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遊戲到戰爭藝術,普魯士人發明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

2020-12-06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845-德意志兵棋推演

作者:橘子親王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普魯士和由其所統一的德意志地區擁有深厚的陸軍傳統,曾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全世界各國的陸軍。而普魯士人在陸戰中表現出來的強勢,也並非是無本之木。他們擁有一項在軍事指揮上可謂高科技的秘密武器,在被普及到各國之前,專屬於德國陸軍參謀部,為勝利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這便是大名鼎鼎的兵棋推演。

搬進參謀部的桌遊

和所有的遊戲和技術一樣,想要找到兵棋推演最早的源頭並不容易。但目前各國學者還是比較公認這項技術是由普魯士人赫爾維希(John C.L. Helwig)發明於1780年的。在發明之初,這位宮廷教師只是想把傳統的西洋棋和正式的軍事鬥爭結合一下,發明一款新的遊戲。

來源於戰場,又高於戰場

拿破崙戰爭期間,普魯士作為法蘭西東邊的勁敵,總是在焦慮應該如何提高自身的戰爭應變能力,阻攔法國的腳步。但是普魯士有一些現實的難處,比如相較於法國完成了軍隊的全民化建設,普魯士的軍官仍然講究出身,嚴重限制了指揮人才的選拔範圍。雖然給主官都配了出身平民的參謀長,但參謀們的地位低下,主官的軍事素質也不高,戰鬥力一盤散沙。

拿皇則不同

用的是一個人頂一個參謀部的天才模式

於是一位參謀改良了最早版本的兵棋推演,在起伏的沙盤上放上了棋子,並設計了複雜的規則作為真實戰爭的模擬,試圖讓參謀們在模擬戰場上展現才華,說服貴族出身的軍事主官。

結果這個遊戲被柏林衛戍部隊軍官學校校長馮·萊徹(von Reiche)發現,並介紹給了兩位來進修的普魯士王子。

早年兵棋的棋子

步兵、騎兵、炮兵

消息最後傳到了國王威廉三世耳朵裡。國王對這個新鮮玩意大感興趣,經常通宵達旦地拉著兒子們一起玩,在沙盤上拳打法王腳踢沙皇,過足了癮。當時的普魯士王宮宴會廳中,經常是整夜整夜地有人在玩兵棋推演,貴族們都以兵棋高手自居。

這位國王在德國的歷史上還是頗為重要的

畢竟是被拿破崙硬剛並摩擦的男人

後來兵棋推演又幾經改良,變得越來越真實。普魯士時代的兵棋已經可以有效模擬各個不同兵種在地圖上的移動速度、模擬多兵種的布陣、根據不同的地形和天氣情況再現交火結果等等,已經和現實戰場非常相似了。

給了拿皇巨大的加成,戰鬥力爆表

不過也是和現實相符的

普魯士的國王和王子們對兵棋讚賞有加,要求軍隊儘快普及。而在軍隊系統中,兵棋推演也得到了總參謀長馮·米福林(von Muffling)將軍的支持,這種模擬技術很快下發到了每一個團級單位。但兵棋推演需要巨大的學習成本,在軍隊系統中並沒有受到意料中的歡迎,兵棋推演的推廣之路也並不順暢。

當時的一般人民群眾

普遍沒上過學,大都不識字

甚至拿皇親自教授兵法,也學不會

但高層的推廣還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在1830年代兵棋下放的時代裡,就有一位名為赫爾穆特·馮·毛奇(Helmut K.B. von Moltke)的軍官成為了這項技術的狂熱粉絲。

此人更為人所熟知的外號,是「老毛奇」。

法國嬰孩半夜啼哭

只要提他的名字,就不哭了

強大陸軍的保障

1858年,當年還是個尉官的老毛奇已經榮任普魯士總參謀長,當年和他一起玩兵棋的年輕軍官們也紛紛步入高層。他們對兵棋的興趣開始實實在在地映射在普魯士的軍事指揮系統中。他們放大了普魯士總參謀部的職能,逐漸把兵棋推演和實際戰鬥結合在一起。

然後開始研究進攻法國的策略

先左勾拳還是先右勾拳

以及輕重緩急和時間點把握

在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地區的過程中,這項技術得到了大量應用和改進。而19世紀末的歐洲局勢,讓令以德國人自稱的普魯士人有了更大的推演棋盤和機會。

此時的普魯士正在冉冉上升

踢走丹麥和奧地利,重創法國

一個中歐大陸強權呼之欲出

當時德國西側的法國和東側的俄國兩個老對手結成同盟,對德國虎視眈眈。時任總參的施利芬要求擴軍不成,只能戴著鐐銬跳舞,要求大總參謀部給出一個解決方案。

要想打贏多條戰線還是很困難的

經過十五年的策劃,他們終於拿出了一套方案。其中最精彩的部分便是與俄國的東線作戰。

雙方爭奪的焦點,位於今天波蘭的馬祖裡亞(Masurian)湖區。

當時的波蘭時被瓜分亡國的狀態

波蘭北部沿海地帶則是德國深入俄國的突出部

其中最東部即馬祖裡亞(Masurian)湖區

在這場戰役爆發前多年,德國大總參謀部根據雙方情況進行了模擬。誰也沒想到後來這場戰役的進程,會和德軍模擬的推演如此相似。

在模擬的兵棋推演中,扮演俄軍司令的德國指揮官根據馬祖裡亞湖區的地形,命令一個集團軍由東向西跨過涅曼河(Nieman),另一個集團軍由南向北跨過納雷夫河(Narev)運動,要求它們最終要求在馬祖裡亞西岸集結。

只能繞過中間這片湖泊沼澤地帶

如此分兵是必須的。德軍假象中俄國出發的兩個集團軍各有18個師,也就是將近20萬人和為其配備的大炮糧草。在水網密布、沼澤遍地的馬祖裡亞地區,讓如此規模的軍隊平行推進,難免步調不一致,也很難應對緊急戰況,嚴重影響戰鬥力。德國參謀部認為對於處於攻勢的俄軍來說,這是部隊推進的唯一方案。

湖澤遍布之地

(馬祖裡湖區附近)

而這對於扮演德軍司令的德國指揮官來說,完全是一個可以利用的破綻。

雖然俄軍分兵而行,爭取避開了會打斷行軍的泥濘地形,但在行軍過程中,兩支集團軍難免進度不統一,德軍完全可以利用兩者的時間差機動作戰,各個擊破。

一定要抓住兩支俄軍的時間差

果然隨著模擬的進行,俄軍南方集團軍比北方集團軍行動更快,拉開了差距。而預判了對手速度的德國軍隊立刻用機動部隊實施包圍,逼迫俄軍南方集團軍在棋盤上緊急撤退。這下徹底打亂了俄軍的步調,把側翼暴露給了德軍。

最終經過棋盤上的混戰,冒進的俄軍被全殲,另一支也只能撤退。

一支還沒到達戰場

另一支已經跪了

這次模擬給了德國人以充足的信心戰勝俄國人。德軍認為在行軍過程中,俄國兩支集團軍必然進度不統一,德軍則保持高速運動,集中優勢兵力打掉冒進的一支,逼迫俄軍整體後退。

一戰開打之後的東線戰場,進程也一如兵棋推演所模擬。

德軍總參謀部大樓

兵器推演多次在內進行

1914年8月,俄軍正如德軍所料,以兩個集團軍向馬祖裡亞地區進發。第一集團軍在北方由東向西運動,第二集團軍從南方向西北運動,完全沒有協同推進的意思。德軍在阻擊第一集團軍失敗後,很快轉而用少量部隊拖住對方,把機動部隊全部移動到南方,包圍了前進更快的第二集團軍。

德意志大佬早已洞察了一切

8月29日,德軍機動部隊全部到位,在坦能堡附近形成了一個大包圍圈,向第二集團軍施壓。最終德軍以戰死15000人的代價,擊斃俄軍20000人,還抓獲了12萬名俘虜和500門大炮。

整整齊齊的俄國人

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這便是一戰東線戰場上著名的坦能堡之戰,終整場戰爭俄軍都再也不敢進入德國。

兵棋推演的過程,在現實世界的戰爭中成功上演,說明在戰術層面上,這種工具的先進性是人們前所未見的。

在西線,施利芬也進行了詳細的兵棋推演,最主要的成果是要在德法邊界上後撤左翼,吸引法軍孤軍深入,而德軍在右翼狂飆突進,繞過半個法國從後面包抄法軍,像一扇門板一樣重重砸在對手身上。

拿下巴黎就拿下了法國

施利芬為此特意研製了這款旋轉門板

可惜因為調度不靈,法軍沒有被圈進口袋陣,而右翼的德軍也被前來增援的法軍拖住,計劃沒有實現。

結果就是陷入了無止境的塹壕戰

但這並不是終點。20年多年後二戰爆發時,納粹德國又做了一次兵棋推演,規避了施利芬計劃的缺陷,翻越了馬奇諾防線以北的阿登山脈,在法國境內橫衝直撞,快速拿下巴黎。在某種程度上,二戰德軍前期制定的「黃色計劃」能夠大獲成功,正得益於施利芬留下的兵棋遺產。

在此後德軍的一系列行動,如向法國腹地進軍的「紅色」和「紅綠行動」、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在北非實行的「忒修斯」計劃中,都進行了大量的兵棋推演,並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

實現了幾十年前的夙願...

兵棋推演也依靠德國軍隊的表現打出了名氣,傳入了俄國、美國、英國、日本、中國等各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軍隊參謀系統使用的兵棋推演已經相當容易上手而且完備,是世界各軍事指揮系統的必備系統。

兵棋推演的本質,是只需要調度極為有限的資源,用棋子代替真實的軍隊進行空間、時間的調動。棋盤上的小小調動,便可以讓參與者「經歷」無數戰爭,預測其結果。足不出戶就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便是兵棋推演最讓人著迷的地方。

西洋棋

卒與馬都反映了冷兵器時代的作戰

你也能做兵棋推演

到了如今,兵棋推演也從棋盤走向了網絡,有不少遊戲也可以進行戰前的推演,讓人能在遊戲中體驗兵棋推演的魅力。

比如我就一直在玩網易出品的手遊《率土之濱》,這是一款全自由的戰棋沙盤遊戲,在裡面玩家在格子式的土地中進行公平對抗,不設定VIP貴族特權、不售賣資源和體力、不開放行軍加速。

一切的樂趣源自策略遊戲最根源的博弈魅力!

在每場戰爭中,你可以根據地形、雙方實力、兵力分布進行兵棋推演,並制定各種謀略、戰術贏下戰役,遊戲仿佛就是一張大棋盤,你可以肆意在這個空間中推演每支部隊如何布局、想像任何天馬行空的戰術,並將這些推演用在實際戰役中。

有如同二戰中的德國閃電戰,通過飛地來「空降」敵方陣地;或者布下口袋陣,引誘敵軍深入獲得勝利,更有和偷襲珍珠港一樣的戰役,以精銳部隊進行斬首行動,不僅這些,還有像海獅計劃、諾曼第登陸、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途島戰役、滑鐵盧戰役、圍魏救趙、淝水之戰等等......無數經典的歷史戰役在遊戲中重演。

在率土之濱中

可以根據地形進行兵棋推演

和歷史上戰役一樣,布置「口袋陣」戰術

玩家在遊戲中便推演著和歷史戰役一般震撼人心的戰局,並參與其中,用自己的戰術影響、改寫整個戰局的走向,你可以體會到了當歷史上的「參謀長」是一種怎樣的感受,戰場的所有情況都在自己的推演之中,仿佛在彈指間,就能決定每一場戰爭的勝敗。

你是否也想成為掌握未來世界走向的人?那就來《率土之濱》,在這裡,你做的每個抉擇都能影響這個亂世,你選的每個謀略都將成為徵服世界的其中一步。

相關焦點

  • SLG遊戲,起源於戰爭的藝術
    大家熟知的SLG遊戲共分兩種:即時戰略和回合戰略。即時戰略包括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系列等;回合戰略例如《三國志》系列、《夢幻模擬戰》系列等。SLG的起源SLG源於軍事戰爭中的戰棋推演,起源於公元1811年的普魯士宮廷。
  • 普魯士三次王朝戰爭
    普魯士在1848年革命後採取立憲,建立了議會,雖然裝飾門面,但也使得資產階級抱有幻想。普魯士在抗法戰爭中身先士卒,積極的抵抗拿破崙的徵服,普魯士在資產階級中很有號召力。統一為何由普魯士完成統一德意志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應該以何種方式來完成呢?是通過人民群眾自下而上的革命戰爭,還是進行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呢!當時在德國境內主要三種勢力希望統一德國,即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容可貴族。
  • 訪談︱德國歷史學家弗裡:什麼是普魯士的「貴族範兒」
    這些藍血人仿佛從古老的過去繼承了一些其他人無法習得的品性——例如,參與1944年刺殺希特勒行動的一些貴族出身的人被說成是「普魯士美德」的化身,是貴族們自古以來反抗精神的體現。什麼樣的人才能被稱為貴族?在遭遇現代的變革時,19世紀的普魯士貴族靠什麼維繫身份地位?他們為什麼以「安於清貧」、「反抗君權」為「美德」?貴族內部貧富差距懸殊,帶來了什麼結果?
  • 如果我說這場戰爭真正的贏家是普魯士,有人反對嗎?
    普丹戰爭中的迪伯爾戰役普丹戰爭簡介中介紹到這次戰爭在德國也被人們稱為是德丹戰爭,這一次戰爭的起因主要是因為什勒斯維希和霍爾斯坦這兩個地區的問題,當時丹麥無視了倫敦協議書,並且擅自做主將什勒斯維希和霍爾斯坦歸為了丹麥的領地,從而引起當地人民的激烈反抗,最後奧地利和普魯士聯合起來一起對丹麥發動了戰爭。
  • 近代戰爭5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法國稱霸歐洲失敗,英國普魯士崛起
    這場戰爭所導致的有以下幾個歐洲各國格局的超級劇變:1.西班牙帝國徹底衰弱,從此在歐洲大地上淪為二流國家;2.荷蘭的海上霸主之位掉落,從此成為歐洲爭霸舞臺上的看客;3.神聖羅馬帝國名存實亡,兩個最大的邦國普魯士和奧地利脫穎而出參與歐洲爭霸;4.
  • 從1848革命到普魯士統一三部曲,德意志帝國鐵與血的統一
    萊茵邦聯和大革命帶來的民族主義,第一次讓"德意志人",產生了一個統一國家的構想。隨著1812戰爭的失敗,拿破崙帝國體系走向了崩潰。1815維也納會議上,王朝再次君臨歐洲大地。但是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帶來的思想成果,已經隨著黑格爾,歌德,貝多芬等先賢,用藝術,哲學,文學深入德意志人心中。
  • 反拿破崙戰爭勝利後,普魯士進入封建復闢時期,浪漫主義思潮泛濫
    反拿破崙戰爭勝利後,普魯士進入封建復闢時期,浪漫主義思潮泛濫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普魯士的政治保守主義。1815年到19世紀40年代,普魯士的發展進入異常曲折的時期,新文化和新精神在同舊精神和舊傳統的激烈鬥爭中,發展了民族主義、自由主義、浪漫主義,特別是民主主義。海涅是這個時代的代表和旗幟。反拿破崙戰爭勝利後,普魯士進入了封建復闢時期。
  • 二戰之後,丟失了「龍興之地」普魯士的德國人,會有何感想呢?
    二戰之後,丟失了「龍興之地」普魯士的德國人,會有何感想呢?縱觀整個世界的人類發展史,對於歷史上的德國不得說一聲「佩服」雖然前後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因為德國挑起來的,然而德國在工業、軍事、經濟各方面的發展策略,也是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以借鑑的經驗,要知道,最初在歐洲大陸上,德國的版圖並不像如今這樣的狹小,曾經的德國在各方面的實力上,也是能夠與大英帝國相媲美的存在。
  • 揭露一個你不知道的普魯士
    很多人認為普魯士應該為德國的軍國主義傳統負責,比如邱吉爾曾對普魯士的汙名化,二戰三巨頭要選擇在波茲坦清算德國的歷史問題,紐倫堡審判之後,盟軍還煞有介事的宣布永遠解散普魯士——其出發點當然是防止普魯士的幽魂再度把德國人帶入軍國主義的老路上去。但是《不含傳說的普魯士》一書的作者哈夫納卻不這麼認為,如果把普魯士的歷史看成是軍國主義不斷發展的歷史,那麼清算普魯士也就清算了德國人的戰爭罪惡。
  • 什麼讓克勞塞維茨變得現代化?|《21世紀戰爭論:重讀克勞塞維茨》
    1792年的普魯士現代化程度不高。儘管出現了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和黑格爾(Hegel)等天才人物,但它依舊是一個貧瘠的國家,在當時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實現工業化。我們將會討論克勞塞維茨對於技術的態度,但他的時代與我們現在最顯著的差異不是缺少工廠和機器而是創新,即阿爾弗雷德·懷特海(Alfred Whitehead)所說的「創新方式的發明」。
  • 普魯士軍事容克國家的崩潰,薩克森選侯成了國王
    在俄國的支援下,被擊敗的普魯士軍隊殘部還再度試圖在普魯士的愛勞一役中擺脫最後失敗的命運。可是在弗裡德蘭附近,法軍又獲勝利並立即結束了這次戰役而導致普魯士在軍事上的完全崩潰於是締結了梯爾西特和約,普魯士失去易北河以西所有地區,並須付出一億五千萬法郎作為戰爭賠償費。普魯士軍隊被縮小為四萬二千人。一支有十五萬兵力的法國佔領部隊被派駐在普魯土,他們要一直駐留到戰爭債務償完為止。
  • 家居空間配色——普魯士藍
    據調查藍色受人歡迎程度遠遠超過了其它任何顏色,極少有人會將藍色定義為「最不喜歡的顏色」。因為它是天空的顏色、是星球的顏色、是大海的顏色、是湖泊的顏色,它與我們緊密相連,難以分割。「沒有比普魯士藍製作過程更獨特的過程了,若不是命運眷顧,必定需要一個艱深的理論才能發明出普魯士藍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即亞鐵氰化鐵,又名柏林藍、貢藍、鐵藍、米洛麗藍、中國藍、密羅裡藍、華藍。是一種古老的藍色染料,可以用來上釉和做油畫染料。德國的前身普魯士軍隊的制服顏色就是使用該種顏色,因此這種藍色得名Prussian Blue普魯士藍。
  • 普魯士之鷹復活!詳解七年戰爭中的羅斯巴赫會戰
    前言:1756年,七年戰爭爆發,羅斯巴赫會戰將成為普魯士統治者腓特烈大帝最輝煌的戰績。普魯士軍隊重挫人數為自己三倍的法國和帝國聯軍。
  • 德意志民族:從「普魯士精神」到「華沙之跪」
    與南方的拉丁人相比,從北方入侵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野蠻粗俗、沒有文化、愚昧落後,除了打仗搶掠什麼也不會。日耳曼戰士相信,能用流血得到的東西,就不屑於用流汗取得。歷史文化的缺失,使這些蠻族部落在思想文化領域幾乎是「一張白紙」,很容易就被基督教濃墨重彩地浸染了。 中世紀的一千年,是基督教對日耳曼野蠻人進行教化的一千年。
  • 排隊槍斃時代的普魯士軍隊:腓特烈大帝締造的歐洲步兵模板
    如果說線性戰術時代的戰爭藝術以拿破崙戰爭為巔峰,那麼18世紀最為重要的一場戰爭就可以說是直接啟發了這個時期諸多通用的軍事法則。這場重要的戰爭,就是被溫斯頓·邱吉爾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七年戰爭。七年戰爭改寫了歐洲的地緣政治,使人們注意到一個新興強國普魯士的興起,也讓普魯士軍隊成為歐洲舞臺上的新興強軍。
  • 葉攀︱排斥的代價:從普魯士到魏瑪德國的自由主義
    作者之所以選擇這三個地區,是因為在普魯士德國期間,這三個地區都是自由主義力量強的地區,而到了魏瑪德國,尤其上世紀三十年代,還處於德國領土範圍的前兩個地區都成了納粹重鎮。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呢?1848年革命首先我們簡要地回顧一下德國自由主義,尤其是十九世紀中期的普魯士自由主義。
  • 從薩克森看德國︱柏林的興起與普魯士超越薩克森
    布蘭登堡-普魯士的都城布蘭登堡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起來,與17世紀初同普魯士的結合有很大關係,這一步棋將其勢力範圍大大向東擴展。從12世紀末開始,條頓騎士團開始大力東擴,其戰場在比布蘭登堡更東邊的波蘭土地上。由於徵服了當地的普魯士人,故而借用了「普魯士」這個名字。
  • 為何統一德國的是普魯士,不是奧地利?
    1871年,普魯士擊敗法國並在凡爾賽宮鏡廳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國,至此德國才以統一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而在此之前德意志只是一個地理名詞。回顧德國走向統一的歷程,很多人會對普魯士依仗武力強行揉合各邦的做法大加讚賞,但卻少有人會了解到本來有三套德國統一方案。
  • 普魯士:一個被一紙律令從地圖上抹去的霸權
    普魯士、德意志帝國、俾斯麥、魏瑪共和國、納粹德國……在德意志大地風雲詭譎的歷史中,普魯士到底扮演了怎樣核心的地位?從條頓騎士團到霍亨索倫家族在中世紀早期,普魯士是一片蠻荒之地,由並不信奉基督教的古普魯士人佔據。
  • 俄羅斯帝國系列:俄國貴族反抗德意志人統治運動和七年戰爭
    俄國七年戰爭作戰圖自信的普魯士認為自己的軍隊是無敵的,把和俄國的戰爭看成了簡單的軍事遊戲。最初的交鋒使他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輜重車擋住了他們的道路,於是他們穿過濃密的灌木和森林,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戰爭上。把普魯士軍隊打蒙了,趁著這機會俄國人高喊「烏拉」持刺刀衝去敵人。普魯士人讓俄國人的突襲打亂了陣形無心作戰,丟下大炮和傷員狼狽出逃了。俄國軍隊獲得了全勝。接著哥尼斯堡也沒經過什麼戰鬥就給俄國佔領了。腓特烈二世敗在俄國的手裡進退維谷。幸好俄國的同盟軍統帥的行動遲鈍挽救了他讓他有機會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