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報告:市場化經營機制不斷健全 國企活力動力明顯增強

2020-12-15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是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提出了如下目標:優勝劣汰、經營自主靈活、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機制更加完善。

5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國有企業的市場化運行機制更加完善,運行的質量、效率,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也不斷提升。

職業經理人制度落地

建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分類分層管理制度,是國有企業與市場化機制對接的重點之一。《指導意見》也提出了「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實行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推行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明確責任、權利、義務,嚴格任期管理和目標考核」等一系列要求。

根據上述要求,2015年,國務院國資委在新興際華、中國節能、國藥集團、寶鋼開展了由董事會選聘和管理經理層的改革試點工作。被選聘的經理層人員,均依法與企業建立了契約關係,約定了聘期、業績目標等責權利和解聘條件,促進了企業領導人員向分類分層管理轉變。其中,新興際華包括總經理在內的經理層全部由董事會選聘和管理。新興際華與選聘的總經理籤訂了《高級管理人員聘書》和《經營業績考核責任書》,並實行了《總經理業績考核辦法》和《總經理薪酬管理辦法》,對職業經理人制度進行了積極探索。

也是在2015年,招商局在招商輪船、招商港口、招商金融、招商蛇口、招商物流等10家二級公司實施了市場化全球公開招聘核心主管,2017年上半年又完成仁和人壽等4家公司領導班子部分崗位市場化選聘。

2016年,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將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開展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試點、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列入「十項改革試點」加以推進。

2016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關於開展落實中央企業董事會職權試點工作的意見》,對落實經理層成員選聘權提出了明確要求,將對經理層成員契約化管理、推行職業經理人等改革試點推到了更高階段。

五年來,共有5家中央企業集團公司開展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試點、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40家中央企業制定了職業經理人相關制度,977戶子企業共選聘職業經理人4374人,各地有95家省屬一級企業開展職業經理人市場化選聘。在相關政策指引下,國有企業在不同領域、不同範圍開展了試點,並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招商局所屬遼港集團大連港45萬噸原油碼頭。

激勵「工具箱」更豐富

國有企業收入分配製度是我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基本分配製度的主要實現形式之一,關係國有企業健康發展和國有企業職工切身利益。

2014年11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深化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通過此次改革,建立了國有企業負責人新的薪酬結構及決定機制。《指導意見》也要求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定薪酬分配。2016年11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要求完善國有企業對科研人員的中長期激勵機制。

經過前期實踐,目前國有企業激勵「工具箱」中的品種已較為豐富,包括企業負責人任期激勵、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等。各種激勵手段,對管理、技術、資本、知識等要素各有側重,可供不同類型、不同戰略、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價值導向的企業自由選擇。

比如,中交集團在房地產板塊推行市場化選聘、市場化薪酬的試點改革,研究制定關於高端緊缺人才的協議薪酬制度,並健全差異化的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機制,嚴格執行薪酬與績效掛鈎辦法,切實做到收入能高能低。

中國電子、武漢郵科院等企業控股的16家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中航工業、國家電網、中國能建、中國鐵建等企業實施科技型子企業分紅激勵,企業內生活力進一步激發。

完善激勵機制、激發企業活力是黨中央關於國企改革的重要方針,是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迫切任務。五年來,國企激勵機制相關政策陸續出臺,企業改革持續深化,激勵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國資委出臺《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根據企業不同功能定位實施工資總額分類管理的政策措施,採取多種方式加快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45家中央企業控股的91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24家中央企業所屬科技型子企業的104個激勵方案正在實施。國企初步建立了與企業負責人選任方式相匹配、與經營業績相掛鈎、與功能定位相適應的差異化薪酬體系。

下一步,國資委將繼續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指導國有企業建立和完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激勵機制,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市場化用工制度實現新突破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制度,真正形成企業各類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的合理流動機制」,為新時期國有企業勞動用工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按照《指導意見》的要求,國有企業突出市場化用工、契約化管理,在建立健全「能進能出」用工制度方面作出了大量探索。包括全面實施公開招聘制度,依法規範各類用工形式,強化勞動合同對職工能進能出的作用,妥善安置企業富餘人員等。

中化集團樹立起以市場為導向的高績效文化,讓績效評價體系成為幹部員工的「賽馬場」。通過推行全員績效管理,中化集團實現了嚴格的等級強制分布:C類要處罰、D類要淘汰,保持隊伍活力。對於關鍵崗位人員,中化集團更是建立起了「基於評價的退出機制」,優勝劣汰,幹部能上能下成為常態。

中國寶武把勞動用工專項改革與人事效率提升相結合,按照人事效率年均提升不低於8%的目標,堅持公開選拔,優化機制,並要求總部部門率先瘦身。同時,中國寶武要求所屬企業以《勞動合同法》為依據,強化崗位績效與合同管理,積極穩妥開拓員工轉型渠道,探索新形勢下的員工市場化退出方式。

目前,國有企業用工制度改革已取得長足進展,基本完成了從計劃用工向市場用工、固定用工制到勞動合同制的轉變,實現了與勞動力市場的接軌。未來,國有企業還將進一步深化改革,打破身份差別,嚴把入口,暢通出口,進一步健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勞動用工制度。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提出,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要切實推進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契約化管理,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完善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統籌運用各類中長期激勵政策,加快推進三項制度改革,以更加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激發活力、增強動力。(《國資報告》記者 原詩萌)

【責任編輯:趙藝涵】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 國資國企改革的邏輯框架
    會議聽取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於政府工作的報告。「抓行動,見成效」將成為今年改革的關鍵詞。報告提出,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完善國資監管體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剝離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國企要聚焦主責主業,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提高核心競爭力。這是史上相關內容描述最短的一次,只有90個字,去年是186字。
  • 廣西全力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提質增速
    「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了今年國資國企改革的總體目標。3年來,廣西國資國企改革工作不斷跨越前進,從最初的「推進」,到次年的「加快」,再到今年的「提升」,令人真切感受到,國資國企改革務實篤行,縱深推進,由「提速」向「提質」轉變。
  • 【國資國企改革樣本⑧】中國電信翼支付:以「混資本」促「改機制...
    編者按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和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分別在大連、廣州兩地召開深化東北地區國資國企改革和「雙百行動」現場推進會,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大決策部署,總結交流國資國企改革的好經驗、好做法。
  • 國資報告:2018年度國資國企十大關鍵詞發布
    過去的2018年,一些關於國資國企的詞彙頻頻出現。《國資報告》聯合今日頭條、國資委網站、國資小新,從「兩微一端」和網絡大數據種篩選出年度國資國企十大關鍵詞。這些熱詞勾勒出新聞熱點,體現出改革動態,反映出發展變化。
  • 激發發展新活力——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看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市場主體有活力,經濟社會發展才有充沛動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這為激發國有企業活力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 綠地新一輪深度混改揭幕 再樹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新標杆
    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表示,這是上海按照黨中央要求,推進國資國企綜合性改革、加速新一階段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充分顯示了因地制宜、量體裁衣的改革新思路。通過給上市公司引入新的優秀戰略股東,支持企業進一步提高市場化程度,提升經營管理自由度,加速改革活力全面釋放。
  • 即墨國企發展動力從何而來?
    在即墨,黨的建設催生發展活力,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亮點紛呈,初步形成以改革強黨建、以黨建促改革、統籌推進國企國資改革發展的局面。釋放動力活力精準式改革推進有序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難在深化。即墨區堅持問題導向,直面「痛點」,克服「難點」,激活「亮點」,國資國企加快改革落地見效。效率不高怎麼管理?
  • 深化國企改革可從五方面發力
    經過多輪國企改革的實踐積累,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為新時代國企改革提供了系統的頂層設計,已經梳理出國資委管資本、投資公司管股權、混合所有制管機制的改革思路。隨著今年6月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審議通過,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全面啟動,這將促進國資國企改革迸發新活力,對持續推進提質增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 【國企足跡•印象2017】國企國資十大關鍵詞
    五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全面深化,重點難點問題取得重大突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國有企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國資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監督針對性有效性進一步增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全面加強,黨建工作深入推進。 與以往相比,本次國企國資改革少了些許的喧囂,似靜水流深,經過幾年的積累與沉澱,在2017年呈現出諸多新變化與新特點。
  • 在改革中做強做優做大國企 即墨國企發展動力從何而來?
    在即墨,黨的建設催生發展活力,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亮點紛呈,初步形成以改革強黨建、以黨建促改革、統籌推進國企國資改革發展的局面。釋放動力活力精準式改革推進有序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難在深化。即墨區堅持問題導向,直面「痛點」,克服「難點」,激活「亮點」,國資國企加快改革落地見效。
  • 三年行動將啟 國企混改政策打造「升級版」
    建議國企混改擴面升級的同時,要以「混」促「改」,同時探索實施更加靈活高效的監管制度,真正激發國有企業內生活力。 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不斷在開放中成長、在改革中壯大,有效發揮了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作用。當前,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國企改革攻堅任務更重、形勢更複雜。 「越是困難挑戰大,越要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
  • 切實學懂弄通做實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不斷開創國資國企工作新局面
    、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不斷開創國資國企工作新局面。 會議強調,要深思篤行、融會貫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國資國企各項工作。;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重要論述,大力實施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加快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激發企業主體活力,著力提升國資國企改革綜合成效,以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擴大對外開放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論述,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論述,增強憂患意識,提升防範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
  • 萬科、信達財險、天音控股新劃歸深圳市屬國資國企
    會議首先舉行了直管企業負責人2017年經營業績責任書籤訂儀式,深圳市國資委主任彭海斌與25家企業負責人籤訂了2017年經營業績責任書。2017年直管企業經營業績考核指標的下達和企業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的籤訂,標誌著各直管企業在服務民生、戰略布局、國企改革和創新驅動等方面的具體目標正式確定,為深圳市屬國企2017年度各項工作明確了任務、確立了方向。
  • 「混」出新機制 「改」出新活力——東北製藥深化國企混合所有制...
    新華社瀋陽10月26日電題:「混」出新機制 「改」出新活力——東北製藥深化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觀察新華社記者張非非、石慶偉具有70多年歷史的老國企東北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一年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全力推進建立現代企業治理體系和模式,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活力,實現了企業效益、上繳利稅和職工收入的大幅度增長
  • 《改革樣本: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案例集》新書發布
    國資委改革辦有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發揮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的示範引領作用,《改革樣本: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案例集》由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擔任編委會主任,國資委改革辦會同新聞中心和國資報告雜誌編輯部,在各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委的大力支持下組織完成編寫,並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公開發行。
  • 上海國盛集團:在新徵程上鑄就國資運營平臺新輝煌
    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增強了上海國資對重要持牌金融機構的控制力和影響力。配合上海國企重大資產重組、參與上市定增項目,加強了國企股權紐帶關係。拓展國資運營業務,設立集團海外公司,助力國資國企參與國際化競爭。七是產業投資聚焦重點。
  • 國企公開課 | 中國寶武陳德榮為學子講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5月21日,中國寶武與上海復旦大學聯合舉辦「領導幹部上講臺」國企公開課上海復旦大學專場報告會,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作了「堅守初心使命,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主題報告。專場報告共分三個部分。一、我國的鋼鐵工業。陳德榮強調,百餘年的中國鋼鐵工業史,正是我們民族艱苦卓絕、不屈不撓奮鬥歷程的印證和寫照。
  • 國資改革重磅文件:實行清單管理 分類開展授權放權
    [《方案》的出臺,使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更為豐富,有利於構建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界定了政府的權力邊界和行為邊界,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幹預,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創造力和市場競爭力。]國資改革重磅文件出臺。
  • 「效益增工資增、效益降工資降」 北京市全面部署國企工資決定機制...
    央廣網北京3月10日消息(記者劉一荻)記者從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為增強國有企業內在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今年北京市全面啟動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北京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北京市國有企業逐步健全壯大,但在工資分配領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突出表現為工資決定機制比較僵化、掛鈎指標比較單一、企業功能定位體現不夠、工資分配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問題,一些關鍵崗位、重要崗位、技術崗位的職工薪酬低於市場價位,存在平均主義和大鍋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