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裡有十句話,讀懂了就悟透了人生

2020-12-16 來平讀易

《道德經》五千言,洋洋灑灑,信手拈來,道的真義,答案自在其中。它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長期影響了人們的思想和生活,老子通過對世態人情的深徹洞察和深刻思索,點點滴滴積綻成了關於人性修養、處世哲學、治國之道軍事哲學、養生之道等的智慧之學。據聯合國統計《道德經》己翻譯成70餘種文字,傳播到120多個國家。

《道德經》一書中,有十句經典語言,讀懂了這十句,就悟透了人生。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己。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己。

天下人都知道美的存在,那是因為有醜陋與之對比而給人美的感覺。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與之對比而給人惡的感覺。

事物的發展和變化,都是在矛盾的對立中產生的。

2: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崇尚賢才與功名,人民就不會費盡心思爭名奪利,不去珍愛難得的財物,人民就不會去偷盜。

與其讓人民崇尚獎勵而爭得死去活來,還不如沒有獎勵制度,也避免了人民的爭鬥。

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初讀這句經典後,一時感到困惑、而又深感人生的不易。人心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才會逐漸頓悟這句話其中的精髓。

天與地是不講感情的,對待萬物都一視同仁,就如同對待祭祀用的稻草狗,任憑它自生自滅,聖人也是無所謂仁愛,對待百姓就如同對待祭祀用的稻草狗一樣憑他們自作自息。

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上善若水

最高的德行就像水一樣,水善於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爭。

「上善若水」四字,雖樸素但其所蘊涵著為人做事的最高等智慧,普通人值得用一生的時間去感悟。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了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了解自己才算聰明。

知人易,知己難。人都容易發現他人的缺點或不足,而對自身存在的諸多問題卻一無所之。

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生初始的一,初始的一又生出陰陽的二,陰陽二氣相交而生三,混合的三生萬物。

《易經》中講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兩兩重疊成64卦。以此內推可生成無數成卦。萬物、萬事以此而形成。

以上兩者道理如出一轍,只是殊途同歸罷了。

7: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過分珍惜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過於積斂財富就必定會招致更為慘重的損失。

生活中我們可能會更偏袒某類愛好,如愛好收藏字畫,但其後果是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以至於給人一種"不務正業"的不佳形象。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公雞一嗚天下白

聰明的智者不隨便說話,而到處說長論短的不是聰明的智者。

生活中真正有見識、有智慧的人通常是三緘其口,而只有那些毫無知識和頭腦的人才會誇誇其淡。且不知"公雞一嗚天下白,蟬叫一日無人理"的道理。

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災禍,幸福依傍在它的旁邊,幸福,災禍產藏伏在它裡面。

身邊發生的大小事情,不要只看表面現象,更要透過現象認清其內在本質,人才不會患得患失,從而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1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真實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

其實這句話前半句與「忠言逆耳難聽」,道理一樣。世人都愛聽到讚美、誇耀之言卻厭惡別人對自己批評,提出缺點,那怕是肺腑之言。

孔子說:巧言令色,鮮仁矣。

巧言令色的人往往輕溥不務實,一味追求外在的悅人而不去修養內心仁德。其實就是「美言不信"。

《道德經》中有很多為人處世的精髓,但縱觀全書,我認為以上十點,值得用時間去慢慢解讀、領悟,只有悟透了這其中的道理,人生之書才易讀懂。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生死悟透,現實看透,活得通透
    經過系統歸納總結,其實,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已給了我們一套參考答案,要想活得通透,前提是把生死悟透,關鍵是把現實看透!生死悟透在我看來,《道德經》第五十章,才是老子思想的精髓,或者說是全書的主旨!經文寫道:「出生入死。
  • 《道德經》說了什麼?其精髓就這6個字,悟透者受益匪淺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的聖人老子撰寫的一部著作,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其文意深奧,包含廣博,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都產生了深刻影響,被譽為萬經之王。可以說,能讀懂一部《道德經》,自身的智慧必定能有所增長,人生一定也能有很深刻的感悟。但《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文,想要讀懂可不簡單。相信許多人看完之後,依然是一臉迷茫。
  • 《道德經》:悟透這句話,好運已經不遠,往往福至心靈!
    在老子《道德經》之中,有這麼一句話: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這句話非常關鍵,可以這麼說,悟透這句話,好運已經不遠,往往福至心靈先解釋一下此句何意——想要做好學問,就必須不斷地增加自己的想法和認知;而若想成為與大道融合之人,則需要不斷地減去自己主觀上的思維分辨,完全隨順於自然法則,物來順應,無為而為。那麼,老子是否主張「歸零」?
  • 一本5000多字的《道德經》:讀懂經典4句話,才知人生真諦
    作為「央視名嘴」白巖鬆口中的「生命之書」,它只短短5126個字,就講透了在中國社會生存,受用一輩子的處事智慧。讓你讀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不過,在一位「嗜國學如命」的老靈魂眼裡,《道德經》的真正妙處,還遠不止於此。有人因為《道德經》找到人生目標。真正活得好的人,都「為而不爭」。他是黃向軍。
  • 《道德經》裡這3句話,領悟透了會受益,網友表示:學到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呢?作為中國人,如果還沒看過《道德經》,一定要抓緊時間去閱讀。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如今《道德經》的世界發行量已經超越了《聖經》。
  • 一本5000多字的《道德經》:讀懂了這經典4句話,才知人生真諦
    很多人認識他,可能是因為他在網上解讀《道德經》,已經有近500萬人觀看了。妙趣橫生,又突然讓人醍醐灌頂的風格,讓一眾網友親切地稱他國學怪才、說書大咖。黃向軍家裡滿滿當當的藏書不過,在成為「怪才」之前,他也只是小城裡,一個書痴罷了。
  • 老子《道德經》中的這2個「道」,你若能悟透一個,也不是一般人
    魯迅先生說:「不讀《道德經》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因此,我們即使再忙,也要抽空讀一讀《道德經》,學習借鑑古人的大智慧。但我們又該如何讀懂《道德經》呢?其實,老子在《道德經》中主要闡述了2個「道」,我們若能悟透這2個道,也就讀懂了《道德經》。你若能悟透其中一個,也不是一般人!
  • 竹間文化:淺析道德經 悟人生真理
    喻婧:淺析道德經 悟人生真理喻婧分享《道德經》 《道德經》極具學習價值的中華文明瑰寶。 《道德經》真義運載著人生經歷,體悟道家生命智慧。悟出中國文化的核心——道。 回歸源流,讀懂《道德經》原文本 義,反思20大中西方思想主題。在激烈競爭的時代,你我或許也在人與人的爭鬥和輸贏之中疲憊而困惑。
  • 《道德經》全篇最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的人生智慧
    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一、道生萬物道是生養萬物的本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的《道德經》厲害之處在於只有區區5000字,但是字字都有深奧的含義,讀懂就能受用一生,不論是在人際交往中,還是在職場生涯,多讀讀《道德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自身,道路能走的更加順暢。
  • 《道德經》中有「4大天規」闡明了天道,悟透才可能做到避禍求福
    《道德經》中有「4大天規」闡明了天道,悟透才可能做到避禍求福人行走於世間,無論你本事多大、手段多強,都不能逆天而行。順應天規,通達順遂;不應天規,早晚吃虧。其實,早在千年前,老子就堪破了天規。《道德經》中的「天道」其實就是自然規律、自然法則,學習《道德經》,就是從古代先哲那裡,學習人生智慧,感悟成功之道。
  • 道德經:何為天道?其實就是「四大天規」!悟透了趨福避禍
    道德經:何為天道?其實就是「四大天規」!悟透了趨福避禍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好與興趣是學習的內在驅動力,《道德經》是一首思想與內涵極其豐富的「哲學詩.《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老子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主要論述「道」與「德」之義。因其內容覆蓋範圍較廣、文本內涵較為深奧,所以有著萬經之王的美稱,在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多個領域影響深遠。
  • 《道德經》:做人,悟透這一天規,人生少有災禍,福氣不請自來!
    做人,悟透「老子」的這一天規,人生少有災禍,福氣也會不請自來,這一天規出自《道德經》第五章,原文只有八個字:「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老子因為主張「無為」,所以也主張「無言」。需要指出的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講的「多言數窮」,並不是讓人不說話,而是要人在不該說時可以不說或少說,這樣才能在該說的時候盡興地說。「少言數中」,就是少說話可以從容應對。很多人平時沉默寡言,關鍵時候不說則已,說則語驚四座,起到關鍵作用,這無疑是值得肯定的高情商行為。舌頭是一把雙刃劍,是人之利器,也是人之禍害。
  • 《道德經》:4句話,17個字;悟透了,做個明白人
    在這個問題上,《道德經》也有明確的闡述,其中的四句話,是四個觀念,看懂了,悟透了,就能看清自己,知道如何戰勝自己,做個明白人。「知和曰常」「和」是調合的意思;「常」即不可違逆的常識,規律。這句話的意思,用現代的話說,知道了陰陽調和,才稱得上是懂得了常識和規律;弄懂這個觀念,對我們非常重要。
  • 《道德經》10句話,讀懂人生職場智慧,看透人情世故
    《道德經》相傳為春秋時期李耳所做。因其發白如雪,尊其為「老子」。老子是先秦諸子分家之前的著作,涉及修身治國,用兵養生等領域。《道德經》對後世文化、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方面有著很深刻的影響。《道德經》10句話,讀懂人生職場智慧,看透人情世故。
  • 老子:《道德經》裡三句話,讓你悟透「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
    《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威爾·杜蘭特博士曾經說過:假如我們把世界上每一本書都燒掉只留一部,那應該就是《老子道德經》。它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道德經》作為道學的本源,其涵蓋萬物之源、自然之律、為人之術、修身之道,可稱中華文化寶典,是「千經之王」。簡簡單單的三句話,足以讓我們受益終生。福生無量!
  • 《道德經》:探索10年功,悟透3分鐘!
    1一陰一陽,之謂道喜歡看老子的《道德經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有句話說得好,這個世界,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一切皆流,萬物皆動。所有的一切,都沿著「道」這個規律,循環往復,運動變化。而道的運動,常常是微妙、柔弱的。就像四季輪迴,銜接得天衣無縫。事物的潛變,不動聲色;不知不覺間,滄海桑田。
  • 《道德經》讀懂這三句話,人生往往會更順遂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它講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放在當代社會也是適用的。讀懂了其中的一些話,我們的人生也會更順遂。
  • 45歲前,一定要逼自己讀懂《道德經》
    這才有了後來,他對於《道德經》別具一格的解讀。在傅佩榮看來,人這輩子所需的所有智慧,《道德經》早都講透了。《道德經》,就讀懂了高級的為人處世之道:「夫唯不爭,故無尤」,隨和的人就像水,看上去柔軟,卻隱藏著無窮的力量,做人隨和,說話做事給別人留餘地。
  • 《道德經》裡的玄妙智慧,讀懂受益終生
    所以,我今天要推薦你讀一讀曾仕強教授《道德經的玄妙》,看一個學貫中西、融古通今的杖朝老者對《道德經》的犀利解讀,領悟《道德經》裡的玄妙智慧,你將收穫小到做人做事、養生延年,大到治理國家、人道天機受用終生的智慧寶藏。
  • 從《道德經》悟人生大道(一)
    >今天我們開始講《道德經》,這本書據說在世界範圍內發行量僅次於聖經,足以見得《道德經》的巨大影響力。《道德經》比較獨特的一點在於它屬於全方位的著作,不論是哪個角度看都很系統。在中國歷史上很多的皇帝都為《道德經》做過註解,例如亡國之君宋徽宗、唐玄宗。從文學的角度也有非常多的文人為《道德經》做過註解,例如蘇轍。作為道家之言,《道德經》跟兵家的運用上有許多相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