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慶|9個代表性的故事,插圖63幅 走馬鎮民間故事出了繪本集

2020-12-17 上遊新聞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文/圖

一條青石板路,半臺鑼鼓半臺戲,見證著走馬鎮的千年變遷。在走馬鎮,不僅可以尋找歷史的足跡,還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

日前,記者從高新區走馬古鎮了解到,《中國故事走馬鎮》首次以繪本形式出版,文中栩栩如生地記錄了一個個經典的傳統故事,把小時候讓人害怕的熊嘎婆、重慶人耳熟能詳的安世敏的故事,用圖片加文字的形式生動地展現給讀者。

走馬故事會

首次以繪本的形式出版

近日,《中國故事走馬鎮》首次以繪本的形式出版,填補了走馬鎮民間故事繪本版的空白,同時為走馬鎮民間故事的宣傳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

走馬,在歷史上是成渝古道一個重要的驛站。天南地北的客人們每日川流不息,帶來了各地的新鮮見聞和奇聞異事,久而久之,便孕育出了以民間故事、歌謠、諺語、俗語為主要形式的走馬民間曲藝。2006年,「走馬民間故事」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走馬古驛道

走馬古鎮因其西臨璧山、南接江津,曾有「一腳踏三縣」之稱。而走馬的民間故事,更是種類繁多。

經年累月的加工創新,許多故事帶有明顯的地方色彩和講述家各自的風格。如魏顯德講述的《頭殿閻君開後門》《海龍王招駙馬》;劉遠揚的《走馬魁星樓》《半生米》等,均別出心裁,讓人回味無窮。

數量較多的是生活故事,其中有兩弟兄型、三女婿型、傻子學話型、機智人物型等。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有關機智人物謝冬雞、安世敏的故事。民間故事概括著神話神仙、風物傳說、動植物傳說、民俗傳說等,裡面還蘊藏著獨特的文化信息,是巴文化的重要遺存。

《龍膽草》

歷史上走馬民間故事多以家庭傳承為主

歷史上走馬民間故事多以家庭傳承為主,講述人大多是走南闖北的手藝人或民間藝人。故事家魏顯德,他的么公、父親、母親都是當地有名的故事家。其么公是一位民間藝人,魏顯德14歲時就和他一起到過雲、貴、川等省說評書。沿途的見聞和聽到的故事,成為培養他成長的溫床。

「走馬古鎮魁星樓有多高,半截插天裡頭.....」說起這段故事,不得不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故事家劉遠揚。據記載,上世紀80年代,他為「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搜集講述民間故事700多則;2009年,他被評為走馬鎮民間故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收徒幾十人。又當起校外輔導員,在各種場合傳播民間故事。在生病期間,他堅持接待中外學者,坐在輪椅上堅持講故事,立志把故事傳承下去。

2016年,劉遠揚創建走馬同好會,把故事融入四川車燈、金錢板、情景劇搬上了舞臺,把走馬口頭文學推至一個新的境界。

而今走馬古鎮已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同時還是中國曲藝之鄉。「走馬鎮民間故事」還被列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熊嘎婆與兩姐妹》

全書共9個故事,插圖63幅

為讓這些民間故事走向大眾,他們以繪本形式傳播故事,兼顧可看性和可聽性。

「2019年12月開始籌劃繪本,今年2月份收到成品。是由川美的師生整理而成,在眾多民間故事中精選9個代表性的故事,然後在各小學展覽,又根據群眾的意見修改而形成。」重慶高新區走馬鎮文化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走馬故事繪本

該書在走馬鎮民間故事中精選了獨具巴渝文化特色和濃鬱地方文化知識、適合兒童閱讀且極具教育意義的《走馬崗的傳說》《龍膽草》《熊嘎婆與兩姐妹》《國師徐半仙》《錢財與仁義》《屋漏》《神奇的石盆》等9個故事。

如此以插圖與文字結合的形式進行解讀,準確地表達與傳遞了故事的情節和內容,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極富有感染力,很容易記憶。

全書共9個故事,插圖63幅,把走馬民間故事的博大精深表現得淋漓盡致,巴渝文化盡收眼底。

如今,你到走馬古鎮,沿走馬小學校門對面的牆體構建了故事的外延展示,與走馬小學傳承非遺的教學特色相融合,形成對走馬民間故事多方面推廣和傳播。

《走馬崗的傳說》

《國師徐半仙》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集《吉蘇啦故事集》新書發布會在拉薩舉行
    2020年11月14日,民間故事集《吉蘇啦故事集》新書發布會在拉薩舉行,西藏自治區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陳人傑出席發布會並講話。區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陳人傑講話吉蘇啦的故事流傳於西藏日喀則地區,相傳吉蘇啦的祖輩曾是大貴族,到吉蘇啦這一輩家道衰落,在當地當了個小官。
  • 祖宗的智慧都在這套繪本裡了!跟孩子講一萬遍道理不如讀個好故事
    央視新聞對這次童書展的報導中,我們驚喜地看到國內很多優秀的原創繪本正在逐步被大眾認可,一些傳統的民間故事和一些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插圖繪畫技法也得到了更多的運用。雖然我們的運作能力還離日本、歐美等一些國家的水平有些距離,但只要有進步,就有希望。
  • 兒童必讀:一本家喻戶曉的民間傳統繪本故事《十二生肖的故事》
    有一天,玉皇大帝決定召開生肖大會,選十二種動物做十二生肖……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繪本故事《十二生肖的故事》吧!作者簡介:李雪,兒童文學作者、童書策劃人。參與編纂的圖書曾獲冰心兒童文學獎。繪本心得:五千年中華文明,流傳著無數美麗動人的民間故事。這些故事情節曲折離奇,扣人心弦,趣味盎然。這些民間故事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表現了勞動人民的喜怒哀樂,體現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生命的思索,表現了勞動人民純潔善良的心靈。
  • 魏顯德:中國十大民間故事家
    在重慶市巴渝腹地走馬鎮的走新街59號,住著一位耄耋之年的長者魏顯德,他的一生與講述民間故事、演唱民間歌謠緊密聯繫在一起,被當地群眾稱為民間故事大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他「中國十大民間故事家」稱號。  魏顯德出身在一個貧苦農民的說唱世家,他的么公和父親都會講民間故事、能唱民間歌謠。
  • [插圖繪本]《遇見羊》2015
    ]:介紹有意思的繪本[活動]:組織和介紹好玩的活動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插圖繪本是:《遇見羊》2015文 王一梅 / 繪 貴圖子 / 硬面精裝 / 29.8元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嬰兒畫報》《兒童文學》《故事畫報》《少年文藝》《約繪》等刊物繪製封面及插圖;為《森林報》《妞妞》《寶貝寶貝》《千雯之舞》等圖書繪製插圖。
  • 變形金剛動漫人物:彩鉛原畫繪本中的劇情人物故事片段
    彩鉛原畫創作描繪下的變形金剛劇情與人物變形金剛從玩具上市和動畫片上映以及漫畫書的發行開始,就有著相伴而生出的衍生創作,這些創作大多數是因為對變形金剛有著濃厚的興趣與對故事與人物的想像。變形金剛衍生彩色原畫繪本插圖(2)變形金剛汽車人的原始獸組合山貓號的戰鬥力十分強大,彩色插圖中的畫面可以展現出山貓號的精彩
  • 百年來中國民間故事的集錄
    上世紀初,中國學人開始探討民間故事的價值和意義20世紀初,中國學人開始從學理上探討民間故事的價值和意義。1923年9月30日北京大學主辦的《歌謠》周刊第26期上刊載了「歌謠研究會」的宗旨。宗旨寫道:「本會事業目下雖只以歌謠為限,但因連帶關係覺得民間的傳說故事亦有搜集之必要,不久擬即開始工作……選錄代表的故事,一方面足以為民間文學之標本,一方面用以考見詩賦小說發達之跡。」
  • 如何傳承保護民間故事?(圖)
    重慶市九龍坡區走馬鎮上的走馬故事會。   幾年前,重慶市九龍坡區走馬鎮最有名的故事村——工農村湮沒在城鎮化的進程中,由於要在當地建一個高檔休閒場所,相伴了幾代的「故事大王」們被迫遷居他地,古老的土坯房拆了,上百年的古樹倒了,一個故事村消失了。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如工農村一樣的故事村的消失已不是特例。
  • 16歲少年四天畫出繪本《花木蘭》 以水墨漫畫講述中國故事
    今年8月,中意雙語水墨漫畫繪本《花木蘭》在義大利出版,繪本的繪圖者是陝西西安一名16歲少年。據悉,該繪本共收錄了少年的40幅漫畫,旨在通過漫畫講述中國故事,向義大利的少年兒童傳播中國文化。9月22日,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繪圖的少年學習水墨漫畫已有十年,除了漫畫以外,少年還擅長陝西快板。為了繪製該漫畫繪本,少年四天「連軸」創作,作品出版後獲得多方認可。少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漫畫和陝西快板都是他熱愛和崇敬的,沒想到會獲得大家認可,願付出一生努力去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老重慶 | 百年故事會而今從頭侃 走馬古鎮講的是故事聽的是情懷
    走馬小學的教室裡,傳來郎朗故事聲,《巧姑救公公》、《孝子遇虎》、《三個兒子爭父》的走馬故事,正從10來歲的孩子嘴裡說出來,聲音抑揚頓挫、表情眉飛色舞,臺下的觀眾,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鼓掌。作為學校的特色課程,該校從2000年開始,就舉辦走馬民間故事小小傳承人的講述活動,通過多人演繹的方式,讓原本單一的故事情節,在孩子們的表演下,顯得栩栩如生。
  • 福利丨這套中國民間故事繪本,出自亞洲首位國際安徒生獎畫家獎得主
    今天介紹給大家的,是取材於中國經典民間故事的「赤羽末吉中國故事繪本」系列(全4冊),價值244元,它的繪者是日本具有典範地位的繪本畫家赤羽末吉。這套繪本包含了《燈花》《獵人海力布》《龍牙顆顆釘滿天》和《九兄弟鬥土司》,由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藝術家蔡皋、兒童閱讀推廣人阿甲聯袂推薦。
  • 362個民間故事講給孩子聽
    該書的主編黃永松在首發式上向記者介紹:「臺灣的小朋友在課堂上幾乎每個人講的都是漢聲《中國童話》裡的故事。小朋友的反應讓我們明白,在現代化的中國人社會裡,孩子們多麼迫切需要屬於自己民族的故事。」《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整套書36本,共包含362個源遠流長的民間故事和843幅經典細膩的傳統美術配圖。
  • 川江號子、銅梁龍舞……最新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公布 重慶44個
    12月3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近期,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公布了調整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共計3154個保護項目,其中,重慶44個。記者注意到,最新調整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重慶的有:走馬鎮民間故事、酉陽古歌、廣陽鎮民間故事 、石柱土家囉兒調、川江號子、南溪號子、木洞山歌、嗩吶藝術(永成吹打)、吹打(接龍吹打)、吹打(金橋吹打)、梁平癩子鑼鼓、秀山民歌、酉陽民歌、搬運號子(梁平抬兒調)、搬運號子(龍骨坡抬工號子)、苗族民歌、鑼鼓藝術(小河鑼鼓) 、龍舞(銅梁龍舞)、獅舞(高臺獅舞
  • 《經典中國故事繪本》系列融媒讀物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
    本刊訊 2020年1月9日下午,北京圖書訂貨會期間,由中南出版傳媒集團主辦、湖南美術出版社承辦的《經典中國故事繪本》系列新書分享會在中南傳媒展位活動區舉行。任率英先生的三子任夢熊與王叔暉先生的侄子王維澄分享了大師創作經典背後的故事,湯素蘭暢談了畫作中這些經過千百年時間淘洗流傳下來傳統故事新時代的文化內涵和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意義。他們致敬這批「喜聞樂見」的經典,回望那個「群星璀璨」的時代,探討如何用「最中國」的繪畫和文字,講好「最中國」的經典故事。互動導讀環節,7位小朋友在兩位老師的帶領下讀了繪本《經典中國故事繪本:嶽雲》中的故事。
  • 《經典中國故事繪本》:創新形式傳承傳統文化
    2020年1月9日下午,由中南出版傳媒集團主辦、湖南美術出版社承辦的《經典中國故事繪本》系列新書分享會在北京圖書訂貨會舉行。互動導讀環節,7位小朋友在兩位老師的帶領下讀了繪本《經典中國故事繪本:嶽雲》中的故事。活動最後,任率英和王叔暉的印章首次同場亮相,並由兩位大師的後人啟印,為現場的讀者籤章留念。新書分享會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副社長成琢主持,在京的眾多知名藝術家、藝術評論家、文化學者、出版人、媒體記者和讀者代表近百人參加了活動。
  • 原創團隊持續發力,KaDa故事用繪本講中華寓言
    近年來,我國各類出版機構紛紛推出本土原創繪本,作為國內比較知名的兒童數字閱讀平臺——KaDa故事,也向原創繪本領域發起進軍。2018年,KaDa故事開設原創部,依託線上數據孵化開發選題。「我們開發的『童讀』已經出版了《中國民間故事》《世界經典童話》《中華神話故事》三個系列,《中華寓言故事》是第四個系列。」KaDa故事原創部總編輯介紹說。
  • 講故事的人——記「中國民間童話」系列繪本的主創
    講故事的人——記「中國民間童話」系列繪本的主創 發表時間:2014-01-17    來源:北京青年報字體: [大]《金頭髮》    「中國民間童話」系列第一輯四本,《金頭髮》、《長髮妹》、《魚姑娘》、《兩兄弟》,日前由三聯書店出版。這套書是由中央美術學院繪本創作工作室的師生完成的。
  • 民間故事中的智慧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從經典中汲取成長的力量,感受民間故事的智慧和傳統文化的魅力。由多位兒童文學作家精心打磨的新編獨家版本,既保留民間故事的樸素與本真面貌,又注重去蕪存菁,重塑民間故事優秀版本。,體現民間故事的特點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 誠品書店活動 | 這個夏天,遇見迷人的「中國故事」
    與中國故事的相遇,讓她不得不中斷自己的文學創作,全心全意投入到對故事的搜集和重述當中。10年,10000個中國故事中的採擷,她終於重述300餘篇,集結成《中國故事》,讓這些失落已久的珍珠重新綻放光芒。出版過童話集《從前,有一個點》、《很久很久以後》等,「神奇故事」系列繪本、「八仙的傳說」系列繪本等。南開大學中國古典文學博士,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襪子皮皮和姆明的超級粉絲。
  • 這本暢銷的民間和童話選集匯集了故事、批評文章和24種彩色插圖
    這本暢銷的民間和童話選集匯集了54個故事,9篇批評文章和24種來自各種歷史和地理傳統的彩色插圖。部分小組通過主題故事或並列個別故事的變化,邀請跨文化和流派的比較和分析。可訪問的關鍵選擇為讀者分析,辯論和解釋自己的故事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