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地處亞歐大陸中部,這裡在歷史上一直是白種人和黃種人的交匯之處,因此哈薩克人屬於黃白混血人種,兼有白種人和黃種人的外貿特徵。
(哈薩克斯坦美女)
今天的哈薩克人自認為是突厥人,其語言也是突厥語系,至於和蒙古人的關係,這兩個民族確實有血緣關係,但是哈薩克人不怎麼承認這種關係。
最早定居在哈薩克斯坦的民族應該叫斯基泰人,他們是白種人,與伊朗人和印度的高種姓階層有著血緣關係。
從漢朝開始,中原人開始經略西域,對於中亞的國家和民族進行了詳細的記載。據《漢書西域傳》記載:
「自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自相曉知也。其人皆深目,多須髯。善賈市,爭分銖。」
通過這段記載可以看出,當時中亞分布這許多國家,他們的語言雖然有差異,但大體還是能夠互相挺懂的,明顯是同一語族下的不同方言變種。並且他們的長相也比較一致,都是高鼻深目,鬍鬚較多,基本可以佐證當時的中亞一帶是由白人所控制。
此外在近代的考古挖掘中,西域墓葬的墓主都帶有明顯的白人特徵,與歷史記載相吻合。
不過在秦漢之後,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匈奴人徵服了中亞地區,黃種人開始涉足哈薩克斯坦。
到了南北朝時期,中亞又開始受到柔然人和突厥人的入侵。至隋朝初年,突厥人已建立了一個大帝國,當時大半個哈薩克斯坦都在突厥人的控制之下。直到唐帝國崛起之後,突厥人遭到了唐朝的嚴重打擊,其領土最後被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瓜分。
(西突厥帝國)
但是由於中亞遠離中原,唐帝國不便直接統治,於是就繼續委任突厥貴族繼續管理當地。因此突厥人的勢力並沒有退出中亞,反而繼續在中亞發展。
此後位於中亞的突厥人接受伊斯蘭教,逐漸完成了伊斯蘭化,並且進一步與當地白人進行融合,開啟了對中亞地區的突厥化進程。
到北宋初年,突厥烏古斯部落的一支建立了地跨西亞和中亞的塞爾柱帝國,突厥人是的勢力重新達到了一個巔峰。
然而好景不長,到13世紀時,蒙古高原又崛起了一個超級的遊牧帝國——蒙古帝國。在蒙古帝國的首次西徵過程中就滅掉了由伊朗人和突厥人聯合建立的花剌子模,此後哈薩克斯坦被蒙古人整整統治了五百年,期間哈薩克地區的統治者一直由成吉思汗長子朮赤一系擔任。
到15世紀,成吉思汗的後裔克烈汗和賈尼別克兄弟創建了哈薩克汗國,哈薩克作為一個國家第一次出現在了歷史上。
(關於哈薩克汗國建國的電影)
哈薩克汗國的建立標誌著哈薩克民族開始形成,從歷史上來看,哈薩克人主要是由白人、突厥人和蒙古人組成,但是其蒙古人的數量並不多。但蒙古人都是上層統治者,其後代也不少。
不過今天的哈薩克人並不認同自己與蒙古人的血緣關係,雖然蒙古人一直拿哈薩克人當兄弟,但哈薩克人卻不這麼想。
因為在近代歷史上,哈薩克汗國一直受到蒙古準噶爾帝國的威脅,雙方打了上百年的戰爭,準噶爾人給哈薩克草原帶了巨大的災難,這進一步促進了哈薩克民族的形成,也堅定了哈薩克人對自己突厥民族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