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由北京畫友藝術交流中心、號外藝術策劃的《書法論道》直播準時開講在線觀看,特邀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楊廣馨與書畫愛好者一起探討「行書的臨習與創作」為題的線上直播。
直播現場,楊廣馨分別向大家講解了書法臨帖的重要性、臨習什麼、行書的創作技巧以及臨摹到創作的轉換關係,層層深入絲絲入扣,對於行書的臨帖與創作做了鞭辟入裡的分析,令觀眾受益匪淺。
直播現場 楊廣馨講解書法臨帖的重要性
直播伊始,楊廣馨指出,臨習名碑名帖的重要性。他指出,臨習是基礎,是一個書家必須走過的歷程,從古至今均是如此。書法的學習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要求學習書法要有專心致志、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與鍥而不捨的求學精神。
楊廣馨作品
楊廣馨指出,碑帖是我國歷代書跡保存和流傳的重要形式。從古今優秀的書法範本入手,使學書者從傳統中掌握前人的用筆和結體,使其有法度。如王羲之的《蘭亭序》、懷仁集《聖教序》、米芾《蜀素帖》、文徵明的小楷等等對後世有極大地影響。
楊廣馨作品
「在臨帖中你要注意輕重、虛實、濃淡、正欹的變化,一旦熟練掌握筆法筆勢和結體,自然會水到渠成。」楊廣馨表示,臨帖是藝術升華、藝術再創作的過程,臨摹的多了,對字帖的理解會逐步加深,字帖中的藝術思想、表現手法等規律就能潛移默化的進入到你的腦海裡,為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打下基礎。
直播現場 楊廣馨示範講解行書字形的變化
隨後,楊廣馨以《伯遠帖》《赤壁賦》為例直播講解行書的字形變化以及行書的四大類型。他表示,行書作為書法字體的一種 ,書寫時要注意字形的變化,大小穿插,體勢的動靜相交,字距的疏密變化,使作品生動活潑與結體的流美的特點相契合。每一行的大小、輕重、欹側構成了書法藝術的元素,切忌大小統一、輕重一致。
楊廣馨作品
對於臨帖和創作的轉換,楊廣馨認為,要重視臨創結合。臨帖時要學會記憶,記結構、記點畫等的訓練,在臨帖時要有意識地加入自己的書寫風格,學會借鑑古人和現代書寫的整體安排,並且嘗試體驗不同形式的創作,提升自我的應對能力和創作水平,有意尋找字帖的風格的對立面,進行創新,切忌隨意塗抹、草率應付,此時,便進入了書法創作的階段。
直播現場 楊廣馨創作作品
楊廣馨強調,技法需經過長期的、正確的訓練才能形成,書法語言從古代發展到現在,是經過不斷地傳承。意境是靈魂,「只有技法沒有靈魂的作品不可能是優秀的」楊廣馨談道,「意境是通過哲學、音樂、美術及生活各方面的不斷修養、不斷提煉得來的。因此,學習書法,除需要循序漸進地勤學苦練外,還要加強多方面的修養,也就是說,學書法還要在字外下功夫,以文化涵養來滋養書寫技巧,創作出真正的精品。」
楊廣馨作品
最後,楊廣馨現場創作行書書法作品,向大家傳授書寫技巧,展示起筆、收筆的路徑、字形的變化、布局的安排等,大小相兼、疏密得體、收放結合、濃淡相融,體現出優美而流暢的風度。
藝術簡介
楊廣馨 字宗翰,號一蓬,別署積跬廬。1955年北京出生,滿族。大學本科,曾就讀於首師大書法藝術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現供職於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任藝術教研室主任,2002年獲北京市首屆中青年「德藝雙馨」獎、「特級教師榮譽稱號」,2017年被中國文聯、中國書協評為「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先進個人。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民進中央文化藝術委員、民進北京書畫院副院長、清華美院客座教授等職。