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這件國寶,被譽為西周最美酒杯,紋飾為何卻是商代圖騰

2020-12-09 創史人

導讀:中國古代的酒文化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文化最為生活化,卻也最璀璨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就通過一件文物,來講一講中國人飲酒背後的故事。

古代的酒杯文化

說起中國古代的酒文化,我們不得不談到酒杯,古代的酒杯文化可以說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不得不說,古人使用的酒杯有很多種,青銅器當中,酒爵絕對是首選,而漆器當中,雙耳杯則是文化雅客的最愛,可以用來流觴曲水,而對於舊小說裡的英雄草根,一壇酒一大塊肉才是他們的最愛。

古代的酒杯文化,其實鋪開來談,可以看到中國古代不同階層的生活特點,這些酒杯當中,最為唯美,在現代人心目中認可最高的,其實莫過於青銅酒爵,在各大古裝劇當中,酒爵都是出場的標配,一個漂亮的酒爵,看起來雖小,卻可以把宴會裝點的富麗非凡。

故宮博物院這件國寶

在故宮博物院的眾多文物,其實都是古代帝王的館藏,在古代,很多大臣為了討好皇帝,都會把自己管轄地域內發現的奇珍異寶敬獻給皇帝,這也使得故宮博物院成為了天然的文物儲藏室。很多文物,甚至連皇帝自己都從來沒有見過,而在故宮館藏中,甚至還有商周時期的青銅器。

其中的西周鳳鳥紋爵就是故宮所藏的西周青銅器中最為精緻的一件,對於西周這件文物,其實很多人都覺得,不過是一件普通的杯子,其實沒什麼亮點,但是這個杯子卻其實暗藏玄機,它可以說是現在所發現酒爵當中最為精美的一件,用它喝酒的西周貴族絕對不是一般人。

被譽為西周最美酒杯

這個酒爵被譽為是西周最美的酒杯,是因為整個酒杯看起來莊重而又靈巧,上面的花紋不像商代那麼繁瑣,但是卻也細緻,這是酒杯最大的特點,酒杯表面上還有精美的鳳鳥紋飾,簡潔卻又不失靈動,其實青銅器最美的地方,莫過於青銅器整體的造型和上面凹凸有致的紋飾。

而西周鳳鳥酒爵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能看出西周青銅器製造工藝的精細,酒爵也是中國古人品酒的開始,要知道一般人喝酒只需要有個碗其實就能喝,但是對於西周貴族,他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夠細細品味酒的味道,這樣才有了酒爵這種東西,周代以後,酒爵基本就不是普通人使用的酒器了,只有在貴族大型的酒宴上,酒爵這種富有古典氣息的酒器才會再度出場。

紋飾為何卻是商代圖騰

其實,這個酒爵雖然是周代的酒器,但是上面的圖案卻是商代的圖騰,商代人特別崇敬禽鳥,傳說商湯是天降玄鳥,母親吃了鳥蛋後懷孕所生,所以商代時期的青銅器中玄鳥和鳳鳥具有很高的地位,那麼西周的酒杯紋飾為何卻是商代圖騰呢?這主要還是因為西周繼承了商代的文化。

鳳鳥紋出現在酒爵上最早還是在商代末年,那時候,商代的紋飾叫做小鳥紋,而到了周昭王和穆王時期,這種紋飾才被大量使用,因為造型更為華麗多彩,被譽為大鳥紋,其實所刻畫的主題就是鳳鳥,不過鳳鳥紋在經歷了鼎盛時期後,卻逐漸消失,但是酒爵卻還是依然保存了下來。

不得不說,古代人在各種地方上都是巧奪天工,精益求精的,看看這隻酒爵,再看看後來現代人在電視劇中的仿製品,古人的工藝和細膩的手法是真的沒的說,不是現代工藝就能隨便做到的。

好了,本期就到這,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百家號「創史人」,下期更精彩!

相關焦點

  • 漫步臺北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在危難中保護了國寶,中國人民在危難中維護了國寶的尊嚴。  直到1948年,故宮的國寶仍在祖國大陸,分別藏於北京和南京,仍是一個故宮博物院。1948年年底,由南京遷往臺灣的國寶分三批。同時,臺灣當局的「行政院」公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條例規程,其中規定:「將來國家統一後,故宮文物仍交回本院」。1965年11月12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式開館。至此,運往臺灣的國寶開始有了良好的保存和展覽環境。也正是由這一天開始,中國有了兩個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比北京故宮博物院晚成立40年。
  • 盤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之「十大國寶」
    原標題:盤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之「十大國寶」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國民黨知大勢已去,便將故宮部分文物分為三批運抵臺灣。三批文物共計2922箱。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落成,這批文物便入藏該院。其中包括器物、書畫類文物5萬餘件,善本書籍近16萬冊,清官檔案文獻38萬冊,加上遷臺後徵集的文物總計65萬件。
  • 西周金文為何被稱為最美的漢字
    這本書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副教授徐剛,書很薄,梳理了中國漢字的發展歷史,完全屬於兒童讀物,每一條也都介紹的很簡略。我半天就讀完了,有一段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西周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西周時期的歷史故事,內容非常珍貴,而且文字寫得非常優美,是我們古代漢字書法的代表作品。所以,把西周金文稱作最美的漢字。」
  • 河南博物院回歸!八大國寶亮相,回鄭必打卡
    河南博物院回歸!八大國寶亮相,回鄭必打卡!喵姐也有幸在開館當天預約到門票成功一睹「河南博物院」了國寶風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獸分別坐鎮主場館頂端冠部四周正門之上的圖騰同樣取自河南博物院的5000件珍品中有9大鎮館之寶
  • 「毛公鼎」傳奇,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三寶之一
    被譽為晚清「海內三寶」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其中大盂鼎收藏於北京,大克鼎收藏於上海,唯獨「海內三寶」中的另外一寶毛公鼎越過海峽,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它與「翠玉白菜」、「肉形石」並稱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寶鼎到過海峽,相隔半世紀,向世界講述著中華民族悠悠5000年燦爛的文明歷史。
  • 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商代精品青銅器!令人嘆為觀止!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長20釐米、刃寬13.5釐米。鉞的內部鑲嵌精緻的綠松石,顯示持有者的尊貴。為儀仗禮器,非實戰使用之兵器金文,人持鉞形。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蟠龍紋盤(頂部),商晚期。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高16.3釐米、口徑43釐米。
  • 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館藏文物國寶無數,親身前去方能一睹舊藏之精華。下面來看看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西周:毛公鼎這件西周的毛公鼎通高53.8釐米,清道光年間於陝西省岐山縣周原出土四大國寶之一的西周散氏盤,原藏清內府,與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盤並稱「四大國寶」,原拓本極珍罕,海內學者爭求而極難得。
  • 故宮博物院國寶精選
    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李季先生對記者表示,故宮博物院從來沒有進行過類似臺灣「故宮博物院」那樣的「十大國寶」的評選。當記者在採訪耿寶昌和呂成龍這兩位故宮博物院兩代陶瓷專家,希望他們能推薦故宮最珍貴的幾樣瓷器時,兩位與故宮陶瓷打了數十年交道的專家也同樣犯難:在故宮35萬件館藏陶瓷中找出十大陶瓷珍品,和在150萬件藏品中找出十大國寶,幾乎同樣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最後呂成龍只能用這樣一種方式來解決我們這個難題:「你在故宮博物院的國寶圖冊裡去找吧,那裡面任何一件東西都是國寶,都不會讓你失望。」
  • 哪件國寶最能代表中國?上海博物館選了這三件出鏡……你猜對了嗎?
    請問這到底是個什麼節目?001號講解員是張國立在故宮能偶遇國寶守護人王凱那英深夜在為這檔節目錄製新歌……12月3日起,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將登陸CCTV-3,在周日19:30黃金檔首播。在節目中,央視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等9家博物館聯手,邀請每家博物館拿出三件鎮館之寶,了解它們的「前世今生」。按計劃,第一階段,節目展示後交由公眾甄選,最終每家選出一件;第二階段,以《國家寶藏》為題舉辦一場盛大特展,展品即為甄選出的9件國寶。此次和上海博物館一起出鏡的國寶守護人是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上博到底選擇了哪三件寶物出鏡亮相?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全朝代國寶珍藏大賞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北京故宮、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
  • 西周珍稀文物亮相臺北故宮博物院
    西周珍稀文物亮相臺北故宮博物院 由臺北故宮博物院與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8日在臺北開展,組件珍稀文物讓臺灣民眾得以親近距今已有3000年的西周王朝。
  • 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七大國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眼
    臺北故宮又稱臺北故宮或中山博物院,屬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65年在臺北市陽明山建成,其包含了大量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熱河行宮中的藏品,是臺灣仿北京故宮建造的一座大型歷史博物館。相信了解臺灣的都知道,臺北故宮一直以來就號稱國寶眾多,更是頻頻展出一眾珍品和孤品。
  •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哪裡的國寶多?
    北京故宮老照片   兩大故宮博物院,哪裡的國寶多?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據統計,北京故宮現有藏品180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68萬件。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鑄青銅器。此帖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被後人譽為「天下行書第二」。
  • 臺北故宮「國寶總動員」 將展出133組件傳世國寶
    人民網臺北9月26日電 (記者李煒娜、吳亞明)從未對外曝光的「文淵閣四庫全書」近日起開始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說:「這是中國最早的百科全書,經、史、子、集共收集了3.6萬多件繕本古籍。」
  • 中國書法史上的「四大國寶」,件件價值連城!
    《大盂鼎》、《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被稱為書法史上的「四大國寶」,作為西周重器,這四件作品都堪稱傑作,件件價值連城。 被譽為「晚清四大國寶」的西周青銅器文物珍品——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盤、散氏盤,曾轟動一時。而這塊散氏盤,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
  • 「青銅饗宴:古代的禮儀與樂曲」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
    6月25日,「青銅饗宴:古代的禮儀與樂曲」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開幕此次。展覽聚焦於院藏的商周青銅禮器,介紹重要器類與豐富裝飾。展覽同時運用創新的影音多媒體科技,打造大型沉浸式劇場,並特別設置複製文物觸摸體驗區,邀請觀眾在多元的感官體驗中,一窺古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世界。
  • 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幾十萬件稀世珍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的宮殿式建築。臺北故宮博物院佔地面積約有16萬平方米,依山傍水,整座建築完全採用中國古代宮殿的風格,氣勢宏偉,皇牆碧瓦。博物院的主體建築分為4層,正院是梅花形;第1層是辦公室、圖書館、演講廳;第2層展覽、書畫、銅器、瓷器;第3層陳列書畫、玉器、法器、雕刻及圖書、文獻、碑帖、織繡等;第4層為各種專題特展。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來宋至清歷朝皇帝推崇藝術廣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餘萬件。
  • 博物館 | 細數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之富舉世公認,典藏品數量近七十萬件,且由於不斷接受捐贈與購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斷增多,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最為完整。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60萬件,書法、古畫等14類。
  • 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國寶聚焦」展
    近日,為期三個月的「國寶聚焦」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拉開序幕,宋代蔡襄《書尺牘》冊和梁楷《潑墨仙人》冊在此展出。「國寶聚焦」展每期僅展兩件書畫巨作,數量儘管不是很多,但都是美術史中聲名赫赫著作。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書畫文物,根據藝術性的高下,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種等級。為了呈現推動古物分級的成果,從2020年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選定正館107陳列室規劃為「國寶聚焦」專室,每次選展二組件國寶級書畫,展期以三個月為原則,定期更換展件。若屬「七十件限展書畫精華」,展期則以42天為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