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女之心也是人皆有之,但是不同的時代對於美的標準卻並不一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古今對於胖瘦這件事的看法,相比之下,古人都喜歡豐腴美人,今人卻一個個喊著要減肥,老一輩的人對此很不解:瘦又什麼好的,一陣風就給你刮跑了,還減肥?
是什麼塑造了古今這種對胖瘦的審美差異呢?簡單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健康。在古代胖是健康的象徵,在現在胖是不健康的象徵。我們這個民族長期由飢餓的記憶,因為我們是一個農耕大國,靠天吃飯,有時候風不調雨不順,大家就得餓肚子,所以胖才是健康的,瘦則和飢餓聯繫在一起。而到了現代,物質條件非常好,各種雞鴨魚肉供應不斷,常常容易吃成「三高患者」。
第二,還是和物質生活有關,在古代,胖瘦這件事常常和一個人的生活處境掛鈎,有錢人大魚大肉,吃得白白胖胖,這叫「富態」,而生活困難的人,一天三頓都吃不飽,自然瘦弱。胖瘦這件事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外觀的審美了,還代表了一個人的生活狀況,看到豐腴一點的人,我們就回聯想到生活富足,看見瘦子則想到饑荒、災民。而現在呢?胖是不健康,是放縱自己,而瘦則成了飲食規律、能自律、會克制的表現,前者令人擔憂,後者則是一種生活美德。
第三,搭配穿衣。古人的衣服寬袍博袖,遮蓋住了身體的輪廓,只有胖一點的人才能撐起來,瘦人穿上之後會顯得有些松垮。而今人的各種服裝款式都很多,突出一個顯示身材,如果你胖了就不能穿漏臍裝,超短裙,而瘦人啥都能穿。
第四,明星效應。很多女明星都是瘦成一道閃電,這其實是職業性質使然,如前面說的,她們要節制,要健康,要穿各種各樣顯示身材的衣服,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她們常常要在長方形的電視或者手機屏幕上展示自己,長方形的屏幕本來就容易讓人顯得胖一些,一個瘦人上電視看起了可能正好,一個正常人上去可能就顯胖了。所以人們常常說一句話:哇,你真人比電視上瘦一些。其實這並不是瘦了,而是視覺在屏幕上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