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曹現梅
曾幾何時,跨越百年的廣興裡還是青島城市建設初期的典型代表。商與居混合、店與鋪交織,外樓充斥著最有煙火味的叫賣之聲,內院瀰漫著呢喃細碎的生活之語,一院之隔,分開了動與靜。當打造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國際大都市成為青島的使命,這裡成了老城復甦的第一站,也是下一個青島百年的新賽點。
新亮相
姿態驚豔舊時光,新晉網紅打卡地
踏著初夏陽光的影子行走在海泊路上,兩側梧桐綠意盡染,在米黃色的牆壁上留下婆娑樹影。從63號的拱形門走進去,「廣興裡」最初的模樣頓時出現在眼前:四方的院落鋪著青石方磚,縫隙中灑落的種子已探出微微的新綠,與恢復往昔墨綠色的屋門遙相呼應,映襯著這座小樓的朱紅色欄杆更加明麗。
這是青島裡院獨有的特色——「三段式」商住兩用建築,牆基採用青島本土出產的花崗巖斧剁石,參差錯落地圍成小樓的「裙邊」。樓梯由結實的青石砌成,踏在上面穩當、墩重。青石上的天然紋理歷經百年摩挲,已然泛出油亮的光澤。
百年彈指一揮,如今的廣興裡正在講述著一個蝶變的故事。
「這是青島裡院的首次大規模修繕。市北區啟動了40萬平方米的歷史街區建築修繕,一期工程涉及四方路、館陶路、上海路、武定路,共30座裡院,包括廣興裡。為了讓這些歷經滄桑的裡院重新煥發時代光彩,項目團隊採取修舊如舊的原則,真實、完整保存並延續建築的歷史信息及全部價值。」市北建投城市更新公司總經理杜曉婧形容這項工作像「繡花」,由建築、結構、文史、文保、古建修繕等各方面專家一同「會診」,在還原老建築的「原汁原味」的同時,根據產業需要實現建築的使用功能。
裡院的改造同樣讓計程車司機張先生牽掛:「趁著休息的空,我就來轉轉。等遊客再問我,廣興裡肯定在我的推薦『打卡清單』裡。」
新名片
內核注滿新設計,科技引領「未來範兒」
拾階而上,從古樸的連廊步入房間裡,頓時換了天地,瞬間仿若穿越:用新材料製作的一本書,霎時變作發光的夜燈;一把可360°旋轉的陀螺椅,體驗十分有趣;一座座城市景點雕塑,用3d印表機片刻就能列印出來……在這裡,傳統碰撞科技,創新引領一個新未來。
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這是廣興裡的新名片。市北區導入優質產業招商項目和創新創業群體,將打造一個國際級的設計生態集聚地,以新產業激活老城區,使其成為老城區轉型的新樣板和新標杆。「設計展廳裡的這些展品都是來自全球設計大師的作品,大家可以體驗設計與藝術的巧妙結合。」該創新中心主任羅俊傑說,這裡還引入3家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包括美國MIT旗下FabLab、德國黑馬創新-設計思維實驗室和新材料創新實驗室。目前,已經有17家機構入駐創新中心。
如何讓前沿的設計業態契合這座百年裡院的人文氣質?羅俊傑和同事們對設計方案的每一個細節反覆推敲,力求完美,小到一盞燈,大到企業標識,相融合的因素比比皆是。「你看,這兒原本的結構是一個個的小房間。我們發現,這種層層遞進的空間感就像歐洲的一些美術館,讓人充滿期待,我們把它設計成了一個展廳。」
新味道
留住青島記憶,文韻見證勃興
裡院,對於青島人來說,亦是一種獨特的情懷。市北居民馮東平創作的詩歌《裡院》中寫道:「你家一把米,我家一碗粥,煮著生活的樂趣,熬著鄰裡的情感……生活的夢想,在裡院裡開花……」如今,青島工業設計的夢想,也將依託廣興裡「開花」。
建設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已成為青島的城市戰略,而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東風,工業設計產業將成為青島未來發力「四新」產業的強引擎。市北區先行一步,將廣興裡所在的四方路街區定位為以總部經濟、工業設計創新、文化創意為主導產業,以廣興裡為載體的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這裡將聚焦全球設計創新領域的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材料,構建以產品創新為核心的設計產業鏈,按照點、線、面打造青島工業設計立體式產業創新生態體系。
市北建投城市更新項目招商負責人劉少初介紹,在廣興裡周邊,已預留足夠的產業拓展空間,以深圳工業設計協會為城市合伙人,下一步將引進時尚創意設計、原創中國元素設計、獨立設計師工作室等工業設計與創意設計項目,配套建設青年公寓、活力社區,引入酒吧、咖啡廳、知名餐飲、高端酒店等服務業態,打造年輕人嚮往的創業工作的生活環境,讓百年老城區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
「我們希望邀請曾經在這裡住過、玩過的居民,來這裡再相聚,分享他們記憶裡的廣興裡,參與裡院的新精彩,講述一個關於傳承的故事。」曾參與雄安新區「四個一」工程的羅俊傑表示,將把「青島味道」和「智慧科技」結合起來,為青島人留下一個既充滿懷念又充滿希望的「城市記憶」。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