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詩詞選:登嶗山柳樹臺

2020-09-05 探索者王鐸


柳樹臺的老柳樹


老柳樹


我跟柳樹照張相


柳樹臺舊照


德國佔領時期的麥克倫堡


王鐸詩詞選:

嶗山柳樹臺

嶗山柳樹臺,因處群山腹地,舊有大片楓楊樹而得名。楓楊,當地人稱「大葉柳」或「燕子樹」,是嶗山故有樹種。德國人佔領青島時期,曾於1904年在此建有一座度假療養院,名曰「麥克倫堡」,後被日軍焚毀。今日柳樹臺,僅存一株「大葉柳」,茂密參天,乃當年之舊物。


臺前柳樹今猶在,

不見當年煙雨樓。

漢河一線穿九水,

山外青山空自留。


2020.5.30

相關焦點

  • 王鐸詩詞選:重登柳樹臺
    由麥克倫堡遠眺茫茫嶗山王鐸詩詞選:重登柳樹臺嶗山柳樹臺麥克倫堡,向為德國膠澳總督府之療養、度假勝地。獨有柳樹名古臺,麥克倫堡劫後災。往事偏偏似煙霧,西風沒去東風來。2020.6.4
  • 王鐸詩詞選:庚子入夏嶗山大河東櫻桃採風
    嶗山大河東櫻桃嶗山大河東>大河東古櫻桃樹櫻桃採摘王鐸詩詞選:庚子入夏嶗山大河東櫻桃採風嶗山東麓沙子口鎮大河東村,為青島地區野生古櫻桃之主產地,數千年來,久盛不衰。嶗山櫻桃千年紅,核小甘甜數河東。村姑提籃登枝採,鮮果一擼一大捧。2020.5.23
  • 王鐸詩詞選:《青島百詠》之六:題嶗山茶事
    嶗山王鐸詩詞選《青島百詠》之六題嶗山茶事1958年秋,青島響應國家號召,開始實行「南茶北引」工程。至1961年,自杭州引進了龍井43號茶籽,最先栽種於嶗山南麓之太清溪谷,大獲成功。由是,嶗山茶應運而生。嶗山自古本無茶,香玉絳雪耐冬花。太清溪谷小江南,西湖龍井來安家。2020.4.19
  • 王鐸詩詞選:憫農
    王鐸詩詞選
  • 王鐸詩詞選:讀《紅樓夢》夜語
    空谷明月崇禎吊死香山之處王鐸詩詞選
  • 王鐸詩詞選:穀雨遇雨有感
    王鐸詩詞選
  • 王鐸詩詞選:庚子中秋寄懷
    中秋明月王鐸詩詞選:庚子中秋寄懷餘評罷《紅樓夢》,一載有餘,得二十六萬字,不覺中秋已至
  • 王鐸詩詞選:觀齊白石《櫻桃》小品
    王鐸詩詞選
  • 王鐸詩詞選:聞拆中山路天橋
    王鐸詩詞選
  • 王鐸詩詞選:聞毛澤東手書驚現臺灣
    毛主席詩詞《長徵》王鐸詩詞選:聞毛澤東手書驚現臺灣早年,毛澤東曾為《西行漫畫
  • 曲徑通幽—那些適合徒步的嶗山小路
    嶗山因其得天獨厚的憑海臨風自然條件,有很多適合閒暇時徒步的路線。 青山漁村打漁船 2.漢河竹窩柳樹臺觀嶗太和觀 這是一條沿著南九水河分布的線路,南九水河發源於柳樹臺附近
  • 登嶗山南天門:享受神仙般的快樂(圖)
    天門峰位於嶗山南麓、流清河風景區內,又名「雲山峰」,俗稱「南天門」。嶗山叫南天門的地方有三處,一處在華樓宮的南邊,一處在神清宮的南邊,而天門峰的南天門最大最高。
  • 詩詞無聲亦有形,道盡悠悠嶗山情
    嶗山自古就是眾多詩詞的靈感來源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邂逅嶗山用詩詞表達著他們對於嶗山的情感詩詞雖然無聲卻也道盡山海之風骨與一腔對於嶗山濃濃的情感攝影@劉璐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李白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 元代嶗山道士劉志堅詩詞題刻考述
    元代嶗山道士劉志堅詩詞題刻考述孫立濤(青島大學 文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摘要]元代道士雲巖子劉志堅在嶗山修行和傳道期間,將多首全真道先輩的詩詞和修煉要訣題刻上石,大部分保留至今。嶗山華樓山地區的凌煙崮南側,鐫刻著兗州董師父贈送給劉志堅的《酹江月》《上丹霄》兩首詞作,它們是兗州道人與嶗山道人相互交流的產物,均是劉志堅自己主持上石的。
  • 中國楚簡書法研究院院長李金泰詩詞、書法精選展
    峽轉千溪水,雲遮百裡臺。天街疊玉傘,海谷掣金釵。彳亍夏都裡,明朝還復來。李金泰書法選二雪霽登淶源山李金泰書法選七讀王鐸註:1,王鐸書法起筆重按,此筆法楚簡可見。2,世有「神筆王鐸」之譽。3,王鐸自謂:一生無所成,唯好書數行可以傳世。.荊州楚簡書法展事活動感懷行年七十不言翁,貌不龍鍾耳不聾。酒約劉伶酲復醉,書緣郭店鍵還雄。
  • 嶗山風景名勝區獲批「山東省對臺交流基地」
    9月3日,山東省臺港澳辦批覆同意嶗山風景名勝區設立「山東省對臺交流基地」。嶗山風景名勝區作為青島市唯一的5A級旅遊景區,以其底蘊厚重的人文歷史、悠久燦爛的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和獨具一格的秀麗景觀聞名於世。該名勝區對臺交流工作基礎紮實,對臺淵源深厚,交流資源豐富。
  • 狗熊讀詩:寫柳樹的詩詞,美到極致,感傷到極致
    從古詩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開始,柳樹在詩詞中開始濫觴。《詩經》此句,自是千古名句。那麼在《世說新語》中,哪段寫得最令人動容?亦與柳樹有關。當屬桓溫北徵見到自己當年種的柳樹那一段。在他早期詞中最負盛名的一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寫道: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依舊是一副憂國憂民卻壯志難酬的範兒。《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 嶗山故事丨蒲松齡與嶗山
    查閱史料得知,蒲松齡一生中僅遊覽過嶗山和泰山。但可以看出,泰山留給他的印象遠不及嶗山深刻,這大概是嶗山自古以來就富於神秘色彩,而蒲松齡天性中又具備一種追蹤神秘事物熱情的緣故。據《蒲松齡年譜》記載:康熙十一年(1672年)夏天,蒲松齡與高珩、唐夢賚、張紱等八人,同遊嶗山,並且非常幸運地看到了海市蜃樓。
  • 終於明白送別詩詞為什麼要寫柳樹,原來柳樹代表這麼多意思!
    #詩詞欣賞所以很多送別詩才喜歡弄上柳樹來代表依依不捨之意,那自然也要折柳。所以估計那長亭外、古道旁、渡口邊的栽的柳樹就是為這送別準備的,沒事讓送行的人折柳玩。這柳樹估計有靈,也要哭啊。當然這兒可不是痛惜柳樹的這個意思。因為經這橋上遠行的人絡繹不斷,來這橋上送行的人成群結隊,所以整天都有人折楊柳枝,整天都有人執手嗚咽。
  • 嶗山勝景(組圖)
    嶗山背負平川,面對大海,巨石巍峨,群峰峭拔,既雄曠泓浩,又不失綺麗俊秀,因此齊記中亦有「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的記載,198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名勝景區之一。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裡,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昔日秦皇漢武帝登臨此山尋仙,唐明皇也曾派人進山煉藥,歷代文人名士都在此留下遊蹤,號稱「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