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考狀元男多女少武漢荊州襄陽最「盛產」
兩位湖北狀元郎已成億萬富豪
楚天都市報訊 記者羅欣 高考結束,大眾期待放榜日,最關注的就是各省高考狀元的亮相。恢復高考38年來,我省高考狀元都出自哪些中學?他們最青睞哪些高校的哪些專業?職業成就如何?
前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2015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剖析1952年-2014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的相關動態。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獨家採訪到高考狀元的「湖北數據」,為你解讀我省歷年高考狀元的這一「明星」群體。
湖北男狀元比女狀元多與全國「陰盛陽衰」相反
艾瑞深研究院名譽院長蔣國華教授介紹,《2015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通過對1952-2014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的性別、姓名、就讀大學、就讀專業、畢業中學、班主任、所在城市和職業發展等情況展開調查統計分析,追蹤到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狀元3000多人,其中追蹤到的1952-2014年湖北省高考狀元近百人。
在2000-2014年全國的省級高考狀元中,從性別統計數據來看,「女漢子」壓倒「鬚眉男」,女性狀元攀升至52.65%,男狀元跌至47.35%。對比1999年之前的全國高考狀元性別比例,現今高考男女狀元比例嚴重失調,「陰盛陽衰」態勢不減。而我省2000—2014年的省級狀元中,男狀元所佔比例高達64.71%,女狀元僅佔35.29%。「湖北省高考狀元男女比例按人們傳統觀念相對合理,男性表現強勢,在高考狀元爭奪戰擔當『絕對主角』。與全國高考狀元呈現『陰盛陽衰』態勢截然不同,男性狀元比例僅比山西省略低。」蔣國華分析,根據高考改革趨勢,如果以後高考英語科目降為100分或改為社會化考試,女生在英語科目上的優勢被削弱,未來湖北省高考中男狀元可能會「獨霸高考」。
武漢、荊州和襄陽最盛產省高考狀元
楚天都市報記者了解到,若從恢復高考算起,38年來,仙桃中學最盛產高考狀元。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調查到的1977-2014年湖北省高考狀元中,仙桃中學培養的高考狀元人數最多,有9人。沙市中學、武漢外國語學校和襄陽四中各有6人,並列第2。全省各市州近30所中學出過狀元,既有大中城市的重點中學,也有縣區的普通中學。
不過,高考狀元畢業中學分布相對均衡的現狀逐漸改變。2000-2014年湖北省省級高考狀元,分布在全省12個地級以上城市,其中武漢市培養了11位高考狀元,為最多;荊州市和襄陽市各7人,並列第2。蔣國華指出,這說明優質師資、生源等近些年向武漢等大中城市集中,這些城市擁有較豐富的行政資源、教育資源、學生資源、社會資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湖北省各市州的『縣一中』都是當地人的驕傲啊,高考呈現出全面開花的勢態。」長江教育研究院專家張才生說,時至今日,市州重點高中「百花齊放」早已不再。現在,華師一附中等超級中學不斷在武漢、襄陽、荊州崛起,地區間教育資源的差距越拉越大。最明顯的差距,除了盛產狀元,還有遠高於其它地區的一本升學率。「產生一個高考狀元,也有太多偶然性。」不少高中老師坦言,身體狀態、臨場發揮、靈感、教師閱卷等,都可能影響狀元的產生。華師一附中一名老師說,學校全年級前50名的學生,都有可能成為高考狀元。除了紮實的功底之外,狀元的產生需要一定的運氣。
湖北狀元最愛北大青睞「吸金專業」
報告顯示,在調查到的1977-2014年湖北省高考狀元中,選擇就讀北京大學的高考狀元人數最多,高達33人;清華大學屈居第2,有17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6人,位居第3;武漢大學有5人,居第4;中國人民大學有2人,列第5;復旦大學有1人,居第6。上榜高校均是社會公認的中國十大名校。
此外,1977-2014年的湖北省高考狀元中,選擇就讀工商管理專業的高考狀元人數最多,有12人;選擇經濟學專業有10人,居第二;選擇北大元培試驗班有9人,居第三。前兩位的專業都是「吸金專業」。「哪個專業最受高考狀元青睞,首先表徵社會經濟發展對相應專業職業的需求和期待,其次也反映了一所大學本科專業的社會聲譽和核心競爭力。」蔣國華分析指出,對比上榜專業熱度和職業薪酬收入發現,恢復高考以來全國高考狀元就讀專業基本上是當時社會公認的最具競爭力、最賺錢的熱門專業。
職業成就明顯高於非狀元群體我省兩狀元成億萬富豪
報告顯示,中國各地區省級高考狀元中,完成大學本科學業後,選擇在國內就業或創業的人數比較少,大多數選擇出國留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美國、新加坡、英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是狀元的留學首選。
從職業分布和收入來看,狀元就業的行業領域分布較為廣泛;經濟收入和職業地位較高,大多從事「高薪職業」,多屬於各行業白領或金領階層。從職業成就來看,高考狀元職業發展的平均水平明顯高於非狀元群體的平均水平。
目前我國高考狀元在學術研究領域職業成就最高,出現數十位頂尖人才和領軍人才,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碩賢、雷嘯霖、李安民、陳建生等。在文學藝術創作領域,湧現出中國文學界的「諾貝爾獎」——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劉震雲、魯迅文學獎獲獎者盛瓊、中國當代文學學院獎獲得者張曼菱等著名作家。經商和從政不是高考狀元所長。
據介紹,在最新調查的1977-1999年湖北省高考狀元中,狀元職業類型較為多樣化,行業分布廣泛,大都在國內外的高等院校、金融證券、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工作較為體面、經濟收入較高,部分成為所在單位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高級技術人員,另有狀元成功自主創業成為億萬富豪企業家。
蔣國華教授分析指出,在全國狀元的整體調查中,昔日高考狀元在學術界、專業技術領域職業成就最高,經商、從政非高考狀元所長。但湖北省高考狀元職業發展成就較高,湧現出若干位「行業頂尖人才」和學術大家;經商成就突出,湧現出諸如上海百悅投資董事長張斌、深圳國揚通信董事長何立強等億萬富豪企業家,這在全國高考狀元中並不多見。
蔣國華表示,近年來該研究院編制的《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公布的數據和結論,被部分讀者「過度」解讀、錯誤引用、嚴重歪曲,社會上甚至出現「30 年全國各省高考狀元全軍覆沒」、「30年3300餘高考狀元的『悲慘下場』」等不當言論,這是不客觀的。社會對高考狀元的職業預期水平過高,但高考狀元進入職場後,成為出類拔萃的行業「頂尖人才」和「領軍人物」偏少,因此,高考狀元成才率大大低於社會預期。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王凌峰教授認為:作為一種人才測試手段,高考對於個體在中學階段的學習能力與專業知識掌握能力測評效度較高,但經商、從政需要的一些素質,現行高考還不能進行大面積有效的測評,因此高考狀元只是人生的一個學習階段性成果的總結,與未來職業成就有一定聯繫,但並沒有必然聯繫。社會各界可以關注高考狀元的職業發展,但需要給予高考狀元更多空間和時間,給予更多的寬容與理解,而不是妄加批評與指責。
湖北部分高考狀元職業狀況
年份 高考狀元 就讀大學 職業狀況
1957 毛經中 華中師範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
1977 王家新 武漢大學 曾獲中國當代文學學院獎、人民大學教授
1981 黃明 北京大學 美國康奈爾大學、長江商學院教授
1983 潘敏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4 何立強 中國科技大學 深圳國揚通信股份公司董事長,資產上億
1985 張斌 復旦大學 上海百悅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資產上億
1991 史強 中國科技大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研究員、百人計劃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