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作家、編劇呂錚:三叉戟的「老驥伏櫪」與「志在千裡」

2020-12-17 騰訊網

呂 錚

小說《三叉戟》書影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電視劇《三叉戟》預告片

在近兩年螢屏上,電視劇《三叉戟》的確算是「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倚重文學精神的《三叉戟》本身,與採用一案到底或多案並舉、以案件為中心結構故事的諸多公安題材影視作品所不同,該劇選擇以人物帶案件,用人物推進敘事發展;另一方面,沒有流量小生加持的《三叉戟》,轉而啟用陳建斌、董勇、郝平三位中年戲骨,他們分別飾演的「大背頭」崔鐵軍、「大棍子」徐國柱和「大噴子」潘江海在「五十歲知天命」的年紀重返一線,主要人物年齡偏大、缺少愛情甜寵、沒有激烈槍戰等驚險奇特,這種與「年輕化」「商業化」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曾經並不被人看好,不過從現有成績來看,呂錚更加慶幸當初選擇了堅守。

談人物:感性在先、理性在後的過程

談到《三叉戟》的創作緣起,還要歸於呂錚和天津同行2014年一次漫不經心的閒聊。「我跟他吹牛,說上世紀90年代末的朝陽刑警留個板寸,底下穿綠警褲,三接頭的皮鞋,上衣是黑皮摟兒,腋下夾個手包,裡邊兒是筆錄紙、鋼筆、印油、香菸和手銬。同行笑說,天津南開刑警個個都是大背頭,穿立領風衣,走起路來虎虎生風。我好奇,問現在這些大背頭啥樣呢?他說嘛大背頭啊,現在連頭髮都沒剩幾根了……」呂錚心頭一緊,《三叉戟》人物形象的種子自此埋下。

小說《三叉戟》是呂錚寫老警察系列的第四部了。《贖罪無門》《名提》《狂探》都是以老警察為獨立主人公,寫完前三部之後他覺得還差點勁兒,所以就把刑偵、經偵、預審3個有代表性的警種的老警察放在了一起。回望自己12年12部小說的創作歷程,呂錚發現自己寫老警察的小說比寫年輕警察的小說更容易獲獎、上傳統雜誌,究竟緣何如此?呂錚告訴記者,「我覺得作者在寫作中不能投機取巧,讓自己太舒服。事實上,我所有寫的比我年齡小的小說,看起來都不太過癮,因為你在寫作中就沒有挑戰性,你很容易就能詮釋年輕警察的世界觀,其實就是在回望自己。但是寫老警察並非易事,需要更多反思與沉澱。」

31歲時呂錚寫就了小說《贖罪無門》,後來也曾被改編成由張國立和閆妮主演的電視劇《愛的追蹤》。在小說《贖罪無門》中,呂錚寫了兩個60多歲的人,一個是商人張文浩,一個是警察馬慶,講述了他們生活中最後6個月的故事。那是呂錚作品第一次上《當代》主刊,儘管現在回過頭來看文筆還是有些稚嫩。呂錚後來也問過雜誌編輯,為什麼當時會考慮刊發這篇小說?編輯認為,過去對警察的敘述多是圍繞黑白善惡,而這部小說牽扯到了生死,這是其作品的一個提高。

「2014年有了人物形象的種子,我又養了2年多。這期間公安部借調我去參與獵狐行動,紀實文學《獵狐行動》寫完兩本之後我便馬上開始著手《三叉戟》的寫作。」兩年多的時間裡,呂錚腦中一直繃著一根弦兒,他將這段過程看作是「養」人物的過程。「現在我寫小說的習慣也是這樣,想寫一個素材的時候你就把它養著,並不著急動筆,而是圍繞它去積累素材、採訪人物、深入生活。」在呂錚現在的手機裡、電腦上、U盤裡,同時有5個文件夾,等哪個人物趨於飽滿了就可以拿出來列入下半年的寫作計劃中。「可能有的作家會選擇先拉一個框架,再往框架裡填充。我還真不是這樣,我會養著人物,《三叉戟》中沒有絕對的主人公,三個人是濃淡相宜的佔比,我會往這三位人物身上積累細節,比如說什麼話、抽什麼煙、什麼樣的性格導致怎樣的行為、誰和誰之間有什麼矛盾……當你把這些人物都養得非常成熟的時候,拿過來再進行理性分析,哪個人物應該走一條主線,哪個人物應當承擔什麼功能作用,《三叉戟》人物的誕生,實際上是一個感性在先、理性在後的過程。」

談改編:《三叉戟》是對我個人的反思

著筆寫《三叉戟》的那年,呂錚36歲,他對小說中的人物還沒有那麼強烈的感同身受,到了改編劇本時,他已經38歲了。「您可別小看這短短兩年,我當時的感覺就是一下從三十而立就奔向不惑了,這種微妙的感覺也成就了我第一次對年齡的反思:36歲,3個12年過去了,我後面該怎麼辦?要有什麼改變?如果有一天我變成了他們,我會不會對自己的從警生涯留有遺憾?與其最後找一個機會去搏命,我是不是應該把現在還正在行進的時光都充分利用好?我從現在的自己看未來的自己,多了幾分自省和自律,電視劇《三叉戟》看似呈現給觀眾的是中年危機,其實是想提醒我們每一個人,千萬不要辜負了現在,而讓未來的某天追悔莫及。」

相較於原著,電視劇《三叉戟》的整體基調從筆鋒冷峻轉向溫暖表達,人物的年齡也從將近60歲降到了50歲左右。在呂錚看來,人物年齡在影視改編時有所下降帶來了更多「瞻前顧後」「左顧右盼」的餘地,他們既可以向前看去懷舊,也可以向後聽取退休老警察的經驗。

在電視劇《三叉戟》中,「呂徵」這一年輕警察的角色被很多觀眾揣測,這是不是就是呂錚自己,而「三叉戟」則是帶過他的師傅?呂錚告訴記者,他是小呂,也是大背頭、大棍子、大噴子。「我從警20餘年,有無數個師傅。警察這份職業就是要用最簡單的方法處理最複雜的事情。」

在呂錚看來,警察和軍隊一樣忠誠、一樣聽從指揮服從命令,但是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軍隊是整齊劃一的,趨向於集中力量幹一件事,但是好的警察都是單兵作戰,隨時面臨意想不到的危險、撲面而來紛繁複雜的案事件。「其實很多人會去寫案件,但是警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接觸到的大部分是線索、是事件,而不是案件。許多線索的查實和事件的處理也很有意思。」對於案事件的關注,電視劇《三叉戟》讓觀眾看到了中國警察最真實的一面。

談及年輕警察小呂,呂錚坦言小呂更多發揮了功能性人物的作用。「很多我想要在劇中傳達的理念,都是通過小呂實現的。我通過小呂和師傅大量的對話去傳達,如果只有三叉戟而沒有了小呂這個參照物,他們彼此之間去說一些事,觀眾就會覺得既做作又說教,有了小呂就成了師傅帶徒弟,同時,往後寫續篇,小呂也會慢慢踏上英雄成長之旅,以後他就是又會預審、又會抓捕、又懂經偵的警界精英,這也算是我自己的一點私心。」

身體力行在一線的警察,基本到了三十五六歲,就要開始物色把手藝傳給誰了。「我三十多歲的時候恐懼的正是後浪,因為警察比其他行業青春逝去要快得多,儘管你有豐富的經驗,但是拼精力、拼身體有時候確實心有餘而力不足。」在呂錚看來,創作初期小呂可能是工具,但是越到劇本創作後期,小呂已經變成了三叉戟精神的濃縮,小呂本身就是烈士子女,他有著中國警察的血脈和DNA,他身上肩負著三叉戟交給他的使命責任與擔當,他是三叉戟精神的延續。

談跨界:破除不自信的最好方法就是學習

在電視劇《三叉戟》之前,已有兩部電視劇改編自呂錚的小說,但是他都沒有參與到編劇的工作中去。這曾讓呂錚非常困惑,因為改編出來的作品其實和他的創作初衷是不一樣的。「當時我迷信編劇,以為有可能是編劇能力高於我,作品呈現實際上較文本是提升了,只不過我沒有看明白。可是後來我從觀眾反饋中否定了此前的想法。」

呂錚坦言,原來覺得編劇屬於神秘地帶,在面對某種神秘地帶時,你可能會不自信,但是破除不自信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學習。寫完《三叉戟》之後,呂錚利用兩年半的業餘時間去中傳、中戲學習上課,翻閱了大量劇本寫作書籍,堅持每天有時間就拉片子,做足了編劇的「必修課」。他認識到,從小說到影視作品,看似是一層窗戶紙,實際上需要跨越一條從文學語言向視聽語言轉化的巨大鴻溝。「文學作品中有大量情緒的、心理的、環境的描寫,但是到了劇本當中多數是無效的,因為情緒、心理都要通過人物的眼神、動作等去呈現。」

呂錚分析,許多專業編劇改不好自己文學作品的原因是多元的,他們並不那麼用心,有時只是全權把影視改編當「行活兒」,或者並不真正了解警察,很難寫出一個警察的真諦。種種原因讓他意識到「,對於自己作品的改編模式必須要發生改變。」

從《三叉戟》開始,呂錚開始深度參與自己作品的改編。而此次與編劇沈嶸的密切合作,達成了他們最初期盼互為增益的創作初衷。「從一開始拉整體大綱到日後人物的確立、分集,前期所有階段都是我們共同完成的。沈嶸負責主筆拉第一稿,我負責改第二稿,在共同修正的情況下交給導演,導演再進行修正。我和沈嶸非常有默契,他負責『飛』,我負責『向下拽』,一些驚險奇特、腦洞大開的故事,他都可以去寫,超出編劇駕馭、讓我感覺架空現實的部分,我們就共同商討它的現實邏輯。有一次周末他來我們家談戲,我們從上午10點一直談到晚上10點,錄音筆開著,我和沈嶸說好了,我扮演審訊者,他扮演犯罪嫌疑人,咱倆就開始博弈,在小說的基礎上完成從書面語言到視聽語言的轉化過程。這12個小時裡,我們一起完成了6場重點預審戲。」

二人相互尊重、取長補短。呂錚告訴記者,「如果說劇本的功勞,我認為大部分都是沈嶸的,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編劇,也是一個投脾氣的好朋友。我們達到了『1+1大於1.5』的過程,讓劇本較原著有了很大提升。」

相較於職業作家或編劇,呂錚需要把每天的日程安排精確到小時。每天夜裡8點到凌晨2點,是他工作之餘文學創作的自由時間。談到未來的寫作計劃與打算,呂錚告訴記者,由高群書執導,黃志忠、姜武、郭濤主演的電影版《三叉戟》已進入後期製作階段,自己也參與了此次電影編劇的工作,「加上電視劇版《三叉戟》,相當於6位老戲骨的同臺飆戲,還是有很多可以去比較的有意思的地方」。除此之外,繼續《三叉戟》之後的《無所遁形》《謎探》和《三叉戟2之縱橫四海》已陸續進入出版流程,《藏鋒》已經寫完,正在文學雜誌的發表中,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中旬,《名提2》的寫作也將會提上日程,手中同時還有大約5部小說素材在積累。呂錚笑談,「這一階段任務完成估計就要到兩三年之後了,我會一直寫下去,等到了跟『三叉戟』一樣的年紀,相信今時的努力,應該能換彼時的一句不虛此行,無怨無悔」。

相關焦點

  • 《三叉戟》:原作者呂錚的「親兒子」,小呂
    《三叉戟》是由軍旅作家呂錚創作的一部小說,後來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由陳建斌等一眾老戲骨主演,口碑極佳。相信很多觀眾都和我一樣對劇中的一個年輕人有很深刻的印象,他叫「呂徵」,是三叉戟們口中的愛徒小呂,也堪稱是作者呂錚的「親兒子」。
  • ...主演《三叉戟》熱播,原著作者呂錚從警18年,以三位師父為原型創作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眼下,由陳建斌領銜主演的電視劇《三叉戟》正在熱播,也引起觀眾對原著《三叉戟》的關注。2017年,作家呂錚的長篇公安題材小說《三叉戟》首版上市。呂錚從警18年,又以作家的身份塑造了無數經典的警察形象,但是《三叉戟》中三個警界「老槍」絕對是最特別的形象。《三叉戟》是呂錚以入行以來的三位師父為原型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塑造了一群堅守職責、秉公正義的公安幹警,帶有濃厚時代變遷感和人生的滄桑感。
  • 呂錚 寫警察故事是我的使命
    呂錚 北京人,北京警察,「80後」作家、編劇,公安部獵狐緝捕行動組成員,連續四屆獲得金盾文學獎。小說代表作《名提》《贖罪無門》《獵狐行動》《三叉戟》《無所遁形》等。呂錚不僅是《三叉戟》的原著作者,還是電視劇的編劇之一,是他第一次全程參與進來的電視劇作品,「我不光是編劇,還擔任了這部劇的顧問,我們所有的工作人員有一個微信群,在裡面我們經常會對很多細節的問題進行討論,我也會給出我的建議。」
  • 《三叉戟》「中年警察故事」誕生記:鮮活的人物是雋永的
    播出至今,《三叉戟》熱度持續走高,劇中真實可愛的三位叔叔也收穫了大量觀眾的喜愛,戲外,創造了這一熱門「中年警察故事」的編劇沈嶸、呂錚也值得觀眾的喝彩。中年主角沒市場?老警察更有故事!原著作者、編劇呂錚本身就是一位警察,從警二十年的他有著豐富的公安文學創作經驗,出版了多部公安題材小說,但在《三叉戟》創作伊始,呂錚坦言自己也曾有過疑慮:「人物年齡偏大的設定是否違背市場規律?寫出來會不會沒人看?」同時,他身邊也存在「這部作品『不對』」的提醒。
  • 《三叉戟》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嗎 原著作者居然也是原型人物之一
    三叉戟裡的作者原型據了解,該劇根據公安作家呂錚同名小說改編,在真正動筆寫《三叉戟》之前,這些故事原型在他腦海裡滾了3年,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讓小說和劇本本身不僅有大量的公安知識和常識融入其中,還包含了作者對現實的思考。
  • 三叉戟電視劇根據真實故事案件改編的嗎 三叉戟的原型是誰
    三叉戟電視劇根據真實故事案件改編的嗎 三叉戟的原型是誰  據了解,該劇根據公安作家呂錚同名小說改編,在真正動筆寫《三叉戟》之前,這些故事原型在他腦海裡滾了3年,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讓小說和劇本本身不僅有大量的公安知識和常識融入其中,還包含了作者對現實的思考。
  • 《三叉戟》復盤:三個「李雲龍」如何讓觀眾情感共通?|專訪
    儘管主角是三位中年人,《三叉戟》卻憑藉經典公安劇的風格吸引了不少年輕觀眾追更,微博上甚至有網友為三位主角發起了應援。可以說,三個中年警察儘管都有瑕疵和弱點,卻憑藉真實接地氣的形象贏得了觀眾。《三叉戟》是公安作家呂錚首次擔任編劇的作品,另一位編劇沈嶸同樣通過《紅警》《暗警》《餘罪》等代表作,積攢了豐富的公安劇創作經驗。
  • 《三叉戟》:警察版「老炮兒」,非典型刑偵劇卻還是套路得人心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這段時間,各大電視臺都開始了播放刑偵劇的浪潮。其中有那麼一部名字乍一看很奇怪,風格也獨樹一幟的《三叉戟》屢屢登上熱搜。電視劇《三叉戟》改編自警察作家呂錚的同名小說,講述曾被警界榮稱為「三叉戟」的三位人民警察崔鐵軍(陳建斌 飾)、徐國柱(董勇 飾)、潘江海(郝平 飾),20年前因為一次行動分歧關係分崩離析,退居二線,20年後,他們牽扯進大案,重振雄風再戰江湖。
  • 《三叉戟》電影來襲!姜武+郭濤+黃志忠,它能否趕超電視劇版?
    因為陳建斌,董勇、郝平三大實力派主演,加上改編公安作家呂錚的小說,再有導演劉海波等實力派團隊。 這讓本劇質量過硬,一經開播口碑、收視率都非常喜人。 與同時期的網劇《隱秘的角落》一起,成為6月兩大爆紅的國產劇。
  • 人物 呂錚:越是做警察的 越相信社會有光
    呂錚的第15本小說《三叉戟之縱橫四海》近日剛由鳳凰聯動出版,作為影視圈的「寵兒」,《三叉戟之縱橫四海》還沒出版時,影視版權已被搶購。呂錚寫《三叉戟之縱橫四海》的激情來自於之前自己的小說《三叉戟》。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由陳建斌、董勇、郝平主演,是2020年大熱電視劇之一,而電影版《三叉戟》則由高群書導演,黃志忠、姜武、郭濤主演,將於2021年上映。
  • 陳建斌董勇郝平領銜主演 電視劇《三叉戟》殺青
    海報電視劇《三叉戟》改編自公安作家呂錚的同名小說。由著名製片人馬珂、白玉蘭獎最佳導演獎得主劉海波、著名編劇沈嶸組成了主創團隊,領銜主演則由演技派悍將陳建斌、董勇和郝平擔綱。馬珂,劉海波與陳建斌即《中國式關係》之後的第二次合作,十分值得期待。
  • 呂錚:我用自己的方法還原警察的常態
    完成《三叉戟》的編劇,呂錚跟著看完電視的時候,對老三位警察的離開有點依依不捨——無論完美與否,他們伴隨著自己兩三年,成了朋友,現在,他們從呂錚的世界裡消失了,卻走進觀眾的心裡。    根據呂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三叉戟》成為熱點。
  • 電影《三叉戟》海報首曝 黃志忠、姜武、郭濤主演
    高群書導演作品《三叉戟》在「煥新·無界」華人影業戰略發布會上曝光首款海報,並宣布影片將於明年上映。全新海報:  該片改編自現役警察作者呂錚的同名小說,講述黃志忠、姜武、郭濤飾演的三名老警察均已面臨退休或者退居二線,卻意外被捲入一個金融騙局,成為「尖刀」,插向犯罪集團。
  • 呂錚:續寫《三叉戟》前傳,在平靜中瘋狂奔跑
    出版長篇小說十六部,連續榮獲五次公安部金盾文學獎,獲得2015年中國報告文學優秀作品排行榜第三名,獲得海峽兩岸新銳作家好書評選優秀作品,獲得全國偵探小說大賽一等獎,獲得燧石文學獎,編劇作品獲得華鼎獎最佳編劇提名,多次獲得中國作協重點扶持項目,多部長篇小說改編影視作品。呂錚,生於1980年。從小就受到英雄夢感召的他,立志要做一名警察。
  • 《三叉戟》:為何「三叉戟」年輕時赫赫戰功,卻無一人升職?
    公安刑偵電視劇《三叉戟》近期已經完美收官,很多人看完後仍覺得意猶未盡,它的前傳《三叉戟2之縱橫四海》,作者呂錚已經動筆了,大家可能還需要再等待一段時間了。正如大家期待的那樣,深受觀眾喜愛的郭局長並沒有像小說原著裡那樣最終黑化,而是在最後時刻,突破層層阻力,支持「三叉戟」,成為了三叉戟身後堅強的後盾。以往的行動中,三叉戟一直都是親自衝鋒陷陣,而這一次的抓捕金融詐騙集團的行動,也算是三叉戟第一次帶隊,擔任行動總指揮的工作。
  • 2020年螢屏上老戲骨演繹的熱播劇《三叉戟》,主要講的是什麼?
    最近一部公安題材劇《三叉戟》又激起圈內不小的波浪。該劇由陳建斌(飾演崔鐵軍)、董勇(飾演徐國柱)、郝平(飾演潘江海)領銜主演,講述了三個曾經叱吒風雲的老警察,面對新型犯罪,齊心合力創新偵破手段,最終一舉擊破金融犯罪集團的故事 。同樣是刑偵警察破獲經濟犯罪大案,不同於此前由王凱、王鷗(王炸組合)主演的《獵狐》,這次的陣容聚焦在了「老臘肉」們身上。
  • 《三叉戟》最大伏筆,好徒弟小呂人設完美,未來可期續集再見
    《三叉戟》雖然高開低走,讓觀眾感覺有些美中不足,但總體上看算是好劇。繼《獵狐行動》取得不錯口碑之後,《三叉戟》再次讓原著作者呂錚走入大眾的視線,很多喜歡警察題材的觀眾期待看到他更多更好的作品。其實,《三叉戟》中有一個最大的伏筆,暗示不久的將來,三叉戟的風採將會重現江湖,不過那時的主角應該是老三位的徒弟小呂——呂徵。《三叉戟》讓小呂保持了完美的人設,他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同時也吸粉無數,這符合續集中對主角的預設。
  • 《三叉戟》暗藏三個掃地僧,名提齊孝石獵狐小呂,第三個出人意料
    劉海波執導,陳建斌、董勇、郝平、何杜娟、徐紹瑛、胡可、王驍、巫剛、翟小興、丁勇岱主演,由呂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三叉戟》已經在浙江、江蘇兩大衛視熱播。三個老炮兒出山之後,魅力四射、火力全開,不拘一格、飽嘗艱辛又不失歡樂,在螢屏上引發了後新一輪的收視熱潮,口碑也是居高不下,目前豆瓣8.1分,知乎9.3,遙遙領先於同檔期對手。
  • 三叉戟小說結局是什麼揭秘 大棍子最後死了嗎怎麼死的
    《三叉戟》這部劇一開播就引起無數網友的關注,它根據公安作家呂錚的同名小說改編,但在原著小說中,三叉戟的結局並不好。在故事最後,大背頭崔鐵軍成功抓獲黃有發,功成身退,在兩個月後正式退休;大棍子徐國柱在與小青的決鬥中,因為體力與武器都不如小青,最終被小青殺害,壯烈犧牲。
  • 《三叉戟》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歐豪演的誰是反派嗎
    在之前的劇版中,《三叉戟》的評價就非常好,對於電影,觀眾們也更期待了,電影《三叉戟》已經宣布在2021年上映,主演陣容強大,歐豪也參與其中,那麼,歐豪飾演反派嗎?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電影《三叉戟》曝光首款預告,三位主演黃志忠、姜武、郭濤登場,警界老炮兒氣場全開。一句「江湖有江湖的規矩」配以凜冽畫風,展現出兇險的三叉戟江湖。歐豪、韓庚、魏晨等正邪後浪亮相,飆車戲、群仗戲也呈現其中。  該片根據警察作家呂錚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三名老警察均已面臨退休或者退居二線,卻意外被捲入一個金融騙局,成為「尖刀」,插向犯罪集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