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龍獅、踩高蹺,泰山區民間故事隊正月十五鬧元宵

2021-01-16 齊魯壹點

鑼鼓喧天,龍獅起舞。2月19日上午,泰山區2019正月十五鬧元宵民間故事隊展演正在南湖公園熱鬧上演。

來自各街道鎮的十五支民間故事隊依次登場,隊員們身著節日的盛裝,步伐矯健、精神抖擻,表演了舞龍舞獅、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等精彩的節目,進一步挖掘傳承了本地優秀傳統文化,營造了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為廣大群眾傳遞出了濃濃的節日祝福。

展演現場,彩龍在廣場上騰空而起、上下飛舞,兩隻雄獅互相嬉戲,跳躍穿插,登高、朝拜等表演動作都惟妙惟肖,烘託出歡樂喜慶的氣氛,現場觀眾情緒高漲,引來陣陣叫好。

展演結束,主辦單位泰山區文化和旅遊局對展演節目進行了評比,對優秀隊伍給予了表彰。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薛瑞 通訊員 郝輝

相關焦點

  • 正月十五鬧元宵
    2月11日,重慶銅梁區舉行龍燈龍舞大巡遊活動,女子舞龍隊在活動現場舞龍「民俗賀春,喜鬧元宵」傳統民俗展演活動上走高蹺。攝2月11日,江西省寧都縣田頭鎮「妝古史」鬧元宵的隊伍在圩鎮街道中央進行舞龍表演2月11日,江西省寧都縣田頭鎮舉行「妝古史」鬧元宵活動
  • 元宵節踩高蹺的寓意 上元節踩高蹺歷史由來及各地特色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佳節,元宵佳節有很多從古流傳至今的文化習俗,踩高蹺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元宵節為什麼要踩高蹺呢?踩高蹺是怎麼來的呢?本篇文章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元宵節踩高蹺的由來以及全國各地踩高蹺的不同特色。(元宵節吃湯圓的意義)  高蹺就已經走進了中國百姓的生活。元宵節的踩高蹺更是發展成了慶祝元宵節最具代表性的表演活動。
  • 章貢區省級非遺項目《章貢區民間高蹺》
    「高蹺」又叫「踩高蹺」,有的地方也叫「踩拐子」,是章貢區區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時,踩街中不可缺少的一項群體街頭表演節目。它的特點是鄉土氣息濃厚, 形式奇特别致。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章貢區一些單位都自發組織了高蹺隊,有運輸高蹺隊、贛南紙廠高蹺隊、解放公社高蹺隊、江西氣壓機廠高蹺隊、贛州運輸聯社高蹺隊,共7支隊伍,高蹺隊伍十分興盛,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破四舊;立四新運動中,贛南各縣的高蹺隊逐漸消失,1995年贛州宋城文化節後,章貢區內各支高蹺以逐漸恢復,到目前為止贛南最悠久,最完整的高蹺隊伍,還是章貢區民間高蹺藝術團。
  • 正月十五鬧元宵,除了吃湯圓、猜燈謎,還有這些古老的民俗文化
    上元節,農曆正月十五,又稱「元宵節」;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又稱「盂蘭盆會」;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又稱「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在西漢的時候受到了重視,漢文帝便把平息「 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 正月十五元宵節,民俗活動有哪些,你們家鄉吃什麼?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是春節過後最為盛大的節日之一。俗話說「五裡不通風,十裡不同俗」全國各地人民均有多種多樣的慶祝方式,每當元宵節到來,每條大街小街都張燈結採,喜氣洋洋鬧元宵,一副美不勝收的場面。那么正月十五元宵節吃什麼?都有哪些民俗活動呢?下面就來了解下。
  •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由來/習俗以及民間故事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有關元宵節的傳說、民間故事以及由來你都知道嗎?來一起學習吧。3、賞花燈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
  • 莆田的元宵廟會,踩高蹺,莆田講古,老少鹹宜
    女子舞龍,踩高蹺,莆田講古……高超的技藝和精彩的表演,讓圍觀群眾嘆為觀止。現場老少,歡聲笑語,好不熱鬧!小編提醒:明天正月十五,最後一天,可能有重磅大戲哦!抓緊來看!1、踩高蹺,節目險奇,眾人捧腹大笑今天的綬溪公園元宵廟會,迎來了傳統的非遺表演節目,人頭攢動,歡笑聲,一浪高過一浪!
  • 鬧元宵,聽喧笑——千古詩文話「武獅」,正月中旬猜燈謎
    此刻,你與我,我與他,他與她,我們穿越千萬裡,一起品味元宵節,一起蕩漾在舞龍、舞獅、擊鼓、雜耍、踩高蹺、劃旱船、迎紫姑、猜燈謎……的歡樂中,不能自拔。比起「與狼共舞」「與獅共舞」這個詞顯然有情調得多。作為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之一,舞獅子真是給元宵節長了不少臉,絕對配得上「錦上添花」這四個字。
  • 文化漫談:正月十五鬧元宵,淺析元宵節背後文化內涵!
    這首《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蘇味道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寫的一首詠神都洛陽城元宵夜「端門燈火」盛況的古詩。可見布燈習俗可以追溯到隋煬帝時期,到唐代已盛極一時。一、元宵節起源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元夕、小正月、小年或春燈節。一般認為元宵節開始於漢朝。
  • 品年味 鬧新春 正定古城第十三屆民間藝術節來啦!
    正定古城第十三屆民間藝術節現場活動。圖片來自掌上正定。  長城網石家莊3月2日訊(記者 李書軍)龍騰虎躍慶盛世,歡天喜地鬧元宵。3月2日,農曆正月十五(上午9:00--11:00)正定縣舉辦第十三屆民間藝術節。本次展演節目50個左右,為群眾送上精彩的文化大餐。  據了解,正月俗稱農曆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夜,所以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在中國人眼裡過完元宵節才算過完春節,所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快來正定過一個年味濃濃的元宵節和民間藝術節。
  • 元宵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鬧元宵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寓意兆頭
    「正月裡來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元宵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是一個以燈為俗、擺龍舞獅的日子,也是民間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今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號放假嗎元宵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
  • 元宵節的由來和民間習俗活動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春節剛過,就迎來了中國另一個重大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花燈、猜謎語、吃元宵,各種鬧元宵的民間文娛活動,更是把節日的歡樂氣氛推向了高潮。今年是特殊之年,因為防治新型冠狀病毒,元宵節是不能過了,但我們可以來了解元宵節的歷史和傳說,在家中,過一個知識元宵節。
  • 關注|舞龍舞獅、猜謎賞燈……春節期間,武漢大街小巷「年味」濃
    2月7日,武昌區獨具特色的群眾文化品牌—— 「首義之春」鬧元宵舞龍舞獅大賽活動也將如期而至,活動現場設在首義廣場,將組織非遺項目展示、猜燈謎等文化活動。從元旦到元宵節,臨空港經濟開發區(東西湖區)百餘項文體旅遊活動營造出超濃年味。作為武漢十大特色文旅體IP項目之一,臨空港經濟開發區(東西湖區)第十三屆元宵節民俗踏街活動將於正月十五舉辦。
  • 【網絡中國節·元宵節】正月十五 看世界各地如何「鬧元宵」
    在中國人眼裡,過完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年才算是真正地過完了。猜燈謎、賞花燈、舞龍獅、吃元宵,老百姓把元宵節過得有滋有味,熱鬧非凡。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 猜燈謎,賞民俗,看大戲,逛廟會……正月十五瞅瞅南陽哪裡最熱鬧
    正月十五鬧元宵,一年更比一年好。傳統元宵節,講究的就是走出家門普天同樂,是各民俗節日中唯一一個以「鬧」為核心內容的節日。所以,我市早早就備下了一道道民俗文化大餐:猜燈謎、賞民俗、看大戲、逛廟會、撐旱船、扭秧歌……市區,縣城,鄉鎮,農村,各處熱熱鬧鬧的諸多民俗活動將在明天隆重登場。
  • 舞獅舞龍、慈善投燈、敬老聚餐……白雲鬧元宵活動好豐富!
    舞獅舞龍、慈善投燈、敬老聚餐……在白雲鬧元宵活動真是豐富多彩!明星村投燈鬧元宵「第一勝燈甚光明,接福回家喜歡欣,合家男女行好運,東西南北掙錢銀……」19日,白雲區人和鎮明星村正月十五慈善花燈會盛大舉行,一盞盞寫有吉祥祝福的花燈
  • 明天鬧元宵 這份狂歡攻略請收好
    正月十五鬧元宵,一年更比一年好。傳統元宵節,講究的就是走出家門普天同樂,是各民俗節日中唯一一個以「鬧」為核心內容的節日。所以,我市早早就備下了一道道民俗文化大餐:猜燈謎、賞民俗、看大戲、逛廟會、撐旱船、扭秧歌……市區,縣城,鄉鎮,農村,各處熱熱鬧鬧的諸多民俗活動將在明天隆重登場。想好去哪兒嗨了嗎?且收好這份鬧元宵狂歡攻略,扶老攜幼,呼朋喚友,走出家門一起樂去!
  •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
    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 高蹺、秧歌、腰鼓、武術、舞龍……天津這些元宵盛宴好熱鬧!
    今天正月十五元宵節啦!!△攝影:北方論壇網友「tianjin龍魚」3月1日元宵佳節之際,西青區大寺鎮多支花會隊伍上演了一系列民間花會展演,讓民眾大飽眼福據介紹,今年鬧元宵花會展演,不僅節目內容豐富,而且演出技法上也有更大創新,特別是一些節目在傳承過程中不斷創新、發展和提高,將傳統韻味和時尚元素較好地融為一體,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不僅讓廣大群眾在花會展演裡品味了民俗、感受了傳承、享受了快樂,更將新春的祝福送到了群眾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