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編號為Ⅶ-17的「顧繡」,為什麼沒能入選中國四大名繡?

2020-12-19 凡夫俗子說歷史

刺繡,是指針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在中國,基本按地方進行分類,除了中國四大名繡「蘇、湘、蜀、粵」之外,還有京繡、魯繡、汴繡、甌繡、杭繡、漢繡、閩繡、顧繡等地方名繡。如果按照刺繡的特點和材料進行分類,可被分為彩繡、包梗繡、雕繡(樓空繡)、 貼布繡(補花繡)、釘線繡(盤梗繡或貼線繡)、十字繡(十字桃花)、絢帶繡(扁帶繡)、抽紗繡、戳紗繡(納錦)等。

刺繡作品《蟹狀星雲》

然而今天,我們不講刺繡的特點,也不談其觀賞價值,只來探討一下「顧繡」為什麼沒能入選為中國四大名繡。而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了解一下中國四大名繡的發展史了。所謂中國的四大名繡,指的是中國民族傳統刺繡工藝中的蘇州蘇繡、湖南湘繡、四川蜀繡、廣東粵繡。

古代雙面繡

蘇繡,是蘇州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關於蘇繡,早在三國時代便有了相關的記載,因此,距今也已經有2000餘年的歷史了。根據歷史資料上的記載,這種刺繡發展至隋唐時才初步奠定了基礎,到了宋元時才逐漸完善,而至明清時期才開始走向成熟。

蘇繡

湘繡,是具有鮮明湘楚文化特色的一種刺繡。關於湘繡,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而關於湘繡的起源,據說是起源於湖南的民間刺繡,而後在發展的過程中,又吸取了蘇繡和粵繡的優點,於是才形成了今天的湘繡。

湘繡

蜀繡,又名「川繡」。關於蜀繡,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三星堆文化:距今4500±150年,大致延續至距今3000年左右),由此可見,蜀繡的歷史最為悠久。因此,作為中國刺繡傳承時間最長的繡種之一的蜀繡,被稱為了四大名繡之首。

蜀繡

粵繡,是廣州刺繡(廣繡)和潮州刺繡(潮繡)的總稱。關於粵繡,最早起源於唐朝,據說在唐玄宗時代曾被作為貢品,由大臣進獻給了楊貴妃。而到了明朝中期,由於鄭和下西洋將粵繡帶到了國外而備受追捧,於是蜚聲海外。

粵繡

接著,我們再了解一下顧繡的發展史。顧繡,又被稱為「露香園顧繡」,最早起源於明嘉靖年間松江地區的顧名世家。後來這種刺繡風靡江南,可到了清代嘉慶年間,顧繡開始逐漸被人們遺忘,幾至失傳。

顧繡

據記載,到了上世紀20年代,松江慈善機構曾設立過「女子刺繡班」,來系統的教授學生顧繡的針法。怎可惜,後期正逢抗日戰爭爆發,於是「女子刺繡班」毀於了戰火,而顧繡也跟著失傳了。

露香園顧繡

時間就這樣過了半個世紀,70年代初,松江工藝品廠響應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開始著手恢復顧繡藝術,但不久,又碰上了「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於是顧繡藝術被扣上了「復舊復古」的罪名進而夭折。

松江顧繡

最後到了1978年,中共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松江工藝廠才得以正式成立顧繡組,進而恢復了對顧繡的研究、授藝與生產。2006年,顧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7。

刺繡作品《》

綜上各「繡」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四大名繡相對於地方顧繡而言,不僅歷史起源更為悠久,而且影響力也更為廣泛,而反觀顧繡,雖獨具地方特色,但由於起源較晚,又幾近失傳,所以沒能入選四大名繡,也就情有可原了。

相關焦點

  • 中國四大名繡有'顧繡'?(圖)
    本報汕頭訊 記者 王漫琪攝影報導:廣東申報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開展以來,不少項目的申報名稱頗受爭論。對中國刺繡深有研究的高級工藝美術師楊堅平認為:「廣繡、潮繡本就同屬粵繡,認為潮繡是顧繡分支的說法是錯誤的。」  昨日,記者在汕頭拜訪了研究中國刺繡50多年的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楊堅平。他指著一大堆刺繡類專著說,他將家中收藏的幾十部有關刺繡史論的書籍都翻遍了,就是查不到所謂「中國四大名繡包括顧繡」的提法。
  • 上師大「顧繡」入選首批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原標題:上師大「顧繡」入選首批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教育部官網發布,上海師範大學顧繡基地入選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2005年上海魯克齡先生花費25年的心血,挖掘整理顧繡的資料,摸索了顧繡的技藝,建立了「露香園顧繡研究所」。2006年,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江南各項「非遺」項目中的先行者。
  • 中國刺繡:四大名繡與地方傳統名繡(全面收藏知識)
    中國刺繡一直是國人引以為傲的藝術珍品和文化精粹。從古至今,我國各地的刺繡文化依然在代代相傳。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詳解中國各地的名繡特點,使您認識和了解我國四大名繡與地方傳統名繡的全面收藏知識。一、獨具藝術魅力的中國四大名繡刺繡工藝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已經有數千年的世代傳承,是我國經典的傳統工藝之一。明清時期先後形成了最為著名的蘇繡、湘繡、粵繡和蜀繡,這也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繡」。中國的刺繡工藝在古代時候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工藝水準,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
  • 中國的四大名繡是什麼?
    明清時期,先後形成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蘇繡、粵繡、湘繡、蜀繡,這四種繡藝被稱為「四大名繡」。它們各具風格,傳承至今。蘇繡,是蘇州地區的代表性刺繡。它是在顧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時對湘繡、蜀繡產生了很大影響,可謂「四大名繡」之首。蘇繡的特點可歸納為「平、光、齊、勻、和、順、細、密」八個字。雙面繡「貓」是蘇繡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 2020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中國四大名繡
    本文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給大家帶來有關中國四大名繡常識,一起來漲知識吧,建議收藏!  四大名繡   四大名繡,指的是我國刺繡中的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刺繡,古稱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按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
  • 四大名陶、四大名扇、四大名繡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紙、扇、象牙、玳瑁、翡翠、飛禽翎毛、其它棕櫚葉、檳榔葉、麥杆、蒲草等也能編強或製成各種千姿百態的日用工藝扇、造型優美,構造精製,經能工巧匠精心鏤、雕、燙、鑽或名人揮毫題詩作畫,使扇子藝術身價百倍。以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綾絹扇(浙江)最為出名,並稱中國的四大名扇。
  • 中國唯一以家族冠名的民間刺繡——顧繡,繡苑瑰寶,震溢海內
    中國刺繡工藝源遠流長,顧繡源於明代中晚期,盛行於萬曆至崇禎年間,是唯一以家族冠名的民間刺繡藝術流派,據《顧繡考》載:「今天下稱刺繡為顧繡者,以明代上海顧氏刺繡之名,震溢海內故也。上海顧氏以明嘉靖三十八年進士顧名世而始著稱。」
  • 悅讀:文化常識——四大名繡
    中國的刺繡工藝在秦漢時期便已達到較高水平,是歷史上"絲綢之路"運輸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國四大名繡是中國刺繡的突出代表。四大名繡,指的是我國刺繡中的蘇州蘇繡、湖南湘繡、廣東粵繡、四川蜀繡。從欣賞的角度來看,蘇繡作品的主要藝術特點為: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暱之態。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02湘繡湘繡,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
  • 「遇見非遺」顧繡:亦繡亦繪展現生動氣韻,一針一線成就古雅之美
    顧繡顧繡,又稱「露香園顧繡」,中國傳統刺繡工藝之一。顧繡是上海地區工藝品中的瑰麗奇葩,起源於明代上海的顧氏家族。它是以名畫為藍本的「畫繡」,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藝術性極高而著稱於世。2006年5月20日,顧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錦」「繡」中國——傳遞千年絲綢文化
    新朋友點擊「第一文旅眼」快速關注 知曉代表中國絲綢文化的三大名錦和四大名繡嗎?這,可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傑出代表。 明代黎錦龍被 圖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蜀繡 蜀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
  • 「遇見非遺」顧繡:亦繡亦繪展現生動氣韻,一針一線成就古雅之美
    顧繡顧繡,又稱「露香園顧繡」,中國傳統刺繡工藝之一。顧繡是上海地區工藝品中的瑰麗奇葩,起源於明代上海的顧氏家族。它是以名畫為藍本的「畫繡」,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藝術性極高而著稱於世。2006年5月20日,顧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湘繡
    湘繡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帶有鮮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繡產品的總稱,是勤勞智慧的湖南當地勞動人民在漫長的人類文明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精心創造的一種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間工藝。湘繡與蘇繡、蜀繡、粵繡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北京雕漆、江西景德鎮瓷器、湖南長沙湘繡並稱為中國工藝美術三長。
  • 繡臻雲天分南北——中國明代顧繡(南繡)
    盛極一時閨閣繡明代地方上多有各具特色的繡種,顧繡是其中比較特殊的一員。顧繡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以家族姓氏命名的藝術類刺繡,固然受到明代吳地文化的影響,但其歸根結底已超脫了地域的局限,引導著藝術繡的步伐,並對後世的四大名繡向藝術繡方面發展影響深遠。
  • 顧繡:巧奪天工之美,女中神針之傑作
    說起刺繡,人們對蘇繡、湘繡等四大名繡了解甚多,然而顧繡雖不是四大名繡,可是顧繡之美從董其昌於顧繡的題跋&34;中,我們便能窺得一斑。可以說,顧繡之美不僅僅是創作者的藝術表達,其背後更是蘊涵著時代、不同階層的理想或追求,展示著不同的文化之美。顧繡之美,涵蓋了藝術化與商品化這兩極,而下文則將分析顧繡為何會從藝術往商品演變。
  • "四大名繡"薈萃蘇州 千名臺商走近蘇繡圖
    10月5日,在國慶、中秋佳節來臨之際,"錦繡新蘇州"--首屆中國刺繡文化藝術節在蘇州高新區白馬澗生態園隆重開幕,中國四大名繡大師們的經典作品薈萃高新區,將閃耀在近三個月的藝術節上。還有鎮湖9名高級工藝美術師和多名工藝美術師、刺繡新人創製的80多幅精品,其中高級工藝美術師姚惠芬的《鶴舞》、《奼紫嫣紅》為最近繡制的新作,針法細膩、內容新穎;高級工藝美術師朱壽珍的《油畫人物》形象逼真、質感動人,是肖像繡中的經典;高級工藝美術師王麗華的《銅車馬》光感突出、栩栩如生。同時,中國刺繡的四大名品中粵繡、蜀繡、湘繡代表作品也將匯聚白馬澗,共有30多幅。
  • [組圖]顧繡珍品特展:露香無痕 繡絹有蹤
    這些號稱是"四大名繡"鼻祖的稀世珍品,從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南通博物苑和蘇州博物館"榮歸故裡",與上海博物館的珍藏一起首次系統出展,揭示了首批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顧繡"全貌。  顧繡,全稱應為"顧氏露香園繡",亦稱"露香園顧繡";此次的展品中也有許多作品或鈐或繡有"露香園"、"清碧齋"的印款。
  • 簡說中國四大名繡
    刺繡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已經有二三千年的歷史。蘇州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廣東的粵繡各具特色,被譽為中國的四大名繡。此外,還有魯繡、京繡、汴繡等,以及許多少數民族的織繡。蘇繡被稱為「中華第一繡」,不但多次作為國禮贈送各國領導人,在我國的外交事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國際藝術舞臺上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渤海靺鞨繡」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渤海靺鞨繡」吸引眾人目光。 人民網哈爾濱2月10日電(楊海全)近日,「滿族刺繡——渤海靺鞨繡」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渤海靺鞨繡」是滿族刺繡的一種,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300年前的渤海國。渤海國曾是我國唐朝時期地方民族政權,以粟末靺鞨族為主體,在中國歷史上絢極一時。
  • 遠看是畫,近看是繡,外灘邊這個露香園顧繡藝術展「以假亂真」了
    當一根線被拆成256根絲時,繡出來的成品是什麼樣的呢?8月28日,由嘉源海文化、露香園顧繡主辦的「顧首江南——2020露香園顧繡藝術精品展」在外灘8號正式開展,33幅由主辦方精心挑選的頂尖顧繡作品正式與上海市民見面。亦畫亦繡,以假亂真顧繡是上海市本土民間傳統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四百餘年歷史。
  • 四大名繡——一針一線,穿梭萬年光景,化腐朽為傳奇
    01簡介四大名繡,指的是我國刺繡中的蘇州蘇繡、湖南湘繡、廣東粵繡、四川蜀繡。刺繡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繡料上穿刺,以繡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刺繡分絲線刺繡和羽毛刺繡兩種。中國的刺繡工藝在秦漢時期便已達到較高水平,是歷史上"絲綢之路"運輸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國四大名繡是中國刺繡的突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