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朝陽市依靠產業挑大梁,帶動17.5萬貧困人口脫貧 增收有項目...

2020-12-12 國際在線

核心閱讀

近年來,遼寧省朝陽市實施各類產業扶貧項目,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投放扶貧貸款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建設標準化扶貧工廠實現家門口就業,完善產業體系拓寬老鄉增收渠道……隨著一項項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地,如今,朝陽市已經實現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662個貧困村銷號、17.5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6.9%下降到0.28%。

「多虧黨的好政策,讓咱過上了好日子,現如今腰包鼓了,咱精神頭也更足了!」 在遼寧省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公營子鎮南山村,72歲的李鳳芝老人高興地告訴記者,「咱們村光伏發電有補貼,養牛能給貸款,家門口就能到廠子去打工,這些收入全加上能有1萬多塊呢。」

朝陽市地處遼寧西部,全市5個縣(市)都是省裡的扶貧重點縣,佔全省的1/3,貧困人口則佔了全省的1/5。作為遼寧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5年來,朝陽市累計實施扶貧農場、光伏發電、特色種植、畜牧養殖、扶貧果園等產業項目2063個,直接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每個縣區都形成了2—3個特色鮮明的產業扶貧模式,每個貧困戶都有兩個以上項目覆蓋,確保貧困戶有增收項目,貧困人口有脫貧致富門路。

扶貧產業促增收

提供貸款幫起步

「咱家以前一直也沒貸過款。鎮裡的幹部說貸款沒啥風險,年終還能有分紅,一開始確實有點不信。」48歲的劉忠香是朝陽市北票市北塔鎮翟家營村人。之前,為給患有惡性腫瘤的丈夫治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家裡還有兩個孩子正在上學。2018年丈夫因病去世,母子三人相依為命。

「1+4」產業扶貧項目,又讓她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銀行提供給她5萬元貸款,這些錢作為股份分別投入不同的合作社,政府給貧困戶做擔保,前兩年政府負責貸款利息,後三年企業償還利息。期滿後還替貧困戶償還本金,貧困戶一點風險都沒有。」北塔鎮扶貧項目負責人侯志華告訴記者。

侯志華所說的,正是北票市「1+4」精準扶貧模式的一個縮影。「1」是指政府做好引導,「4」是指參與運行的扶貧企業、金融機構、專業合作社和貧困戶。「具體而言,就是政府設立扶貧風險補償基金,金融機構投放農戶扶貧貸款,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利用信貸資金投資入股,企業按農戶投資額的10%分紅,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負責北票市扶貧工作的市委常委韓玉波告訴記者。

「加入德彥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每年分紅1000元;加入德寶蔬菜種植合作社,每年分紅500元;享受宏發種雞資產收益分配1800元,而且合同上寫得清清楚楚,利息和本金都不用咱負責。」劉忠香耐心地算著自己的收入。在政府的幫助下,劉忠香又抽出一部分貸款購買了40隻羊,在她的細心照料下,目前已繁育了82隻,「今年我們家的增收有保障。」劉忠香說。

截至目前,北票市對開展「1+4」產業扶貧模式的企業投入貸款11280萬元,累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76萬戶,覆蓋面達97.78%。

車間建在村裡頭

顧家賺錢兩不誤

在朝陽市龍城區聯合鎮北臺子村,貧困戶劉玉學正在將剛剛加工好的衣服打包裝袋,準備運往全國各地。北臺子村依託服裝加工產業建設扶貧車間,30餘名貧困人口在這裡打工。「自從來到工廠,每月收入都有2800元左右,同時還能照顧上學的孩子,真是一舉兩得。」劉玉學笑著說。

龍城區充分利用村閒置校舍、集體建設用地,建設了17個標準化扶貧工廠,涵蓋服裝加工、倉儲物流、種子晾曬、項目孵化、技術培訓等門類,實現送項目到鎮、送就業到戶、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使貧困戶「離土不離家、進廠不進城」。

「扶貧工廠在推動農村閒散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有效引導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實現了多方共贏的效果。」龍城區扶貧開發局局長劉立東說,上能顧老、下能顧小,掙錢顧家兩不誤。

為了確保貧困戶的收益,龍城區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免費培訓,並吸納他們進入工廠,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則用工廠的收益進行分紅,使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貧困家庭一人就業,往往就能全家脫貧。實施工廠化扶貧,對貧困人口來說,不僅是『輸血』,更是『造血』。目前扶貧車間共帶動510戶109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增收,從根源上避免邊脫貧、邊返貧的現象。」劉立東告訴記者。

產業發展成體系

老鄉增收渠道多

「以前種莊稼,都是靠天吃飯,收成多少老天爺說了算,價格高低小商販說了算。現在從選種、管理、收割、加工、銷售,都有保障。咱家這些地每年能有5000元左右收入,加上我在產業園打工的3000元收入,跟以前的生活真是有了天壤之別。」在朝陽市建平縣朱碌科鎮雜糧產業園,北老爺廟村村民畢桂芹興奮地說。前些年,畢桂芹的愛人因車禍去世,只留下一雙兒女,一家人全靠種地為生。

「現在,共有600多戶農戶加入雜糧產業園,其中貧困戶102戶。產業園用統一種植、統一收購的方式經營,今年無償為貧困戶提供了7萬多元的種子、化肥,再以高於市場0.1元的價格進行回收。」朱碌科鎮黨委書記崔世忠介紹。

通過扶貧產業園建設,朱碌科鎮形成了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條。「我們按照因地制宜、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原則,把零散的插花式扶貧整合成帶動力強的產業園區,實施扶貧產業園計劃,走出一條產業全覆蓋、收入多渠道、兜底有保障的全方位、立體化扶貧路子。」建平縣縣長王文佳告訴記者。

建平縣把不同類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扶貧產業園,實現有創業願望的全扶持、有勞動能力的全就業、無勞動能力的全入股。產業園收益按2∶3∶5進行分配,其中20%用於增加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30%分給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和偶遇天災人禍的返貧者,50%用於追加投資。截至今年7月,建平縣共建有扶貧產業園274個,帶動11997戶次實現增收,戶均增收1500元以上。

如今,朝陽市已經實現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662個貧困村銷號、17.5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6.9%下降到0.28%。截至目前,今年剩餘的7088名未脫貧人口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4.69萬低收入人口收入已全部超過5000元。

人民日報記者 王金海 劉洪超

相關焦點

  • 遼寧朝陽市:扶貧產業挑大梁 帶動17.5萬貧困人口脫貧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增收有項目 致富有門路(一線探民生)核心閱讀近年來,遼寧省朝陽市實施各類產業扶貧項目,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投放扶貧貸款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建設標準化扶貧工廠實現家門口就業,完善產業體系拓寬老鄉增收渠道……隨著一項項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地,如今,朝陽市已經實現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662個貧困村銷號、17.5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6.9%下降到0.28%。「多虧黨的好政策,讓咱過上了好日子,現如今腰包鼓了,咱精神頭也更足了!」
  • 增收有項目 致富有門路(一線探民生)
    核心閱讀近年來,遼寧省朝陽市實施各類產業扶貧項目,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投放扶貧貸款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建設標準化扶貧工廠實現家門口就業,完善產業體系拓寬老鄉增收渠道……隨著一項項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地,如今,朝陽市已經實現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662個貧困村銷號、17.5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6.9%下降到0.28%。
  • 朝陽縣多措並舉讓萬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朝陽縣採取「溫氏養豬1+3扶貧模式」,在全縣14個鄉鎮建溫氏養豬家庭農場21個,帶動8400人當年脫貧,年人均增收600元。推進宏發肉雞養殖場建設。在瓦房子鎮和東大道鄉建成批次出欄15萬隻肉雞的宏發養雞場兩處。其中,瓦房子鎮宏發養雞場建成3棟,並已出欄肉雞10.8萬隻,產生效益。東大道鄉建成5棟,即將投入使用。推進光伏發電產業扶貧。
  • 陝西商洛今年6.11萬貧困人口將實現脫貧
    商洛市地處秦嶺腹地,屬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非常艱巨。全市7個縣區都是國家級貧困縣,其中5個縣為深度貧困縣,佔全省11個深度貧困縣近一半。經過今年上半年精準核查,全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41萬戶、39.82萬人,佔全省貧困人口的17.4%,貧困發生率為28.64%。
  • 咬定青山不放鬆 朝陽產業扶貧拔窮根
    北票宏發肉雞養殖扶貧項目朝陽縣二十家子溫氏養豬扶貧項目喀左縣太溝村養牛扶貧項目  東北新聞網訊 (記者 王海濤) 17.16萬人貧困人口,佔全省的1/5;這就是遼寧朝陽,是遼寧最貧困的地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脫貧攻堅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決定性工程,打響了脫貧攻堅的戰略決戰。遼寧朝陽緊跟中央決策部署,打響了自己的脫貧攻堅之戰。  「通過企業發展產業,用產業的發展拔掉朝陽的窮根,產業扶貧是朝陽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
  • 河南如何走出產業扶貧特色之路?發展五大特色產業帶動469萬貧困...
    ·鄉村旅遊業挖掘「鄉愁」富礦持續推進「十百千萬」工程,重點打造十個旅遊扶貧示範縣、百個鄉村旅遊特色村、千家旅遊扶貧示範戶、帶動萬名貧困人口脫貧。全省旅遊產業帶貧人數達32萬餘人。全省建設扶貧電站20005個,總規模容量267.6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規模容量全國第一位、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規模容量全國第一位、參照執行項目規模容量全國第一位,年收益約25億元,一萬多個村集體有了持續20年的穩定收益。產業扶貧助力貧困戶增收效果如何?
  • 寧夏80.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80.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0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9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同時,我區持續實施「四個一」示範工程,完善減貧帶貧機制,累計培育150個產業扶貧示範村、166家扶貧龍頭企業、1066家扶貧產業合作社、10434名致富帶頭人,累計帶動36萬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大力開展光伏扶貧,今年光伏發電收益9816萬元,惠及貧困村421個、貧困戶5.8萬戶。
  • 贛州114.3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江南都市報訊 江西日報記者陳化先報導:12月15日,省政府新聞辦、省扶貧辦、贛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決戰脫貧攻堅·江西省『十三五』脫貧攻堅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第一場暨贛州專場發布會在南昌舉行。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贛州114.3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02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出列。
  • 山西最後17個貧困縣這樣實現脫貧摘帽 脫貧各有特色
    解決好搬遷入住率低、拆除復墾慢、產業就業無門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不配套、社區治理不完善等問題。17個貧困縣是怎樣脫貧摘帽的?廣靈縣:推動增收措施「三覆蓋」。鄉、村、戶產業項目全覆蓋。實施扶貧「引擎」項目17個,累計帶動19748貧困人口,人均年增收500至3000元。
  • 承德縣剩餘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條件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承德縣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責任導向,實施產業就業、「雙基」建設、政策落實、多元幫扶4個全覆蓋,精準扶貧脫貧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2019年退出省級貧困縣序列後,承德縣進一步強基礎、補短板,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今年6月底,剩餘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條件。
  • 「巴山豬王」帶動1736戶脫貧增收
    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獲得者、四川省優秀民營企業家「政策講清楚就可以開幹!」8月2日下午,一場壩壩會在通江縣廣納鎮金堂村村委會舉行,張育賢和保險公司、金融機構相關負責人依次給貧困戶解讀「五方聯動」產業扶貧政策。
  • 遂寧:除貧困沉痾痼疾打贏脫貧攻堅首戰
    遂寧作為全省脫貧攻堅任務較為繁重的市州之一,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把貧困群眾增收作為核心目標,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扶貧」與「扶智」並重,深入開展產業扶貧。綜合考慮地理、生態、氣候等特點,因村制宜,因戶施策,構建了「多層次、全覆蓋、相融合」的產業扶貧規劃體系。  目前,該市基本實現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 遼寧建平北二十家子鎮:做大產業扶貧文章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聚焦產業扶貧項目精準實施,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構建特色產業發展體系,依託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確保貧困人口積極參與產業項目,實現穩定持續增收,提升脫貧質量,取得了顯著成效。據悉,該鎮有省級貧困村4個,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02戶557人。2015年以來,該鎮因地制宜,科學謀劃,依託扶貧產業項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工作成果,實現了「鎮有主導產業、村有產業基地、戶有穩定項目」,貧困村全部摘帽、貧困人口全部穩固脫貧。
  • 瀘州「十三五」成就⑥|瀘州39.9萬貧困人口脫貧
    為了發揮這些傳統優勢,護家鎮2017年引進四川古藺牛郎牧業公司,建設雲上牛郎田園綜合體項目,完善了肉牛產業鏈條,讓貧困戶通過進場務工、牧草種植、土地流轉和入股分紅增收致富。據了解,雲上牛郎田園綜合體已建成1個雲牛郎智慧牧場、6個北歐體態家庭牧場、1個飛地扶貧規模養殖基地、1個萬畝天然放牧場,即將建成1個年產2萬噸的生物有機肥加工廠,其產業扶貧作用逐漸顯現。
  • 西藏山南市5.78萬人脫貧 實現消除絕對貧困
    江飛波 攝   中新網拉薩11月30日電 (江飛波)西藏自治區官方30日在拉薩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山南市脫貧攻堅成果。山南市副市長、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張福臣說,2016年以來,山南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9191戶、57844人,至2019年,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清零、貧困發生率降為零,實現消除絕對貧困。
  • 甘肅慶陽:61.05萬貧困人口全脫貧 貧困發生率下降為零
    中國甘肅網12月18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現行標準下,慶陽全市8個縣區、570個貧困村、14.99萬戶61.0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26.58%下降為零,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
  • 新疆駱駝產業帶動綠色脫貧增收
    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鋼糧,2010年來新疆旅遊,在阿勒泰福海縣牧民家中做客,從此與駱駝結緣,深耕駱駝產業,幫助1萬多名牧民脫貧增收。 唐朝 攝中新網新疆阿勒泰5月12日電(朱景朝 杜鵬飛 王朝智 塞力克·肯恩斯汗)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烏拉斯特鎮喀拉蘇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波拉提·胡爾曼哈孜每天北京時間8時許,和他的妻子在該縣駱駝養殖產業園區「萬駝園」給駱駝擠奶,現在,駝奶主要用於餵養小駝。
  • 全國油茶種植面積達6800萬畝,帶動近兩百萬人口脫貧增收
    11月1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國家林草局獲悉,近年來我國堅持多措並舉,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初見成效。目前,全國油茶種植面積達到6800萬畝,高產油茶林1400萬畝,茶油產量62.7萬噸,油茶產業總產值達11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