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在我們眼裡是什麼樣子呢?
深邃的雙眸,高挺的鼻梁、金黃色的秀髮,身材高大······那麼,你知道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是什麼樣嗎?
今天分享的是一位北京女孩的漫畫,她在過去的十年間一直在海外學習,工作和旅行。當她了解到同學們對中國人的印象時,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於是,她心思一動,就用自己的畫筆把這些差異生動有趣的描繪了出來。不僅火遍全國,連央視都忍不住為她點讚!
/ 曹思予 /
北京姑娘,插畫師
ins:tinyeyescomics
曹思予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20歲時離開中國,先後前往美國和英國求學,之後移居法國,居住在巴黎的時候,她開始用繪畫講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她創造了一個名叫小眼睛(TinyEyes)的人物角色,並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自己的插畫。
插畫中表達了作者感受到的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碰撞,引起網友們的強烈共鳴,光是網站上的閱讀量就已經達到140萬,16萬人點讚,並被日本、義大利、法國、比利時、巴西等國的多家媒體陸續轉發。
外國的地鐵上VS中國的地鐵上
▽
在收到禮物的時候作何反應?
在中國:自己悄咪咪地過一會再打開
在外國:在所有人面前把所有禮物拆開
▽
外國人冬天的裝扮
和中國人冬天的裝扮
▽
Tiny Eyes是這組漫畫的女主人公,曹思予也用她來署名,叫她「小眼睛」。
說到「小眼睛」,曹思予表示,是因為注意到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我的漫畫中一部分內容涉及到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而『小眼睛』正好是其中之一,畫出來形象又有趣,所以就拿來做名字了」
外國人吃飯餐具一堆
中國人,一雙筷子吃遍天下
▽
外國人的假期和中國人的假期
▽
中國的美容產品廣告:白白白,立馬見效
外國的美容產品廣告:
古銅色!小麥色!今天就擁有!
▽
外國高中生合影VS中國高中生合影
▽
她也說「創作『小眼睛』和自己在國外的生活有很大關係。「在國外這些年,我在觀察外面的這個世界,很多對中國文化好奇的外國朋友,也會問我關於中國的問題。」
比如「中國人是不是什麼都吃?」、「中國人為什麼不注意保護隱私」,他們的問題總會把中國作為一個單元,而我回答的時候,則經常是以「我」作為句子開頭。
外國人喜歡說幹就幹
中國人喜歡三思而後行
▽
外國人直接,中國人含蓄
哪怕是再想、再喜歡
也都是通過細節來表達
▽
美國人:一個宿舍睡兩個人
英國人:天啦,
一個宿舍居然要睡兩個人
中國人:天啦,
一個宿舍居然只睡兩個人
▽
「此外,對於一個沒有在中國生活過或精通中文的外國人來說,是很難接觸真實的、多樣的不斷變化的中國人的生活,同樣的,只能通過媒體和旅遊了解外國的中國人,對外國人和文化也有很多的成見。」
中國餐廳的菜單圖文並茂
外國餐廳菜單只有價格和菜名
▽
外國餐桌上的調味料:鹽和胡椒
中國餐桌上的調味料:醬油和醋
▽
外國人選出的最不能理解的中國食物:
皮蛋、雞爪、臭豆腐、魚頭、豬腸、油炸蠍子
▽
「所以我想開始創作『小眼睛』系列插畫,希望把中國文化通過日常的種種細節生動地傳達給外國人,特別是年輕的讀者。」
外國人印象中的中國人:
頭戴鬥笠,吃白米飯,
還長著兩顆大門牙…
▽
外國人:你來自中國的哪個地區?
中國人:南方的一個小城市
外國人:挺好的,那裡人口多少?
中國人:嗯……500萬?
外國人驚呆
▽
外國人問候:親臉頰
中國人:被親了怎麼辦?
他是不是喜歡我?
▽
中國人每天都在學習
做夢都在學習
▽
中國人的父母:
為什麼只考99分?
為什麼被扣了一分?
▽
中國父母在孩子身上
總是投入大量精力
只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你是哪國人呀? 中國人
那麼你說中文咯? 當然
哇!太不可思議了!
(???黑人問號臉)
中國人會說中文很奇怪?
▽
她通過圖像和文字的形式分享自己在國外生活的遇到的不同情景,並通過它們比較中外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的異同,一杯水、一雙筷子、一句問候,每一個生活細節都是靈感。
國外的節日:禮物
中國的節日:紅包
▽
在中國的學校吸菸會認為是壞學生
而在國外的學校吸菸是一件很酷的事
▽
在國外的超市買東西結帳時都會有問候
在中國的超市買東西
你付錢說聲謝謝就可以走了
▽
她的插畫中也不迴避環境產生的霧霾和交通擁堵等問題,反而迎面而上,用詼諧的方式去描述和展示,這樣的自嘲讓人感覺反而多了一份自信。
汽車在高峰時期的速度
▽
霧霾瀰漫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
▽
「小眼睛」插畫裡面沒有「黑」與「白」的觀點,只有「同」與「不同」,她說,之後也收到了很多讀者的留言和反饋。
「增重」給許多中國女孩
帶來了絕對的恐怖
▽
外國人:獨居動物
中國人:群居動物
▽
外國人吃飯是為了工作
中國人工作是為了美食
▽
慢慢的,「小眼睛」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和轉發。她說,原來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有這麼多渴望了解中國文化,而她設計出的這些畫,不僅解開了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誤解,更把中外的一些生活文化差異,用故事的形式表達出來,生動而有趣。
中國的詩和外國人的詩
▽
中國書法
▽
在這個網絡資訊時代
文化與文化之間的隔閡不可能消除
一種文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另一種
但我們可以用很多方式
幫助大家更公正地了解這個世界
世界很大,我們很小
每個人都不一樣
但我們可以相互了解,少些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