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34天,內地電影票房大盤終於再次突破2億。內地電影院復工率已經接近87%,復工影城超過九千家,市場的秩序開始慢慢恢復。
一切要感謝《八佰》。
相信外媒在下周一肯定會報導關於《八佰》復工後的表現。雖然目前像中國臺灣、日韓以及部分歐洲國家的電影院已經開始復工,但毫無疑問中國內地目前最成功的,這也會給未來疫情平穩的國家全面復工復映帶來更多的鼓舞。
也許,《八佰》在挽救並改變更多人的命運。
扭轉時局的八百,市場復甦的最大希望
中國電影近些年的發展有很多階段和關鍵節點,但如果說《八佰》是扭轉了復工以來低迷的市場格局,並讓所有人看到了希望應該一點不為過,畢竟在危難時刻,他的出現是意義非凡的。
當然,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下,之前內地不乏令人驚嘆的影片和增長成績。不過在後疫情時期,所有能被對比和參考的數據是完全不存在的,前路一切都是未知。雖然業內對《八佰》寄予了厚望,但誰都知道,把他頂上去可能是一種無奈之舉。
因此來看,在左右斡旋好和前後平衡利弊之後,能頂上來的片子可能只有《八佰》了,在復工初期,我們既需要一部有市場吸引力的大片,又不能冒著太多風險,《八佰》只能衝上去。
《八佰》可能有一點點生不逢時,但《八佰》在這個時期出現,可能又是恰逢其時,時隔221天內地電影日票房再次破億,復工後首次有影片單日破億,創下點映的最佳成績等等這些,並不是可以用一句「報復性」觀影就可以解釋的,畢竟在當下電影院仍然限制重重。
如果《八佰》可以在當下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這毫無疑問證明了「戰爭題材」影片在中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一個成熟的市場標誌便是,即便經歷了打擊,還可以通過電影本身的高度工業化吸引力來恢復市場,並給予後續其他影片足夠強的信心,這可能是其他所有影片目前都不能給予市場的。
戰爭題材電影,需要《八佰》起示範作用
依照最初的設想,《八佰》在2017年拍攝,國內電影重工業剛剛成形,我們終於可以有能力去挑戰具有難度的戰爭題材影片。
事實上從《智取威虎山》到《戰狼2》,再到之後的《紅海行動》,如果加上2019年能夠順利上映的《八佰》,中國便可以用三年時間促成中國戰爭電影的工業體系。
這裡並不是非得要把這幾部戰爭題材影片分一個高低上下,單就商業化而言,我們需要這些影片的強度是遠大於一些為特定歷史節點而拍攝的主旋律影片、主旋律戰爭影片。
但因一種「神秘」且不可抗的因素,《八佰》在去年暑期上映成為泡影,加上今年上半年的新冠疫情的影響,或許和《流浪地球》之後出現的科幻電影「疲軟」一樣,中國電影的一個重要方向-「戰爭電影」,將要承受更多的挑戰。
今年內地終於對韓戰題材的影視作品開啟了綠燈,根據環球時報報導,廣電總局在之前的電視電話會議中部署和調度了抗戰題材、抗美援朝題材和抗疫題材的電視劇播出工作,這也是正在拍攝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內在誘因。
當然,如果我們的戰爭題材影片完全想去依靠相關部門的政策方向做支援是肯定不夠的,畢竟在2017年時,《戰狼2》相對的市場化和《建軍大業》相對的命題化,兩者的僅在票房和觀眾層面的支持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中國電影的工業化和產業化是肯定是需要相關政策的支持和配合,實際上來看,無論是之前的《流浪地球》還是《戰狼2》《紅海行動》等影片,都離不開相關部門的鼎力相助。
但在市場化的前提下,我們仍然希望更多的純商業影片能夠進入到「戰爭片」或者「科幻片」的領域,畢竟在題材擴展方面和後續更多資金流入層面,相關部門也更希望電影是市場化是由社會上的資金來支撐,而非總是由政府做牽頭來以引導。
因此來看,但就電影市場方面來看,像《八佰》這種純粹可以打造並磨鍊中國電影工業體系的高規格成品,他理應獲得更多的市場方面的支持,更何況他也算抱著「炸藥包」頂著壓力衝出來。
其實在去年影片公映之前,業內外普遍預估影片的票房在30億左右,但目前作為疫情後打頭陣的國產巨製,其不利因素是越大於有利因素。其實在疫情緩解的初期,就曾經有傳言《八佰》會是疫情後第一部國產電影,這裡不乏是一種希望《八佰》先試水,先頂上來的想法,用中國頂級的戰爭大片作衝鋒,可能也是之前很多戰爭題材影片都要擔負的使命吧。
《八佰》給中國電影工業化&發行方式
帶來新的起點
其實選《八佰》作為復工後首部國產大片,不僅僅是基於讓他衝鋒考慮的,而也是出於對於觀眾而言,如果影片本身不具備極強的視聽效果,那麼觀眾回到電影院的意願並不高。
事實也證明,復工後的幾部國產片差強人意,但《八佰》的出現一掃陰霾,這也證明在疫情之後,觀眾對於在電影院裡面的視聽效果極為看重,都是看電影,國產商業大片仍然是大家的首選。
其實在前兩三年之間,中國電影的工業化一直都飽受爭議和質疑,畢竟無論是細節的打磨還是精細程度來看,即便是《戰狼2》《紅海行動》和《流浪地球》這種國產頂級工業化電影產物,但藉助IMAX攝像機拍攝的原生IMAX大片,這對於中國電影工業化二次提升尤其重要。
雖然在《八佰》之前,IMAX的中國電影並不鮮見,但整體用IMAX拍攝,這對於攝影、美術、燈光和置景等多方面的考核是巨大的,用一句體育迷都知道的術語來講就是,拍了一部《八佰》,中國電影想不「長球」都難。(長球,特指經過高強度訓練和比賽,讓一隻球隊和個人的技術能力得到提升。
因影片的特殊的發行方式,影片在院線和影院端也引發了一定的爭議,在一些小影院面臨著被末尾淘汰今年,《八佰》的發行方式勢必會引發他們的反彈和爭議。
這些爭議和問題都被《八佰》抗下來,同時一些技術問題也被影城抗下來的。
但目前的市場環境就是,所有片方都在看著《八佰》在前方抵抗,所有院線也都在揣摩《八佰》這次的發行方式,畢竟這幾年中小影城在偷票房和盜錄方面屢禁不絕,如果《八佰》能夠通過他方式為之後所有片方都殺開一條血路,可能也是他在恢復市場活力後的又一個貢獻吧。
但其實無論是八百壯士還是正在上映的《八佰》,他們其實都面臨著選擇和機遇,只不過八百壯士他們很難掌控自己的命運,但《八佰》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畢竟目前內地僅上映這一部超級大片,即便受到了復工&上映限制條件,其仍然是很多觀眾目前的首選。
能夠認清歷史對於當下的中國尤其重要,當然拍攝製作《八佰》並不是為「國軍」洗白,更談不上為他們謳歌頌揚,影片不僅僅沒有美化國軍,甚至對於當時國民政府的官僚狠狠的黑了一把,想必所有看過影片的觀眾都深有體會。
表現「國軍抗日」並不是完全肯定其在抗日戰爭的作用,也不是從另一個角度在否定人民軍隊的抗日功績,這兩者無論是抗日戰爭時期,還是兩岸會談後所能取得的共識是都有肯定,《八佰》的歷史作用自然不會成為第二個《血戰臺兒莊》,但他作為復工初期第一部試水的國產大片,從各個方面來看,他都應該取得不錯的回報,並得到足夠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