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黃山齊雲山旅遊景點推薦
齊雲山古稱白嶽,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具有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齊雲山風景區面積110平方公裡,自然保護區面積150平方公裡,1994年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齊雲山被譽為「黃山百越與江南綠水赤壁對峙」。清朝乾隆皇帝稱讚它為「世界上沒有兩個景點,長江以南的第一座山」。目前,齊雲山向遊客開放的部分,不僅是北宋至下宋著名當代書畫家所創作的537件摩崖石刻和石刻,而且是明清時期供遊客居住和欣賞的古村落民居,它還可以從天地之精中品嘗道教茶飲料和食物,可以說雲霄茶的味道很特別。
齊雲峰是齊雲山的峰,當天氣晴朗,景色宜人時,視野就爬上了齊雲山的山頂,從湘贛粵八縣(桂東、汝城、資興、炎陵、上猶、崇義、大餘、南雄)的角度來全面了解,通常在山頂上我們可以看到離資興很遠的東江湖,它就像一面破碎的鏡子,在陽光下若隱若現,就像海市蜃樓。齊雲山是一座未受汙染的山,沒有路、沒有電、也沒有商店,風景純淨、自然、野性。爬仙山的人真的可以放鬆,就像朱自清寫的,「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地方啊!然而,齊雲山最吸引人的景色是看日落和日出,在海拔2061米的齊雲山山頂,日出的景象更加壯觀,黎明前的天空很美,漸漸地,地平線打開了一條天空線,上面有紅雲和三兩朵金邊雲,輝煌的一天即將到來,在多姿多彩的雲朵下,空蕩蕩的紫藍色天幕上,片刻間,一點點紫紅色被吐出,慢慢升起,逐漸變成小弧線和半圓形;變成橘黃色和金紅色;然後輕輕一跳,拖著一閃即逝的尾燈,一輪紅色的太陽嵌在地平線上。隨著太陽的升起,烏雲密布,金色的光芒照耀著大地,齊雲山似乎從頭到腳逐漸披上了一件金色的鬥篷,盡顯其美麗的身軀。
太陽落山時,西邊的天空會燃燒出一片橙紅色,點綴著黃、藍、白、紫、紅等五彩顏色,像無邊無際的錦緞,如此漫長而美麗。霧來了,天空中的晚霞會拍出一幅奇妙的畫面,讓人賞心悅目。慢慢地,地平線上五彩繽紛的日落變得越來越淡。最後,當所有的榮耀都消失了,齊雲山到處都是黑暗,只有星星在天空中閃耀。齊雲山一年有200多天多雲多霧,如果雨後水汽上升或霧不消失,就會形成雲海,雲海穿過兩岸山峰的約束,從兩座山峰中湧出,傾瀉而下,是齊雲山的又一奇觀,像三支巨筆一樣矗立在主峰的南側。白雲如綿羊在峽谷和叢林之間奔跑,在山峰之間穿行,鱗片閃閃發光,像錢塘江的潮水一樣湧向地平線。齊雲山又高又寬,尤其是雨後晴朗的清晨,天空蔚藍而清澈,山下白霧的層次像一面鏡子,無邊無際。遠處的群山就像萬公頃碧波中漂浮在海上的島嶼,當晨曦從地平線緩緩升起時,薄霧之海染上了淡淡的紅色。這時,白霧開始翻騰,有的像馬一樣直衝雲霄,有的像鶴一樣飛翔,有的像羊一樣奔跑,有的像鳥兒和動物在晨光中翩翩起舞,有的像魚在雲海中歌唱。當太陽升得越來越高,山下的白霧逐漸升起,變成天空中的雲,然後在晨風中消散,像風景如畫的山水,在你眼前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面對這種情況,正如你有多少世俗的憂愁、人類的憂愁,會像晨霧被晨曦驅趕,一瞬間的煙霧消散!
二、安徽黃山周邊附近的宏村旅遊景點推薦
宏村始建於南宋紹熙時期(1131年),面積19.1萬平方米,這是古人根據仿生學原理創造的奇蹟,宏村村有一棵紅楊、銀杏樹各一棵,都是400多年前的古樹,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牛頭村,山是牛頭樹的角,房子是牛身橋的腳,「牛尾」周圍地勢開闊,光線充足,它是汪氏富家子弟的棲息地。明朝萬曆年間,汪氏在村南挖掘了100畝良田,作為南湖的另一個「牛肚」。宏村環境幽靜,風景秀麗,民風淳樸,有空的時候可以休息幾天,有很多好的住宿選擇,通常遊客不多,但每年3月到11月都會有很多素描學生,國慶節期間會有很多人,在那個時候,最好提前訂房。宏村還值得一遊的有敦本堂、樂賢堂、三立堂、承德堂、碧園、桃源居、汪大燮故居和百年牡丹院。
我一直在分享我的皖南之行,皖南的冬天是中國北方冰城眼中的秋天,我的第一站是著名的黟縣宏村,我喜歡在宏村住宿,結果一住下來就持續了了3晚4天。然後,我將在晚上討論玩轉宏村的策略,事實上宏村風景區不是很大,當你第一次進來的時候,你會有點「掉頭」,你需要一點時間熟悉它。幸運的是,街道和車道上有許多清晰的標誌,沒有迷路的危險。老實說,宏村的夜間遊客不多,宏村的旅遊高峰通常是在白天,隨著旅遊團的到來,各種景點都會人滿為患,但旅遊團只在景區停留不超過兩個小時,每天晚上,宏村會幹淨得多。晚上有兩種類型的遊客,一種是像我這樣的普通遊客,他們在風景區內或外過夜,另一種是來美國主要學校創作素描的學生,據說每年有數十萬學生來到這裡,這是宏村最大的經濟收入來源。
在宏村風景區玩很簡單,別像那些匆匆趕來的團體遊客,不要在風景區匆匆過路,你應該能付得起去風景區的104元機票,我們要慢慢玩,享受古村落的早晚,記得跟著景區的免費導遊,仔細聽講解,徽州的建築文化很有吸引力,景區導遊講解很精彩,很有意思。宏村的環境更迷人,每年11月底圍繞宏村的金秋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你可以去塔川、奇墅湖、協裡、木坑竹海,美麗的秋色一定會讓你震驚。你也可以去不到2公裡遠的魯迅故居,去參觀精美的木雕建築,齊雲山風景區、西遞、秀裡等也可以一起遊覽,自駕、騎自行車、徒步旅行,甚至是在風景區前拉著腳的電池車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安徽黃山周邊附近的南屏村旅遊景點推薦
南屏村因背靠西南部的南屏山而得名,南屏村主要有葉、程、李三大宗族,由於這三個姓氏都在為榮耀祖先而努力進步,所以仍然有相當多的祖先祠堂。葉氏祠堂的敘秩堂建於明朝成化時期,佔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這是張藝謀導演《菊豆》的重要場所。老楊染坊的牌匾一直掛在祖堂的上方,祠堂由80個大柱面支撐,分為上廳、中庭和下廳,大廳是為了享受大廳,大廳是為了祭祀大廳,大廳是為了鼓樂或舞臺表演。除祠堂外,村頂的半春園,又稱梅園,建於清光緒年間,這是村裡富商葉子璋為孩子們修建的一所私立學校,花園裡有三家大書店和一個半月形的庭院。姚鼐是清代桐城派著名的散文作家和代表人物,以《西園記》著稱,到了這裡你會發現原來《西園記》所描述的場景就在祖廟前,不幸的是它已被摧毀,只留下石刻「西花園」大門和古樟樹遺址,如西園河和西園橋。
南屏是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由偏僻的街道、祠堂和古民居組成,南屏村山川秀美,人文底蘊豐富,民風古樸,它是一個穿越歷史時空、解密百年來徽商興衰、解密古徽州宗法制度、解密古徽州村落風水布局原則的必經之路,也是一個走進鄉村、回歸自然、體驗古人的好地方,南屏風景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南屏最有特色的建築應該屬於祠堂群,南屏村葉家祠「序秩堂」是一座面積2000平方米的古廟,歇山屋簷厚重,氣勢磅礴。祠堂門前立牆,門樓高,一人或多人的大石鼓雕刻得非常精美,四根大石柱託住額頭,上面雕刻著古代三腳架花瓶中的祭祀用具,等級大廳分為三個大廳:上廳、中庭和下廳,我們一進門,就看見80根巨大的木柱支撐著這座宏偉的建築。在柱子上,有「石林派衍家聲遠,武水瀾回氣象新」等木對聯,橫板上有「貢元」、「進士」、「經魁」和「松筠操節」、「津逮後生」等名號、讚譽和獎勵。下廳是打鼓的地方,也有舞臺表演,大廳可以容納數百人參加儀式。過去序秩堂的大門只在重大節日開放,但通常是從側門就可以進出,門的高度比其他七座祖廟高,所有同姓的宗祠都是不可逾越的。序秩棠是張藝謀拍攝《菊豆》電影的主要場所,他製作《菊豆》時仍然保持著原貌,祠堂內裝飾有染色布、晾衣架、卷揚機、染色池等,「老楊染坊」的水平牌匾也高高掛在序秩堂大門上方,成為遊人觀賞的一道美麗風景。
四、安徽黃山周邊附近的牯牛降旅遊景點推薦
牯牛降在古代被稱為西黃山,又稱奇松、怪石、飛瀑、雲海、佛光五大奇觀,最值得稱讚的是泉水,無汙染保護區有完整的常綠闊葉林生態類型,有88科4520多種木本植物,有康乃馨、蓮香、領春木、雪松、南方鐵杉、鬱金香等國家和省級保護植物,還有梅花鹿、黑麂、獼猴、猴、羚羊、靈貓雲豹、黃鶯等國家級保護動物,由於土地形成歷史悠久,地形變化複雜,在第三紀和第四紀早期的牯牛降山上發現了大量生活在7000萬至200萬年前的古動植物物種,例如在第三季之前,杉木、紅豆杉、尖杉等遺蹟,銀杏是著名的「活化石」,牯牛降地上有大量的生物種類。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植物230科726屬1348種,其中國家保護植物13種,動物29種。此外,這裡還有豐富的爬行動物,其中蛇有26多種,因此被稱為「蛇的王國」。正是由於其複雜的自然條件、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完整的生態系統,犛牛才被生態學家譽為「華東區動植物基因庫」,被稱為「綠色自然博物館」,還有一個喧鬧而繁榮的動物世界,隱藏在牛場茂密的森林裡,其中梅花鹿、羚羊、黑麂、雲豹、短尾猴、獼猴、小果子狸、水獺、白貓頭鷹、白尾雉、鴛鴦、貓頭鷹等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各種森林鳥類和青蛙資源也十分豐富,在第一次探險中發現了38種,這在中國很少見。
牯牛降位於石臺縣大演鄉新農村嚴家組,是皖南第三大山峰,海拔1727.6米,相對高差1694米,它還沒有開發和開放,它被譽為「綠色自然博物館」和「未開發的黃山」。從遠到近,具體景區分布如下:大臥佛像以山為床,面向西南俯峰而下;然後是一組構成犛牛登陸大景觀的景區:犁充、犁箭、犁尾、牛頭。遊客腳下的小丘——犛牛登陸的主峰,在大峽谷東南側的大峽谷內,在巨牛腹脊之間,由西南向東北,鳳凰松、鸚鵡石、飛石、迎賓龜、大頭風箏、白金星等,巨大的「刀鋒」從地面升起,主峰北側景觀由上向上。底層是:高山草甸、純松種、原始林、闊葉林、針葉林以及各種珍稀鳥類和動物。
五、安徽黃山周邊附近的西遞旅遊景點推薦
西遞是一個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古村落,舊稱西川,明清時期有三個祠堂,300多處民居,其中保存完好的有124處,被譽為中國明清博物館。全村呈船形,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面積16萬平方米,村前胡文光牌坊是遊船風帆村西端的銀杏樹,是遊船的桅杆,整個船身排列著古老的民居,村裡的古屋很值得參觀。清康熙年間所建的履福堂裝點著書香,這是一座面向街道的亭子式建築,它最初是用來觀光的,在建築物的額頭上,有「桃花源裡人家」六個字。此外,華麗的房屋、精緻的花園、黑色大理石製成的門框和漏窗、奇花異草、石雕禽獸、磚雕亭臺樓閣、精美的木雕、華麗的繪畫和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的精髓。
西遞鎮為丘陵地貌,平均海拔260米,西遞鎮四面環山,兩條小溪從村的北面和東面匯入村南的匯源橋,村莊的主要框架是一條縱向街道和沿河兩條道路,構成了村莊街道系統的東向和南北延伸。西遞鎮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1攝氏度,年主導風為東北風,無霜期約230天,年平均降雨量1682毫米,70%的降雨量集中在春季和夏季,適合農作物生長。西遞鎮有黃山松、銀杏、桂花等珍貴樹種,有古松、楓、檀香等100餘株,有畫眉、相思鳥、雲雀等名貴山林,2015年全鎮造林200畝,撫育森林2000畝,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90%。
西遞鎮是胡氏後人幾十年形成的一個古村落,始建於北宋黃遊年間,明朝景泰中期發展,清初繁榮,從那時起已經有950多年了。西遞胡族,原名李,唐昭宗李曄的小兒子,因朱溫的叛變,在近臣胡三公的護送下逃亡到婺源,後改名胡,取名昌翼。北宋皇佑(1047年)時期,胡昌翼第五代孫胡仕良經西遞從婺源到金陵(南京),他深深地被這裡的風景所吸引,把西遞看作是一個極其好的風水寶地。一年後,全家搬到西遞居住,寫下了胡氏家族民間分支機構在西遞繁衍興盛950多年的歷史,因此歷史上有「真李假胡」和「明經胡氏」的說法。
今天先寫到這,《安徽黃山齊雲山和周邊的宏村、南屏村、牯牛降、西遞旅遊景點遊記》原創不容易啊,每一個字都是辛苦的付出,大家的真心點讚是小編不斷前進的動力,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祝大家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