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銅幣在市場上流通的時間還比較短,清朝時期,大清銅幣可以說是存在了10年左右,開始於光緒26年,結束於宣統三年,也就是到清朝滅亡為止。可以看出,在這短短的十年中,大清銅幣作為主要流通貨幣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中國古代王朝最後一次流通的貨幣,因此收藏價值更高。
大清銅幣是中國近代機制幣中十大名幣之一,其聲望之高,是由其具有歷史意義和珍稀性所決定的。大清銅幣戶部造幣有無市場價值,拍賣出貨最好。大家都知道,古幣的收藏價值取決於其保存數量、文化價值、鑄造工藝等。《大清銅幣》當十銅圓共鑄二十枚。地方各省所鑄銅圓,除戶部鑄造者外,均刻於中央正中,或刻於陽文省名。大清銅幣戶部造幣有無市場價值,拍賣出貨最好。計議如下:戶部尚書;直;吉;奉;汴;鄂;湘;川;雲;滇;川;贛;閩;粵;粵;浙;蘇;淮;皖;東;寧。在這些詞中,吉字最為罕見;川滇、雲字次之;滇、贛、蘇、浙、東字又次之。
「大清銅錢」鄂字版是我國古代錢幣收藏中倍受重視的一部分,在我國發行、流通近半個世紀,在我國錢幣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段相當短暫的時間,而我國銅錢則見證了我國由封建社會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演變的歷史進程,是我國近代錢幣史和錢幣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具有很高的歷史地位。此時期銅錢的顯著特徵,正面均印有漢文「大清銅錢」字樣,左右邊緣分列出「戶部」與「幹支紀年」兩個字,後期除「戶部」外,只留「幹支紀年」兩個字,上緣列出「大清銅錢」,下緣列出「大清紀年」兩個字,背面則列出「戶部」與「幹支紀年」兩個字,漢譯為「大清帝國銅錢」。
古幣收藏是當今收藏界的一大熱門,像我們今天看到的這種銅幣,具有極高的升值潛力和收藏價值。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物以稀為。白銀的購買力如何?自十九世紀中後期中國還開始有國家發行的正規銀元以來,抗日戰爭之前,國內物價基本穩定,一元銀元可買100斤大米。如果沒有戰亂,沒有大的好年景,當然是前提。」「以前的老百姓都不相信,喜歡錢。因此清政府倒臺後,銀元仍然有效。在此之後,由於貿易也帶來了外國銀元,銀元就不再使用了。然而,總體而言,國外的收藏品市場價格比國內的要低得多。它與國際收藏界的習慣有關,大多數國家的人都喜歡本國的東西,中國的許多收藏家堅決排斥外國物品,大概與愛國心有關。
丙午戶部大清銅幣中心「浙」---成交價:RMB1,504,000---成交日期:2016-04-21
宣統三年大清銅幣二十文---成交價:RMB1,280,000---成交日期:2014-02-07
銅錢及大清銅幣---------成交價:HKD1,200,000---成交日期:2014-09-25
丙午戶部大清銅幣中心「甯」---成交價:RMB1,508,000---成交日期:2015-04-21
大清銅幣戶部造當十文/---成交價:HKD3,798,000---成交日期:201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