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願獨身者」跨世紀黑化史:從單身互助組到厭女殺人團

2021-01-08 橙雨傘

阿拉娜不想跟隨主流文化,將自己和同類汙名化為「孤獨又失敗的處男處女」。最終,她選擇了「非自願獨身」這個更禮貌的形容語。

但沒想到,自己發明的詞語卻一步步變得仇女。

你知道「非自願獨身者」(incels)嗎?

在大眾眼裡,一個典型的「非自願獨身者」,是一個無法建立親密關係或找到性夥伴的直男。他厭女厭世,自怨自憐,宣揚種族主義,堅信自己理應獲得性生活,還認同對性生活活躍的人群施加暴力。

2014年以來,自稱「非自願獨身」的厭女直男們,已經犯下至少6起大型謀殺案,造成40餘人死亡。

5月下旬,加拿大第一次將來自「非自願獨身者」的厭女謀殺案判定為恐怖主義襲擊。

6月上旬,美國一名「非自願獨身者」男子自製炸彈想要襲擊啦啦隊女孩,結果意外炸掉了自己的手。

現在,「非自願獨身」已經成為歐美網絡上一種並不體面的亞文化。然而這個詞,最初卻是一名加拿大女性懷著博愛之心發明的……

起源

1993年的一個夜晚。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數學系。

統計學專業的女生阿拉娜(Alana)還在圖書館一間小辦公室裡解一道數學難題。

整個樓層空蕩蕩,但阿拉娜早已習慣這樣的寂靜。

忽然,一個不認識的男生敲開了她的門。他沒有自我介紹,而是直接對她說:「我27歲了,但我從沒約會過。」

阿拉娜覺得他有些奇怪,但還是和他聊了一會兒。直覺告訴她,他在尋求幫助。

他告訴阿拉娜,他的一個朋友自殺了,這讓他很悲傷。每天在學校裡,他覺得失魂落魄,無比孤單。他害怕自己會孤獨終老。

短暫的交談後,這個男生離開了。他們的對話,深深地留在阿拉娜的記憶中。

巧合的是,和他一樣,阿拉娜也從沒約會過。

阿拉娜將自己的單身歸因為「晚熟」。她覺得自己的學業才能,比社交才能發展得要快一些。

有時,她也會怪自己的外貌不佔優勢。她個子矮,有點胖,身上還有溼疹留下的疤痕。

她對自己的性向也有些迷惑,但又羞於和朋友談起這些。

圖/OwenDavey.com

網際網路興起後,阿拉娜開始在網上尋找酷兒資源,悄悄地進行自我教育,最終認定自己是雙性戀。

24歲時,她開始和一個女性約會,從此出櫃。6個月後,戀情結束。但當阿拉娜回顧之前10年的經歷時,感觸已經很不同。

要怎麼形容曾經的自己呢?晚熟?完全不開竅?持久的單身?

阿拉娜可不想跟隨主流文化,將自己和同類汙名化為「孤獨又失敗的處男處女」。最終,她選擇了「非自願獨身」(involuntary celibacy)這個更禮貌的形容語。

「獨身」(celibacy)算得上是個宗教詞語,常被用來形容自願禁慾的神父和修女。但對於阿拉娜們來說,獨身是非自願的選擇。

阿拉娜認為,這種非自願的獨身,既可以用來形容從未有過性經驗的人,也可以形容那些有性經驗、但在後來很長時間內都沒有性生活的人。

那時的阿拉娜,常常回想起四年前和那個男生的對話。她忍不住想為長期獨身的失意人群做些什麼。

網站

說幹就幹。

那是1997年,她用HTML獨自開發了一個純文本網站,名為「阿拉娜的非自願獨身項目(Alana’s Involuntary Celibacy Project)」,又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建立了一個電郵名單。

就這樣,她為全球各地非自願獨身的人群建立了一個互助小組。這種網絡互助論壇,在當時可謂一個創舉。

後來,「非自願獨身」被簡寫為「Incel"。

「你是一位incel嗎?快來加入我們吧」

圖/medium.com

最初的論壇成員有幾百人,有大量的直男,也有一些女性和酷兒男性。

成員們大體上是友好且互相扶持的。他們常感到沮喪、憂鬱,會詳細描述自己的感情掙扎。

阿拉娜記得,有一個男性,總是有點憂鬱地談論他那個似乎無愛或是無性的婚姻,但出於某種原因,他並不想離婚。

論壇上有少年,也有中年;有異性戀,也有性少數。各行各業的人們聚集在此。

詩人們寫下俳句:

那小黑裙展示的內容比我想看見的要多,卻比我渴望的要少

音樂家們,則會寫出名為《沒有茶碟的杯子》這樣的歌曲。

這個國際化的團體,聚集了一群害羞的人。他們在網絡上交換意見,討論著被困在人生某處的各種情形。

作為這個團體的創始人,阿拉娜對於「非自願獨身」有了更豐富的理解。

她認識到,導致非自願獨身的原因有很多,從社交技能的不熟練,到精神健康問題,甚至過分恪守所謂的「性別規範」,都可能讓人們陷入孤獨的境地。

有時,論壇中那些承載著巨大悲傷與絕望的信息會讓阿拉娜感到不適。

男性成員比女性更容易表現出敵對情緒。他們中的一些人對女性缺乏了解,將她們籠統地描述為難以捉摸的可怕物種,急於通過簡單的方法「收穫一枚女友」。

圖/playboy.com

久而久之,這種性別歧視與負面情緒,給阿拉娜帶來巨大的精神負擔。而20多歲的她,也並不具備指導他人戀愛的經驗。

大約三年後,阿拉娜漸漸退出了這個項目。對此,她心懷愧疚。

那時,她已開始約會男性和女性,研究酷兒解放運動的理論,探索多邊戀。2016年,她尷尬地對Elle網站承認,自己疏遠了一手創辦的論壇時,是帶著一種充滿諷刺的驕傲感的:

你不願意和不如你酷的人一起玩,以免沾上那種不酷的氣息。

當然,沒有如願看到論壇給成員的情感生活帶來巨變,也是阿拉娜離開的原因之一。她不願在別人痛苦的自述中,一次次地重返自己同樣掙扎的單身歲月。

恰好,電郵名單中的一位成員願意接替她的位置。他建立了一個新網站和一個新論壇。

2005年,阿拉娜關閉了已有多個失效網頁連結的「阿拉娜的非自願獨身項目」。

變味

2000年,阿拉娜離開之後,一些「非自願獨身者」繼續觀察並記錄著這個社區的改變。一個名叫「ReformedIncel」(被改造的非自願獨身者)的男網友就整理了近一百頁的觀察紀錄。

千禧年的第一個十年裡,這個社區分化為兩個論壇:一個叫IncelSupport(Incel支持),一個叫LoveShy(愛得羞澀)。

「Incel支持」秉承了阿拉娜兼容並包的初心,「愛得羞澀」在管理上比較寬鬆,於是成員們的言論表達越來越不「羞澀」——男成員們狂噴女性,埋怨她們讓自己缺乏性生活。

圖/thedailybeast.com

後來,這個論壇加入了「男性空間」(manosphere),一個以擁護男性統治為意識形態的網絡文化圈。

這個文化圈在探討」非自願獨身「這個現象時,分化出幾個著名的分支,比如:

Men's Rights(男性權利)——關注男性劣勢、歧視及壓抑,相對不那麼厭女。

PUA(Pickup Artists,泡學)——指導男性通過技巧和心理學應用,去接近、搭訕自己喜歡的人,但後來逐漸演化成騙色、騙財的手段。

Men Going Their Own Way(男人自行之路)——告誡男人杜絕與女人發生嚴肅認真的戀愛關係,特別是婚姻關係。

「愛得羞澀」在影響力上,逐漸大過了「Incel支持」。相當一批「非自願獨身」直男被鼓動著散播仇女言論,其中一些成員走向極端暴力。

圖/哈哈 (未經允許,禁止商用)

「Incel」一詞也在厭女情緒的烘託下,延伸為一套極端的話語體系。男性和女性被貼上各種簡單粗暴的標籤。

富有吸引力的男性(Chad)和女性(Stacy)既令人垂涎,又遭人嫉恨。

在男性顏值焦慮的煎熬中,lookism(看臉主義)、looksmax(一切提升外貌的舉動)、mewing(一種用舌頭用力抵住上顎來改變臉型的方法)等奇怪的術語誕生了。

在身份鄙視鏈的壓迫下,LDAR(注孤生)、manlet(矮矬男)、Boyo(正常人)、Brad(比「正常人」高一等)、Chad(精品白人男性)等詞將男性吸引力排行榜劃分得特別細緻。

「Incel"一詞,就這樣漸漸變味。在缺乏兩性有效對話的文化氛圍中,女權主義者們和非自願獨身的厭女直男們,漸行漸遠。

回歸

2015年2月,43歲的阿拉娜在多倫多的一家書店閱讀女權雜誌《瓊斯夫人》。

她讀到了前一年艾略特·羅傑在美國加州伊斯拉維斯塔的連環殺人案。

註:22歲的艾略特在加利福利亞大學校園內殺害6人,造成14人受傷,隨後在車內飲彈自盡。此前,感到孤獨和性壓抑的艾略特曾錄視頻《為什么女生討厭我》,質疑為何沒有女性對其表示好感。

艾略特·羅傑

圖/ABC7.com

當她看到艾略特·羅傑將自己定義為「incel」時,她驚呆了:「我的天吶,我做了什麼!?」

那天晚上,她在一個只對朋友開放的個人博客裡記錄自己的發現:

「就像一個科學家發明的一個東西,最後竟然成了戰爭武器;我既無法取消發明(incel)這個詞,也沒法限制它只能供更善良、且需要這個詞的人去使用它。」

阿拉娜這才開始了解,自己發明的詞語是怎樣一步步變得仇女的。

一些媒體也發現了她的存在,但是記者們只愛問她發現「Incel」一詞變味後的感受,並不關心她的擔憂:

那些不暴力的非自願獨身者,可能面對怎樣的汙名?他們獨身、寂寞、焦慮、缺乏經驗、有社交障礙、或者有自閉症,很可能因為「Incel」一詞的變味遭受傷害。

儘管每個人都告訴阿拉娜,她不需要為厭女的暴力事件負任何責任,但是她還是忍不住設想:1990年代的自己,本可以做什麼,來避免後來發生的一切?

如果那時的她,對女權主義、男性氣質、心理學、如何運作互助小組等等有更多的了解,事情的發展會不會不一樣?

2018年4月,她創建了一個新網站,名為「愛,而非憤怒:超越非自願獨身(love, not anger: beyond involuntary celibacy)」。

2019年,她對713名受訪對象展開了一項關於約會困難的問卷調查,在網站上發表了一個長達89頁的報告,從人際關係教育、精神健康、反霸凌、反單身汙名、調整物價和稅收等方面,提出了9個建議。

她還公布了自己和「Incel」一詞長達15年的故事,並提出10項守則,致力於減少圍繞著「非自願獨身」這一現象產生的孤獨、汙名與憤怒。

阿拉娜誠實地提醒網友,自己不是一名精神健康專家,也不是一名戀愛專家。但這10條守則,基於她的人生閱歷與接受諮詢治療的經驗,不乏可取之處:

所有性別與性向的人群,都可能對約會缺乏經驗,也都可能在尋找親密伴侶和性伴侶時遇到困難。每個人都應該得到愛、尊重、同情和支持。所有性別和性向的人都是平等的。男女不應在約會、性生活與親密關係中扮演特定角色。社會對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的期望正傷害著男人和女人,以及那些不適應這些限制性角色的人。人們不應因單身或性經驗不足而受到侮辱。人們可以自由享受浪漫關係或保持單身,也可以自由享受自願的性行為或放棄性行為。如果願意並且作出一些生活上的改變,大多數約會困難的人都可以找到約會對象、性或親密關係。每個人約會困難的原因都有其獨特的組合。面對經驗不足或孤獨的情況,沒有一種簡單的解決方案。非自閉症的人、患有自閉症的人、還有其他具有神經多樣性的人群,都具備正當的思考、感受和行為方式。他們可能需要支持才能與彼此進行良好的溝通。如果想要增長關於克服約會困難的知識,我們需要這些人群的參與:約會經驗不足的人,「晚熟」的人、其他富有約會經驗的人,研究過循證實踐的專家、提供過成功諮商服務的治療師。提供的信息應該是真實的、現實的、給人帶來希望的。

阿拉娜,一個對」非自願獨身「有過長期親身經歷的性少數女性,在面對直男的厭女襲擊這一全球化現象時,沒有停留在暴力的表象,而是給出富有建設性的回應。她的誠實、周全、細膩與謙虛,令人敬佩。

2019年11月,由於工作繁忙,阿拉娜不得不停止更新她的新網站,但她邀請網友與專家繼續這項富有意義的工作。

在網站上,她留下這樣一段話:

那些為愛而孤獨的人,我為他們心痛。如果您正在努力與人建立聯繫,我鼓勵您尋求心理健康支持(包括心理治療),並將精力投入到有意義的項目和自我關懷上。在給自己更多的愛之後,許多人找到了朋友和戀人。

這段話,也許為消解如今依然常見的厭女攻擊,提供了一個方向。

但要實現最終的和解,還任重而道遠。

P.S. 本文觀點僅代表特約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蘿拉·貝茨出版新書《厭女的男性》,探討厭女文化背後的暴力暗潮
    撰文 | 青青子近期,英國女性主義作家蘿拉·貝茨(Laura Bates)出版新書《厭女的男性》(Men Who Hate Women),探討各類厭女社區的暴力暗潮。項目成立後的八年中,她不斷遭受來自線上和線下的厭女謾罵與人身攻擊。這一次,這些謾罵與暴力成為貝茨新書的主題。貝茨發現,女性主義運動發展的同時,社會中的厭女情緒也在日益激化。從「男權文化圈」(Manosphere)的厭女謾罵,到層出不窮的性別暴力事件,任何伸張女性權利的言語與行為都會被厭女者們視為攻殲對象。
  • 蘿拉·貝茨出版新書《厭女的男性》,探討厭女文化背後的暴力暗潮
    撰文 | 青青子近期,英國女性主義作家蘿拉·貝茨(Laura Bates)出版新書《厭女的男性》(Men Who Hate Women),探討各類厭女社區的暴力暗潮。項目成立後的八年中,她不斷遭受來自線上和線下的厭女謾罵與人身攻擊。這一次,這些謾罵與暴力成為貝茨新書的主題。貝茨發現,女性主義運動發展的同時,社會中的厭女情緒也在日益激化。從「男權文化圈」(Manosphere)的厭女謾罵,到層出不窮的性別暴力事件,任何伸張女性權利的言語與行為都會被厭女者們視為攻殲對象。同時,日益激化的厭女思潮也正在升級為極右翼思想,催生現實生活中的極端性暴力犯罪。
  • 瘋狂的「厭女」浪潮下,恐怖組織「Incel」有多扭曲?
    但不曾想,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發現此次案件背後牽扯出了一個潛伏在社會暗處的特殊「厭女」團體——Incel。調查人員發現,該少年行兇的原因在於生活中無法吸引異性,由此產生了嚴重的「厭女」心理,企圖用暴力血腥的手段,展現出「徵服」和「報復」女性的意圖,並曾在網絡論壇上煽動和助勢針對女性的種種暴力行為。
  • 從"窮棒子互助組"到新型農民合作組織的歷史跨越
    從「窮棒子互助組」到新型農民合作組織--西藏結巴鄉農民半個世紀的跨越    新華社拉薩2月2日電(記者羅布次仁、林嵬、普布札西)春節一過,天氣漸暖,西藏乃東縣結巴鄉多如村農民西洛一起床,就跑到村頭自己承包的蔬菜溫室裡,觀察南瓜的長勢。
  • 民國的獨身女子們:鋼琴家顧聖嬰淡定自如
    以文證史,  老作家筆下的獨身主題  改革開放初期,曾有一批由中老年女性創作的自傳體小說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對於後人探究民國時期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的解放意識與社會現實之間的尖銳衝突,以及女性自身在面對兩性問題時的矛盾心理起到了以文證史的作用。
  • 從「N號房事件」談「厭女症」
    「厭女」(misogyny),顧名思義,意指對女性的憎恨與厭惡。但這種最為廣泛的基於字面意思的理解,卻未免太簡單粗暴。  實際上,考察厭女運行的機制,我們會發現,與其說它是一種散發的、私人化的心理現象,不如說它是一種系統性的社會機制——置身其中的人,很容易就被捲入到此機制中,卻不一定自知。
  • 單身魔鬼詞典
    剩女: 「就是那些漂亮,學歷高,有思想,有個性,有品位,有理智,清高,孤傲,感情豐富,心思細膩……單身的女孩子。剩女和聖女的區別,只在於有沒有男朋友。」簡言之,就是才貌雙全卻適齡未嫁的現代女性。她們的3S特性是:Single(單身), Stuck(被卡住的), Seventies(大多生於20世紀70年代)。
  • 三本末世女強無CP文推薦,走自己的逆襲路,獨身一人又何妨
    這三本書都是末世背景下的無CP女強文,女主憑藉著自己一個人的強硬實力,生存在亂世中。區別於一般言情文的談戀愛基調,這些書沒有男主。對於霸氣全開、超A的女主來說,獨身一人也能走完自己的逆襲路。獨身一人的女主把身邊出現的男性當過客,如何對待看心情。擁有著高智商、果斷堅決、隨身空間的她,可以和死神做交易,能主宰他人生死,不懼怕任何陰謀詭計。當所有的氣運都加持在女主身上時,你會發現原來一個人橫起來,什麼阻礙都不成問題。特定的時代,有特定的強者,喜歡此文的,可以一看!
  • 《厭女》:日本李銀河運用女性主義理論深入解剖「厭女症」現象
    我們每天都能在網絡上看到,諸如單身女性想要冷凍卵子被拒絕狀告醫院,知名美妝博主被家暴,大齡女性因為單身不敢回家過年之類的新聞,這些新聞透露出的是整個社會氛圍對女性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惡意。今天我們解讀的《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這本書,就從根源上討論了女性厭惡這一現象。
  • 顏值高條件好,身邊從不缺追求者,為什麼這幾個星座女還容易單身
    最主要的是她們身邊異性朋友也特別多,很招人喜歡,卻總是單身。別人都很疑惑為什麼這種人還是單身,明明追求者這麼多,怎麼還是不戀愛。其實只有熟人才知道,她們不是自願單身,只是追她們的人都不是心儀的,所以她們寧願單著罷了。而接下來我要說的這幾個星座女,更是如此。
  • 女詩人伊蕾去世 代表作《獨身女人的臥室》
    女詩人伊蕾去世 代表作《獨身女人的臥室》時間:2018-07-14 19:2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女詩人伊蕾去世 代表作《獨身女人的臥室》 7月13日下午4時許,一個噩耗傳出: 詩人女詩人伊蕾在冰島旅遊期間,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 多倫多撞人案兇手被右翼指為極端穆斯林,但他其實是厭女症
    「Incel」 指 「Involuntray celibate」(非自願的禁欲主義者,它由一名女性在 20 年前發明,當時只想成立社區讓孤獨的人找到同伴),現在它指代「想擁有性關係卻無法擁有的人」,當前自稱 Incel 的基本為男,他們認為自己被擋在了戀愛關係之外;「Chads」 指性生活成功的男性,「Stacys」 指魅力十足的女性。
  • 「跨文化美術史研究」圓桌會
    ,對話首先從跨文化藝術史研究的對象與邊界出發闡述了各自對跨文化美術史方法的解讀,進而從跨文化現象的特徵角度探討了跨文化美術史方法與比較主義的區別,最後對個案研究在跨文化藝術史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及其方法論價值進行了分析。
  • 魯智深為何寧肯獨身救史進,也不願宋江幫忙?這兩句話中藏著真相
    二龍山加盟梁山後,魯智深想起了史進,於是便跟武松來到少華山,邀請史進入夥梁山。當聽聞史進被華州官府捉去後,魯智深非要立刻去救。朱武和武松齊齊反對,武松道:「哥哥不得造次。我和你星夜回梁山泊去報知,請宋公明領大隊人馬來打華州,方可救得史大官人。
  • 越來越享受孤獨的年輕人,正在走進超級獨身時代
    據調查,2018年我國的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其中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字會上升到9200萬。出生率正在下降:去年只有864,000個嬰兒出生,是1899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值;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單身家庭的數量正在上升,從1995年的25%上升到2015年的35%以上;結婚率也有所下降,而且與此同時,在這個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有許多的老年人喪偶後成了寡婦或鰥夫。
  • 跨文化傳播思想史研究亟待深化
    20世紀90年代,海默(Hammer)曾效仿羅傑斯(Rogers)評述施拉姆(Schramm)創構傳播學的情形,對跨文化傳播學的建制進行了饒有趣味的說明。1959年,愛德華·霍爾在《無聲的語言》一書中將intercultural和communication兩個詞並置,創構了「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標誌著跨文化傳播成為一個研究領域,開始受到關注。此後,跨文化傳播在20世紀70—80年代逐步被建製成為一門學科。
  • 企鵝歐洲史:啟蒙時代的歐洲人口增長
    要是馬爾薩斯活得再長一點(他去世於1834年),他也許會帶著些許冷酷的得意看到「飢餓的四十年代」的悲慘狀況,特別是導致愛爾蘭的人口在短短5年裡從840萬下降到660萬的「馬鈴薯饑荒」和隨之而來的大規模移民。這種矛盾暗示18世紀晚期在這方面正處於新舊時代的交替點上。我們將會看到,就人口而言,1648—1815年這一時段在很多方面都更接近15世紀而非20世紀,雖然它同樣具備許多現代特點。
  • 「非主流」的一月番,男主穿越異界被黑化,女主變成奴隸,真香
    導語:「非主流」的一月番,男主穿越異界被黑化,女主變成奴隸,真香今年已經過半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追番之餘,最辛苦的就是等番更新了,我們來回憶一下,在一月之時,有一部槽點很多的作品,被稱為「非主流」的一月番,男主穿越異界被黑化,女主變成奴隸,
  • 《媚者無疆》劇情節奏非常好,觀眾只嫌女主黑化不夠快
    這樣一部「國民劇」,豆瓣評分也難得地達到了7.1,居然被另外一部網絡劇《媚者無疆》打敗了。《媚者無疆》的豆瓣評分目前為7.4,略勝一籌(最近評分稍有下滑)。為何老牌於媽反套路出牌傾心打造的一部70集年中大劇的評分幹不過小黃文改編但該拍的都沒拍出來(手動狗頭)的《媚者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