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山海石橋!平潭北部生態廊道二期陸續開張啦

2021-01-13 福州新聞網

15日,融媒體中心記者從北部生態廊道項目部了解到,北部生態廊道二期主線道已全線完工,具備通車和投入使用條件,現已陸續對外開放。

北部生態廊道周邊美麗的濱海景色

驅車在北部生態廊道二期

北部生態廊道二期的建成,將進一步對平潭北部長江澳、海壇海峽南岸、石牌洋景區等豐富的濱海山地自然景觀和沿途南島語族文化、漁耕文化等人文資源進行有效串聯,整合平潭北部獨有的旅遊和文化資源,為遊客打造一個具有鮮明歷史文化特色、擁有組合式休閒生態遊項目的慢行系統,讓出遊更有品質。

集合資源 提升遊客體驗感

當天,記者驅車來到北部生態廊道二期主線道,眼前的廊道蜿蜒匍匐、宛若遊龍,環繞在半山腰間,四周風光旖旎,令人倍感愜意。

北部生態廊道

北部生態廊道二期包含長度約 21.72公裡的旅遊觀光主道主線、9條觀光聯絡道、3條人行觀光步道、9處休息區、11處觀景平臺和1座大橋。據平潭市政開發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鋒介紹,除工程主線及聯絡道已全線貫通外,各觀景平臺、休息區及遊步道也已基本建設完成,剩餘綠化補植、部分標誌標牌安裝等收尾工作。

在觀景平臺上遠眺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新增的羅澳步道聯絡道,正是觀賞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的最佳地點,路邊的滾動方塊以中英文雙語介紹建橋的過程。「為了讓遊客能近距離欣賞大橋的風景,豐富遊客的觀景體驗,我們在原先規劃基礎上,因地制宜新增部分村落聯絡道。」陳鋒表示。

特色村落美景盡收眼底

據悉,項目將沿線現有村道進行提升改造後形成聯絡道,將沿線村落及風景區有機串聯至主線道,既充分挖掘沿線村莊的旅遊文化資源,凸顯沿線村莊的歷史文化景點、南島語族文化等,挖掘在地歷史文化底蘊,又為後期遊客驅車觀景提供交通便利。遊客在休閒之餘,不僅可以了解平潭島的歷史變遷和文化特色、被海島的文化魅力所吸引,還可以在沿線村莊體驗休閒漁業、觀光農業等組合式旅遊項目。

有機串聯 打造特色慢行系統

您沒有安裝flash插件,無法播放視頻,

平潭北部生態廊道項目二期工程的建成,既是平潭旅遊加速發展的需要,更是惠及民生的需要。

為完善提升北部廊道服務能力,實驗區還在項目沿線加強旅遊配套服務,儘可能為遊客提供便利,如提供望遠鏡、建設公共廁所及物資補給站等,目前已建成的榕山驛站集合上述功能,可供遊客中轉休息使用。「除榕山驛站,其餘的驛站還在規劃選址當中。同時我們在四處休息區和兩個觀景平臺共設置了131個停車位,路側空地也可進行臨時停車,基本能夠滿足遊客的停車需求。」陳鋒補充道。

平潭北部生態廊道二期的一景

今年因疫情影響,但項目的持續推進絲毫不受影響。「我們頂著各種巨大壓力,召集了較強的施工力量進行項目的持續建設與有力收尾,這才有了項目相較原計劃提前近兩個月完工建成的成績。」陳鋒介紹道,二期工程將蘇平片區白青、平原及蘇澳沿線24個行政村有機串聯起來,打通實驗區北部縱向主動脈,橫向聯絡各大村落。這大大提升沿線基礎設施運行能力,有效緩解鄉村交通壓力。

遠眺平潭特色景區石牌洋

以路為主線,構建全域旅遊;以路為載體,實現資源集合。平潭市政開發有限公司項目業主代表鄭本枝表示,二期項目建成後,將盤活周邊村落旅遊資源,向遊客充分展現嵐島北部的原生態風景,促進平潭文化旅遊業發展,吸引更多遊客「留下來」,助推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根據一期的經驗和做法,我們希望通過打造新晉網紅打卡地,為周邊村落的旅遊發展帶來動力。同時在沿線新增優質民宿,帶動群眾就業,為村民增收提供保障。」鄭本枝說。

「天地蛋」

接下來,依託北部生態廊道的旅遊帶動作用,實驗區將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致力於打造原生態、具有當地民俗特色的慢

行系統,賦予「交通+旅遊」快進慢遊新內涵,不僅為遊客提供一條上佳的遊覽、探險旅遊線路,也帶動沿途鄉村振興,打通平潭北部旅遊發展「快車道」。

相關焦點

  • 大橋通車在即,平潭準備好了
    大橋通車在即,平潭已經準備好了。 「北大門」展現平潭新形象 平潭海峽二橋二線通道作為大橋進入平潭主島的第一站,猶如平潭的「北大門」。項目建成後不僅將成為大橋通車的必要配套,也將成為平潭展現新形象的「門面擔當」。
  • 全國十佳,這就是平潭!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近日下發《關於入選「2020中國體育旅遊精品項目」的通告》平潭入選「2020中國體育旅遊十佳目的地」啦!平潭已多次榮獲亮眼的成績「十三五」以來平潭旅遊業態不斷豐富完善先後榮獲「中國最美文化生態旅遊名區」「百佳深呼吸小城」等榮譽稱號
  • 探索新時期城市專項規劃設計:深圳啟動山海連城計劃,打造美麗家園
    「生態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抓生態就是抓發展。」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肩負起「雙區建設」的時代使命,近日深圳開展「山海連城」城市專項規劃設計,以通山、達海、貫城、串趣,實現「連生態、連生活、連生趣」的山海連城格局,助力建設更生態、更宜居、更美麗的深圳,打造面向世界的深圳家園城市。
  • 臺灣團隊玩轉民宿新花樣 打造平潭首家親子民宿
    >親子客房主題民宿打造全新品牌蟳堡親子民宿位於北部生態廊道的起始點青峰村村民劉航星常住平潭老城區,習慣了城市裡熱鬧的夜生活,如今發現回到村裡竟也有了新去處。「晚上村子裡都很安靜,唯獨這邊比較熱鬧,就帶著小侄子過來看看,氛圍很好很舒服。」盤活舊校舍帶動新經濟青峰村位於平潭主島的最北端,是一個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這裡依山傍海,整齊劃一的石頭厝保留了原始的漁家獨特韻味。
  • 棚戶區改造催生泗縣北部新城 城市魅力充分提升
    泗縣北部新區整體定位為「水韻新城生態家園」,是以商貿、文化、休閒、居住功能為主的「宜居城、生態城、文化城」,立足打造皖北地區生態宜居、文化交融的新區典範。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泗縣城北地區初步形成「一核、一廊、兩軸、七片」的空間結構,其中「一核」位於泗城花園路與虹鄉路交叉口區域,為片區中心公共活力核;「一廊」為石樑河南北生態廊道;依託泗州大道、花園路兩條主要發展軸,形成七大居住片區。
  • 蘇州河畔首條生態廊道建成!全長約10.8公裡,生態氣息滿滿~
    蘇州河畔首條生態廊道建成!吳淞江生態廊道是市級重點生態廊道之一,貫穿閔行、嘉定、青浦等多個區域。其中,閔行區域內稱為蘇州河生態廊道,東起北翟路許浦村,西至趙家村,途經華漕鎮7個行政村,呈鋸齒狀分布,全長約10.8公裡。
  • 鹽城打造84公裡環城高速圈生態廊道
    「打造城市生態保護圈,以通榆河為『軸』、三條高速公路圍合成『環』,串起沿線的城市綠地、水面、林地和基本農田,構建主城『中』字型生態廊道空間格局。」「生態廊道是一種景觀生態系統空間類型,一般呈線性或帶狀布局,是構建區域『山水林田湖草』完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徐增產在回答新華網記者提問時介紹,生態廊道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過濾汙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調控洪水等多種功能。
  • 建設生態廊道——保護珍稀動物白頭葉猴有新招
    為解決這一難題,今年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了兩條生態廊道,以便不同棲息地間的白頭葉猴能夠安全、自由地通行。板利片區的生態廊道在保護區板利片區,一座長20米、寬8米的橋梁橫跨322國道,廊道中布置有飲水點,種植的植物還都是白頭葉猴喜愛吃的食物。
  • 亮相海峽兩岸文博會 平潭貝雕收穫西藏「粉絲」
    除了展出精美的工藝品和優秀的文創作品之外,展館還以圖文形式展示平潭的民俗文化、歷史底蘊和文體賽事等相關信息,進一步呈現平潭國際旅遊島多年發展文旅產品開發的歷程。「我是被平潭的貝雕吸引住的,發現貝雕的製作非常精細。還有展館頂部的燈籠,聽了介紹才發現原來掛燈籠也是有講究的,特別有文化味道。」觀眾高禎說。
  • 平潭打造水仙產業鏈,將陸續推動相關電影拍攝、特色小鎮...
    活動旨在通過「賞水仙花、品水仙茶、遊平潭島」,讓平潭的水仙花和閩北的水仙茶強強聯手,花、茶聯袂,相互借力,達成戰略聯盟,實現共贏。活動由平潭綜合實驗區農村發展局主辦、閩東北經濟協作區辦公室協辦、福建省商業聯合會水仙茶品牌戰略聯盟等單位共同承辦。
  • 還想在平潭投資新項目!嵐商臺商一起開了個會,他們這樣說
    一些企業家千裡迢迢從省外趕來,還有些企業家多年未回平潭。看到平潭日新月異的變化,嵐臺企業家紛紛表示十分看好平潭的發展前景,希望可以盡一份力推進更多項目落地平潭。、北部生態廊道、竹嶼湖影視基地等地。這幾年,林正佳一直致力於平潭大福灣的建設發展,希望為遊客帶去極具平潭特色的休閒旅遊體驗。此次回來考察,林正佳希望可以投資洽談新項目。
  • 十裡江灘「變形記」——探訪江蘇泰興長江生態溼地與綠色廊道
    而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察團,慕名來到江蘇泰興長江生態溼地與綠色廊道綜合式生態教育基地學習長江泰興段成功的生態環境治理經驗。泰興長江生態溼地與綠色廊道綜合式生態教育基地已成為全國著名的生態環境治理學習點,由「三塘、一牆、一廊、一平臺」組合而成。也成為東方園林泰興項目的亮點之一。泰興生態廊道項目長江斷流地標景觀。
  • 三門峽:百裡黃河生態廊道火熱建設美景可期(航拍組圖)
    4月12日,三門峽沿黃生態廊道上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從陝州區辛店村,跨越五裡河、金水河、淄陽河、好陽河,到靈寶函谷關這段廊道上,壓路機、打樁機,車水馬龍,機聲轟鳴,如火如荼。工人們忙著修路、架橋、增綠,湧動著復工復產的熱潮。黃河流經三門峽206公裡,佔全省的28.9%,像一雙臂彎把三門峽環抱著,讓三門峽擁有了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 國外專題研究:國家公園生態廊道
    本文將介紹生態廊道的類型、特徵與意義,分析美國丹佛櫻桃溪生態廊道和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生態廊道的特色案例,說明歐洲比利時(佛蘭德斯)、丹麥、愛沙尼亞、斯洛伐克的生態廊道發展策略,闡述建設生態廊道的利與弊,指出我國生態廊道建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具體建議
  • 珠三角將建19條水鳥生態廊道 深圳后海灣將打造「鳥的天堂」
    原標題:今年起至2025年在珠三角建成19條水鳥生態廊道深圳后海灣將打造「鳥的天堂」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3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記者昨日從林業部門獲悉,廣東省林業局《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規劃(2020-2025年)
  • 路為廊,水為鏈! 「廊道之春」三月三展芳容
    路為廊,水為鏈! 「廊道之春」開春新雨後,遊覽賀江廊。生命力在產業、核心在美麗、持續發展在開放包容」的發展理念,突出「展示歷史文化傳承帶、共享國家戰略振興帶、體驗綠水青山旅遊帶、再現文化商旅古驛道」四大功能,將「陸道、水道、碧道、綠道、賽道、古驛道」六道融合,以路為廊、以水為鏈,串點連線、以線帶片,系統布局示範帶各項規劃功能。
  • 深耕「平潭藍」 繪就嵐島旅遊新畫卷
    今年初,平潭綜合實驗區還啟動了6·8小鎮(猴研三島一期)生態修復及景觀提升項目, 以「68海裡」為主題元素,打造「68同心石」雕塑及「68同心環」兩座地標,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成為平潭綜合實驗區在今年國慶期間接待遊客最多的景區。猴研島提升改造是平潭聚焦特色鮮明濱海旅遊工程的縮影。
  • 深規院助力深圳「山海連城」計劃 探索生態空間治理模式創新
    面向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命題和「雙區建設」的時代使命,深圳在未來城市發展中以「全球標杆城市」為城市願景,通過挖掘自然生態基底,切實服務於新時期人民生活不斷升級的需求,通山、達海、貫城、串趣,實現「連生態、連生活、連生趣」的山海連城格局,助力建設更生態、更宜居、更美麗的深圳,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全球城市典範。生態文明建設是與時俱進的時代命題。
  • 「生態廊道串起文化珍珠」——古城開封治水記
    新華社鄭州7月1日電 題:「生態廊道串起文化珍珠」——古城開封治水記新華社記者王丁、桂娟、雙瑞定格了北宋都城繁華的《清明上河圖》中,汴河風光佔據畫卷長度的五分之二,足見開封作為「北方水城」的氣韻。數千年來,這座黃河岸邊的城市,興衰榮辱皆與水息息相關。
  • 天水「城市之肺」,最美藉河生態景觀長廊進展來啦 二期工程6月完工!
    天水"城市之肺" 藉河生態景觀長廊建設 備受廣大市民關注 這不,好消息又來啦! 近日 天水最美生態景觀長廊 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 建設又有了新進展 工程目前正在有序推進 建設河段是 從一期續建的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