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是揚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工程。28日下午,揚城首座「鋼塔」: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大運塔最後一塊鋼結構頂吊裝成功,成功封頂,主體建成,大運塔百米高鋼結構「身骨」呈現。
成功「封頂」
100多米高空精準安裝
記者28日下午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施工現場採訪時看到,這裡塔吊林立,機歡人忙,一派火熱的施工場景。經過施工人員的奮戰,大運河博物館施工快速推進,博物館主體結構完工,全景呈現,施工人員正在進行室內、室外的裝飾、裝修。而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工程另外一道景觀——「大運塔」建設迎來新的節點:大運塔最後一個大部件塔頂吊裝,進行「封頂」。
據揚州邗建集團鋼結構公司現場負責同志介紹,這次吊裝的鋼結構塔頂,是最後一件鋼結構部件,這一塔頂重8噸,16米高,是在下面製作好油漆之後,再吊裝上去的。這一鋼結構塔頂的吊裝完成,也預示著整個「大運塔」主體建成。
記者看到,塔頂安裝成功後,百米高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大運塔的鋼結構「身骨」高高聳立,直入雲端,開始與旁邊的博物館一道,雛形展現。
揚州首座鋼結構景觀塔
2200多噸鋼構件打造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大運塔總共有多高?這座景觀塔有什麼樣的特點?
「揚州的寶塔,大多是磚木結構。大運塔也是揚州首座以鋼結構為主體建設的寶塔,共用去鋼構建2200多噸,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鋼塔。大運塔為平面正方形,地下1層,地上明層9層,同時有兩個暗層,其建築面積為4935平米,其中地上4427平米,地下508平米。結構型式為鋼框架支撐結構。」現場負責同志介紹,作為主要景觀的大運塔,今年年初開建,在完成大運塔基礎澆築、地下室施工後,5月份開始進行上部鋼結構吊裝施工,經過3個多月的奮戰,目前已經完成了鋼結構主體吊裝施工。
「三塔映三灣」景觀將呈現
大運塔將成為最高點
「大運塔全部建成後,三塔映三灣景觀將呈現,而大運塔也將成為三塔中的最高點。」據施工人員介紹,大運塔主體建築高度103米,加上頂部塔尖,總高度達到了112.3米。
據介紹,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位於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佔地200畝,總建築面積79373.59平方米,主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博物館整體基調為唐代建築風格,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錦秋領銜設計。大運河博物館整體館型採用了巨型船隻造型,同時融入風帆元素,其在運河邊,就像一隻即將揚帆起航的船隻,停靠在岸邊。整個博物館的設計理念,也是預示著揚州與運河的關係,猶如船隻與水一樣,相互離不開、相輔相成、相依相偎。在館旁建造一座高塔,名為大運塔,塔高百米,可通過館頂建設的長虹臥波式長廊進入高塔。大運塔以唐塔的風格設計,將重現唐風古韻。大運塔距離文峰寺的文峰塔大概1.2公裡,距離高旻寺天中塔大概4公裡,站在三灣風景區最高的觀景臺遠眺,南北兩方分別可以看到一座塔尖:北邊是文峰塔,曾是唐代高僧鑑真東渡日本的起點;南邊是天中塔,曾是清朝皇帝的行宮所在。文峰塔、大運塔、天中塔,將在運河邊連成了一條線,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景觀。
「文峰塔為樓閣式塔,八面七層,磚木混合式結構。而高旻寺天中塔,高72米,共9層,呈八角形。因此,明9層暗兩層的大運塔高112.3米,便是三塔中最高的建築,成為一個最高點。未來站在這一塔頂,可以俯瞰三灣及東南片區,欣賞揚州的運河風光。」專家介紹說。
「目前大運塔已經完成整個工程量的95%左右,力爭春節前後完工。屆時,『三塔映三灣』景觀將全景呈現。」施工負責同志介紹說。
(來源:揚州發布 編輯/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