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你可能對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一無所知!

2020-12-10 有書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遺傳變異,人類是由猿猴演化而來的……

關於達爾文,你可能非常熟悉,因為他是寫在課本裡的偉大生物學家,可要你細說說達爾文,似乎只有進化論這個標籤讓你記憶深刻,其他的一無所知。

關於進化論,或許早已經成為現代人基礎認知中渾然天成的部分,但這份熟悉也讓我們忽略了161年前達爾文《物種起源》發表之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理論才是絕對主流思想。

11月24日,是《物種起源》問世161周年紀念日,讓我們重新凝視這位科學巨人,看看他是如何開闢生物學發展新紀元,並且引起整個人類思想的巨大革命的。

1. 紈絝逆襲:天才曾經是不學無術的少年

查爾斯·達爾文(1809-1882)出身名門,家學淵源,祖父是赫赫有名的醫生和博物家,父親繼承衣缽也是一名醫生,而母親是科學團體的成員。

9歲的達爾文

不同於傳統意義的天才,少年時代的達爾文不僅沒有展現出學習的天分,反而對學習毫無興趣,比起拉丁文、希臘文和醫學等正統學校教育,他更感興趣的是打獵、騎馬、養狗、捉老鼠、收集鳥蛋和礦物……不學無術是達爾文少年時期的標籤。

達爾文的父親捶胸頓足地呵斥他「你這樣會讓自己和全家人丟臉的」。

為了讓兒子維持體面的生活,父親建議兒子成為一名牧師,於是達爾文進入了劍橋大學基督學院學習。

這一選擇不僅讓達爾文在體面生活之餘有了更多時間鑽研自然史和博物學,也讓他認識了植物學教授約翰·亨斯洛、地質學教授亞當·塞奇威克,在他們的關照下,達爾文的興趣得到了極大擴展,通過講座、考察和小組學習,他在自然歷史領域獲得了重要經驗,同時也讓他自己「由一個全無目的性可言的少年嬉遊者變成具有遠大抱負志向的人」。

更為重要的是,1931年,達爾文畢業後,亨斯洛教授推薦自己的愛徒作為博物學家登上英國皇家海軍「貝格爾號」,開啟長達五年的環球航行,後人總是會將此次航行與達爾文及其發現緊密地聯繫起來。

貝格爾號的船尾,出自羅伯特·泰勒·普裡切特 (1828—1907) 的版畫,後期著色

「當我以博物學者的身份參加『貝格爾號』皇家軍艦航遊世界時,我曾在南美洲看到有關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現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質關係的某些事實,這些事實深深地打動了我。」 這是查爾斯·達爾文著作《物種起源》的開篇之語。

2. 關鍵證據:達爾文推演進化論的重要材料

「貝格爾號」從英格蘭出發,穿越北大西洋到達南美洲,沿著南美洲的西岸航行,繞過南美洲的合恩島後後進入南太平洋,再沿著南美洲的南岸航行,然後駛向加拉帕戈斯群島,之後再向南半球出發,到達澳洲的雪梨,沿著澳洲的南岸行駛到達霍巴特,繞過澳洲後進入印度洋,取道非洲的好望角進入北大西洋回英國。

「貝格爾號」航行路線

沿途達爾文如饑似渴地收集一切能夠帶走的東西,包括動物、昆蟲、貝殼、不同沉積層的巖石樣本以及化石,這位年輕的博物學家工作起來非常有條理,他把所有的觀察結果仔細地記錄在航海日誌裡。

貝殼是達爾文於「貝格爾號」遠航期間從各地搜集而來

達爾文與加拉帕戈斯群島獨特的動植物的相遇,可能是與其進化論發展最有關聯的事件。他在加拉帕戈斯群島收集到了來自不同島嶼的地雀樣本,它們彼此頗為相似卻仍有細微不同,一種對自然界的新認識開始在他腦海中成型。回到家中,進一步的研究證實了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確實屬於不同種類。達爾文認識到它們一定有著共同的祖先,但經歷了長期的演變。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裡收藏的達爾文雀標本,標籤上寫著「採集者:C.達爾文」

加拉帕戈斯地雀的四種不同類型的喙

3. 智者同行:《物種起源》凝結了時代的智慧

達爾文所處的時代,人類認知極大擴展,不同學科領域的理論、方法爆發式湧現,其中有三個方面的理論方法對達爾文推演進化論產生了重大啟發,可以稱為達爾文構建物種起源理論的 「三塊拼圖」,並且這一時代的智者們也用最大的包容和善意與達爾文攜手共進,最終讓《物種起源》隆重面世,成為劃時代的巨著。

第一塊拼圖:在「貝格爾號」上,達爾文閱讀了蘇格蘭地質學家查爾斯·萊爾的革命性著作《地質學原理》,當時他還不知道萊爾會成為他的人生摯友。該書認為地質構造是長期緩慢發展過程的產物,地球必須有已存在好幾百萬年的歷史,才能給他所描述的漸進的地質形成過程留出足夠的時間。達爾文從萊爾的地質學理論中吸取了一個觀點,即在一個漫長的時期內,緩慢而漸進地出現的微小改變最終可造成巨大的變化。萊爾用這個概念來解釋地貌的形成,而達爾文則用它來解釋物種的進化。這將是他要用25 年才能完成的理論拼圖中的第一塊。

查爾斯·萊爾

第二塊拼圖:植物學家約瑟夫·道爾頓·胡克是達爾文的同事和密友,一次通信中,在談到火山島特有的植物群時,胡克否定了一位法國同行的觀點。他的理由是,儘管那個法國人是一位很有能力的生理學家,但你很難把他對植物分類的觀點真當回事兒,因為他畢竟「不是分類學家」。胡克的話如醍醐灌頂,達爾文心裡明白,他本人也同樣在物種分類方面沒有紮實的基礎,這次通信似乎是一個促成因素,使得達爾文對辨別和區分不同物種的問題非常關注,下決心投身於對海洋藤壺的研究。對藤壺標本所做的研究和比較,使達爾文對通常影響物種進化的諸多因素有了一些關鍵性的見解。他遇到不止一次的一個因素就是物種內部變異。對於同一物種的成員之間在各個層次上都存在變異的認識,是達爾文為詮釋物種起源而構建的拼圖中的重要一塊。

約瑟夫·道爾頓·胡克

達爾文《蔓足亞綱》中的手繪藤壺插圖

第三塊拼圖:1838年,達爾文閱讀了託馬斯·馬爾薩斯的著作《人口原理》,書中主張人口增長會受到食物供給、疾病或戰爭的限制。達爾文認識到,他在動物身上所看到的變異或適應性改變均為「生存的鬥爭」的結果,擁有或遺傳了更加適應生存環境特性的個體更容易繁殖,從而將該特性遺傳給下一代。他將這一過程稱為「自然選擇"。這是達爾文構建物種起源拼圖的另一個關鍵部分。

託馬斯·馬爾薩斯

19 世紀30 年代末,達爾文已經把物種起源拼圖的所有構件拼合在一起,並很快就開始將之當作「我的理論」來談論。但他卻遲遲不願將他的理論公之於眾,因為他意識到這一理論將會給宗教信仰以及以道德和目的論為主導的世界觀帶來毀滅性的影響。

1858年,達爾文收到了一封來自年輕的自然學家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的信。在這封信中,華萊士已經獨立地得出了與達爾文相同的結論,而且所使用的推理也或多或少相同。達爾文深感震驚,並覺得自己再發表物種起源沒有什麼意義,他甚至想要燒掉自己的手稿以免世人覺得得他卑鄙。

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

但在1859年7月1日的林奈學會上,萊爾和胡克成功讓華萊士和達爾文的理論同時亮相,並使兩人對科學所做出的貢獻都得到了認可。他們的自然選擇學說被稱為達爾文-華萊士學說。達爾文因跟華萊士同時發表論文感到愧疚,華萊士卻表示能與達爾文一起發表論文是他的榮幸。達爾文很感謝華萊士的寬容大度,並受此激勵加快寫作進度,最終於1859年11月出版了震驚世界的《物種起源》。

《物種起源》一經出版就大獲成功,達爾文根據20多年積累的對古生物學、生物地理學、形態學、胚胎學和分類學等許多領域的大量研究資料,以自然選擇為中心,從變異性、遺傳性、人工選擇、生存競爭和適應等方面論證物種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樣性與統一性。「達爾文帶給我們的最重要的洞見之一,就是所有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橡樹、紅毛猩猩、海洋中的魷魚和雨林中的蘭花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當然,這所有的生物中也包括我們人類」,雖然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僅僅是含蓄地提到「人類的起源及歷史終將被揭示」,也足以引發後來者前赴後繼地對人類起源進行爭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牛津大論戰。

赫胥黎和威爾伯福斯關於人類祖先的辯論

1871 年,達爾文出版了《人類的由來》,公開擴展了物競天擇式進化的適用範圍,將人種也納入其中。達爾文是第一個正確猜測「哪些地區」是我們應該開始尋找人類祖先的地方的人。「已滅絕的類人猿很可能在非洲居住過,它們與大猩猩和黑猩猩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我們的早期祖先更有可能生活在非洲大陸,而不是其他地方。」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達爾文的這個觀點並沒有引起重視,但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衣索比亞發現的迄今為止最完整的早期人類骨架及其復原圖:露西。

對於很多不曾系統了解過達爾文所處時代背景、科學背景的現代人們,很容易輕率地用現代科學材料對達爾文的理論提出挑戰和質疑,但正如達爾文自己所說,「無知有時比知識更容易帶來自信」,只有把自己置身於那個懵懂的發現時代,你才能夠了解這個博物學家是怎樣程度上顛覆了整個世界的認知,對西方社會和思想界產生深刻的影響,並為現代生物學和進化論奠基。

達爾文傳:從平凡頑童到博物學家

[丹麥]漢娜·斯特拉格(Hanne Strager)

岱岡 譯 劉銳 審校

精裝四色

定價:79.00元

相關焦點

  • 最熟悉的陌生人: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究竟是什麼?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遺傳變異,人類是由猿猴演化而來的……  關於達爾文,你可能非常熟悉,因為他是寫在課本裡的偉大生物學家,可要你細說說達爾文,似乎只有進化論這個標籤讓你記憶深刻,其他的一無所知。  關於進化論,或許早已經成為現代人基礎認知中渾然天成的部分,但這份熟悉也讓我們忽略了161年前達爾文《物種起源》發表之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理論才是絕對主流思想。  11月24日,是《物種起源》問世161周年紀念日,讓我們重新凝視這位科學巨人,看看他是如何開闢生物學發展新紀元,並且引起整個人類思想的巨大革命的。
  • 最熟悉的陌生人: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說了啥?
    本 文 約 3560 字閱 讀 需 要 10 min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遺傳變異,人類是由猿猴演化而來的……關於達爾文,你可能非常熟悉,因為他是寫在課本裡的偉大生物學家,可要你細說說達爾文,似乎只有進化論這個標籤讓你記憶深刻
  • 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恩格斯在總結十九世紀自然科學方面的成就時,指出有三大發現,即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進化論。進化論就是由英國傑出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創立的。查理。羅伯特。這次航行,開闊了達爾文的眼界,啟發了他對自然奧秘的探索和研究;所得到的大量實際資料,為達爾文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一個問題老是在達爾文的腦海中紫繞:自然界的奇花異樹,萬類昆蟲,千種動物,不同的人種,到底是怎樣產生的?怎樣演變的?彼此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尊重實踐和科學的達爾文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決定向上帝創造萬物的宗教迷信挑戰,以進化論來闡明物種起源。
  • 你讀的達爾文錯了,告訴你真正的進化論是什麼樣的
    我向大家介紹一位老者,他的職業是偵探。學生物的同學不要笑,他是世上最有名的私家偵探,因為他發現了「上帝造人是一個謊言」這樣一個秘密。他就是查爾斯·達爾文,英國著名的博物學家,進化論之父。他的一生中有很多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物種起源》。這部著作發表於1859年,距今已有近160年的歷史。
  • 改變世界的思想——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1859年11月24日,查爾斯·達爾文發表了他的著作:《論物種的自然選擇起源》,講述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故事——自然選擇的進化。查爾斯·達爾文是一位自然學家、地質學家和生物學家,他於1809年2月12日出生於英國什羅普郡。他屬於一個思想自由的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羅伯特是一名醫生,他的祖父伊拉斯謨·達爾文除了是一名醫生,也是英國啟蒙運動的重要思想家。
  • 他的學說顛覆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卻被國人知之甚少
    「你不進步,你就落後,你一落後,你就得被欺負」 這是進化論影響整個世界的核心所在,也是生物階段最強有力的論證! 所以近幾百年影響人類思維觀念「最偉大的人」這個稱號頒給達爾文是絕對不容置疑的.
  • 提出「進化論」的達爾文,你知道多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達爾文被稱為進化之父,他年輕時,在貝格爾號上航行。達爾文的工作是研究當地的動植物,收集樣本並進行觀察。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收集數據,厄瓜多的加拉巴哥群島他只呆了五個星期,但正是這短短的五個星期形成了《進化論》的核心。他出版的第一本書裡,介紹了該地區的土著巨龜,和現在頗為出名的「達爾文雀」。實際上,達爾文對鳥類並不熟悉,所以他製作了一些標本,帶回英國。
  • 漫談進化論——達爾文與華萊士的故事
    生物學巨匠達爾文說起達爾文大家應該十分熟悉,他是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者,發表了震驚世界的《物種起源》。他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他曾經先後赴亞馬孫流域考察探險 4 年,在馬來群島觀察收集資料長達7年。華萊士在馬來群島進行了六、七十次考察,行程約1.4萬英裡,收集了12.5萬個鳥類、甲蟲以及其它動物標本,包括5千多個新物種。其中最著名的是以他名字命名的「華萊士金色鳥翼蝴蝶」。他還最先提出區分亞洲和澳洲動物的分界線,這條線被稱為「華萊士線」。
  • 否認了達爾文,進化論就被推翻了嗎?
    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恆轉化定律),對全體人類有傑出的貢獻。這樣的大科學家,由於其學說徹底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自然讓他本人成為被攻擊的標靶。否認進化論的人,在證據完全做不到,就轉而去攻擊達爾文,好像找到了達爾文說過的錯話,就可以推翻進化論似的。
  • 真理:達爾文的進化論又被推翻了?(上)
    進化論被普遍誤讀大多數人第一次學進化論是在初中的生物課和政治課上。還有遺傳學家史蒂夫瓊斯說,進化論是一張政治沙發,誰的屁股坐上面,它上面就會變成什麼形狀。我想,這兩個評價最好地形容了支持進化論的人中對進化論的誤讀。而反對進化論的一派的觀點,有時候聽上去就特別玄,好像很了解細節似的,煞有介事地跟你說,進化論解釋不了人類的出現,因為它缺了一環。更有一些人甚至覺得進化論隨時都要被推翻了。
  • 達爾文進化論是不是被推翻了
    達爾文進化論原文是什麼呢?準確的說,達爾文進化論是一個一直在發展的科學理論,從達爾文、華萊士、赫胥黎、胡克等,經歷了無數動物學、植物學、細胞學、遺傳生物學等研究,一步步不斷發展的學科。進化論是尋找生命演化規律的科學理論,所以其一直也在變化,一直在更新。可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卻一直被異化,尤其是社會達爾文主義。
  • 了不起的達爾文和「離經叛道」的進化論
    似乎人人都知道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知道所謂的「適者生存」,知道人類的祖先與猿類有著親密關係。可是除此之外我們還知道多少?科普暢銷書作者吳京平在《達爾文的戰爭》中,就以講故事的方式,將我們帶入達爾文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幫助我們重新認識他和他的研究,以及其中我們習以為常的觀點最初發布時引發了怎樣的轟動。「達爾文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家族,」《達爾文的戰爭》中寫道,「達爾文的祖父伊拉斯謨斯是一代名醫,連國王都要請他看病,而且還想請他當御醫,但是被伊拉斯謨斯謝絕了。
  • 霍金推翻達爾文進化論:人類非最智慧物
    霍金推翻達爾文進化論 人類非最智慧物種,說道人類起源,達爾文發表的進化論學說近期卻屢遭推翻,人類不但可能是星際移民的外星人,更有可能在未來將被地外文明或人工智慧所主宰
  • 坤鵬論:尼採的進化觀「審判」達爾文
    中講過,尼採將達爾文同時列到了他的好人榜和壞人榜,這又是為什麼呢?坤鵬論特意花了一些功夫,對進化論的歷史做了一番粗淺的學習,收穫頗豐。拉馬克是法國生物學家,是進化論的先驅,他的理論是純正的進化。他繼承和發展了前人關於生物是不斷進化的思想,大膽而鮮明地提出了生物是從低級向高級發展進化的學說。
  • 坤鵬論:尼採的進化觀 「審判」達爾文
    ——坤鵬論要更好地理解尼採的哲學,特別是他的超人理論,就必須對進化論有所認知。在《不知信仰什麼,不知為了什麼而活!》中講過,尼採將達爾文同時列到了他的好人榜和壞人榜,這又是為什麼呢?尼採也認同該假說,因此,他的超人被描繪為繼人類物種之後的新人類。坤鵬論認為,尼採心目中的進化論是達爾文主義和拉馬克主義的結合。他贊同達爾文的演化觀念,也就是生命沒有高級和低級之分,也不是從低級到高級進化,人類並不是最高級的動物。
  • 為什麼現代的猩猩不會進化成人?達爾文進化論備受質疑,你怎麼看?
    言歸正傳,我們再來說達爾文的進化論,其實從達爾文進化論出現之後一直備受爭議,雖然他推翻了神創論,但是它依舊是一個假說,即使我們發現了很多古猿化石,可是達爾文的進化論終究是他自己的猜想
  • 為什麼主流科學家很少使用達爾文進化論,這說明了什麼
    後來,當時被稱為博物學家的達爾文,由於隨船五年的經歷,積累了足夠多的生物物種素材,他發現許多生物有著相同的身體結構,和曾經滅絕的物種也有部分相似,因此他認為生物是連貫的,是一點點演化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於是他提出了自己的進化論。他的進化論的核心觀點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達爾文並不是第一個提出進化論的人,但他是集大成者
    布豐和拉馬克師生二人,打破了神創論的一言堂,在人類自我認識史上功不可沒,剩下的任務就是為進化論再添一把火,將進化論這塊生鐵煉成令人信服,堅韌無比的好鋼,說服仍然相信神創論的知識界,擔當起這項歷史重任的人就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
  • 進化論150年那些與達爾文 無關的「進化」(組圖)
    然而,達爾文的進化論過分強調了生物進化的漸變性;他深信「自然界無跳躍」,用「中間類型絕滅」和「化石記錄不全」來解釋古生物資料所顯示的跳躍性進化。他的這種觀點近年正越來越受到間斷平衡論者和新災變論者的批評。  然而從非生物科學層面而言,進化論卻一直存在著一個曲解的過程——這就是社會人文領域。
  • 演講稿範文:達爾文創立進化論
    進化論是由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創立的,他生於1809年,1882年病逝。他於1837年開始進化論的研究與寫作,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系統地闡述了進化論學說。核心觀點是:所有的生物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在遺傳、變異、生存鬥爭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變化的。因為生物都有繁殖過剩的傾向,而生存空間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須「為生存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