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故城、孔子故裡——曲阜,居於吾鄉蕪湖與京城的中間點,一直有駕車回鄉順道前去看看的想法。庚子中秋前,得以實現。
特別巧合的是來到曲阜的當日,恰逢孔子誕辰紀念日,此前,我竟不知這一聖日。
2571年前的今天(9月28日)孔子誕生於曲阜尼山。此行有幸目睹了孔廟大成殿前的「庚子年孔子後裔祭祖大典」。
曲阜孔廟又稱「闕裡至聖廟」。「闕裡」為地名,是孔子居住的地方。現在的闕裡街,是一條經營旅遊紀念品的商業街,位於孔廟的東側。
孔廟南門正對著曲阜明城牆的正門,城門上面有乾隆御筆「萬仭宮牆」,《論語.子張第十九》篇中有,子貢曰:「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萬仞宮牆」用以稱頌孔子學問淵博高深,一般人難以領悟期深意。
孔廟院牆外有一下馬石,上書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以示對孔聖人的尊崇。這樣的下馬石在北京孔廟也有一對。
欞星門外有一石牌坊,上書有「金聲玉振」。「金聲玉振」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意思是說孔子集聖賢之大成,始終而一。
欞星門內有兩個石牌坊,分別書有「太和元氣」和「至聖廟」。
由聖時門過中門、弘道門、奎文閣、杏壇至大成殿,甬道兩側古木參天,以側柏和圓柏為主。其中一對龍鳳樹,極為奇特,龍樹上長著龍形樹紋,鳳樹雖已乾枯,但其姿勢昂揚,振翅欲飛。
奎文閣為收藏曆代帝王御賜圖書典籍而建。
十三碑亭內有金代碑亭兩座、元代碑亭兩座和清代碑亭九座。碑文多是皇帝對孔子追諡加封、拜廟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廟宇的記錄。
「巍巍聖玄、古今之師。」歷代帝王對孔聖人的尊崇,對於中華文華的淵遠流傳和進步,有著一定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杏壇為重簷方亭,亭下有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碑及乾隆「杏壇贊碑」。此處為孔子講學之地,後來泛指授徒講學之所,今天也指教育界。
杏壇旁有一「先師手植檜」碑。檜即為圓柏。碑旁的圓柏相傳為孔子親手所植,歷經枯榮,今為雍正十年重生。
孔廟大成殿堪比故宮大成殿,高大恢宏,兩層金色的琉璃頂,每道屋脊的最前端有一「騎鳳仙人」,其後有九隻神獸,其數量僅少於故宮太和殿;南簷下有九根雕龍石柱,可見孔子在中國古代所擁有的至聖地位。
沿著孔廟中軸線一路走來,觀碑文,賞建築,再次重溫著沿路擺放著的彩旗上寫著的經典名句,深深地被這位「萬世師表」的思想哲理所折服!
孔府位於孔廟的東側,是孔子的世襲歷代衍聖公的府第,又稱衍聖公府。是一座九進,三路布局的大院。東路稱東學,西路稱西學,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衙,有三堂六廳,後為內宅,有前上房、前後堂樓、配樓、後六間等,最後為花園。
穿廊內有一對明代靠背長凳,因與閣老宰相嚴嵩有著一段淵源,故又稱為「閣老凳」。「嚴閣老」的孫女嫁給了第六十四代衍聖公,後嚴嵩被彈劾,世宗朱厚熜下諭旨治其罪,他來到孔府想讓衍聖公向皇帝求情,在長凳上等候多時,衍聖公還是不予接見,嚴嵩只好悻悻離開。
孔府內宅裡還有一幅彩色壁畫,稱為「戒貪圖」,是衍聖公在告誡自己和提醒家人「為官要清正廉潔,不得貪得無厭。」
府內的二堂、三堂分別為退廳和衍聖公處理宗族內部事務的地方。
孔府還有一個著名的乾隆所賜「六代含飴」牌匾,是對衍聖公六世同堂的祝福。
孔府的後花園內,樹木參天,虯枝崢嶸,那株「五柏抱槐」堪稱自然之奇觀。
時至深秋,園內雖蟬噤荷殘,但依舊是槐蔭蔽日,鶴望蘭盛開。後花廳下,有遊人正即興來一段京劇名段。
夕陽時分,繼續在古老的曲阜古城內走走,看看壯美的鐘鼓樓,逛逛五馬祠街,嘗嘗地道的甏肉魯肉麵。
千年文化古城,氣韻優雅,魅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