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六盤山上,紅旗漫捲西風

2020-12-15 吉林廣播網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六盤山上,紅旗漫捲西風

編輯:王佳堯    來源:光明日報    2019-08-13 11:38

分享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寧夏固原市六盤山紅軍長徵紀念碑上,鐫刻著毛澤東同志的詩詞名篇《清平樂·六盤山》。

  詞中所描寫的六盤山,古稱為隴山、雞頭山,地處寧夏南部黃土高原,平均海拔超過2500米,是紅軍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必經之路,也是紅軍長徵時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因此被稱為「勝利之山」。

  1935年8月15日,紅二十五軍到達寧夏西吉縣興隆鎮單家集一帶休整了3天。8月17日,紅二十五軍僅以兩個連的兵力一舉攻克德隆縣城,最後與主力部隊會合,連夜翻越六盤山,進入甘肅平涼境內。10月5日,紅軍進入寧夏西吉縣境內。當時,國民黨軍為了堵截中央紅軍和陝北紅軍會合,在六盤山一帶設置了包括國民黨毛炳文兩個師、東北軍何柱國騎兵部隊、門炳嶽及西北馬鴻賓部隊等在內的重兵,形勢相當嚴峻。10月7日,陝甘支隊主力沿固原王套、後蓮花溝到達六盤山,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等中央領導則向東南繞隆德縣境,沿小水溝登上六盤山。

  仲秋時節,秋風送爽,天宇澄澈。在六盤山主峰之一的牛盤山頂,六盤雄姿一覽無遺,招展的紅旗盡收眼底。毛澤東回顧紅軍縱橫十餘省、長驅幾萬裡的艱難歷程,看到中央紅軍沿戰國秦長城一路東進,即將到達目的地陝北,展望革命前景,頓時感慨萬千。一首《清平樂·六盤山》,既抒寫了紅軍的豪情與氣度,也讓六盤山為人所熟知。

  如今,不少遊客慕名來到六盤山,走一走「紅軍小道」,親身體驗長徵的艱難險阻。這條長2.5公裡的小道,以雕塑群的形式再現了當年紅軍長徵壯舉的18個主要場景。從山腳沿著紅軍小道拾級而上,「血戰湘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等經典場景在沿途逐一呈現。

  「翻過六盤山,中央和中央紅軍就徹底地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固原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副局長杜彥榮介紹,六盤山對於中國革命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符號和記憶,它見證了紅軍長徵的勝利與中國革命的重要轉折。

  在長徵途中,毛澤東還創作了《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七律·長徵》、《念奴嬌·崑崙》等多首不朽的詩詞。這些作品不僅生動記錄了紅軍長徵輾轉曲折的行動軌跡,更讓長徵精神以文字的方式流傳了下去。

  《清平樂·六盤山》誕生之後,在軍民中廣為流傳,極大地鼓舞了鬥志。後又歷經幾次修改,最終形成了今天人們熟知的這個版本。如今,在寧夏的六盤山長徵紀念館等紀念景點、各黨政機關及高校裡,經常可以看到這首《清平樂·六盤山》。

  「《清平樂·六盤山》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是毛澤東留給寧夏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不到長城非好漢』這一名句,已經融入寧夏人的血脈之中,激勵著寧夏各族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勇前進。」杜彥榮說。

相關焦點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重溫偉大徵程 感悟初心使命「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進入甘肅編者按長徵,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
  • 湖南道縣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陳樹湘:斷腸取...
    湖南道縣 壯麗
  • 重訪長徵故地:六盤山紅旗漫捲如畫
    清晨,記者東出單家集,沿著當年紅軍長徵的足跡,向著名的六盤山行進。    沿途群山綿延,層林盡染,深秋的景色籠罩著黃土高原。    六盤山古稱「隴山」,海拔近3000米,是陝北和隴中的界山,也是涇河與渭河的分水嶺,以「峰高華嶽三千丈,險居秦關百二重」著稱。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廣西興安:一封緊急電報...
    原標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廣西興安:一封緊急電報 滿腔赤膽忠心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長徵路萬裡行》移動直播報導團隊昨天(6月30日)從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來到了廣西興安縣,一起來看記者從興安發來的報導。  6月30日,再走長徵路第20天,廣西興安。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廣西:紅軍留下的精神永遠...
    新華社發【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記者再走長徵路」的每一步,都是沉重的歷史回望;踏過每一寸土地,都更鮮明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堅強信念。  1934年冬,中央紅軍長徵經過廣西,在桂林全州、興安、灌陽三縣經歷了歷時7天的湘江戰役。
  • 長徵精神在薪火相傳中生生不息——「記者再走長徵路」重慶行見聞...
    7月15日,綦江區石壕紅軍烈士墓,「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重慶站在該地舉行啟動儀式。今年是紅軍長徵出發85周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月15日至18日,由中宣部組織開展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走進重慶。80名央媒記者和16名市屬媒體記者在綦江區、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三地開展為期4天的採訪,記錄長徵精神催人奮進的時代力量。
  • 長徵萬裡險 最憶夾金山(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一頭頭黑色犛牛,點綴在綠毯一般的山坡草甸上。隨著之字形山路盤旋,眼前的美景很快被高海拔地帶的寒冷缺氧、雨霧突襲取代。夾金山是中央紅軍長徵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藏語意為又高又陡的山。它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西北,主峰海拔4000多米,終年積雪,空氣稀薄,天氣變化無常。
  • 它是紅軍長徵翻越的最後一座高山,紅旗漫捲西風
    六盤山位於寧夏、陝西、甘肅三省交界地段,海拔兩千九百多米。因山路曲折,盤旋六重始達山頂故得此名。它是紅軍長徵翻越的最後一座高山。越過六盤山,意味著紅軍長徵的目的地就在眼前。1935年10月7日,中央紅軍越過六盤山主峰,在青石嘴與敵激戰。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不到一個時辰戰鬥即告大捷,斃敵200餘人,俘敵近百人,繳獲戰馬150多匹。由此裝備了一個偵察連,紅軍開始有了自己的騎兵部隊。
  • 再走長徵路!歌唱家薛皓垠、王澤南、陳蘇威、劉媛媛走進甘肅會寧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 文化文藝慰問活動》來到甘肅會寧,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化文藝志願者小分隊在甘肅會寧回顧當年長徵勝利大會師的情景,沿著紅軍長徵足跡,追尋初心,激發新時代新長徵力量,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的長徵路上為實現人民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鬥。
  • [記者再走長徵路]《清平樂·六盤山》激勵一代又一代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來到位於寧夏固原市隆德縣境內的六盤山紅軍長徵紀念館,拾級而上,就看到了「六盤山紅軍長徵紀念碑」10個鎦金大字,紀念碑東西兩側分別鐫刻著毛澤東的詩詞名篇《七律·長徵》和《清平樂·六盤山》。到這裡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來自鄰縣涇源的惠鑫宏告訴記者,「我帶著9歲的兒子來重溫這段革命歷史,希望他今後能傳承發揚紅軍勇於戰勝困難的精神」。
  • 烈士遺志薪火相傳(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本報記者 鄺西曦攝「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遁。」毛澤東的詞《西江月·井岡山》,通過氣勢雄渾的書法浮雕,展示在重慶市綦江區永城鎮中華村永豐廣場上。保衛黃洋界一戰,創造了紅軍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也在紅軍史冊上留下了一個光輝的名字:王良。
  • 毛澤東詩詞賞析之十:《清平樂•六盤山》不到長城非好漢
    《清平樂•六盤山》:毛澤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1935年10月紅軍翻越了長徵途中的最後一座高山-----六盤山。如果把井岡山看成紅軍的搖籃,那麼六盤山就是紅軍的勝利之山,走下六盤山,就到了長徵的目的地----陝北,中國革命將在這裡快速發展壯大。毛澤東曾對身邊的人說:「那裡是我們的根據地,就是我們的家了」。對紅軍來說,對主席來說,都是最高興最欣喜的事情了。
  • 記者再走長徵路丨猴場,紅軍迎來新局面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猴場,紅軍迎來新局面新華社記者齊健、黃可欣、董一秀
  • 六盤山上高峰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攝六盤山有廣義、狹義兩個所指,廣義上它是我國西北部一段近南北走向的狹長山脈,縱貫寧夏、甘肅、陝西三省區,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狹義上六盤山只是此山脈中的一座山峰,而且只是第二高,第一高峰叫米缸山。群山之中,我們唯獨對六盤山印象深刻,因為它有不平凡的歷史。人們熟悉六盤山,多是從毛澤東同志那首《清平樂·六盤山》中了解的。
  • 六盤山:紅軍長徵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1935年,紅軍長徵翻越六盤山時,正值仲秋,天高雲淡,毛澤東詩興大發,留下了氣勢磅礴的傳世名作《清平樂·六盤山》,六盤山也因此名揚四海。雨中的六盤山,滿目蔥蘢,煙雲繚繞……六盤山主峰之上,一座高12米、長60米,由3面紅軍軍旗構成,鐫刻著「長徵精神永放光芒」八個大字的碑牆,隱約可見。繞過碑牆,拾級而上,就是六盤山紅軍長徵紀念館。
  • 記者再走長徵路 湘江邊祭犧牲烈士堅守初心的執著
    廣西新聞網記者 陳創明攝  興安縣委、縣政府的黨員和再走紅軍路的記者,重溫入黨誓詞。廣西新聞網記者 陳創明攝  廣西新聞網興安7月1日訊(記者 陳創明)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採訪團一行,於7月1日上午來到廣西桂林興安界首三官堂紅軍長徵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指揮部舊址,在湘江邊祭奠湘江戰役犧牲烈士。
  • 2021軍轉幹申論範文: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書寫無愧於時代的篇章
    在江西革命的這片紅色大地上,長徵精神的紅飄帶開始飛揚,長徵路上的故事揭開了首卷。當今世界和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過去相比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新時代要有新思想,樹立新目標,更要踏上新徵程,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徵路,才能書寫無愧於時代的壯麗篇章。「只要理想信念在,黨的事業一定會成功」。「壯麗 70 年,奮鬥 70 載」。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陽二榮:第一次下井
    編者按:今年5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婁底組織開展了「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蹲點式調研採訪和「傳承紅色基因」行進式主題採訪兩次大型集中採訪活動。9月11日,市委宣傳部組織召開總結座談會,6位參加集中採訪的記者代表分別發言,談了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 毛主席詩詞《清平樂 六盤山》賞析
    毛主席詩詞《清平樂 六盤山》賞析 2020-07-09 1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鐵索橋畔祭英魂(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7月,進入雨季的昆明連日降雨,從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前往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翠華鎮普渡河,目的地便是位於普渡河上的鐵索橋。還未到鐵索橋處,先聽到湍急不息的流水聲。轉過山路,激流奔騰的普渡河出現在眼前。普渡河兩岸高崖聳立,地勢十分險要,一座只剩下主體框架的鐵索橋橫跨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