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百千張照片拼接而成的超級照片

2020-12-21 蜂鳥網

    昨日本網編輯整理的一組來自法國攝影師、藝術家Jean Francois Rauzier將眾多照片拼合而成的巨幅作品引起了眾多網友的激烈爭論和探討,而對於這種Jean所謂的藝術形式「hyperphoto(超維照片)」到底為何物,這種異常精細的作品是如何將細節呈現的如此完美?諸如此類問題躍然紙上,編者經過仔細查閱整理,終於解開其神秘的面紗,接下來讓我們一探究竟。(提示: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超震撼的視覺享受

    Jean Francois Rauzier(赫奇耶)出生於1952年,從法國路易·盧米埃爾藝術學院畢業後從事商業廣告攝影。2002年,他開始創作他的超維照片,當時他的期望是「讓時間停頓下來,宏大的景觀和所有的細節存在於一張圖片中,可以同時實現180度全景圖像和超近距離的特寫。」

    赫奇耶把他的作品定義為「超維照片」(Hyperphoto),這一術語意味著讓電腦硬碟充當暗房,並置、複製和排列幾百到幾千張高解析度照片,一張張都是他在拍攝現場刻意捕捉的,依靠藝術家的想像力把它們拼接成一個無縫的整體,一種名符其實的數字拼圖遊戲。這種合成圖像是攝影還是繪畫?也許兩者皆是,他嫁接了繪畫和電腦技術去構建那些既虛幻又宏大的圖像,宏觀與微觀、虛擬與實體、理性與想像並存其中。

  觀看這些超維照片的樂趣之一是極高的清晰度,還有無數有趣的細節等待被發現,這是人眼很難捕捉到的精確細節,讓人對那些真實世界的場所產生栩栩如生的親密感覺。展廳裡總有觀眾試圖伸手碰觸照片,然後又被制止。如果可能的話,電子觸控螢幕會是這些照片更好的欣賞方式,你可以不斷點擊放大和縮小,進入到圖像的生動世界中。 

    相關閱讀(更多高清大圖):驚嘆、百千張照片拼接而成的超級照片!

    赫奇耶的超維照片

    被列為聯合國世界遺產的巴塞隆納聖保羅醫院建於20世紀初,到2009年都一直充當著它的醫院用途。赫奇耶的《聖保羅》把醫院裡不同的樓群構築城一個單體建築,如同色彩斑斕的立體魔方,幾乎是一張最難找到他的拼接規律的圖片。不過,這組風格顯著的高迪式建築群其實並不出自高迪,而是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建築師易斯·多梅內克·蒙塔內爾的設計。 


《聖保羅》,巴塞隆納


《白色巴比倫》,法國

   《理想圖書館》系列以萬花筒般超現實全景形成自我的小宇宙,似乎從形象和隱喻意義上都與博爾赫斯筆下的《巴別圖書館》相契合,雖然它們不是六角形的。在希伯來語中「巴別」是「變亂」的意思,而在巴比倫語中意味著「神之門」。博爾赫斯也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我心裡一直都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理想圖書館》


《羅浮宮》,巴黎

    2011年創作的《羅浮宮》,黎塞留館、敘利館和德農館古典主義建築立面已經被堆疊成一座巍峨的山城,遠處是波光粼粼的海平面。左右對稱、輪廓整齊的宮殿窗戶後面出現了一張張世界名畫,疊加在六塊玻璃窗的窗格後面。威尼斯的《ScalaDelBovolo》塔樓反覆自我擴張變成一座空曠的水上城市,因為過於密集的螺旋形白色樓梯和欄杆而讓人頭暈目眩。 

    相關閱讀(更多高清大圖):驚嘆、百千張照片拼接而成的超級照片!

   多就是生命,多就是生活!赫奇耶作品解讀

    對赫奇耶(Jean Francois Rauzier)的作品最簡單也是最有說服力的介紹往往只有一句話:「藉助電腦技術,他的每張圖片都是由幾百張到幾千張特寫照片拼接而成的。」從網絡上找到的圖片看來,大多數像是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式的迭代形式照片與一些著名建築的混合,瀰漫著電影《盜夢空間》式的科幻氛圍。

  赫奇耶說:「為了實現全景圖像,最初嘗試用全景相機和廣角鏡頭,就像用廣角取景器的電影導演一樣,但是180度取景器已經很失真了。我對不能實現真正的全景效果感到沮喪,就嘗試先拍4到10張照片,然後把它們拼接在一起。在掌握了整個過程之後,細節照片的數量不斷增加直到幾千張。」他回憶說,「沒有什麼相機的鏡頭可以在一張照片中實現這樣的清晰度,在30釐米的方寸中我可以拼接500張照片。細節確實存在,隱藏在圖片中,就像它們隱藏在現實中一樣。」

  最初的超維照片內容集中在農田、沙漠、水景等自然景觀,還有「原罪」的主題反覆出現,蛇、蘋果、玫瑰、神秘符號和潛意識中的形象構成的蒙太奇畫面,一些荒誕離奇、巴洛克或者未來幻想的場景。有時候是公開的憂鬱表達——《在時間上》,藝術家本人以一個穿黑衣、戴禮帽的男人形象獨自站在諾曼第埃特爾塔海灘上,遠處的夕陽映照著那片著名的海灘巖石。

  仔細看去,孤獨的男人是站在「被磨損的時間」上,幾千個舊鬧鐘蔓延著代替了暗黃色的沙礫。對時間的不安感覺和圖像本身超現實主義的審美之外,令人吃驚的是它極度現實的細節,如果點擊放大,幾乎每個鐘面上都可以讀出鐘點。2005年,他的鏡頭開始從原野移向城市,「最初幾年我的作品是內在的反省,像一條啟發的路徑,把我帶向紐約的巨型城市景觀」。

  巴黎·北京畫廊總監陸楠(RomainDegoul)3年前在巴黎某次藝術博覽會上第一次見到赫奇耶的作品,其中那幅拼貼威尼斯城市裡幾千幢建築的《威尼斯》讓他產生了購買的衝動。陸楠評價說:「他在世界各地的城市旅行,把他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放置在一張照片中,照片的色彩、構圖、細節、清晰度都非常強烈、具有衝擊力。」

  大部分時候,赫奇耶採用具有古典美的對稱構圖法則,凡爾賽宮的《橘園》就是很好的例子。儒勒·阿爾杜安·芒薩爾在1684年間建造的這幢建築物是冬天用來存放樹木的,包括一條150米長、線條純粹的穹頂長廊。赫奇耶把穹頂長廊頂部做了切割,變成蓮花花瓣一般頂部尖尖的線條,這些美麗的「花瓣」被富有韻律地重複排列,並用一池碧水造成鏡像效果。按照他本人的解釋,他希望在「圖像中實現存在於巴赫音樂中的對稱性,同一個主題的對稱排列,對稱之中又有一點轉換」。

    相關閱讀(更多高清大圖):驚嘆、百千張照片拼接而成的超級照片!

  從作者的初衷來說,Hyperphoto的命名是指涉他的照片與超寫實主義(Hyper-realist)繪畫之間的關聯,而不是強調它的維度。但是像《迷宮》這樣的圖像,因為多重視點的並置和虛擬的深度,確實讓人產生三維的錯覺。這是法國一處鄉村教堂底下的小迷宮,在畫面上沿著路徑被不斷延伸,仿佛無窮無盡。迷宮裡水面的木船上再次出現了那個穿黑色風衣、戴黑色呢帽的男人的背影,他微微地弓著背,雙手交叉著放在身後,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在懺悔。

  並不是所有的超維照片都賞心悅目,有些照片令人迷惑,必須了解和重組背後的故事。蒙利特(Monlitor)是巴黎16區布洛涅森林公園附近一處始建於1929年的遊泳場館,1989年被關閉,因為屬於歷史保護建築,一直處於既不能拆除又不被修復使用的廢棄狀態,從此空蕩蕩的場館成為塗鴉藝術家的聖殿。

  在那張看似畫面混雜的《蒙利特》中,赫奇耶表達了他對塗鴉這種自由街頭藝術的敬意。圍繞在遊泳池周圍、最初充當更衣室的三層柱廊不斷向上延伸,每根柱廊上都拼貼了塗鴉作品,一排排塗鴉藝術家的名字用醒目的黑色字體寫在泳池的底部。除了一些當代藝術家的肖像之外,最早提出「原生藝術」概念的讓·杜布菲(JeanDubuffet)枯瘦的身影也倚在二層欄杆上。

  赫奇耶對構築他的先賢祠的遊戲似乎樂此不疲,在以華盛頓參議院圖書館為原型的《理想圖書館Ⅲ》中,如果仔細尋找,在圖書館的圓形穹頂下面,你可以發現柏拉圖、哥倫布、巴赫、愛因斯坦、雨果、馬克思和甲殼蟲樂隊等這些歷史名人。

  《理想圖書館》系列以萬花筒般超現實全景形成自我的小宇宙,似乎從形象和隱喻意義上都與博爾赫斯筆下的《巴別圖書館》相契合,雖然它們不是六角形的。在希伯來語中「巴別」(Babel)是「變亂」的意思,而在巴比倫語中意味著「神之門」。博爾赫斯在《巴別圖書館》中描述說:「宇宙(也有人把它叫做圖書館)是由不定的,也許是無限數目的六角形藝術館組成的,在中心有巨大的通風管,周圍用低矮的柵欄相圍。從任何一個六角形看,我們可以看到無止境的上面或下面的書架層,書架的高度也就是樓層的高度。」他也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我心裡一直都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相關閱讀(更多高清大圖):驚嘆、百千張照片拼接而成的超級照片!

    三聯生活周刊專訪稿:

    下面是三聯生活周刊記者和赫奇耶的對話:

  三聯生活周刊:你在北京一周已經拍了3萬多張照片,大概最終會完成多少張超維照片?

  赫奇耶:可能是三到四張關於北京的超維照片——我拍了建外SOHO的白色立方體樓群,也拍了樓裡面幾乎所有的店鋪,最終會是一張類似「立方體生活」的照片,真實的店鋪出現在白色大樓的每個窗戶後面。我看到大街上很多人都戴著口罩,也許是擔心空氣汙染吧,我想製作一張大街上每個人都戴著口罩的照片。還有一張會像我之前所作的《威尼斯》,異常密集地拼貼城市裡的建築,把我在北京一周旅行中的所有印象放入其中,一張照片就像一部電影。

  三聯生活周刊:你以往作品中運用特寫照片的最高紀錄是多少?

  赫奇耶:最高紀錄是5000張左右的單個照片合成一張超維照片,不過衝印的時候我就必須縮小圖像的精度,否則圖片就太長了。所以,合理的數字是在2000張左右。

  三聯生活周刊:哪一幅拼接了最多特寫照片?

  赫奇耶:應該是《巴黎全景》,它也是最長的一張。但我投入工作最多的是以法國參議院為拍攝地點的《理想圖書館Ⅰ》,為了重建參議院裡的書架,我拍了圖書館裡的幾千個書架單元,至少2萬本書籍,你在那張超維照片上可以清晰地讀出每本書的書名。然後我又放入了350位著名作家,從書籍、繪畫、網絡等各種渠道找到他們的肖像,處理成好像真的彩色照片,再和我穿著黑色大衣的身體拼接在一起。雖然如此繁重的工作,但我實在樂在其中,能夠和我最喜歡的作家們在照片上聚集在一起。

  三聯生活周刊:為什麼《理想圖書館》系列在你作品中反覆出現?

  赫奇耶:圖書館是絕大部分人類文化遺產的集中之地,那些歷史上的傑出人物通過他們的作品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所以,這個系列是我向他們表達敬意的方式之一,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和所有的夢想都是建立在他們奠定的基礎之上的。

  三聯生活周刊:同樣是「理想」這個詞,《理想城市》似乎帶有反諷的意味?

  赫奇耶:《理想城市》這一作品直接來自義大利畫家皮耶羅·德拉·弗蘭切斯卡(PierodellaFrancesca)1475年的畫作,描繪文藝復興時期人本觀念下的理想城市。不過到今天,在法語中當我們說「LaCite」的時候經常意味著混亂的、充滿各種問題的郊區居住區,理想城市和現實之間確實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三聯生活周刊:你的現場拍攝方法是怎樣的?

  赫奇耶:我的拍攝很有系統性,把我見到的一切都拍下來,不會忘記任何細節,哪怕現場看似乎是無關緊要的。否則,圖像上會出現事後很難彌補的漏洞。我的相機上有一個裝有電動馬達的特殊三腳架,幫助切換和平穩過渡。比如每個房間,我選擇兩三個不同視點,每個視點拍數百張長焦鏡頭的照片。拍攝超維照片是和傳統攝影完全相反的過程,傳統攝影看著取景器拍下一張照片,而我在取景器中只看到一個個單獨的特寫。我拍這些細節的時候會有一些想法,一些隱約的情感,但我不知道最終實現的圖片會是怎樣。它總是一種冒險,試圖去發現一個平行的世界。

    相關閱讀(更多高清大圖):驚嘆、百千張照片拼接而成的超級照片!

  三聯生活周刊:你一般是如何選擇超維照片的拍攝對象?

  赫奇耶:大多數時候,我選擇宏大的風景、建築和城市,那些有大量素材和細節的地點。有的情況下是出於運氣,比如《紐約水庫》,我被邀請參加一個派對,從派對頂層平臺上看到的景象實在讓人吃驚。我就又回到那個地點,尊重現實地把所見到的拍下來,只做了很少的後期改動。總的說來,拍攝之前我有個大致的想法,然後去尋找最接近這個想法的地點。但我去洛杉磯的時候,計劃去拍城市、汽車和高速公路,其實我拍了樹木、鮮花和仙人掌。這一次到北京也一樣,本來我打算拍攝「鳥巢」體育場,經過兩天對這個城市的真實感受,我完全改變了想法。所以事先不能計劃太多,只有看見的那一刻我才知道。

  三聯生活周刊:你用什麼相機和電腦設備?

  赫奇耶:我主要用富士和尼康單眼相機,也用最新的哈蘇數位相機。我隨時攜帶了很多記憶卡,完成後的平面圖像文件大概有30千兆到40千兆。我知道這有點瘋狂,幾乎是一種自殘行為,但我不想更理性一些,減少它的尺寸。我用蘋果電腦和顯示器,用Photoshop也用拼接軟體,不過我總是自己構圖,避免電腦自動生成的圖像。幫助我創建圖像的軟體如今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電腦的功能也提高了很多,5年前存一個50GB的文件要花1小時,現在幾分鐘就可以。我總是在尋找最好的設備,去實現尺寸更大、細節更精確的超維照片,但仍然感覺到時時受技術條件的限制。

  三聯生活周刊:需要用多少時間完成一張超維照片?

  赫奇耶:大概每張圖片兩三個星期到一個月,有時候是幾張圖片同時進行的,像《理想圖書館》這樣的作品我就用了整整3個月。雖然拍攝花費的時間遠遠少於把照片拼接在一起的時間,第一張和最後一張按下快門的照片之間會有色差,尤其是日出和日落的時候。為了讓它們完美地匹配,我必須調整每張照片的色彩平衡和飽和度,糾正圖像以及統一場景的光線。因此我偏好在非常柔和的光線下拍攝,沒有亮點和陰影,事後再製造一些亮點和陰影。我真的是在清醒地做夢,有時候在我的電腦前睡著了,夢裡都是正在工作中的那幅圖像。

  三聯生活周刊:到什麼時候一幅作品才算真正完成?

  赫奇耶:我最喜歡的是補充細節的最後步驟,可以自由想像並創建一個故事。有時候是漫長的過程,比如在《星級盛宴》中,我在皇家歌劇院餐館的主體部分增加了85位米其林星級廚師的頭像,和我自己的身體拼接在一起。創作超維照片時,大部分情況下我會有「過度」的傾向,拼接了太多東西,幾乎無法停止下來。我會把合成圖片擱置幾天再重新審視,在多與過多之間找到平衡。

  三聯生活周刊:如果說「少就是多」,但對你來說「多就是多」還是「多就是少」呢?

  赫奇耶:我會說多就是生命,多就是生活。在生命中一切總是在不斷生長和增加的,越來越豐富,你無法讓它停止下來。剛到北京我看到到處是商場和商店,我覺得太多了,有點煩。但是兩天之後我就改變了態度,充滿熱情地拍下我所見到的那些商店和街道。就像我在故宮看到那麼多中國遊客,每個人的臉都不一樣,這是沒有關於美和醜的判斷。北京的「多」,讓我深刻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活力和能量。

  三聯生活周刊:你自己一身黑衣的男子形象反覆在不同圖片中出現,這裡有什麼深意嗎?

  赫奇耶:我的作品中沒有什麼人,這絕不是因為我是個厭世者。我的作品是夢幻般的,在夢幻世界中我只願意把非常熟悉的人加入其中。其實在那些圖像中我並不代表我本人,只是一個溫順的模特而已,有誰比我自己更了解我的需求呢?這個匿名的模特我稱他為「MIB——,穿黑衣的男人」,他和我所展示的世界相匹配,一個接近卡夫卡、赫胥黎和奧威爾的世界。

    相關閱讀(更多高清大圖):驚嘆、百千張照片拼接而成的超級照片!

相關焦點

  • 最早的廈門全景照:攝於1936年 由9張照片拼接而成
    老照片成色較好拍攝者或是外籍職員原版照片的長度約為60釐米,使用約50毫米的焦段拍攝,然後拼接而成,照片背後標註拍攝年份為1936年。因為保管得當,照片成色較好。紫日介紹,從日光巖拍攝的老照片中,此前角度最大的約是180度。
  • 照片加文字和照片拼接,微信就能做到,太方便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手機電腦雙黑客,ID:heikestudi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照片加文字以及照片拼接,用微信就能做到,太方便了相信大家在端午佳節的時候,都拍攝了很多照片,分享到朋友圈,但是拍攝的圖片太多,微信朋友圈只能發9張。
  • 玩轉上億像素全景拼接照片
    其實極限攝影還有另一種選擇,就是全景拼接照片。畢竟我們經常看到非常震撼的自然風光或者城市風光,一顆鏡頭、一張照片是無法傳達這種震撼的感覺。因此,全景拼接這種極限攝影玩法,就圓滿的解決了我們的問題。另外,Photoshop的Camera Raw升級到9.6版本之後,拼接全景照片的速度已經快了將近一倍,我們也將在後面文章中為大家詳細的介紹。
  • 這些軟體可以幫我們把照片拼接成一段動態視頻,或剪輯處理視頻!
    用手機剪輯視頻早已經是一種普遍且流行的社交方式了,不管是把幾十上百張照片拼接成一段動態相冊視頻,還是剪輯處理拍攝錄製的零散短視頻,都有很多不錯的手機軟體可以幫我們記錄生活。功能包括但不僅於視頻濾鏡、拼接、慢放、倒放、字幕、貼圖……並且支持微信、微博、抖音等各個社交平臺一鍵分享。2、VUE VLOGVUE VLOG本來不叫VUE VLOG,而是只有VUE,但是去年瞄準了vlog風之後,連軟體名字都直接加上了vlog,不過這款軟體也的確配得上這個後綴名。
  • 最美的青春定格在室友鏡頭裡,長沙一女生三年為室友拍攝上千張照片
    室友胡潔告訴記者,同寢三年多以來,大家的關係一直都很和諧,蘇萌經常會為大家拍攝一些照片。寢室的椅子、毛毯都成了她們的道具,在蘇萌的鏡頭裡,室友們展現出更加豐富多元的青春形象。有在樹蔭叢中的森系少女,有在天台與藍天白雲合影的陽光女孩,還有暗黑系的酷女孩風格。
  • 他用數千張照片帶衢州妻子走出抑鬱症...
    他為芳芳學會了拍照,也用數千張照片帶芳芳走出了抑鬱症。芳芳第一張滿意的照片,是蔣餘鋒在她剛起床的時候拍的。「那會我穿著他的衣服,頭髮亂糟糟的,臉也沒洗,可還是好看的呢。」陶芳芳笑言。2015年,兩個人結婚了。
  • 百張照片揭秘瑪雅文明、印加風情、北美土著
    7月7日起,一場攝影展將亮相常博 百張照片揭秘瑪雅文明、印加風情、北美土著 常報全媒體訊 古老的城牆、縝密的曆法、精湛的石雕、奇妙的數字文字……7月7日至8月9日,「美洲原住民:瑪雅、印加和北美土著——傑夫·佛可思攝影作品展」將在常州博物館一樓臨時展廳開展
  • 9 億像素看《千裡江山圖》:vivo X50 Pro + 拍攝,24 張照片拼接而成
    IT之家了解到,這張 9 億像素全景照片由 vivo X50 Pro + 高像素模式拍攝的 24 張照片拼接而成,其解析度為 155314×6000。山川江河、野渡漁村、水榭樓臺、茅屋草舍每個細節都清晰可見。vivo X50 Pro + 新品線上品鑑會將於 7 月 8 日召開。
  • 照片跟視頻拼接的軟體用什麼好?分享製作工具和製作方法!
    相信很多小夥伴跟小編一樣,喜歡把日常拍攝的照片和視頻拼接在一起,加上簡單的效果後,再分享到朋友圈。那麼,照片跟視頻以怎樣的方式拼接在一起,才更好看呢?愛剪輯LOGO視頻照片拼接效果:步驟一:對導入的視頻進行自由縮放處理點擊預覽框下方「New
  • 照片牆怎麼掛才好看?8種獨特的照片牆設計,一看就會簡單大氣
    照片牆一直都是我們在家居裝飾中非常好用的裝飾手法,性價比高還非常有意義,無論是放自己的相片作為紀念,還是美麗的風景好看的人,都能夠達到賞心悅目、美化空間的作用,不過有許多人都苦於無法把照片牆裝飾的特別有美感,下面我來為大家推薦8種超級簡單並且又大氣的照片牆擺放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 張博涵個人身份照片揭秘
    林申老婆楊雨辰個人資料介紹 楊雨辰多張照片曝光 林申老婆是誰?林申老婆被曝光不是圈內人。林申老婆叫什麼名字?林申老婆多大?林申老婆楊雨辰個人資料揭秘,林申老婆楊雨辰照片曝光。 電視劇花千骨每周幾時更新?更新幾集?共多少集 《花千骨》電視劇一共多少集?每周什麼時候更新?每天更新多少集? 韓磊老婆是誰?
  • 揭秘我國最著名的「照片洩密案」(圖)
    原標題:揭秘我國最著名的"照片洩密案"我國最著名的「照片洩密案」,就是1964年《中國畫報》封面刊出的一張照片。大慶油田的「鐵人」王進喜頭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襖,頂著鵝毛大雪,握著鑽機手柄眺望遠方,在他身後散布著星星點點的高大井架。日本情報專家據此解開了大慶油田的秘密。
  • 拍立得照片印表機,珍貴的照片不會再遺失
    手機拍攝的照片總是找不到,朋友上次分享的旅遊合照又沒了,經常會發現手機存的照片經常莫名其妙就失蹤,而且無處尋找。所以應該將手機照片列印出來,才能更加長久的進行保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朋友在聊天的時候給你分享了一些照片,但是過一陣子卻怎麼也找不到了。有時候一不小心清理手機或者聊天軟體的內存,就會把一些珍貴的照片誤刪,遇到這樣的情況真的後悔不及。在以前手機拍照不流行,人們拍攝的照片都列印成相片保存,幾十年過去回憶依舊如新。
  • 科技:如何從Flickr下載照片
    到明年二月初如果還不把照片轉移的話,Flickr就會將裡面的照片全部刪除。本文將教你如何從Flickr下載照片。支付專業版:Flickr每年需要收取一定的費用,除了允許您無需廣告地存儲和查看任意數量的照片和視頻外,還提供了許多功能。通過高級統計信息,您可以了解照片的受歡迎程度,在任何給定時間內獲得的觀看次數以及趨勢。
  • 照片看著像黃臉婆?揭秘照片列印紙
    而列印照片的墨水,裡面主要的成分就是水,這與印刷報紙的油墨是不同的。所以,照片的紙,不能簡單的用新聞紙。新聞紙普遍是灰、黃的顏色。比較之下我們的普通列印紙就白得很,這是多了漂白的工序,並且加入螢光劑。可是普通的複印紙很多人嘗試過列印照片,輸出質量非常差,必須由專門的照片紙來列印。那麼為什麼照片紙就能實現高精度的列印呢?
  • 退休教師精選照片做成明信片
    他從近千張照片中挑出100張,製成明信片送給親朋好友。「這是我退休後的一個愛好,鍛鍊身體,自娛自樂。」    1959年,那時只有14歲的王令紅隨父母離開北京,定居內蒙古,長大後,他成了一名語文教師。「那時我的愛好是畫畫,對構圖有些研究。其實我也喜愛攝影,但那時生活條件不好,買不起相機。」王令紅回憶說。2006年,王令紅從教師崗位上退休了,他被女兒接到北京安享晚年。
  • 全球極品照片造假醜聞全揭秘(組圖)
    照片顯示,貝魯特郊區遭到轟炸,密集的建築上空冒出濃厚的黑煙,但一位博客發現,哈吉是用photoshop軟體中的「複製」功能將一股濃煙複製成了兩股,哈吉還把黑煙中的建築物也複製了一番,路透社隨後解除了與哈吉的合同。
  • 藝術家 | 用照片拼貼成的雕塑?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居然是由上千張照片組合而成!這就是藝術家權五祥的作品。而權五祥的《除臭劑種類》系列去拋棄了那些沉重的石材,木材,他以泡沫塑形,用數千張自己拍攝的照片和網絡搜集而來的圖像在泡沫相應的位置上進行黏貼,最終呈現出了陶瓷的效果。
  • 神龍架野人照片曝光!野人外星人蹤跡大揭秘(圖)
    神龍架野人照片曝光!野人外星人蹤跡大揭秘(圖)     傳說中的神農架野人(資料圖片)    神龍架是否有野人存在?其實相對於30餘年的神龍架野人傳聞而言,有照片曝光的外星人或許更加可信。現在還是來看看美國FBI公布的外星人照片吧。
  • 全員加速中越王后是誰扮演的 劉敏整容前後照片資料揭秘
    湖南衛視《全員加速中》開播引爆話題,除了常駐嘉賓以外,節目中古裝戲份的演員也引起了關注,很多人對於其中越王后扮演者很是好奇,節目播出以後,網友紛紛疑問全員加速中越王后是誰扮演的,劉敏整容前後照片資料揭秘成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