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對城市管理工作的知曉度、參與度和滿意度,根據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組織開展「城管開放日」暨「垃圾分類宣傳月」活動的通知要求,自10月份開始,市城管局陸續組織開展垃圾分類「六進」活動,助力生活垃圾分類宣傳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網絡,培養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創造良好輿論氛圍,形成生態文明新風尚。
積極普及 推動分類習慣養成
宣傳月期間,徐州城管大力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在市區掀起一陣「垃圾分類革命」的熱潮。市、區兩級累計出動社區人員、黨員幹部、城管隊員、環衛管理人員、信息採集員、志願者等近1200人,開展宣傳活動6500餘場,廣場活動60餘次,發放宣傳材料30餘萬份,組織培訓活動280餘場次,在公用市政設施設置垃圾分類公益廣告1000餘處,各相關媒體宣傳報導500餘篇次。同時,自《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發布後,市、區兩級將學習、宣傳、貫徹《條例》作為當前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印發條例10萬冊,細化自由裁量標準,開展執法人員培訓,組織物業公司、生活垃圾收運及處置單位等進行普法宣傳100餘場。
今年以來,市城管局圍繞「無廢城市」試點建設,以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堅持黨建引領,以社區為著力點,以人民群眾為主體,共建共治共享,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推動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因地制宜、統籌推進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助推城市治理精細化。
實踐先行
開展「環衛開放日」系列活動
為了讓市民深入了解垃圾去哪了,進一步提升公眾垃圾減量、垃圾分類意識,直觀感受到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市城管局環衛處先後開展「垃圾分類 教育先行」、「垃圾分類重『落地』引領社區新時尚」等「環衛開放日」系列主題活動,多次組織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教育界相關專家、領導與部分教師,街道辦事處社區工作者、商戶代表和市民代表到徐州市協鑫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徐州市餐廚垃圾處理廠和雁群生活垃圾填埋廠參觀,近距離了解垃圾處置工藝流程,充分認識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緊迫性和必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切實落到實處。
「環衛開放日」使市民近距離目睹了垃圾「變廢為寶」的全過程,使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處體系和能力,有利於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助力社區打響垃圾分類定時定點定人投放的「陣地戰」,為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多措並舉
打造多重宣傳陣地
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系統工作,需要政府、社區、學校、企業和群眾廣泛參與,市城管局環衛處按照「宣傳先行、示範引領、逐步推開」的思路,借力特色節日、宣教基地、示範創建,陸續開展垃圾分類「六進」活動,助力生活垃圾分類宣傳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網絡,推動市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組建垃圾分類「青年黨員宣講團」。今年以來,市城管局環衛處黨支部選拔培養一批青年黨員組成了垃圾分類知識宣講團,已在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等累計組織垃圾分類法律知識培訓活動70餘場,覆蓋人群6000餘人。
四分「花瓣」落校園。市城管局環衛處與市教育部門聯合開展形式多樣的環衛宣教活動,匯聚小手牽大手的力量,用行動邁出「垃圾分類從孩子抓起」的第一步。今年6月,市城管局環衛處牽頭組織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桶設計大賽,吸引了廣大市民的關注和積極參與,共徵集近1600幅設計投稿,設計作品各有特色,其中,「旋轉的花瓣」四分類垃圾桶設計作品獲得一等獎。下一步,市城管局環衛處計劃將大賽獲獎作品打造成實物,投放到全市一百多所學校中使用,使垃圾分類真正走進孩子身邊,通過孩子輻射到家庭、社會,共同加入環境保護、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
宣教館提檔改造。市城管局環衛處將市環衛宣教館的改造項目列入支部的2020「一支一項」活動,全力打造「百校」社會實踐基地。宣教館以學生為目標群體,促成「大手牽小手、小手拉大手」的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氛圍,定於近日開館。
構建「實體+網絡」宣傳體系。堅持實體與網絡並重,積極拓寬宣傳渠道提高市民知曉率。結合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積極謀劃建設生活垃圾分類學習基地,發動各類環保組織和志願者隊伍,深入基層、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引導和服務等活動。同時,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通過多種形式,不斷提高市民知曉率和參與度,動員廣大市民群眾增強分類意識,主動參與分類管理,努力營造人人關注分類、人人參與分類的良好氛圍。
徐報融媒記者 宋新 通訊員 沈虹穎
【來源:中國徐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