歲的婁際成憑藉在話劇《商鞅》中的精彩演出,讓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評委會破了「規矩」,刪去了當時評獎條例中關於「退休、60歲以上演員不參選」的規定,並奪得第8屆「白玉蘭」配角獎榜首;2007年,年過古稀的婁際成以《榆樹下的欲望》中卡伯特一角再次登上第17屆「白玉蘭」領獎臺;2013年,年近八旬的婁際成憑藉話劇《籲命》中神形兼備地塑造了大醫吳孟超的形象,第三次奪得「白玉蘭」獎。
今年80歲的婁際成,早在青年時代就已蜚聲劇壇。在他從藝64年的話劇人生中,塑造了很多讓人難忘的角色,《年輕的一代》中的林育生,《孫中山與宋慶齡》中的孫中山,《西哈諾》中的西哈諾,《莫扎特之死》中的薩裡埃利,都曾經在中國話劇舞臺留下精彩一筆。即使退休之後的20多年中,婁際成仍然沒有間斷過舞臺時間和藝術教學活動。年過八旬也依然以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活躍於舞臺,2014年歲末,80歲的婁際成參演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原創大戲《長生》,首演之後突然病倒,但他卻不顧醫囑,晚上溜到劇場抱病演出,在上海話劇界傳為佳話。
《長生》劇照。婁際成是赫赫有名的「上海青年話劇團」最早的元老,之後當過「上海青話」的團長。這個由上戲歷屆優秀畢業生組成的劇團,一度代表著上海乃至全國演出莎劇等外國戲劇的最高水平。焦晃、李家耀、楊在葆、杜冶秋、張名煜、張先衡等話劇表演藝術家的話劇舞臺生涯都是在「上海青話」度過。回顧當年在青話的求學從藝之路,婁際成說,「我們都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實踐者。『青話』給了我人生的可貴經驗、給了我表演藝術成長的財富。 這些年,我更懷念『青話』,懷念合作多年有著創造默契的同伴。」 在昨天的頒獎儀式上,婁際成再次感恩了自己的青話歲月,並且說,我是從青話走出來的話劇工作者。
這些年,婁際成一直心系戲劇舞臺,也對當下的話劇表演現狀和教育問題有心忡忡。
《長生》劇照在2014年12月30日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婁際成表示依然希望能夠恢復青話當年「把教學、科研和表演集中在一個劇團」的機制:「當時青話是在上海戲劇學院成立的實驗話劇團,集中的都是上戲優秀的畢業生。劇團的導演都是我們的表演老師,而且都是特別有表演經驗的老師,包括朱端鈞、胡導老師等等,他們會不斷啟發你,給你課題,我們幾個演員又每天在一起練功、學習、討論表演、排練節目。這等於是當了5年的研究生。但現在,這樣的老師都不存在了,而且整體的環境都改變了。現在想到這些問題我就感到很痛心。」
他一再呼籲,」我覺得還是應該重新辦班、重新培訓。如果我們當年青話的機制被證明是成功的,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重新借鑑?我們有這個 『心』,但整個環境卻有很多障礙。」
婁際成有一句名言:我一生只想做好一件事——演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