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有著壯美的自然景觀,有著大美的歷史文化,有著絢美的民族風情和唯美的音樂藝術,當然更有著美輪美奐的民族服裝服飾!美就在內蒙古,美更是在一年一度的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呼和浩特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也是政治經濟文化旅遊的中心,這裡風光秀麗,資源豐富,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十大避暑城市,也是自治區最大的旅遊集散中心。呼和浩特不僅有著風光秀美的旅遊資源,文化旅遊產業,特別是蒙古族服裝服飾產業更是蓬勃發展。
為了深入的挖掘弘揚傳承蒙古族服裝服飾文化,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旅遊業和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提升內蒙古文化旅遊品牌影響力,以打造內蒙古精品文化和旅遊項目作為目標,推動蒙古族服裝服飾國際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呼和浩特每年都會舉辦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暨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
呼和浩特不只是內蒙古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北上草原西行大漠難關,黃河燈條筋經的重要旅遊集散中心之一。那麼在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中,各參賽隊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時尚深度融合,充分發掘並且迎合市場的需求,吸引更多人群接受並且喜愛民族服飾,同時也使得民族服裝服飾文化成為一種流行時尚,打造獨具特色的內蒙古名片。
蒙古族服裝服飾始終貫穿其中極濃鬱的草原風格,豔麗的色彩,精美的款式,更像是到流動的風景,吸引著國內外的賓客蒙古族服裝服飾是蒙古族生產生活方式的具體體現,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上蒙古族不同部落族群的服飾風格各不相同,同一個部落引起居住的地域不同,自然環境差異,服飾也各有千秋。隨著時代的發展,蒙古族服裝服飾的種類風格面料色彩和工藝等都在不斷的完善。為了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蒙古族服裝服飾,推動內蒙古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應運而生了,內蒙古自2003年第一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舉辦以來,充分利用蒙古族服裝服飾這張靚麗名片,將服裝服飾文化以及旅遊產品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蒙古族服裝服飾的文化內涵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內蒙古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隨之提升。
15年來的探索和堅持,內蒙古走出了一條民族文化,促進旅遊發展旅遊發展,弘揚民族文化的良性互動發展之路。蒙古族服裝服飾保護傳承效果顯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目前傳承人達到70多人,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進行有機結合,蒙古族服裝服飾已經走入了百姓日常生活,並且成功登上了中國時裝周巴黎時裝周等國內外的舞臺,與此同時,蒙古族服裝服飾產業也在不斷地發展壯大,產業鏈不斷延伸,民族服裝服飾文創產品非遺手工製品等相關產業迅速發展,內蒙古民族服飾企業超過3000家,成為帶動農牧民就業和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而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也成為知名的節慶品牌,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參與其中,規模效應不斷擴大,品牌價值日益提升,為促進文化交流和旅遊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的主要活動有蒙古族服裝服飾設計製作大賽以及精品展,在全區的各個盟市設置了14個分賽場,先進行初賽,在總決賽期間,會邀請來自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甘肅寧夏雲南,以及蒙古國,俄羅斯布裡亞特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圖瓦共和國等國內外多支參賽隊伍來展現多姿多彩的服裝服飾文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遷,蒙古族各部落擁有了獨立的發展空間,而蒙古族服裝服飾的類型和種類也在不斷增多,形成了各個部落服飾的不同特色,並且延續至今。蒙古族各個部落的服飾均有男女老幼已婚,未婚四季服飾禮儀服飾,日常服飾等等的區別,主要包含了像狍子比如說單炮甲跑棉袍吊麵皮袍白茬皮袍以及燻皮皮袍坎肩,那麼坎肩也包含了像敖集合嗷嗷積木格靴子主要包含了像氈靴香牛皮靴馬海頭飾以及配飾,包含了像達利爾香荷包等等這樣的部分內容。
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在北草原,嚴酷寒冷的高原氣候加之以遊牧為特徵的生產生活方式,馬上活動時間較長,因此服飾必須有較強的防寒作用,並且又便於騎乘長袍坎肩皮帽,皮靴自然就成為了首選的服飾,因而具有濃鬱的草原風格。蒙古族服飾的長袍多為皮毛,棉綢,這樣的面料製成因季節而定,那麼袍身多半是肥大,袖長下擺均不開叉,蒙古袍的領口袖口一邊都用錦緞花邊所相是,那麼袍色根據男女長幼而一,他們都喜愛紅色,白色藍色,黃色和綠色色彩搭配相對比較強烈,同時也鮮明熱烈,或者是淡雅協調,含蓄溫婉,袋子一般會很長,那麼腰帶男子的腰帶上多掛一些像刀子火鼻煙壺等等這樣的事物,而婦女的頭飾多用的是珠寶金銀玉器製成琳琅璀璨富貴堂皇。
從服裝的款式上看,蒙古族服裝服飾包衣博帶,雍容華貴,典雅端莊,既能夠體現蒙古族女性的曲線美,又能體現牧人的這種勇武彪悍,寬厚大度,粗獷坦蕩的性格,蒙古族服飾也是集裁剪縫紉貴金屬加工食品製作於一體,是蒙古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凝聚著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彰顯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具有歷史學民族學美學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蒙古族服裝服飾也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昭示出了蒙古族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