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馬特的穿牆人

2020-12-05 SZNEWS

劉西鴻(法國)·法蘭西情書

有朋友從蒙馬特回來,給我看照片,我看到一張,照片上面有一堵牆,牆中鑲嵌著一個和真人尺寸大小的「穿牆人」浮雕。咦?一個普通中國遊客,從沒聽說過法國電影《穿牆人》,也不知道作者埃美的故事,就那樣閒閒地在蒙馬特街上一轉,竟然就轉到「穿牆人」牆前面了。

《穿牆人》(Le passe muraille )是法國作家馬歇爾·埃美(Marcel Aymé1902-1967)在1941年寫的只有十幾頁的一篇小說。埃美活了65歲,留下了兩部隨筆集、17部長篇小說、幾十個中短篇小說和舞臺劇本,他27歲獲得當時重要的勒諾多文學獎(Prix Renaudot),這個獎又被稱作「龔古爾獎補充獎」,由十名記者發起,設於1926年,至今都被安排在和龔古爾文學獎同一天頒發。今天這裡提勒諾多文學獎,全因為講到法國作家埃美,可能唯有以這個「補充獎」簡概得了埃美的文學貢獻,這樣說吧,還有誰得過「勒諾多文學獎」呢?有塞林納和他著名的《黑夜盡頭的旅行》,有內米諾夫斯基和她著名的《法蘭西組曲》。

埃美(Aymé)姓氏的拼寫、發音和「Aimer(愛情)」同音近意,但可憐他兩歲喪母,由祖父母撫養大,讀高中時又患重病停了學,19歲到21歲服兵役,回來後在銀行做小職員,在保險公司做小經紀,直到在寫作之前,埃美實在是談不上被生活所愛。

《穿牆人》小說的故事很荒誕,一個循規蹈矩的小公務員有天無意發現了自己身體穿牆如過空氣,自此,穿牆的特異功能讓他在工作時對付上司、在生活中應對女人的內容都大為改變。

1941年底的讀者最早讀到這本書時,有可能會聯想到「二戰」期間失去自由的法國淪陷區,其實埃美《穿牆人》的涵義不僅於此,從1951年第一次被改編,70多年來至少5次被拍成電影、電視劇和舞臺劇,不同版本的《穿牆人》都忠實原著,反覆講述埃美塑造的那個小人物——他生活中延續的荒誕。

我看過塞侯(Michel Serrrault )主演的1977年電影版,最近又看了布達裡戴斯Denis Podalydes(1963-)主演的2016年電視版,這兩個版本我都愛不釋手。小說改成電影,演繹故事的方式轉換了。先說這兩個演員,他們只是法國表演藝術家中的二線人物,卻都「處理了」小人物的心理——什麼是「小人物心理」?就是埃美小說中那個時時處處都小心翼翼而自尊極強的公務員,他的小心翼翼和自尊心極強就是一種現實的「尷尬處境」,世上普通人——正如我們,不是每天都在這樣的處境中嗎?然而,他有擺脫這個處境的技巧——穿牆術!

世上普通人,正如我們,不也是每天都想尋找這個擺脫尷尬的技巧嗎?

埃美在蒙馬特地區住了40年,《穿牆人》的主角杜提約也是蒙馬特人。如果遊客光是按旅遊指南來到這堵牆前,多少會失望,特別是對埃美和穿牆人故事一無了解情形下,這堵浮雕牆多少「長得」跟普通居民區似的,經常還有幾個剛下課的大孩子對著牆,一腳腳地發射髒兮兮的足球。

巴黎由一座座小村組成,每座小村有複雜豐富的故事。蒙馬特是其中一村,如果先讀埃美的荒誕小說,你在這堵只露出半截身體的穿牆人雕塑下,昂起自己的頭,肯定會心悚。

相關焦點

  • 歷史:蒙馬特的歷史,關於蒙馬特的有趣事實!
    歷史:蒙馬特的歷史,關於蒙馬特的有趣事實!在巴黎人眼中,蒙馬特是一個寧靜的避風港,但許多遊客忘記來這裡,他們錯過了很多!除了聖心堂,紅磨坊和蒙馬特的地標外,該地區還有大氣,狹窄的街道,藝術家以及所有這些背後的故事。
  • 巴黎:夏夜蒙馬特
    ↑8月14日晚間,在法國巴黎蒙馬特高地,遊客在夜間開放的紀念品商店購物。↑這是8月14日晚間在法國巴黎蒙馬特高地俯瞰的華燈初上的巴黎。↑8月14日晚間,在法國巴黎蒙馬特高地,一名男子走過一家紀念品商店。
  • 夜色中的蒙馬特
    法國朋友提議到蒙馬特看花都夜景,我們便欣然前往。  蒙馬特在巴黎北面的第18區,是一座小山丘,高度僅為海拔130米。曰山而如丘,其小可知,但卻是巴黎最高處。五月的晚風拂面牽衣,越往山上去越清涼。到了山頂,憑欄一望,只見高天之下,城邑恢宏,樓宇嵯峨,璀璨的燈火匯聚成一片汪洋大海,景象猶如登上北京的景山俯望壯麗的古都一般,山上是一股子寧靜,上下是一派的繁華。
  • 蒙馬特高地情思
    位於法國巴黎18區蒙馬特高地山頂上的聖心教堂,是巴黎蒙馬特高地的象徵。  聖心大教堂又叫白教堂,在於築造它的恆久白亮的石材,儘管飽受著大都市長久汙染和侵蝕,卻依舊潔白明亮。大教堂潔白的大圓頂具有羅馬式與拜佔庭式相結合的別致風格,它如同婚禮蛋糕般的造型,高高佇立在城市的最高點,成為了巴黎一個地標性的建築物。
  • 預科班參觀課:蒙馬特之旅回顧
    原來對蒙馬特的了解只有紅磨坊和聖心大教堂,通過這次出行,我覺得蒙馬特是一個富有藝術氣息和優雅的地方。 ——Lili 預科班蒙馬特之旅回顧 這次參觀和因為疫情許久沒見面的Kate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漫步在沒有遊客和小偷的蒙馬特高地,在Kate的帶領下我們穿梭在一個個有故事的地點之間。
  • 巴黎經典景點:蒙馬特徒步半日遊
    大多數旅人對蒙馬特的印象就是紅磨坊跟聖心堂,最常見的蒙馬特遊覽路線就是由紅磨坊漫步到聖心堂,在小丘廣場晃晃就打道回府,頂多再去一下達利美術館,這也是我第一次蒙馬特的路線。出發地點是紅磨坊對面的星巴克,這兩棟建築中的大道在過去是蒙馬特跟巴黎市區的分界線,以前蒙馬特是不屬於巴黎的,所以稅負比較便宜、吸引很多藝術家居住,而蒙馬特人也不稱自己是巴黎人,而是蒙馬特人。
  • 中斷的傳奇 ——《蒙馬特遺書》書評
    而在她身後出版的《蒙馬特遺書》,這本帶有半自傳色彩、書信體的小說已然成為了一部受到狂熱崇拜的經典之作,在臺灣的同志群體之中尤甚。用臺灣小說家駱以軍的話來說,《蒙馬特遺書》是「一部女同志的聖經」。《印刻文學生活志》曾出版紀念專刊,記錄她的生命軌跡並刊登了她的作品。無獨有偶,駱以軍的《遣悲懷》與賴香吟的小說《其後》也均為對她的致敬之作。
  • 法國巴黎蒙馬特葡萄園,魅力和浪漫的邂逅!
    葡萄節每年都會有不同的主題,且每年在舉辦節日慶典時,巴黎和蒙馬特的市長都會聘請一些最優秀的教父和教母來參加。每年十月初,葡萄節收穫的季節,國內外數千萬的旅客湧進巴黎蒙馬特高地佔地約1556平方米的葡萄園裡,等待著蒙馬特葡萄豐收節的盛大開幕。在這五天裡,旅客可以品嘗美酒,也可以與眾多的遊客欣賞蒙馬特的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 蒙馬特大街,畢沙羅 ,1897
    蒙馬特大街,畢沙羅。印象派關注光線和運動的軌跡,人物和景色在畫布上滑動,描繪出剛剛甦醒過來的蒙馬特大街。行人三三兩兩遊動著,馬車有些停在路邊等待載客,有些已經在路中間疾馳。冬天的樹只留下枝幹,無法遮蓋兩邊的建築,一路伸展下去,形成透視的遠景焦點。近景有一盞路燈在馬路中間,路燈下有幾個行人在等待著什麼,而馬車在他們身邊經過。路燈和行人的點綴,保持了畫面的生動。
  • 曾硝煙瀰漫,也曾歌舞昇平,巴黎的藝術印記——蒙馬特
    ,更是充滿了浪漫,浪漫是巴黎塞納河邊的流水,也是「愛牆」上面幾百種不同語言的我愛你,為了讓情侶們更好的享受這份浪漫,在這面牆面前還有人專門擺了兩個場景,給人能夠坐下歇腳長時間仔細觀察這面牆上宣言情話的機會。
  • 法國蒙馬特高地的地鐵站十足的藝術氣息
    1最後一天只有一上午的時間,下午的飛機去 布拉格 ,所以決定去蒙馬特高地。2蒙馬特高地的地鐵站十足的藝術氣息,旋轉樓梯的每一層樓都是一幅畫。蒙馬特高地的地鐵站外也是滿滿的文藝氣息。可能是因為我去的比較早,路邊的小商店都還沒開門,而且據說這一片也是 巴黎 比較亂的區域。蒙馬特高地的地勢比較高,爬上去又是很長的一段樓梯
  • 世界天價名畫:畢沙羅《蒙馬特大街》
    畢沙羅《蒙馬特大街》The Boulevard Montmartreon a Winter MorningCamille Pissarro1897畢沙羅《蒙馬特大街》以高視點,洞察了清晨繁忙的蒙馬特街景。
  • 可怕的量子力學:人可以穿牆而過嗎?需要多長時間?
    文/行走天涯可怕的量子力學:人可以穿牆而過嗎?需要多長時間?什麼是量子力學?和牛頓先生曾經提出的經典物理力學有著非常根本的區別。量子力學也就是說物體發生瞬移,幾乎是體現在看不見摸不著的程度。不得不讓人逐漸開始正式解量子力學究竟是怎樣的一門物理學?小的時候大家應該都有看過一部童話故事,講的是茅山道士,有個人想要拜師學藝,為的是去學習穿牆之術,這個人是不懷好心的,因此最終並沒有成功的穿牆之術!
  • 蒙馬特高地-巴黎旅遊打卡必經之地
    蒙馬特(Montmartre)是巴黎(法國)的一個地區,以聖心大教堂為主導。自19世紀以來,它受到了畢卡索(Picasso)或莫迪利亞尼(Modigliani)等許多藝術家的歡迎,並已成為波西米亞生活方式的象徵。
  • 巴黎蒙馬特遊覽:12大景點,旅遊與旅館
    自Belle Epoque以來,蒙馬特(Montmartre)一直吸引著波希米亞藝術家,並且今天繼續使遊客高興。蒙馬特高高聳立在山頂上,與巴黎其他地區截然不同,儘管它是第18區(阿比斯地鐵站)。蒙馬特擁有獨特的氛圍。Joie de vivre無處不在,在旋轉木馬,古樸的人行道咖啡館和即興的街頭表演中。
  • 可怕的量子力學:人真的可以穿牆而過嗎?需要多長時間?
    曾經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有個人找到茅山道士想拜師學藝,而這個人其實是心懷鬼胎的,他想學穿牆之術,然後利用這個去做壞事,當然了最終肯定是沒有學成,這個故事提到的穿牆之術真的存在嗎?這在很多人看來只能在科幻電影才能實現了,事實上量子力學告訴我們,人是真的可以穿牆而過的。
  • 濃鬱的浪漫氣息、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蒙馬特高地
    蒙馬特高地位於法國巴黎北部,這裡有風景秀麗的蜿蜒小徑,有高大神聖的聖心教堂,有畫家聚集的小丘廣場,有夜夜笙歌的紅磨坊,還有寫滿愛情的巴黎愛牆。這是一個和諧包容了宗教、藝術、香豔和愛情的地方。蒙馬特高地~聖心大教堂優美設計風格的餐廳~蒙馬特高地小丘廣場~藝術家與作品蒙馬特高地小丘廣場~藝術家與作品蒙馬特高地小丘廣場~藝術家與作品蒙馬特高地小丘廣場~藝術家與作品蒙馬特高地小丘廣場~藝術作品年輕戀人來張現畫現拿的藝術畫~面對鏡頭,靦腆的帥哥~開朗的美女蒙馬特高地
  • 行遊|程永伶:打卡巴黎愛情聖地蒙馬特高地
    程永伶(成都)蒙馬特高地是巴黎的網紅旅遊景點。利用周末的3個多小時打卡一番,感覺這裡的確是一個和諧、包容了宗教、藝術、邂逅愛情的聖地。出地鐵2號線Blanche站,著名的演出場所紅磨坊就出現在眼前。在浪漫的巴黎、在蒙馬特愛之牆的面前,似乎在「慫恿」情侶們不斷走向深情,書寫著那難忘的愛情故事。把這裡稱為情侶們約會的「聖地」,應該名副其實吧!沿著交錯的小街小巷拾階而上,登上巴黎市區的最高點——蒙馬特高地(話說此高地,其實僅是130米高的山丘)。高地上坐落的潔白、高大、神聖的聖心大教堂,是最著名的景點。
  • 穿牆管道的規範要求
    穿牆管道的規範要求穿牆套管常常在工程項目中遇到困難。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如下內容,供大家參考。穿牆管道3.為了避免進入別墅地下室的室外表面水或水或水或水,應該再次開啟穿牆套管。5、再生民防混凝土地板、民防牆面及通過人防擴散室的管道和壓力管,一定構築埋入材料的穿牆套管。
  • 道教穿牆術是怎樣煉成的
    老道同意了,作為補償,教給了王生穿牆透壁術。在嶗山上試驗,王生真能輕易穿牆。但當王生回家向人炫耀而施法時,牆壁堅硬依舊,王生頭上碰出一個雞蛋大小的包。這件事在當地被傳為笑談,以致蒲松齡記入《聊齋志異》而流傳更廣。  嶗山道士的穿牆術雖然失敗,但道教中穿牆術的歷史由來已久。三國時的左慈是著名的方士,憑藉高超的道法成為魏武帝曹操的座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