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意味著一種傳承,一種延續。古往今來,子延父姓,是中華民族靈魂深處的一種血脈相傳,作為某些英雄後代也讓人自豪和驕傲。
中國的姓氏有很多,來源也說法不一。如今姓氏中常見的是一個字的,但也有兩個字的,兩個字的往往在人們眼中顯得很高大上,比如慕容,上官,歐陽,司馬,西門,諸葛,公孫等,不過這些姓氏在現代都很稀少了。
說實話一直以來,我最怕遇見的事情之一就是點名的時候遇見那些沒見過的,很奇特的姓,那樣就會很尷尬,你懂得。
在我十幾年的求學裡程以及生活中,見到了不少奇特的姓氏,下面我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先來說一下我認識的但感覺比較奇特的,讓人意想不到的:
主,這是我見過的比較奇特的一個姓,是我在大學開學之前水群過程中認識的一個同學,她是來自遙遠貴州的一個女生,當她說出她姓主的那一刻,我都震驚了,不得不承認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鄒,這同樣是我大學遇到的一個同學,是同專業隔壁班的一個女生,說實話,剛開始我還不能準確的讀出來這個字的音,我第一次竟然把它讀作了zhou,後來知道了念zou真是尷尬至極。
紫,這是我們鄰居的姓,日常聽著他們叫來叫去,一直聽著這個音「zi」,我就特別好奇,到底是哪個字呢?後來,我也猜測了很多:自,子,資,諮等等,可是就是沒有想到,它竟然是這個紫,要不是那一次看了他的身份證,我還真不敢相信。
拜,這個就有點更嚇人了,前幾個比較偏,起名字也比較好起,但是這個「拜」字能怎麼取名字呢?小編表示很好奇。對於它,有一種來源說法是管仲後裔為了紀念先人,就把「拜相」中的拜當成自己的姓。無論你相信不相信,它都是確實存在的,分布於江蘇地區。
還有很多大家認識的,但是意想不到的,並且不在百家姓中的,在這就不一一介紹了,接下來去看看那些很多人不認識的姓,看看有沒有你身邊的人?
仵,這個是我大學的一個室友,我見證了他的姓鬧出了很多笑話,比如有一次體育點名,有一個人叫出了「zuo」的音,我室友根本沒有意識到那是他的姓,點名的人有可能把「午」看成了「乍」,讓我們都笑得肚子疼。其實更多的人是把它念成了「許xu」,不過確實有點像,可以理解。大家平常也會偶爾從古裝劇中接觸到這個奇特的姓,比如「仵作,仵工」等,仵作是古代的驗屍官,也就相當於今天的法醫,據同學說,這個姓的來源目前還沒有準確的說法。
宓,這個姓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陌生的,但對於古文愛好者,或者古代文學多有研究的人,這並不是什麼陌生字。這個姓在歷史上有一個名人給它代言,這個人就是《洛神賦》中的洛神宓妃,「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這句詩,相信大家都多少有聽說過。
佴,這個是很不常用的一個字,在古代是一種器物的名字,屬於以器物名稱改字為姓,如今這個姓氏後人主要分布於江蘇和雲南。
迮,在普通話中念ze,在方言中念za,大眼一看就知道不屬於百家姓,這個姓氏非常的稀少,平常的字典上沒有過多的解釋,現如今,這個姓氏的人主要分布於吳江的少部分地區。
蔄,我看見它的第一眼,真有點懷疑它是不是一個姓氏,而且我感覺這種字估計就會在那個地方見一次,真的太稀少了!它的大體就像古代的門字上面加一個草字頭,裡面加一個口,另外它的來源不祥,也同屬於少有的姓氏。
鈄,這個是我在QQ上見到的一個姓,起初,我還有些質疑,後來,查閱相關資料,才敢確認這個姓氏真是存在,而且還具有特殊的文化,它在古代是一種酌酒器,這個姓氏的後裔中有一個現代比較出名的新媒體人,《時尚雜誌》的主編鈄江明。
另外還有我還這樣獨特的姓氏,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相信你也曾遇見過不少這樣的奇特姓氏,快來留下你見過的稀奇的姓氏,我們一起分享分享,長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