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紅圈處是救援現場的尹起賀。危急時刻,暴雨不停,山洪將至,搜救人員果斷利用繩索構建下撤通道。一條繩索就是一條生命線,而尹起賀和許挺秀決定留在隊伍最後為所有人做撤離保護。突然,山洪呼嘯而至,倆人瞬間被淹沒在從崖頂傾瀉而下的洪流中,不幸遇難。 深圳藍天救援隊供圖
他是菏澤曹縣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但也是深圳藍天救援隊一名隊員,在執行救援任務時不幸遇難,他的名字是尹起賀。8月24日,24名「驢友」在廣東惠州白馬山溯溪遇險,深圳藍天救援隊許挺秀、尹起賀在將17名「驢友」護送下山澗後,被山洪圍困失聯。8月27日,深圳藍天救援隊通報失聯隊員許挺秀、尹起賀已遇難。3日,尹起賀追悼會在深圳舉行。4日,家人及救援隊隊員將送其返回曹縣老家,落葉歸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周千清
為保護大家撤離
他留在了最後
據深圳藍天救援隊隊員介紹,8月24日20時,廣東惠州惠東縣白馬山,一個24人的戶外探險隊出現了意外,一位女性墜崖受傷,困在溪谷無法移動。
深圳藍天救援隊立即啟動山野救援應急響應。由於隊員許挺秀、尹起賀、那銳、彭建洪當日正好在惠州境內與當地救援隊開展技能交流活動,遂啟動應急響應,組隊前往事發地白馬山搜救。
此時,颱風「白鹿」正在沿海登陸,暴雨和山洪又即將到來,困在溪谷的傷者危險係數迅速升高。
6個小時後,25日凌晨1點40分,四名隊員趕到墜崖傷者所在的溪谷。此時,雨下個不停,路狹林深苔滑,人只能蹲著前行。隊員們將傷員放入卷式擔架,利用繩索構建下撤通道撤離。求助的24位被困驢友已有7人先期撤離出山,還有17人在現場。這條繩索,就是一條生命線。
雨越來越大,有經驗的探險者已經感覺到洪水將至。繩索最後的位置,就是最後撤離的位置,也是最危險的位置。
尹起賀、許挺秀選擇留在了最後,為大家做撤離保護。隊友彭建洪堅持說一起留在最後,許挺秀堅決讓他在前面護送受傷驢友撤離。彭建洪後來說,他們心裡都明白,那種情況下,晚撤離哪怕幾秒鐘,危險可能都會隨時降臨。
當天8時,隊伍轉移到了第三個懸崖處,10時,在隊伍最後的尹起賀、許挺秀也到了這裡,為大家搭建下撤通道,二人均把安全扣給了其他遇險者。
可就在這時,山澗裡水量猛增,瞬間捲走了許挺秀和尹起賀。
17時,所有被困隊員,包括傷者,全部安全撤離出山,除了許挺秀、尹起賀。
一位隊員說,如果沒有他倆,那17名驢友是沒法下山的,如果沒有他們留在最後給大家做保護,大家也不可能這麼快安全撤離出來,是他們倆犧牲了自己,救了所有人。
職業是IT工程師
除了工作就是救援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把助人為樂當成自己的追求和價值所在。」9月2日,和尹起賀一起長大的堂弟尹啟院在忙著料理堂哥的身後事,說起這位從小就熱心的堂哥,尹啟院仍無法接受尹起賀已經離開的事實。
尹起賀今年35歲,在深圳從事IT行業,是一名工程師,沒有結婚也沒有談戀愛。在尹啟院的印象裡,堂哥把自己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公益事業上。「2007年,大學畢業後,我哥就去深圳工作了,2013年加入深圳藍天救援隊。」尹啟院說,自那之後,幾乎自己每次打電話,堂哥都說在救人,甚至有時為了參與救援,專門向公司請假。
因為擔心堂哥的安全,尹啟院曾多次勸說過他,甚至希望他早日退隊,成家過日子。但是每次提及,尹起賀都婉拒了弟弟的提議。「他每次都說,自己有自己的追求,只想做他喜歡又有意義的事情。」對此,尹啟院說,堂哥從小就是這樣的人,有夢想、有追求。
「我們一起上小學,我記得三四年級的時候,有一件事讓我感觸很深。」尹啟院說,那時候村子裡有一個同學摔傷了腿,尹起賀每天就背那位同學上學、放學。「有人需要幫忙,他基本上有求必應,別人不說,他知道了也會主動去幫忙。」
賺的錢大都用於公益
家裡全是救援裝備
事後,深圳藍天救援隊、惠州藍天救援隊、中山藍天救援隊、珠海藍天救援隊、廣東青空藍天救援水險機動隊、深圳應急管理局、深圳森林消防、深汕合作區消防、深圳公益救援隊、廣東995公益救援隊,合計一百餘人,搜救許挺秀和尹起賀。
奇蹟沒有出現。8月27日中午,尹起賀的遺體被找到,並抬上了車,當隊員們進行撤退前的列隊點名,最後點到兩名遇難隊友的名字時,所有人齊聲代答:「到!」山谷之間,撕心裂肺。
幫助整理遺物時,藍天救援隊隊友池翔發現,尹起賀的個人生活「一塌糊塗」,家裡除了救援裝備還是救援裝備,他賺的錢大部分都用在了公益上,讓自己過得那麼「糟」,卻把事做得那麼好。
尹起賀的世界裡,除了工作,就是救援,再無其他。如今落葉歸根,願英雄一路走好。
尹起賀在日記中寫道:「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命比天大。在短暫的一生中,我為了什麼,我做了什麼,那個藍色的夢還在。我還是我,我是尹起賀……考驗自己,挑戰自己,認真體驗自然與社會,及早發現人生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