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節目組追問,她不僅犀利指出其中的年齡歧視,更懟了當代人脆弱的愛情觀:「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大家看見哪一對情侶分手了,哪一對夫妻離婚了,就說我又不相信愛情了,看到誰又結婚說,我又相信愛情了。」
文 | 依琳
我20歲的時候,會是為父母活著;
30歲的時候,我會覺得我為孩子活著;
40歲以後,我是為自己活著的。
因為最終你自己活得高興,
你的父母才會高興,你的孩子才會高興,你身邊的人才會高興。
說這話時,44歲的馬伊琍正盤腿坐在沙發上,右手邊桌上幾株玫瑰開得潔白熱烈。
她語調平和,眼神堅定而帶光,一字一句說進人心裡。
沒想到,一番驚濤駭浪席捲之後,她竟然能如此清醒而從容。
2014年,「好男人」文章被爆在她孕期出軌,猝不及防成為當年娛樂圈最勁爆的醜聞。
不曾想,這個被稱為「司令」的女人,風口浪尖以一句「且行且珍惜」吞下所有委屈和嘲諷。
委實不像她以往的風格。
5年後,當公眾慢慢淡忘,一切步入正軌,她又悄悄扔下離婚炸彈,「往後,各生歡喜」。
這中間,馬伊琍到底經歷了什麼?
離婚以後,是否還期待再次走進柴米油鹽醬醋茶裡?
不止是她姐,網上有無數人想知道她的狀態,探聽她對愛情、婚姻的看法。
直到前兩天馬伊琍出現在《女人30+》裡,一個完全脫胎換骨的她回來了。
去他脆弱的愛情觀,我永遠擁有愛的權利!
「現階段,還會期待愛情嗎?」
節目組果然會問,一上來就很懂撬動大眾最嗨、最著急挖掘的那個點。
馬伊琍的回答也十分乾脆,態度不閃不躲,直面真實:
當然了。
你問這個問題,就有一種對年齡的歧視感。
難道我們不能有嗎?這個問題我覺得都不用問,永遠擁有愛的權利,永遠擁有。
原本以為,經歷這麼大變故的女人,多少會對愛情有些遲疑,甚至失望或幻滅的。
沒想到她不光坦誠回答,還爆料了兩個女兒的態度。
「跟女兒,這些話題一直都在討論的。
我大女兒的要求就是,媽媽,你一定要找個很帥的。
我小女兒的要求是,寵你的。」
說真的,很難想像,這真實發生在離婚不久的女明星身上。
也結結實實從側面證明,這些年就算輿論飛刀子,她也把身後兩個孩子保護得很好,很陽光健康。
印象中的馬伊琍,氣場強大,自信篤定,永遠清楚自己要什麼。
同時,身上也烙印著傳統女性賢良淑德的影子,為丈夫、為孩子付出太多。
讓人心疼,讓人忍不住希望命運對她再好一點,再寬容一點。
只是這一次,面對節目組追問,她不僅犀利指出其中的年齡歧視,更懟了當代人脆弱的愛情觀——
「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大家看見哪一對情侶分手了,哪一對夫妻離婚了,就說我又不相信愛情了,看到誰又結婚說,我又相信愛情了。
怎麼可以活得這麼盲從?這麼沒有自己的想法?
你的愛需要別人給你支持嗎?」
此言一出,出乎意料,但的的確確懟得漂亮!
卵子只是一顆卵子,不必非得成為受精卵
採訪過程中,馬伊琍說了這樣一席話,瞬間出了圈。
跟朋友們正吃著飯,她突然想起來,之前看過產科大夫的一個科普貼。
她說,女性排卵的時候,如果卵子沒有完成受孕的任務,就會隨經血一起排出。
那表示卵子它哭了。
當時她就覺得,「卵子它有這麼高的使命,懷孕是一件挺重要的事」。
可後來她發現,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一顆受精卵,它可以只做一顆卵子。
就像女性的價值,並不是為了成為母親一樣,她完全可以是為了自己。
「讓那顆卵子成為它自己,不要賦予它過多的使命」。
聽完這番感悟,我簡直想舉雙手為她鼓掌爆燈。
你們一定也聽到過不少,諸如「不生孩子的女人不完整」、「不結婚的女人不正常」之類的言論吧。
不知為什麼,「結婚生子」明明是很私人的決定,如今卻成了衡量一個女人成功失敗的標準,成了規定時間內必須要完成的KPI。
前段時間,41歲的秦嵐在接受訪問時,也聊到自己被催婚催育的經歷。
大概是不堪其擾,忍無可忍的她大聲放話反駁——
「說人不結婚就是不想負責任,我覺得很奇怪,為了結婚而結婚才是不負責任吧?
還有人說生孩子是女人的義務,我想說,我的子宮使不使用,關你什麼事?」
這是我第一次見溫柔的「山風姐姐」態度強硬,霸氣去「剛」跑偏已久的婚育輿論。
而類似的困擾,在女明星身上已經屢見不鮮。
再往前數,「最美小龍女」李若彤女神,有顏有身材,有錢有空閒,時間在她身上仿佛靜止了一樣。
她經常在微博上發健身、美食、護膚動態,分享秘訣,傳遞快樂,悠閒得像個小仙女。
可以看出,如今54歲的她已然在風雨洗禮下,被歲月賦予看透凡塵的熟女智慧,活得優雅從容,生機勃勃。
然而,在她的微博評論、私信裡,卻是另一種畫風。
來自四海八荒的網友,每天都有人提出質疑:你為什麼還不結婚?
在這之前,「孔雀精靈」楊麗萍因為不生孩子也被嘲上熱搜。
明明人家有超凡脫俗驚豔世界的「神仙舞姿」不去欣賞,偏偏大言不慚地瘋狂叫囂:
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
他們憂心忡忡地大膽臆測,即便現在她再美麗優秀,拿過再多獎牌,得到再多滔滔不絕的讚譽……
將來也經受不住歲月摧殘,晚年必將孤獨終老。
說實話,我都被氣笑了。
面對燕雀對鴻鵠如此悲天憫人的「關心」,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先同情誰才好。
做個幸福的母親當然是很好,可這怎麼就意味著,不結婚生子就一定晚景悽涼?!
來這世上一趟,有人是為了傳宗接代延續生命,就有人單純是為了,「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
人家是吃你家大米了,還是喝你家水了?可真有閒心。
忽然想起之前,一位母親跟女兒的對話。
女兒問,不結婚生子可以嗎?
媽媽說:「如果外面煙花四起,街坊鄰居飯香四溢,大街上一家人手牽手出行,你能忍住不哭就行。」
她沒有咄咄逼人,用自認為對的價值觀去綁架女兒意志,而是陳述其中利害,尊重最終選擇。
你看,結婚生子是人生選擇項,不是必選項。
即便是最親近的人,能做的僅僅也只是告知而已。
私以為,這才是現代多元社會,對所有成熟女性最值得力贊的態度。
當媽以後,你變成什麼樣了?
《三十而已》裡,你們一定還記得,即將為人母的鐘曉芹,向好閨蜜顧佳來取經吧。
作為過來人,顧佳語重心長地告訴她,出月子那天自己就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
當媽之後,原來的世界完全變了。
你會比任何時候都軟弱,
因為你希望這個世界,能對你的孩子寬容一點;
但你也得任何時候都強,
無論是委曲求全還是武力求和,你都不希望任何一點傷害落在你孩子身上;
你還會雷打不動地堅持健身,因為你害怕病,更害怕死;
然後就是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因為你得趕上娃碎鈔的速度。
而在現實生活裡,更多媽媽們或主動或被動,承擔起洗衣、做飯、看孩子的任務。
她們與奶粉尿布打掃衛生交手,警惕老公與婆婆在帶娃路上掣肘,拼盡精力與熱情。
「成為媽媽以後,自己的變化大嗎?」
面對這個問題,被公認為「好媽媽」的馬伊琍卻表示,這些多年我一直都在學習中。
除了在吃喝拉撒上學做全能媽媽,馬伊琍的心態也一直調整著,變化著。
剛開始,她也會對孩子某些叛逆看不慣,「聽上去就拽拽的,很牛的樣子」。
後來,她慢慢能夠接受,尊重每個人都有自我表達的意願。
在不斷修煉與反思中,馬伊琍對著鏡頭,給所有家長說了這樣一段話——
「其實父母有時候那種掌控,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
後來就知道,孩子是孩子自己。
沒有一個人願意成為,別人的什麼什麼什麼。
你的父母也好,孩子也好,跟他自己愛的人一起去生活了。
你還要依賴誰嗎?
就是自己,每個人最終都是孤獨的。」
從沒想過,多次為女性、兒童權益及時發聲,凡事親力親為、堅持母乳餵養15個月不斷奶的馬伊琍,竟然坦然將自己與孩子的人生分離開來。
說真的,這樣的她真是活得太清醒,太深刻自知了。
「每個人最終都是孤獨的。不就是跟自己的孤獨學會相處?
我們一生就是在學習這樣的能力」。
越活你越會發現,人生就是在不斷做減法的過程:
欲望越來越少,羈絆越來越少,內心最終的安寧,從來都只關乎自己一個人。
別怕,任何時候你都能按自己喜歡的樣子活
去年,馬伊琍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結束了11年的婚姻,恢復了單身身份。
雖然社會總喜歡把離婚的中年女人塑造成弱者,放在食物鏈最底端,打壓與剝削其價值。
可她從沒把離婚和中年當成障礙。
「你們為什麼要做女人30+呢?我覺得40歲才是最有話題的」。
她興高採烈地跟一群閨蜜吃飯,跟工作人員開會、商討工作事宜,一切井然有序,生機勃勃。
在First電影節創投會中,馬伊琍還點評《愛情神話》,很少有人把目光著力於離婚之後的人生。
「我們在任何年齡,都有權利追求愛情,談自己的欲望、談性。」
那一刻,周圍掌聲雷鳴。
是對所有人的希冀祝願,也是對往後馬伊琍的人生恰當的註解。
如今,看到神採飛揚有觀點、有態度的馬伊琍,我相信她是真的從泥潭裡走出來了。
儘管離婚那段時間曾讓她很疲憊,體會到墜入谷底的滋味,卻依然感謝以往種種經歷,好的壞的,悉數盡收。
前半生,她執著於瘋狂去愛,去給予,演繹一場轟轟烈烈;
後半生,她決定瀟灑放手,成全自己,裂縫中打碎重新生長。
緣來就惜緣,緣去就惜己。
真不愧是赫赫有名的,大女人「馬司令」。
如今,看著44歲穿著紅裙子熱情飛舞明媚張揚的她,我忽然覺得,年齡和離婚對漫長的人生來說,或許真不是個事。
人生路上,誰還不踩幾個坑,摔幾個跟頭?跨過去了,就是成長。
衷心希望屏幕前的你,無論任何年紀,都有這樣一份經得起重來的雲淡風輕。
別怕,就算天塌了,至少我們還可以依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