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獲悉,該院將在茶園新區建一個國際化標準的大醫院。
受限解放碑
重醫附二院位於解放碑。得天獨厚的黃金位置,給醫院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然而,CBD建設步伐的快節奏,卻使該院發展受到制約,因為解放碑寸土寸金。
「在渝中半島,我們是用地最緊張的三甲醫院。」該院院長任紅稱,十五期間,該院門診人數316萬人,出院人數8.69萬人,手術人數2.71萬人,比九五增長37%、88%、和69%;同時,近年來,在渝中半島特別是解放碑附近舉行的很多大型社會活動,重醫大附二院幾乎都參加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在諸如重慶海逸酒店等高檔賓館裡,該院也常年派有醫務人員。而該院的病床,全加起來,也才只有805張。一邊是大踏步前進,一邊卻是硬體的制約。
擴展到江南
「我們的發展路分為三步走,實現本部建成CBD城市醫院和新建國際醫院兩大目標。」任紅如是說。
第一步,醫院的內部改造,除對現有條件改善外,還購買了目前國際上最流行的先進醫用設備,這使得該院的醫療設備在總體上了一個臺階。
第二步,接手位於醫院旁邊的誼德大廈,將其改建為綜合住院大樓。任紅說,今年十月前,門診部門即可投入使用;十二月底前,整棟綜合住院大樓可完全投入使用。而原有的住院大樓,將改建為實驗大樓。
第三步,向茶園新區擴展。為什麼看中茶園新區?任紅稱,茶園新區是我市規劃中的一個新興城市副中心,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工業、商業等活動將更加頻繁,商業人群將更加密集的匯聚於此。同時它輻射巴南、綦江、萬盛等重慶南部地區。
另一方面,在醫療救治上,有「黃金1小時」概念,即對於很多突發性疾病,1小時內是否得到有效救治,是確保挽救傷者的黃金時間。目前,江南尚無一所這樣的醫院能承擔此重任。
建設國際化
江南分院建成啥樣?任紅說:床位將達到1200張,年門診量達到80萬人次,年出院人數達到3萬人次,年手術量達到1萬人次。
醫院內部全部實現數位化:醫院信息全部由HIS系統處理,實驗室安裝LIS系統。更先進的還有圖象信息傳輸及存儲系統PACS。到時,患者不但可以享受到星級賓館式的服務,而且患者在手術室手術,家屬可以通過圖象全程關注。
任紅說,他最終的目標是把江南分院建成一所集學科建設、醫學科研、人才培養和服務病患的環境一流、設施一流、品質一流的重慶新城區數位化國際醫院。
醫療平民化
任紅說:「不管是重醫附二院怎麼發展,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所有的普通百姓都能看得起病。」任紅指出,作為國家辦的醫院,其宗旨就是要給普通百姓提供一個就醫的良好平臺。
前不久,重慶首家「血友病之家」民間組織發起人彭茂琳女士找到該院血液科負責人婁世鋒主任,希望他們能幫助他們患病而求醫無門的孩子們。婁世鋒隨即向任紅報告了此事。任院長當即批示:醫院在技術上給予支持,並給部分患者做免費C肝和愛滋病檢查。
送醫下鄉也是附二院長期堅持的一項工作。在任紅和全院醫護人員看來,送醫下鄉不僅為老百姓帶去了先進的醫學服務,更是一個鍛鍊人提高人的好機會。所以,醫院每月都有至少一次的集體送醫活動,「春節後,我也要和醫護人員一起下去。」記者李心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